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记承天寺夜游》古文练习

《记承天寺夜游》古文练习

来源:华佗小知识


27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填空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5)庭下如积水空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 ⑵盖.

竹柏影也( (3)念.无与为乐者( ) (4)相与..

步于中庭((5)怀民亦未寝.( ) (6)欣然..

起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 ) )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月色?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6、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2分)

7、.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8、你认为文中的“闲人”有哪些含义?

9.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

答案:

27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庭下如积水空明2⑴窗户⑵原来(3)考虑、想到(4)共同,一起(5) “躺着休息”或“睡觉”(6)高兴的样子3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月光照在(洒满)庭院里,好像一片积水,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4、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6、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2分)

围绕“月光如水清澈透明,竹柏影如藻、荇交错纵横”回答即可。(2分)

7、答案:表现出作者面对挫折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

在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语句中。

8、答案:“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于写景记游之中)作者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语句中。

9.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 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