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空 I■ Ohlno scl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对新人园幼儿分离焦虑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傅媛蕾李倩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106) [摘要]2~3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一般都未经历过集体生活,让他们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或亲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 活,往往会产生分离焦虑现象,它是幼儿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本文对引起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 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降低幼儿分离焦虑的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分离焦虑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09)02(a)一0190—02 一、什么是分■焦虑 亲子分离焦虑是幼儿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 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一般表现为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 安等情绪。专家也把这一时期称为“第二断奶期”。2—3岁的孩子正处于 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一般都未经历过集体生活,让他们离开朝 夕相处的父母或亲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往往会产生分离焦 虑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严重的分离焦虑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 的影响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 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 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起幼儿分膏■虑帕原因曩表现 (一)“情感断乳”期 新入园幼儿面临“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陷入极度的分离焦虑之中。 多数幼儿(主要指未经历集体生活的幼儿)在刚入幼儿园时表现出依恋亲 人,不愿入园。有的一离开家,就一路挣扎哭闹;有的到园后亲人一离 开,就开始哭闹;有的……每个幼儿的表现不同,其原因大致相同,即 不愿与亲人分离。研究证实: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lfJ现的 一种信号,这是孩子对所依恋的人和环境消失的敏感性反应。仃的孩r会 以冲动的方式表现自己,如踢打、喊叫等,也有的孩子在潜意 !中建 lf】 已防御手段,一般表现为固执、压抑。这就是幼儿分离焦虑的 股表现. 这就是专家称之为的“孩子的第二断奶期”即“情感断乳期”。这种分 离焦虑导源于依恋障碍,这是每个入园孩子必然经历的情绪反应。 (二)环境的变化 幼儿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 :吃、住、行等方面都出现 了困难。例如:(1)行为举止等受到约束,感到不自在也会使幼儿陷入分 离焦虑之中。幼儿在家的生活通常是宽松、随意的,既没有内容的规定,也 没有时间的,相对而言,幼儿园的生活必须遵守相应常规要求:如专心吃 饭,不能边吃边玩,不挑食,不洒饭;安静睡,右Ni ̄t",不吮指头,不含奶嘴; 自己事情自己做;有玩具大家一起玩,不争抢、不独霸等等。(2)打破 特殊的生活习惯会导致幼儿不适应,陷入分离焦虑。孩子在家往往会形成一 些特殊的生活习惯。就进食习惯而言,有的边玩边由大人追着喂饭,有的要边 看电视边吃饭,有的只吃汤泡饭等;就睡眠习惯而言,有的要大人陪着睡,有 的要捏着妈妈的耳朵睡,更有甚者含着奶嘴睡就作息习惯而言,有的晚睡晚 起,有的从不午睡,还有的下午三点以后才午睡等等。入园后,这些习惯失去 了实现的时空可能性,也会导致幼儿陷入分离焦虑之中。 (三)家长的因素 第一是家长的溺爱。在幼儿入园前期,我们对30名家长进行了访谈, 从中我们得知:孩子在家吃饭、整理衣服,父母、祖辈完全帮忙的占五 成,成人偶尔帮忙的占二成,完成的仅占三成。可见,这些“小皇 帝”、“小祖宗”倍受祖辈和父母的宠爱,也直接导致幼儿自理能力欠 佳,时时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第二是家长不恰当行为的影响。 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对父母或其他养护人的依恋,依恋 的对象成为幼儿安全的象征,是幼儿得以信任和依赖的人。处于自己较为 熟悉的环境中时,大多数幼儿不太在意是否能看到依恋对象,而在一个陌 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在幼儿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 190 l科技博览 要的。 (四)幼儿自身的因素 幼儿自身自理能力的欠缺是导致分离焦虑的又一个原因,例如: 午睡时不能自己穿、脱外套,不能用餐,盥洗时不能自己整理衣裤 等,所有这些,使幼儿难以面对当前的许多行为。此时,孩子往往会表 现出无奈和焦虑。而幼儿自身内向的性格也是造成焦虑的另一个方面。性 格内向的孩子,不太愿意亲近教师和同伴,不愿参与各类活动,这样,依 恋的情绪情感就更为强烈,孩子就会变得沉默寡言,偶尔还会出现攻击性 行为,其社会性焦虑表现得更为剧烈。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幼儿分离焦虑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幼儿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因此,为幼儿创设温馨、和谐的外部环境,是 改善幼儿分离焦虑的先决条件。 三、曩低幼儿分膏焦蠢的童议性对策 (一)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1)家访 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 应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师幼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JD,G,理产生重大的影 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幼儿园要与家庭进行密切地联系,才能具体了解幼 儿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正确指导。家访可以消除幼儿对教师的厢 生感,教师也可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更便于以后因人施 教。 在家访中,教师应向家长了解幼儿的饮食习惯、睡眠时、疾病史、 过敏史、兴趣爱好及有无攻击性行为等问题,并做详细的记录;同时, 教师向家长全面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如伙、师资、教学设备、安全问题、 玩具种类、接送幼儿制度、班内师情况等等)以及幼儿初入园时可能出现 的种种不适应的行为表现,并向家长提出相关的要求。通过家访,家长往 往能更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工作,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 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 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 的分离焦虑程度。 (2)帮助新入园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 每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及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各不相同,更何况是 孩子。因此,当孩子从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 活,他们对周围陌生刺激物的恐惧情绪没有一个适应过程是不行的,因 此,我们可以着重从两方面进行入手以缓解孩子的焦虑。 其一是从心理方面入手。在孩子入园前,建议父母有意识地多带孩子 到幼儿园来熟悉其周围环境(包括玩具)和新的教师,把孩子带到幼儿园 来看看,谈谈,玩玩,让他们观察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初 步体验幼儿园的生活等,家长还可以放手让孩子去玩,或让教师抱抱亲 亲,让孩子熟悉新的声音,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及幼儿园中的老师和小朋 友。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来到陌生环境时,会产生恐惧与排斥感。 其二是从生理需要方面入手。北京师范大学陈帽眉教授指出:幼儿在 家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制度以及幼儿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幼儿的分离焦 虑。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满足他们生理上 (吃、喝、拉、撒)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使孩子逐渐地产生依恋 父母的情感,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 教育时空 Ghlna science and。['echnoloQy Review · ■1 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 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提示孩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 只要一个孩子哭,就会对其他孩子产生较大影响。户外有孩子喜欢的大型 玩具,孩子在活动中不受拘束,且新奇的事物多,孩子们的注意力易转 移。这样,当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他的注意力会从思念家人转移到当 品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性,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让 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而不是一个样样都不会的“小娃娃”了。 (二)做好充分准备,帮助瓤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努力营造温馨的环境 幼儿生活在幼儿园里,不可避免地要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墙壁不是 摆设,它应当为幼儿提供帮助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幼儿的活动室,让 环境说话,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兴趣。而且这个环境不能是固定不变的,要 随着幼儿的发展及El标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调 查的基础上,不断地留心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用心来创设环境。特别是新 入园的幼儿,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室里,可以短暂地忘却与家人分开的 前感兴趣的事情上,这有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其次,在一日活动的时 间、内容安排中,要多一些分散的活动或平行活动,尽可能地减少一 些不必要的集中次数,缩短集中时间。此外,要尽可能多地~对一、面 对面地与幼儿个别交流,并注意交流时目光平视,让幼儿感受到母亲般的 关爱。这样,幼儿会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四、结语 9月,对许多人而言,是一个平凡的日子。而对进入幼儿园托班的大 部分幼儿来说,却有着一种复杂的情感——爱并痛哭着。因为他们从家庭 走进了幼儿园;从自由自在的集体生活,走向有规律、有约束的集体生 焦虑心情。 (2)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有些心理学家 把游戏称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我国著名的学期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 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因为游戏在 幼儿生活中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与机能的快感相联系,可缓解紧 张状态,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快乐…。因此,开学初期,教师可设计一 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不仅能消除幼儿相互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 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对新环 境产生新鲜感,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关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 社会学分析表明:从家庭到幼儿园l幼儿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儿要体会一 种新的社会归属感,只要让他有一种参与感,能够分享到在幼儿园时的快乐,才 能更快地喜爱幼儿园的生活. (3)建立科学的一日常规 幼儿园的常规对孩子来说应该是积极的,孩子一般都能够愉快地接受。 新生入园后,老师要用积极的语言描述常规,并讲解示范,这是常规培养 的基本方法。应该向孩子解释理由,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进行 适当的行为训练 这样做一是有助于常规的形成,二是分散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感受幼儿园提出的要求,使他们知道现在是在上幼儿园,老师 的要求和父母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从而让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 活。 (三)让每个幼儿都受到爱的呵护 (1)教师要用爱心打动幼儿 如果想让幼儿信任你,就必须用爱心来打动幼儿。作为幼儿教师,必 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让孩子们有认同感,消除和 教师之间的隔膜。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让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在游戏中转 换角色,与每个孩子进行身体的接触,让孩子们放松紧张的心情,和老师 更加亲近。特别是早上入园时,不管孩子高兴还是哭闹,都应该给他一个 拥抱,这种身体的接触对新入园幼儿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能使他们产生愉 快的情绪体验,使之跟老师更加亲近。家长看到老师这样喜欢自己的孩 子,也会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 (2)巧妙安排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 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性。孩子在家庭里的生活,和幼儿园的生活有很 大的不同,孩子初入园时,往往感到很不适应。如在家里的作息时间随意 性很大,入园后,孩子要遵守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在家里,一切生活行 动随随便便,在幼儿园,要服从集体生活活动规则;在家里,孩子稍有 表示,成人会马上满足其要求,而幼儿园很难做到这点;在家里,孩子 几乎可以占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儿园需要分享和轮流使用,同时需 要一定的自理能力。以生活活动为切入口,帮助幼儿适应新的环境、新的 生活,不失为消除幼儿分离焦虑的一种好办法。部分幼儿由于情绪不稳 定,早餐会吃得不多,或老师不了解其进食量,幼儿可能没吃饱,因此 最好在九点钟加一次点心或流质食物,如牛奶、豆奶、稀饭,以保证幼 儿吃饱吃好。午睡是孩子难渡过的一关,教师应了解每个孩子的睡眠习 惯,允许幼儿带着自己熟悉的物品入睡,并且对个别幼儿应特别护理。多 带孩子开展户外活动。2-3岁婴幼儿易受环境的影响,活动室内空间较小, 活;第一次长时间的离开亲人,和一群陌生的大人和小伙伴在一起。当他 们从懵懵懂懂地从对新环境的好奇中清醒时,一切新奇都变得难以接受了, 不安感和不适感必然产生。于是,在与一向亲近的人分离时就会产生一种 恐惧状态,这就是分离焦虑。这种焦虑状态会使幼儿出现社会适应障碍或 者是人格发展出现问题。因此,帮助新入园幼儿尽快摆脱分离焦虑是不容 忽视的重要问题。 分离焦虑的强弱没有性别因素,关键由婴幼儿遗传因素和从出生到入园 一段时间以来的家庭教育决定,亲子过分依恋或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必然导 致婴幼儿产生较强的分离焦虑。而对于托班婴幼儿来说,还有一点不能忽 视的就是孩子的月龄。因此,作为教师,在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就非常重 要。 要确立一种观念——我和孩子一样高。因为老师的平等,博爱、善良 会使孩子们愉快开朗、热情积极。 要创设一个氛围——幼儿园是新家。家的环境能带给孩子亲切感和安全 感。新家同样如此,而新家有更多的更新的更能自由摆弄的玩具,,有几 个妈妈,有许多小孩子和小家庭照片。 要做好一次家访——让孩子喜欢上老师,让家长和老师一样做好充分的 心理准备,达成同步共育的认识。 要转换一种角色——是那么多孩子的妈妈,要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传 递给他们不同的深深地爱。 要积累一些方法——当孩子哭闹不止时,能尽快得使他们的情绪稳定下 来。 孩子入园以后,老师在传递给孩子浓浓的爱,和家长及时沟通互动的 同时,个别化教育引导就凸现其优势。 只有尊重孩子,了解每个幼儿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理解孩子,宽 容他们的各种表现;给予信任,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的潜能:促进发 展,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的需要,才能使托班婴幼儿尽快摆脱分离焦虑, 很快适应集体生活,呈现天真烂漫的笑脸。 参考文献: [1]吴瑾.消除托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 [2]陈红霞.《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成因及策略研究》Ⅳww.1yshiyah. coN. [3]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之研究V6VW.popodoo.com. [4]邓秀.帮助新入园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N].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3(6):1 05—1 06页. [5]《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消除策略》WWW.cnyj.com.cn. [6]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7]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A].教育科学,2003— 12:56—57页. [8]张晓燕.解决幼儿亲子分离焦虑的对策[^].幼教研究,26 27页. [9]陈帼眉.解决分离焦虑的时期[A].家长学校,36页. [10]《幼儿园新生渡过分离分离焦虑的对策》http://www.gzbzy.cn. [1 1]赵赫、倪冰如.帮助小班幼儿顺利这渡[J].幼儿教育,l 996 (1 0). 科技博览l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