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胸痹疗效总结

胸痹疗效总结

来源:华佗小知识
胸痹心痛(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一、基本情况

胸痹心痛(心绞痛)是我科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胸痹心痛(心绞痛)住院患者共42例,平均住院日10.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针刺、外治法(穴位贴敷)。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中药饮片使用率50.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8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50.2%,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膏方治疗3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80%,外治法(穴位贴敷)治疗20%,内科基础治疗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临床应用较好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口服中成药,这次为膏方。分析其原因,主要为:

1.此类病患者往往病情较重,而且住院时程短,静脉滴注中药疗效确切,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的静脉制剂。

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中成药品种繁多,可以辩证使用。患者出院后服用膏方较为方便。

3.纳入患者均按照相关指南推荐,如无禁忌症,均应规范

应用二级预防药物。有的行PCI治疗。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评价

42例患者中,症状改善30例(71.4%),体征改善25例(59.5%),理化指标改善12例(28.5%);临床好转38例(90.4%),无变化2例(4.7%)。

(二)疗效分析

1.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时疼痛程度减轻30例。

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心绞痛、心电图疗效评定。疗效评定主要项目为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程度及心电图。

(1)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 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

病例1:患者,卢其源,男,66岁,病历号624699。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1年复发心绞痛,表现为劳累后、饱餐后外出或遇冷胸部紧缩感,牵及左肩背部,每天发作1~2次,持续5分钟分钟,患者拒绝再行PCI术治疗,欲求中医治疗。诊察患者,胸痛不适,痛有定处,遇劳则发,伴疲乏无力,气短懒言,自汗,舌质淡暗,有瘀斑,边有齿痕,苔薄白,舌下脉络迂曲,脉沉细,证属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保元

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黄芪15、党参12、桃仁9、红花9、川芎6、赤芍9、当归9、生地10、肉桂3、甘草6。水煎服,

日一剂,7剂后胸痹症状明显减轻,1周仅发作2次,持续5~10分钟,发作时不需用药可自行缓解。

病例2:(略) 病例3:(略) 2.心电图改善情况

评价标准: 显效:静息性缺血性ST段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

改善:缺血性ST段回升达0.05mv以上,但未恢复到正常,在主要导联倒臵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

无效:缺血性ST段不变;

加重:心电图表现恶化(缺血性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臵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或平坦T波变为倒臵,以及出现异位心律)。

病例1:患者,李某,女,60岁,病历号:417。冠心病,PCI术后,术后一直感疲乏,不耐劳作,精神萎靡,术后半年步行100米或稍走快些即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活动明显受限,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弱,证属气虚血瘀,予 “益气活血方”加减, 1周后心前区不适症状减轻,2周完全消失,逐渐加大其中黄芪用量至60g,4周后可步行1~2小时,体力明显改善,已如

常人。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通过我科的临床实践,中药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可明显减轻心绞痛症状,使发作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供、消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及解除小动脉痉挛、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利于血瘀的吸收。将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心绞痛)按照不同时期,不同伴随症状等具体情形,细化辩证用药。同时紧密结合科室的特色疗法,发挥特色疗法治疗优势病种的科室传统优势,如从肾辨证论治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并应用活血酊剂高频心脏超声导入治疗等,使方案的临床可操作性明显增强,疗效显著提高,科室特色和优势得到凸显和发挥,极大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存在疾病一般发病过程与患者个体证侯表现内在规律的统一性、差异性等的不同,使本方案还没有完全适应临床要求;同时由于就诊患者人群特点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异质性,使依据专家经验和经典理论作指导的本方案与临床实际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临床证型分布不均、疗效差异大、对疾病整体把握较好对临床具体变证的分析指导不够精细等。这将指导我们在进一步优化完善时更加将方案的普遍性与患者的特殊性,将病的诊治与症状的辩证施治等结合起来,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1、配合穴位敷贴等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评分。我科穴位敷贴药物:丹葛止痛外贴方(丹参、葛根、枳壳、青皮、当归、百合、甘草、麝香、冰片,以上药物选本院免煎颗粒剂,醋调成糊状,贴敷于相应穴位上)。穴位:膻中、内关宽胸理气,心俞、厥阴俞、曲泽通心络,止心痛。

2、配合电脑中频治疗:选穴:膻中、内外关、心俞、曲泽、膈俞等通络止痛。配合足三里、肾俞、关元等培补肾元,健益脾气。患者在规范应用二级预防方案的前提下再发心绞痛,在不改变原防治方案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诊疗方案,取得的临床疗效更能体现中医药治疗的临床优势。

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病历号 6572 667857 670457 2774 616700 .。。。。。 。。。。。。 姓名 莫× 郭× 陈× 梁X 江× 性别 年龄 男 男 男 男 女 42 57 71 82 入院时间 2013-1-30 2013-2-13 2013-4-01 2013-4-10 2013-06-13 出院时间 2013-2-1 2013-3-4 2013-4-12 2013-4-15 2013-6-24 联系电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