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 化怵古 口吴得民 耄耋之年的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 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岁哲文先生高度赞赏昭化古镇深 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称之为: “巴蜀第一县,蜀国第 二都”。 踏着罗老的足迹.我虔诚地走进昭化的历史。 俯仰在昭化的牛头山顶,满目青山绿水,钟灵毓 秀。嘉陵江、刀环山和风翼山构成一幅山水太极图, 昭化城安放于阳极的鱼眼上,崇文塔成为阴极的鱼 眼。白龙江在城东北口汇人嘉陵江,荡荡碧水,绕城 东去;金牛古道,穿城而过;牛头雄关,巍峨傍立; 桔柏古渡,扼江据守。人称其地形为金线系葫芦、金 钩挂半月、玉带环腰、附翼腾飞、太极天成。整个古 城布局以县衙大堂为核心,严格按照阴阳八卦而修 建,城门、街道、排水、水井、庙宇、宝塔都按其方 位而定。虽为弹丸之城,而有金汤之固,。极目远眺, 北枕秦岭,西凭剑f-I,东靠梅岭。南通阆巴,实乃全 蜀咽喉、川北锁钥;俯首近观,北依郁郁凤翼山,南 抱滚滚嘉陵水,坐北朝南,向明而治。是与大自然和 谐的最适宜人居住的环境。这方天人合一、地灵人杰 的水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韬武略之士。自公元25 年到1845年,共考取功名者156人,其中进士6人,举 人20人,贡生130人,中第为官者63人,明代申克敬 任河南右布政使,清代蒋玉龙任四川提督。民谚日: “到了昭化,不想爹妈。”这片山水历来是商贾云集、 名士荟萃、游人流连忘返之地。昭化的山水形胜启示 我们: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中,人类的繁衍与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人类与大自然必须相亲相 近、和谐相处,绝不能搞“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 其乐无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一个安乐的家园。 风钧名 徘徊在昭化的吐费城址,脑际沧海桑田,肛 幻。吐费古城是昭化城的前身,始建于2300多: 与昭化隔江相望,为古苴国的都邑.曾经是“益 二都”。它建在嘉陵江和白龙江交汇之间,俗 坝。坝上古榕树、古皂角树盘根错节,古井壁 城墙石斑驳陆离。当年蜀王为北据猛秦,南牵 派其弟葭萌任其附庸国苴国国王,历时百年。弄 王灭蜀巴并苴,推行郡县制,以苴侯名字命名 萌县”.成为“巴蜀第一县”。三国时,刘备作墨 帝,取“汉祚永寿”之义,将葭萌县改为“汉 魏曹灭蜀,司马炎灭魏建西晋,改为“晋寿县’ 晋司马昌又改为“益昌县”,并置“晋寿郡”,厅 北朝、隋、唐五代约五百多年,大多时间都称 北宋太祖灭后蜀,为“昭示帝德,化育民心’ “益昌县”为“昭化县”。1958年。昭化撤县建 直至今,成为中国历史名镇。罗哲文先生指出: 在此建立过诸侯国都邑和郡、县、镇,在同一列 地展示了中国地方政权不断的建置历史甚为罕 昭化的每一次更名,都经历战火的洗礼,都是 代的见证。小小的昭化镇,你际会着历史的区 云.简直就是一部华夏民族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主义制度的活化石。 伫立在昭化的临清城楼,耳畔战马嘶鸣, 天。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大军云集f 战胜蜀国,攻占了苴国和巴国;刘备部将霍峻 千人敌刘璋万余人于城下近一年之久,精锐出 破敌兵;诸葛亮从这里北望中原,六出祁山;安 此贪杯丧命;姜维镇守牛头山,出兵秦川,身 战;张飞挑灯战马超;关索之妻鲍三娘战死曲I 巴蜀灾志・2011・I・ 风 物名胜 西晋李特晋秦之战:北魏氐军两次攻城;后唐攻蜀大 战桔柏渡;宋灭后蜀毁掉桔柏渡;闯王李自成破昭 化.为占领北京城打开了北上的大门。昭化历史上的 比而言我没有什么急事要做,正好来充拉船差役。” 崔刺史和众宾客一个个羞愧得跳下船,骑马回利州去 了。除此之外,何易于还有为维民生烧掉皇帝征茶税 的诏书、为老百姓办丧事、召年长者坐以问政得失等 战火烽烟同样印证了一条铁律: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 往往是由实力强的国家来决定的,没有实力就意味着 屈辱或者死亡。2005年1O月,第六届矛盾文学奖得主 熊召政游昭化城时,听完在这片土地上演出的一幕幕 许多故事。这样的好官,直N3o多年后有一个叫孙樵 的朝廷因公入蜀过益昌,才将其事迹写入《书何 易于》的文章, 《新唐书》叉据此文为何易于立了 历史大剧后,口占七律感怀: “白水青溪二练飞,乱 山深处一城危。断砖难识秦兵马,废室仍藏汉甲衣。 传。清乾隆进士张问陶写下《桔柏渡怀何易于》深情 赞颂: “二水依然绕县流,唐家仙吏古无俦。摧茶独 战血每涂秋更老。英雄常与愿相违。从来治蜀无长 喜焚明昭,腰芴何妨引画舟。碑下耕农应坠泪,桑阴 策。半蓄诗情半杀机。” 蚕妇不知愁。成通旧吏孙樵笔,常使行人重利州。” 遐想在昭化的县衙署大堂。闻听“肃静”之吼. 何易于虽政声显著,深得民心,但在朝廷的政绩考核 惊堂木声。按阴阳之说,它建在古城东北角,正处于 中,仅得了个中上等,三年任满,平级调任罗江县 太极之阳极。唐代成通年问在这里出了一个为政清 令,老死于槽枥之间。故孙樵在《书何易于记》结尾 廉、一心为民的好县令何易于。 “县令拉纤”的故事 时大发感慨: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 至今脍炙人口:有一年.利州刺史崔朴邀集众多宾客 切。至如缓急补吏,则日‘吾患无以共治’,庸命举 出城赏春,顺嘉陵江而下,至昭化城外的桔柏渡,饱 贤,则日‘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 览风光、品尝佳肴后乘船返回。逆水行舟缺人拉纤。 哉?”识别人才、考核才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国家 崔朴便令何易于征派当地民夫挽舟。何易于立即挽起 兴亡.务在得人用人,何时何地无才?只是患在不 官袍,腰插芴板,下水拉船上行。崔朴惊问: “为何 识、患在不用也。 不派民夫而亲自挽舟?”何答: “时下正逢春耕,农 民不是犁田插秧,便在采桑养蚕,时间不可强占。相 (作者单位:四川党史研究室) 2010年,巴中市地方志办公室被国家人力资源和 国风范的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各级地 社会保障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联合表彰为全国地 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好 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表彰为全 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地方志 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为进一步推动巴中市地方志 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工作,201 1年1月l1日,巴中市召开二届第57次 要珍惜荣誉,加倍努力.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 常务会议,专题听取、研究方志工作。会上,市地方 巴中常委、常务副陈延荣在肯定巴中市 志办公室主任王闵对巴中地方志工作和《关于全国地 地方志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地方志队伍结构、人 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情况》进 员编制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要求要按照“一 行了专题汇报 馆三大体系建设” (“一馆”即方志馆建设: “三大 巴中副、代理周喜安在听取地方志 体系”即建立和完善方志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和 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巴中市地方志工作近年来取 完善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修志编纂体系建 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强 设)要求,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一件一件抓好落 调:地方志作为全面系统记述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 实。同时,对市志办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办 资料性文献,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是展示当代中 法。 (臧国亮) 64巴萄史志.201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