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 Z I-l 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 I 赵雅丽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会计这一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就需要高度重视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对实际教学产生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对于高职 希望能够 我国的高职院校一直以来是为国家输出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机构,培 养了大批各个行业的人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 教育改革的推进,虽然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学做出了一定的调整, 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还 需要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 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的需 求,对课程设置的结构框架进行构想和实施,以此来改善教学,促进会 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高职会计课程设置现状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所以对中国高职会计教育以及其课 程的研究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还不够深人,处于初步阶段,跟国外 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在的高职学生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没有摆脱传统 的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思维,基本是本科的压缩版,大体上有两 条线,一条线是以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四门课 程为基础,又增加了经济法、电算化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学、统计学 等课程。另一条线是双证书路线,以会计证、初级会计师考试为中心, 设置财经法规、会计基础、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等核心科目,学生毕 业时能获取毕业证和会计证书。 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属于学科式教学 模式。其基本思路是学生应先掌握知识,然后通过实验、实训来验证学 科理论。课程一般由公共基础课、理论课(专业必修课)、实践课(实 验实训课)组成,有少数学校开设了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分为理论课 程和实践课程,教材亦按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分类,理论教学环节与实 践教学环节严重脱节,严重阻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 生就业。当前中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现的是专才教育的模式。这 种模式存在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学科严重分离的缺陷,教师和学生都无 法跳出会计的框架,就会计论会计,缺乏就业市场适应性;在课程设置 中,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课时比较少,就是开设了此类课程,学生也 兴趣不大,总认为学好几门会计专业课就行了。 一、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可以开展校企对接活动,与一些相关的 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同时也保证了 会计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率。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兴的形式,不论是对于 学校还是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双赢的有效方式。在课程 设置中应该重点拓展专业技能课,争取培养具有实战能力、岗位技能的 技术型人才,在校期间可以组织开展技能实训,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另外还要时刻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突出会计专业的特点,充分的考虑 市场经济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要以会计岗位 作为核心内容,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主旨进行的,打破传统逻辑 理论的,要将专业需求摆在第一位上,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 系,遵循教学规律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增减,最终能 够突出会计专业的特点。 四、组织实习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中,实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取得更 理想的教学效果。会计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形式,一般都 是在之前的学习中都是采取理论教学的形式,只是在毕业之前进行短暂 的实习培训,采取的都是理论大于实践的教学模式,这让学生形成了一 种惯性,那就是一到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不知所措,在走人社会参与实际 工作的时候常常会感觉非常吃力,这是因为教学比例的失衡造成的,新 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实践要贯穿于整个会计专业的学习过程当中, 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定期的组织学生参加实习活动, 让学生能够实际的进行操作,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在实践操作的过程 中真正的理解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到附近的小工厂或是公司等进行实习,在 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去感受一下,在适当的时候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进 行实践活动,开具,账务的处理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体会理论知 识的应用,运用自身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让学生能够真正 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对这一学科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对于自己将来的 就业方向、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于学生来 说这样的实习活动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 教学来说,完善了课程设置的内容,使教学更加全面,有效提高了教学 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从学生本身出发, 要符合学生自身的需求,使得课程内容形式具有吸引力,让学生成为课 堂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就是本着专业第一的原则 来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校企合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实习活动,让学 生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习,一切从实际出发,将这二者结合起 来,让学生能够更早的了解这一专业的工作内容和就业方向,提高学习 的积极性。(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二、创新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在会计专业 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 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 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 计学习过程是比较枯燥的,面对着大量的数据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可 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让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尽量 采取一些比较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有重新的认识,可 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角度来学习,感受不一样 的教学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发挥 自身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今后的社会实践打好 基础。 三、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 中也要本着最终就业的目标来开展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 充分的发挥专业的优势和特点,以培养学生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最终的日 [1] 粟德琼.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如何注重能力培养[J] 经营者,2015(04):21—22. [2] 胡丽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安徽冶金科 技职业学院校报,2011,(02):32—33. 作者简介:赵雅丽(1980.07一),-k-,陕西安康人,研究生,讲师,现担任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会计,并从事《基础会计》、《预算 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I36・_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