工业技术 嵌岩桩的承载特性与承载力计算模式分析① 肖辉椿’・ (1.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 福建龙岩 364000;2.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龙岩 3640 1 2) 摘要:嵌岩桩是在端承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计算嵌岩桩承裁力时,过去常忽略覆盖层的佣阻力,将嵌岩桩作为直接传递荷裁给基 岩的受压柱看待,荷裁全部由桩端承担。本文通过对嵌岩桩的长径比大小 上覆土层特性、嵌岩段的岩性.及成桩工艺(有无沉渣)等分 析,得到嵌岩桩不一定是端承桩的概念,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嵌岩桩承裁特性的认识:即嵌岩桩的长度越长,长径比越大,上覆土层越硬,嵌 岩深径比越大,嵌入岩体越深,嵌岩桩的承裁性状越表现为摩擦型桩,而离端承桩也越来越远。并对现行的几种嵌岩桩承裁力的计算模 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嵌岩桩 承裁特性 承载力计算模式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0)03(b)-O098-03 嵌岩桩,顾名思义就是桩端嵌入岩石 桩作为端承桩进行设计;另一方面是不适 端承桩、端承摩擦桩,甚至是摩擦桩。 一定深度的桩,特别是大直径嵌岩桩由于 当地增加嵌岩深度或不考虑基岩的软硬程 具有承载力大、单桩沉降及群桩沉降小、抗 度而采用扩底,从而造成工期延长、施工难 1嵌岩桩的承载特性 震性能好、并能充分利用基岩承载能力及 度增加以及不必要的浪费。进入90年代以 按承载性状分类将桩分为摩擦桩和端 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特点,在建筑、市政、公 后,对于大直径嵌岩桩的单桩竖向荷载研 承桩两种,由桩侧摩擦力支承荷载的称为 路铁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工程领域中得到 究较多,尤其是桩周土侧阻力与桩端阻力 摩擦桩,由桩端阻力支承荷载的称为端承 广泛的应用,在基岩埋藏深度不深的地区, 的分配关系,不少专家学者做过大量的工 桩。嵌岩桩的承载特性与桩的长径比、上覆 采用大直径桩经济效益显著。但是在实际 作【1-1o]。随着试桩资料和实测资料的增加, 土层性质与厚度、嵌岩段的岩性、嵌入深度 工程中,由于对嵌岩桩承载特性与荷载传 以及对嵌岩桩的试验研究和大量的工程实 及成桩工艺(有无沉渣)等有关:当桩端有较 递机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在嵌岩桩设 践,得到了许多研究成果,人们在工程中已 好的持力层,有一些端阻力,但在极限承载 计与承载力取值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即一 认识到,嵌岩桩的侧阻力不能忽视,有时可 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上覆土层提供 方面不管嵌岩桩的长径比大小、上覆土层 以成为平衡外荷载的主要反力,因此,嵌岩 的桩侧阻力承担,传递到嵌岩部分的力就 特性、成桩工艺(有无沉渣)等,一律把嵌岩 桩有时并不是单纯的端承桩,可以是摩擦 很小,这时就呈摩擦桩性状;当上覆土层较 薄,且主要为软土,能提供的桩侧摩阻力较 为有限时,在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 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担,这时就呈端承桩 性状。 由于嵌岩桩的荷载一一沉降性状受多种 因素影响,很难作出准确的预计。因而我们 只能对嵌岩桩的承载性状进行基本分析。 嵌岩桩的桩顶沉降主要由二部分组成:一 是桩身混凝土的弹性压缩;二是桩底基岩 的应变。这二种分量的相互关系受荷载传 递机理的支配。施加在桩顶的荷载通过桩 端阻力和桩侧阻力传递给桩周的土体和桩 a嵌岩桩 底的基岩,(其中桩侧阻力包括桩周土体侧 b非嵌岩桩 阻力和嵌岩段侧阻力),桩底基岩和桩周土 图1桩身轴力随深度变化典型曲线 体应变的相对大小,决定着桩端阻力和桩 桩身轴力(MN) 侧阻力的发挥程度。各位移分量的大小取 桩身轴力(MN 决于桩的几何形状、荷载大小、成桩工艺及 桩底基岩桩周土体和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 量。 对于深长的大直径钻孔嵌岩桩,其承载 特性与非嵌岩桩的荷载传递规律也相似【]】, 图l为钻孔灌注桩的桩身轴力随深度变化曲 线(覆盖层为冲洪积相的粘性土和砂土,嵌岩 深度2.2m)。从图中可看出,增加了桩长,嵌 入了岩石,但承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桩身 深度(m) 漂鹿(m) (a) fh J 荷载(轴力)随深度明显地减小,说明侧摩阻 a嵌入强风化岩 b嵌入新鲜基岩 力得到了比较充分地发挥,而基岩的端承 图2嵌岩桩荷载传递典型曲线 作用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嵌岩与不嵌岩的 条件并不影响侧摩阻力的发挥。因此,深长 ①作者简介:肖辉椿(1970一),男(汉族),福建三明人,工程师,现从事水工环地质工作。 的大直径钻孔嵌岩桩为摩擦桩,而非端承 98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工业技术 SCIENCE&TECHN0L0GY 。 圆 桩,但应注意嵌岩段具有较高的侧阻力,嵌 人中微风化或新鲜基岩不会明显改变桩的 大量实测资料表明,嵌岩桩的端阻力 岩的主要作用在于发挥其桩侧阻力,而不 承载性状,上部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承担, 与侧阻力之比并不接近于1.0,根据国内外 在其端阻力。图2为桩进入新鲜岩石和强风 属于摩擦桩。当长径[:gL/d接近100时,桩湍 150根嵌岩桩的实测资料。(其中国内39根, 化岩的荷载传递曲线,从图中可看出,荷载 土性质的影响几乎为零。 国外111根;无覆盖层20根,有覆盖层l 30根, (轴力)均随深度递减,且两者端阻力都比较 (6)对于嵌入软质基岩,桩周为均匀硬 长度1=3.Om~55.Om,直径d=O.5m~8.Om, 小。 土层且长径[gL/d较大的嵌岩桩。桩侧阻和 L/d=1~63.7),给出了嵌岩桩在竖向荷载 一般来说,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具有如 端阻充分发挥所需的极限相对位移同桩周 下端阻分担荷载比Q /Q 与桩的长径比L/ 下特性。 土体和桩底基岩的强度有关,强度越高所 d之间的关系。当L/d从1增加至20时,Q 。/ (1)对于粗短、清底良好的嵌岩桩(L/d 需的极限位移越小,强度越低则所需的极 Q 自100%随L/d增大而递减至大约30%;L/ ≤5),且嵌岩不深(嵌岩深径kkd /r <0.5), 限位移越大。当桩底基岩较软,长径比较大 d当从20增大至63.7时,Q /Q 一般不会超 端阻力才先于上覆土层的侧阻力发挥,且 时,桩顶荷载作用下,桩身位移相对较大, 过3O%,其中大部分桩在2O%以下,不少桩 端阻力起主要作用,其承载特性属端承桩。 桩周土体强度较高时,其发挥极限侧阻所 在5%以下。与此相对应,桩的侧阻力(严格 还有如考虑到冲刷的影响而忽略全部土层 需位移相对较小,故桩侧阻力首先达到极 地说应包括侧阻力和嵌固力)大约在L/ 的侧阻力的桥梁嵌岩桩,其也属端承桩范 限值,此时桩端阻力尚未达到极限值,这种 d l0~20时开始起主要作用,侧阻分担荷 畴。 嵌岩桩,其端阻只占桩总承载能力的一部 载J: ̄Qsk/Quk随L/d增大而增大,一般保持 (2)当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硬质岩(如 分,可称为端承摩擦桩(侧阻占大部分)或摩 在7O%以上,大部分在以上80%,不少桩在 花岗岩)和微风化软质岩(如砂岩),且长径 擦端承桩(端阻占大部分)。 95%以上,这是因为桩身的弹性压缩变形就 l: ̄L/d≤lO冲钻孔桩和长径 ̄gL/d≤l2的人 (7)对于嵌入硬质基岩,当混凝土桩的 足以使侧阻力得到发挥。 工挖孔桩,嵌岩桩可按端承桩考虑。 孔底沉渣较厚,因嵌岩桩存在“软垫”效应, 侧阻力占很大比例的原因有三点。 (3)沿海地区、大面积深厚填土区或自 桩的承载性状表现为摩擦桩或摩擦端承桩 (1)较长的桩受荷后桩身的弹性压缩量 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当长径比L/d ̄E较大, (当沉渣较薄时)。 比较大,桩土之间相对位移也比较大,足以 而桩侧处于厚层软土中(如欠固结淤泥)或 1.1嵌岩桩侧摩阻力 使侧阻得以发挥。 自重湿陷性黄土、松散填土时,则将产生负 嵌岩桩的荷载传递特征是荷载首先通 (2)由于施工工艺的,桩底沉渣很 摩阻力的情况。其承载力主要靠嵌岩段侧 过侧阻力传递于嵌岩段侧壁,在产生一定 难清除干净,桩愈长,沉渣愈难清除,沉渣 阻和端阻承担,嵌岩桩可按端承桩考虑。 的剪应变后,一部分荷载才传递到桩底。由 的压实使桩身位移,提供了侧阻发挥的条 (4)对于长径[ ̄L/d>1 5-20的泥浆护壁 于嵌岩段的单位侧阻力比土层高很多,因 件。 冲钻孔灌注桩,无论嵌入风化岩还是完整 而端阻力所占的比例很低。嵌岩桩侧摩阻 (3)由于岩石与桩的连接是脆性的,在 基岩中,其荷载传递具有摩擦型桩的特性, 力在几个毫米时就可以发挥 】,桩身的压缩 较小的位移条件下嵌固段的阻力就可以达 一般端承桩所占比例不超过20%,属于摩擦 量很容易达到毫米级,就足以发挥侧摩阻 到峰值,而且先于土的侧阻力得到发挥,嵌 型桩。 力,因此,荷载是从桩顶依次向下传递,桩 固深度愈深,端阻力的比例愈低。 (5)当长径[gL/d≥40,且覆盖层为非软 顶的荷载大部分被侧摩阻力所平衡,传给 1.2嵌岩端阻力 弱土层时,嵌岩桩的端承作用较小,桩端嵌 桩端的荷载就剩下不多了。 嵌岩桩可采用机械钻孔或人工挖孔方 法成孔,将桩嵌入岩体内一定的深度。嵌入 基岩部分的桩与基岩的相互作用比较复 杂,嵌岩段的嵌固力与底部的端阻力发挥 的过程是不同的。嵌岩桩的端阻力与桩的 极限承载力之比随嵌岩深径比(桩嵌入中 一 [ 或微风化岩体的深度与桩径之比)增大而 、 急剧减小,侧阻力与深径比的关系不大;桩 嵌岩越深,端阻力的贡献越小;与一般的观 念正好相反。 图3所示为不同桩、岩刚度[LE /E (E 一 桩身弹性模量、E-岩石弹性模量)干作业条 件下,桩端分担荷载kkF /F,(F 一总桩端阻 图3嵌岩端阻力与深径比的关系 力、Ff-岩面桩顶荷载)随着嵌岩深径比d /r (引自Pells and Turner,1 979) 的变化。从图中看出,桩端总阻力F 随E /E 表1嵌岩段侧阻系数和端阻系数 嵌岩深径比h d 0 0.5 1.0 2.0 3.0 4.0 5.O 6.O 7.0 8.0 椒软岩 侧阻系数[ f) 0.O 2 0.056 0.056 0.《)34 0.05l 0.()48 (1.045 0.042 【).{140 软岩 端阻系数‘ 0.60 ().70 0.73 O.73 0.70 0.66 O.61 0.55 0.4g 0.42 较硬岩 删阻系数[ O 0.04> 《}_048 0.O45 0.040 坚硬岩 端阻系数[ 0.45 0.5(1 ().5O 0.45 0.40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99 工业技术 增大而增大,随深径比增大而减小。 深度;C,、C 为系数,根据岩石破碎程度和清 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l994(4). 的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l994(6). 与非嵌岩桩承载性状的比较研究【J].建 筑结构,1998(11). 灌注桩的实践【A】.结构与地基国际学 术研讨会论文集【c].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4:226~229. 实测资料说明,当嵌岩深度为3倍桩径 配合,嵌固力占总承载力的75%以上,可以 农情况决定)均属此类,主要是考虑到冲刷 【2]董金荣等.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 第三类是嵌岩桩的承载力由3部分组 [3]何开胜,袁文明,彭新宜.大育径嵌岩桩 时,桩的嵌固力与端阻力可以得到很好的 的影响而忽略全部土层的侧阻力。 用最少的工程量获得最佳的承毂效果。当 吱,即上 的…阻力、嵌岩段的侧阻力和端 嵌岩深度超过5倍桩径后,端阻力反而趋近 阻力,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基技术规范》0最佳嵌岩深度为0.5~1倍桩 于零… (端阻系数‘ =0)。新修汀的《建筑桩 Ⅸ高层建筑岩上工程勘察规程》(JG J72— 【4】施峰,柳春.福州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 2004)和《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程》 径,当嵌岩深度超过3倍桩径后,端阻力不 (JTJ285~2000)。其端阻力和嵌岩段的侧阻 计(端阻系数< =O),见表1。文献[61指出:对 力都与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建立联 于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若桩端嵌岩条 件较好时,其承载特性表现为端承摩擦桩, 端承力约占荷载的20%,同时,加大嵌岩段 的深度对提高承载力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可。当基岩为硬质岩时,由于桩身混凝土强 系,用经验的计算系数表示。同时,高规 [5】张耀年等.福州大直径灌注桩的荷载传 (JGJ72—2004)给出了嵌岩桩岩石极限侧阻 力和极限端阻力值取值范围。 桩基规范(JGJ94—94)给出的嵌岩桩承 Q k Q。k+Qrk+Q。k 递性能【J].岩土工程学报,1990(5). 【6】施峰.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 状研究[A】.福建建筑技术研究——福建 通常嵌入到中微风硬质岩0.5倍的桩径即 载力估算式: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45周年院庆论文集 【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12. 度与岩石抗压强度相当,因此,一味采用扩 红层(软质岩)中,最佳嵌岩深度为3倍桩径, 最大嵌岩深度为5倍桩径[10】。 对于端承型或摩擦端承型的嵌岩桩, 式中:Q.. .为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标 嵌岩段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为总极限 端阻力标准值。 大桩端,只会造成浪费及施工难度加大。而 准值;7】蔡来炳.高应变动力试桩法分析嵌岩桩 Q 为土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为 【的承载特性[A].福建建筑技术研究——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45周年院庆论 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144~147. 由于岩体的侧阻和端阻都很高,应适当提 3结语 高砼强度等级及其配筋率,以尽可能发挥 基岩的作用。 (1)嵌岩桩可表现为端承及摩擦两种不 [8】刘金砺.桩基础设计与计算【M].北京: 同的承载性状,不应将嵌岩桩一概视为端 承桩。它可以是摩擦端承桩、端承摩擦桩,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85~95. [9]史佩栋,等.深基础工程特殊技术问题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01~ 412. 2嵌岩桩承载力的计算模式 第一类是只计桩端阻力,其端阻力的 甚至是摩擦桩,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实际 嵌岩桩承载力计算模式大体分成三类Ⅲ 目。 情况,具体判定嵌岩桩的承载特性。 确定方法是将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t(L/d)的增大而增大;当桩的长径比较大 乘以某一折减系数,只符合支承于基岩表 (L/d>20),而覆盖层又不太软弱的情况下, 面的短粗桩的承载力性状,如《建筑地基基 (2)嵌岩桩侧摩阻力的分担比例随长径 [10]侯龙清等.红层嵌岩桩承载性状试验研 究[J].工程勘察,2005(6). [1 l】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S】.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l995. 侧阻力分担荷载比Q /Q . 都超过了7O%, 础设计规范))(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 大部分在80%以上,端阻力分担荷载的比 【12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计规范))(GB50007—2002)延续GBJ7—89规 例很小。 范,按端承桩设计,给出的嵌岩桩承载力估 算式: R Ap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嵌岩桩的端阻力与桩的极限承载力 之比随嵌岩深径比增大而急剧减小,桩嵌 【13】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 5~2005)[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85)[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岩越深,端阻力的贡献越小;侧阻力与深径 [1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TJT024— 式中:R。为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 比的关系不大。最佳嵌岩深度:中一微风硬 值;q 为桩端岩石承载力特征值;A 为桩底 质岩0.5~l倍桩径,软质岩为2~3倍桩径。 端横截面面积。 [15】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 200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o4. (4)对于端承型或摩擦端承型的嵌岩 其只计端阻力,而不计侧阻、嵌岩阻 桩,由于岩体的侧阻和端阻都很高,应适当 混凝土强度,设计以桩身强度控制,不必再 挥基岩的作用。 力,主要是考虑到硬质岩的强度超过桩身 提高砼强度等级及其配筋率,以尽可能发 [161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程 (JTJ285—2000)[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1. 计入侧阻、嵌岩阻力等不定因素,简化计 算。 (5)在具体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嵌岩桩 的承载特性,按相应的计算模式正确估算 第二类是嵌岩桩的承载力只计嵌岩部 嵌岩桩单桩承载力。 分的侧阻力和端阻力,不计覆盖土层的侧 阻力。如《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注释 (TB10002.5-2005)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 ①高大钊,全国岩土及桩基工程技术研讨 会报告,福建厦门,2006. 础设计规范))(TJT024—85)给出的嵌岩桩承 载力估算式: {P3=R(CtA+C2uh) 式中:[P]为桩的容许承载力;R为岩石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 术规范(报批稿),2008. 单轴抗压强度;A为桩底截面面积;U为桩 参考文献 嵌入基岩部分的截面周长;h为桩嵌入基岩 【1]史佩栋,梁晋渝.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 O0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