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一、领悟作者的爱国情操和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在理解关键词,大体懂得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诵读节选部分,体悟作者的情感。
三、掌握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在这篇课文中的两种体现形式:移情和比喻。
【教学重难点】
一、通过移情和比喻手法的鉴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节选部分,背诵节选和《离骚》中的名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吟诵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程资源】 电脑、音响、投影 【预习任务】
诵读、注音、梳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屈原贾生列传》语段,导入新课。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nào)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ào)然泥而不滓(zǐ)
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贾生列传》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1.初读感知,读准读通 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
①根据 “谐韵”(押韵)的原则,“惟庚寅吾以降”中的“降”可以读作
hóng。
②肇锡(cì)余以嘉名 辟(pì)芷 汩(yù)余若将不及兮 2.理清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节选部分共24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1—8句):写自己高贵出身、降生祥瑞和名字美好。 第二部分(9—12句):写自己一直在追求美好的品格和才能。
第三部分(13—24句):写对时光流逝、君王昏庸和国家的担忧,表达甘愿为国效力的决心。
3.再读,读出停顿
①每两句中间略作停顿。
②每一部分之间的停顿可以稍长一点。
三、品读鉴赏,体会情感
(一)探究
探 究1:通过初读,你领悟到了屈原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悟出的?
1
讨论、明确——
①远大的理想(对楚国兴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 ②美好的志趣 ③强烈的忧患意识 ④崇尚真理
⑤强烈的忠君意识(对楚王的秽恶行径非常愤恨,但他依然忠于楚王。) 探 究2:作者是借助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其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的? 讨论、明确——
①比喻修辞——(略)
例:△香草——美德 △采摘香草——修养美德 △美人——君王 △美人迟暮——君王昏庸 △骐骥——贤臣 △乘骐骥——任用贤臣
②移情(寄情于物)手法——把自己的情感寄寓在某一物上。这种手法的运用,能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物或景,使诗人眼前之物(景)与心中之意融为一体,给人以具体可感的深刻印象。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例:△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陛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二)朗读,读出情感
1、明确要求:读出情感 2、自主诵读
2
(三)小结、拓展
1、本文中的比喻和移情
《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巧妙的比喻移情于物,表现其志洁行芳的操守和忠君报国的理想。诗人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作比,使读者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之美、味之香,而且能体悟到它更为其深远的意境。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质,佩戴亲近它们,就象征他自爱庄重,注重加强自身的美德修养。
2、移情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移情于物,不仅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常见手法之一,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不仅影响了中国诗歌,而且可以说影响了中国文学。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 甫《春望》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曹雪芹《红楼梦》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流行歌曲《菊花台》 3、《离骚》中另一种表现手法
在《离骚》中,除了以“香草”“美人”作比,移情于物之外,也是不少直抒胸臆的诗句,这些诗句同样为千古所传诵。例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四、存疑激趣(不求深入探讨,只是给学生留下思索的话题) 1、“离骚”二字的不同理解
3
①“离骚”者,犹离忧(遭遇忧愁)也。 ——汉·司马迁 ②离,别也;骚,愁也。言已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讽谏君也。
——汉·王逸
③ “离骚”的意义,就是独自遭祸难,这正是屈原遭遇的一个自白。
——陈思芬
④“离骚”就是“劳商”,是楚国当时的一种歌曲名。其义就是“牢骚”。
——游国恩
2、屈原爱国情感的不同理解
有人认为屈原的爱国情感,其实就是一种封建士大夫的忠君思想,并不值得提倡。但也有人认为,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人,不能要求他们用我们的思维方式来确立其价值观和人生观。
3、激趣
由此可见,理解《离骚》,读懂屈原,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五、课堂总结
1、结语
屈原,不只以其独具浪漫主义特色的诗歌影响了中国文学,而且以其高洁的志行,以其远大的政治抱负,也以其忠君爱国的思想照耀了历史的天空。
2、练习(听配乐朗诵,思考)
上帝创造了太阳,太阳用火热的阳光温暖了白昼。 上帝创造了月亮,月亮用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黑夜。 时代造就了屈原,屈原 。
4
【板书设计】
离 骚(节选)
屈 原
一(1 — 8句) 自述身世、姓名 理想远大
二(9 —12句) 讲述自己的追求 品格高尚、志趣美好 三(13—24句) 表达忧虑和决心 忠君爱国
【教学反思】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是屈原高洁灵
魂和坚贞爱国情感的写照。但是年代遥远,文句深奥,学生初读很少有阅读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由简入难,逐层深入地加深理解。
我设计了初读感知、品读鉴赏、存疑激趣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上完课后,喜忧参半,有以下心得。 一、充分预习很重要。
上课时让学生朗诵,学生读错的字仍然很多。翻译语句时,学生遇到的困难很大。其实,课下注释很详细,但学生没有仔细看。这样在疏通文句上用了较多时间。
二、声情并茂的诵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离不开诵读,诗歌教学尤其要重视诵读。 三、不怕学生学不到,就怕教师引不到。
5
教师不要小看学生,学生思维活跃,教师要通过有质量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挥出创造性。本文虽然难,但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还是可以逐层深入的去理解文章内容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