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 黔南 民族 医 专 学报 第4期 从护理岗位和学生需求谈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杨敏英李小玲秦素霞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都匀558003)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 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983(2011)04—0294—02 护理专业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别是沟通能力(17%)、健康教育指导与宣教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规划,应坚持以就业为导 (15.2%)、护理文件书写能力(13.1%)。急救护 向,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及职业发展的适应能 理能力(12.2%)、整体护理能力(6.78%)。认为 力。为了适应行业需求和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 护生在素质方面“差”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敬 考试应试能力,笔者通过对都匀地区医院护理人 业精神(33.5%)、遵章守纪(30.9%)、心理素质 员岗位需求和学生的调查分析,探讨如何将学历 (21.5%)。 教育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医疗行业用人要求结合起 2.2对我校课程设置的意见和看法根据护理 来,以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点为基点,提高 专业课程设置实施情况调查表明除我校目前开设 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的专业课程外,三个被调查群体均认为需要开设 1调研对象和方法 老年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个案分析 1.1 调研对象 以都匀地区各医院在职护士、 等课程。 我校护理专业和附院护理教师以及我校护理专业 2.3对我校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合理性的意见和 实习返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都匀地区各医 看法认为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比较合理的医 院在职护士,发放调研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 学类课程及课时依次为: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 卷392份;我校护理专业教师和附院护理教师, 学、内科护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五官科护 发放调研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份;我 理学;认为需要减少课时的是基础文化课课政治、 校护理专业实习返校的学生,发放调研问卷300 化学;认为需要增加课时的依次为:人体机能学、 份,收回有效问卷233份。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和学生均认为我校护理专 1.2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护理 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排在 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课程设置、 前三位的有:一是接受专业教育较晚(教师 教学计划合理性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看 94.6%,学生91.4%),多数人认为早期接受专业 法进行调查。 教育课程有必要,能激发学生第一学年的学习兴 2结果 趣;--是总体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9.7%,学生 2.1 医院在职护士对护理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 12.1%),体现在基础文化课时较多,忽略了计算 和素质方面的意见和看法认为我校毕业生基础 机操作实训课;三是专业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文化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各占90.17%、 (教师8.6%,学生10.3%),大多数专业课程过 83.92%;评价较差的方面依次为:计算机应用能 于集中在第三学期,学生负荷过重。 力(31.16%)、创新能力(15.31%)、应变能力 2.4对专业实践教学的意见和看法 97.8%的 (13.55%)、心理学知识(27.4%)、护理专业知 教师和96.1%的学生认为早期接触临床有必要; 识(13.1%)、社会学知识(11%)。认为护生在 98.9%的教师和94.8%的学生认为安排临床见 能力方面评价较好的方面依次为:基础护理操作 习课有必要;69.9%的教师和73.2%的学生认 能力(93.83%)、医学基础理论知识、(90.39%)、 为应增加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实训课,加强技能 专科护理能力(83.06%)。“评价差”的方面,分 操作训练;49.5%的教师和39.8%的学生认为 作者简介:杨敏英(1958一),女,贵州纳雍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研究工作。 ・294・ 第24卷第4期 2011年l2月 黔南 民族 医 专 学报 Journal of Qiannan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Vol-24 No.4 Dee.2011 实践教学中存在学生数量多,教学设备少,师资 不足,教学过程缺乏全程指导;47.3%的教师和 护理专业的时间过晚,导致学生对自己要从事的 专业一直处于迷茫状态,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了学生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46.2%的学生认为临床专科护理课程,应由学校 专任教师和附院兼职教师共同承担。 3讨论 为使学生早期接触护理专业,专业课程应分别在 第二、第三学期开课,让学生有理解消化知识的 过程,避免了专业课程过于集中在第三学期;保 证了学生能早期接触护理专业和临床知识;能使 学生把护理学的知识、技能与临床护理专业课程 3.1强化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课程的选 择和组织应紧密围绕“培养掌握护理学的基本 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技术应用 型护理专门人才”为目标,根据整体性、综合 性原则,按照护理专业的特点将原有的课程进行 调整,使之成为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课程体系_o 结合国家专业教育和护理岗位需求,除我校目前 开设的专业课程外,应增设老年护理、中医护 理、护理管理、护理个案分析等课程。根据培养 目标的要求,确定主干课与非主干课、必修课与 选修课以及每门课程的比重与序列,形成一个既 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又能适应我国实际需要 的课程体系;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又逐步 与国际护理教育相接轨的课程体系。 3.2体现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课程 体系改革的最终目标: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 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不仅仅是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 学生的学习习惯、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 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一体化和全 程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上,一 方面要做到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另一方面又要适 应护理专业乃至整个医学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 态势,不断予以修正和优化,与时俱进。 3.3改变教学理念,做到护理教学全程化,调 整教学计划 3.3.1转变教学模式改变我校多年来临床护 理教学完全由附院教师承担的教学模式,建议临 床护理专业课程及实训课均由学校专任教师和附 院教师共同承担,双方共同讨论制定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围绕国家护士 执业资格考试和护理岗位需求,组织集体备课, 学校方面负责教学过程管理,聘请具备教学资格 的临床护士担任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工作,有利 于临床护理和基础护理教学的有机结合。 3.3.2早期开展护理专业课程教育 学生接触 有机的、系统的、适时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主动性。 3.3.3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临床见习 在学习 期间为学生提供临床见习(课间实习)的机会, 使学生能够将在学校学会的操作技能在临床真实 的护理情境下得以应用和巩固,增加了学生的真 实感受。为提高见习质量,保证教学效果,让学 生有所收获,需要制定见习大纲、见习计划,提 出见习要求,安排见习作业 学校专任教师随学 生进临床,指导见习,解答学生问题。临床见习 存在学生多、医院少的客观情况,可以采取轮流 见习,利用周末和课外活动时间见习。 3.3.4增加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专科实训教学 我校临床护理如妇产科、儿科、眼耳鼻喉口腔 科等基本的实践项目多数没有开展,不利于学生 的操作技能培养。 3.4增加计算机操作应用实训课教学计算机 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护理工作中计算机的 办公应用已经普及,每个学生应掌握它的应用能 力,因此要增加实训课操作,提高学生计算机的 应用能力。 3.5 加强人文学科知识增加护理礼仪与人际 交流实训课,通过开展情景摸拟教学,角色扮演 来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交流技巧。护理心理学 可以开展一些病人心理调究,让学生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的学会心理护理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高敬业精神,树 立法制观念。坚持对学生进行品德操行训练、表 达能力训练与专业技能训练的“三个不断线。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充分体现现代护理 学科在f临床的发展与现代护理理念,应以目前各 级医院护理岗位需求进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 革,真正做到以“岗位需求一能力要求一素质 结构 知识技能”为课程体系改革的模式进行。 (2011—11—09收稿)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