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饮食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比较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饮食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饮食知识掌握率为97%,对照组为61%。结论 饮食护理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稳定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 糖尿病;饮食护理;应用效果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2]。该文主要分析饮食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5月来该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50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3]。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75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6.1±4.9)岁,平均病程(11.2±4.9)年;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8±4.7)岁,平均病程(11.9±5.2)年。所有患者均排除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叮嘱、定期血糖测量、定时查房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前期评估 不同患者糖尿病具体症状不同,所需要的饮食也不同。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根据患者的工作耗能、体重对其每日所需热量进行估计,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还要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严格控制单糖和双糖,食物尽量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为主,多吃肉类、蛋类和豆制品,多吃新鲜蔬菜。
1.2.2 控制食物配比 具体营养含量要根据患者体重来确定,每天摄入的所有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脂肪总共应控制在能量的24%左右,相当于每公斤体重摄入0.8 g/d,总摄入量控制在55 g/d为宜[3]。告知患者不要食用含有动物油的食物,减少内脏、鱼类等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严格戒烟戒酒,严
格控制钠盐的摄入,每天摄入的盐分不能超过6g。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控制在65%,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摄入量,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低,会导致脂肪代谢速度加快,可能会造成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主食以米饭和面条为主,一般情况下每天控制在300 g。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18%左右,针对伴有慢性肾炎的患者,如果患者肾功能和代谢功能比较稳定,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但是如果患者伴有肾功能衰竭,则应该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
1.2.3 科学调配饮食量 针对I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对胰岛素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可以调整用餐时间,少食多餐,将每天用餐三次增加到每天用餐四次,有利于防止患者在睡觉期间发生低血糖。II型糖尿病患者可按正常就餐时间就餐,护理人员应该合理安排患者的就餐时间,指导患者正确的用餐顺序,吃主食前要先进食新鲜蔬菜,有助于减少饮食量,避免饮食过饱产生不适感。
1.2.4 优化饮食结构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定时用餐,每餐食物要定量,合理食用主食和辅食,主食应该以五谷杂粮为主,每天的摄入量要控制在500~750 g之间[4]。进食主食之前,可以先食用少量脂肪含量少但是体积较大的食物,有利于增加饱胀感,每餐饮食要严格控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严禁食用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1.2.5 加强沟通 由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大,不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合理饮食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部分患者可能听完护理人员讲解后不久又忘记。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多次告知患者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每餐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成立糖尿病互助小组,让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患者向其他患者讲解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1.2.6 低血糖患者饮食护理 对于伴有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如果症状较轻,神志没有受到影响,护理人员可以将22 g葡萄糖冲泡后喂服患者,能够有效消除低血糖[5]。如果患者症状较重,除了喂服葡萄糖溶液,还可以喂食适量的水果和馒头,通常30 min左右能消除低血糖。如果患者由于低血糖变得神志不清,护理人员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在医生进行处理之前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口中放入含糖分的食品暂时缓解,避免肺炎或者肺不张症状出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不同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饮食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对糖尿病饮食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分为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掌握人数=完全掌握+部分掌握。
1.4 统计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比较
观察组护理一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护理2周和4周后,观察组指标值与对照组差距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 护理后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经饮食护理后,饮食依从性各个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饮食护理在效果良好,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护理后两组患者糖尿病饮食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糖尿病饮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观察组完全掌握患者有36例,对照组完全掌握患者有18例;观察组部分掌握患者有36例,对照组部分掌握患者有45例;观察组未掌握患者有3例,对照组未掌握患者有12例。观察组饮食知识掌握度为97%,对照组饮食知识掌握度为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较少,且糖尿病作为一类长期性疾病,暂时没有可以根治的药物,临床上也仅仅利用不同方法控制患者血糖,维持患者病情稳定。控制饮食是控制患者病情的有效方法,饮食护理不是单纯的指导患者饮食,而是一种专业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以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稳定患者病情。该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饮食护理,对比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饮食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饮食知识掌握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饮食护理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能稳定患者血糖值,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提高患者饮食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彩霞,方坤洋.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9):1692-1693.
[2] 李艳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126例饮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66-67.
[3] 冯锦芳,陈晓霞,谭秋华,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并存糖尿病的个体化饮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10):82-83.
[4] 崔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J].护理杂志,2013,30(15):59-60.
[5] 杨树锋,刘宁.饮食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3):2968-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