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貌学实习报告

来源:华佗小知识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实 习 报 告

学校: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理学系

专业:地理科学 学科:地貌学

学号:112030020023 姓名:李余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实 习 地 点 一

从桐木岭到惠水

一:认识实习地点。

二:认识实习地点的地貌构造。 三:认识实习地点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四:认识卡斯特地貌。

简历:从白云区到桐木岭是由中山记(白云岩)和下山纪(石

灰岩)构成,他是高原上的台地,其海拔高度在1200米以上;是一个中山丘陵地区,他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他们最终一半从上海入海,一半从广州入海。

北(N)

长江

东(E)——————————————————————西(w)

南(S) 珠江

在从桐木岭到惠水,车一直在行下坡路,海拔下降400米;惠水是一个构造盆地,盆地长20公里,宽3—4公里;盆地是在河流的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河流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快而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急,在平缓的地方流速较慢,于是从上游带来的流沙在这里慢慢堆积,形成河边滩,河边滩上升形成就阶地。

惠水盆地就得以于河流的塑造;连江河,是惠水的一条河流,他发源于青岩,在罗甸注入红河;在落差大的地方水流快而急,常常形成裂谷,在平缓的地方常常形成盆地。

落差大的地形构造

地形平坦的地形构造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惠水盆地形成一个有特色的三级阶地,阶地呈东西走向,一阶地土壤肥沃,农民们用来耕作,而阶地人民用来居住,三阶地多为山地;第一阶地,基地为白垩纪的紫色砂岩,上层为沙砾岩;大于2毫米的为砾,小于2毫米为沙;二个阶地也是上层为沙砾岩,下层为白垩纪的紫色砂岩。

上层为沙砾岩 下层为白垩纪的紫色砂岩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惠水盆地三级阶地的东西走向剖面图。

卡斯特地貌地区,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

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卡斯特地区的特点是,与外界没有联系,没有一个完整的土壤,形成一窝一树,山上没有高大的乔木,也灌木为主;常常可以看见的是,溶斗、岩溶洼地、岩溶盆地、峰丛、峰林、孤峰、石林、溶洞。如:我家乡的思南石林。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实 习 地 点 二

花溪的天河潭溶洞

一:认识卡斯特地貌的溶洞,了解形成原因,形成的产物。

溶洞是卡斯特地貌的代表之一,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层是先决条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碳酸氢成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当这种水在地下深处有一定压力时,溶解更甚。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当这种含钙的水,在流动中失去压力,或成份发生变化,钙有一部分会以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由于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坏,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如:花溪的天河潭溶洞。

喀斯特溶洞地貌

总结:实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更加强化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感受大自然的地貌构造;通过这次的实习,我们知道了一个地方的地理构造,岩石是什么成分,在这里曾经是什么地貌形态,为什么在现在却发生了改变;古代人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家和宗教住址选择在这里,而在今天我们要用怎样的知识去解释。在溶洞里为什么会有大小各异成分不同的石钟乳、石笋、石柱,他们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去了解,到最后去解释他。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