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

来源:华佗小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

第四章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由于内容相关联,可以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 大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叫\"复句〃。

复句里的每一个单句,称为复句内部的“分句〃。 例如:

① 你来了,我就走。

② 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家长在一旁观摩。 ③ 因为天气冷,所以我穿了棉衣。

上面都是复句,第①③是两个分句,第②是三个分句。 一、复句的一些特点:

1、 要从结构上,而不是从长短上,判断单句或复句有人以为,每个复句内 部,包含

两个以上单句(即分句),那么复句一定要比单句长些,这种理解是 错误的。有的复句较长,而有的却很短,比单句还短。请看下例:

老师规定,男生扫地女生擦玻璃。(单句)这是个单句。然而削掉四个 字,句子变短,却是复句了。

男生扫地,女生擦玻璃。(复句)

可见,决不可片面的从句子的长短判断单句、复句,一定要从句子的内部 结构上判断。请指出下列句子,哪个是单句,哪个是复句:

① 我知道,这火柴灭了的时候,您就会不见了。()②河水向东流着,空 气里充满了干谷的香味。()③外国朋友招待我们,大家在一起热烈地谈笑。 ()④我们在请教别人问题的时候,应当虚心。()

2、 复句内部的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例如:

① XX飘动,阳光灿烂。 ② 天气暖和,下着XX。 ③ 让XX低头,叫XX让路。 ④ XX,远树,金黄色的麦浪。

3、 复句中的分句,有时候可以省略某些成分,主要是省略主语。

例如:

① 我们在第一节听了语文课,在第二节听了数学课。 ②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③ 我看了一下答完的卷子,没什么错误,就交上去了。

一一这三个复句中,后面的几个分句缺主语,这是因为前面有 了,后面不说也不会产生误解,所以就把这些重复的成分省略了。

④ 推着车子走了几步,他才觉得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⑤看到他一天天 恢复健康,

我很高兴。

一一这两个复句中,前面的分句缺主语,这是因为后面有了,前面的分句 不说也不会发生误解,所以省略了这些重复的成分。这叫〃蒙后省略〃

以上两种省略情况,在复句是极常见的,要注意。当然,为了某种目的, 不省略也是可以的。

4、

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常用一些起联接作用的词语,称〃关联词 语〃。

不同关系的复句要用不同的关联词语,有时只用一个,有时成对使用,有时 也口J以不用。

关联词语多数是连词,也有少数是副词,如他〃\"又\"就〃等。

少数的关联词语,既可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里,也可以用在单句的句子成 分之间。例

如:

① 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 ② 无论在什么特殊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到底。

二、复句的分类

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地位平等,无主从之分。

〃偏正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主有从,也就是有正正句是主句,是句子的正意所在,偏句是从句,意思是从属的。

(一)联合复句

依据分句之间的关系,联合复句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并列关系( A、 B、 C)

前后分句分别叙述有关联的几件事,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例如:

①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 ② xx是火药的故乡,又是火箭的故乡。 ③ 绿既是XX标志,又是科学富足的标志。

④ 人们不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 ⑤ 不是我不愿意去,而是实在没有空。

加点的字,是“XX词语〃。

2、 联贯关系(首先A,然后B)

有偏的。 几个分句,一个接一个地,说出连续的动作或连续的事件。 例如:

① 他抬头看了看已经偏西的太阳,抹了抹额上的汗,解开领子上的钮扣, 匆匆地朝

前面的村落走去。

②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③ 姐姐刚一走,明姑娘就带着XX忙上了。 XX复句不同于连动式:

连贯复句的分句之间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表示),连动式谓语中间没有 停顿;连贯复句的分句之间可以加上关联词语,连动式谓语中间不能加上关联 词语;连贯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式谓语只有一个主语。

3、 递进关系(不但 A、而且B)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例如:

① 李小松不但诚恳地接受了批评,而且坚决地改正了错误。 ② 他分明是个内行,而且是十分高明的内行。 ③ 你很忙,而且身体又不好。

④ 他不认识我,甚至连我的姓名都不知道。 4、 选择关系(A或者B)(与其A,不如B)

让人对几种可能的情况选择一种,或者已经选定了一种舍弃了另一种。例 如: ① 或者你去,或者我去,或者他去。

② 你是听他的话呢,还是听我的话。 ③ 他不是在车间,就是在仓库里。 ④ XX我多干点,也不能累着你。 ⑤ 文章与其长而空,倒不如短而精。

5、解说关系

后面分句是对前面分句的解释、说明或总括。解说关系一般不用关 联词语。例如:

① 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黎明期便幻想出一个神话式的人物,叫大禹。 ② 这一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

一是明确了谁污染谁承担治理污染的责任,一是解决了治理污染的资金问 题。 ③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

【练习题8】

指出下面各联合复句都是哪种关系,并点出关联词语

1、 他们或者说几句闲话,或者打听种地的事情。

2、 他不但能说出五虎上将的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 字孟起O 3、 教室里的灯亮了,我夹着书走进去。

4、 我们要么让困难吓住承认失败,要么加紧工作完成它。 5、 我写了一封信去安慰他,并且告诉他我不久即将到北京去。 6、 他是一个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 7、 我们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十七次进攻,而且出其不意地活捉了敌

人的师长。

8、 孩子飞也似地奔跑,或者蹲在乌柏树下玩石子儿。

9、 农村青年人已经能看墙报了,甚至五、六十岁的老大爷也能看

墙报。

10、 在冬天,松花江边的树上挂很多白霜,那叫雾淞。 11>狗能看门,锚能捉鼠,鸡能XX:

它们都很有用。

12、提高写作能力的事有两个:

第一是多读书,第二是多动笔。 (二)偏正复句

1、转折关系(虽然A,但是B)

后头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转了一个

弯。后头分句是正句,全复句的意思侧重在后头分句上。前头分句是偏 句。例如:

① 他虽然去过那地方,但是已经记不清了。

② 尽管天气很冷,可是紧张的劳动使大家都出了一身汗。 ③ 阿多虽然接连三日三夜没睡觉,却不见怎么疲倦。 ④ 他长得结结实实,只是比原来瘦多了。

转折关系的表达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但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 例如:

⑤ 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不停地工作着。

应该注意的是,前后分句在意思上必须有转折,否则硬加上表示

转折的XX词语是不行的。例如: 虽然我是学生,但是我认识字。(错的)

2、

因果关系(因为A,所以B)(既然A,就B)偏句说出原因,正句说出 结果。正

句在后。例如:

① 我因为怕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才请你来照顾一下。 ② 因为他家里缺乏劳动力,我们应当照顾他。 ③ 他一向很用功,因此考上了大学。

\"既然・・・・・・,就・・・・・・〃所表示的因果,称推论的因果,偏句是理由,正句是由此 推出的结论。例如:

④ 既然他连加减乘除都不懂,可见他根本没学过数学。 ⑤ 既然xx来信了,妈妈就能够放心了。 3、 假设关系(如果A,就B)(即使A,也B)

前一分句(偏句)里,是假设一种情形,后一分句(正句)里,是前一假 设情况实现了就会有的结果。例如:

①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到公园里去过队日。

②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③ 要不是我夜夜爬起来,我们社里的牲口能吃得瓜溜的圆吗?

\"即使・・・・・・也・・・・・・〃所表现的假设关系,称为\"相背假设〃,正句与偏句的内容相 反。例如:

④ 即使明天不下雨,我们也不到公园里过队日。

5、条件关系(只要A,就B)充分条件;(只有A,才B)必要条件;

(无论A,都B)无条件;

偏句提出一种条件,正句是具备此一条件下就能有的结果。例如:

① 只要xx起来,天就一定会亮的。 ② 只有你把缺点改正了,你才会进步。

③ 除非是到了春天,你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

“无论・・・・・・都・・・・・・〃所表示的条件关系,称“无条件关系〃,正句是在

任何条件下 都要有的结果。例如:

④ 无论雄鸡叫不叫,天XX的。 ⑤ 不管他信不信,事实总是事实。

请注意:

\"条件关系〃与〃假设关系〃有相近之处,区别点就在于,偏句是侧重在“条件〃 呢,还是侧重在\"假设〃。例如:

如果你能拿出证据来,我就相信。(假设) 只有你能拿出证据来,我才相信。(条件)

5、目的关系

偏句写出一种行为,正句说出这种行为的目的。例如:

① 你把意见整理一下,明天好交大会讨论。

② 我们把交给群众,为的是更好地取得群众的帮助和监督。 ③ 我把发动机重新检查了一遍,以免中途发生故障。 ④ 麻烦你把这本书捎给他,省得我再跑一趟。

【练习题9】

(一)下面复句都是偏正复句,指出各是什么关系,并点出关联词语

① 既然有了水源,我们明年就试种稻子吧。()②假使江水再往上涨,江 堤就有危险了。()③我想送他一件礼物,可是不知道送什么好。()④童话 因为富于幻想,里面的故事往往离奇有趣。()⑤除非身体支持不住,他才离 开他的工作岗位。()⑥母亲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 戚。

()⑦只有他参加了,这个会才开得好。()⑧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去 白云山看看。()⑨行人要走人行道,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⑩我要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实现自己考大学的愿望。

(二) 下面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用得不当,就不通了。把用得不当的关联 词语改正过来,然后注明是什么关系。

① 如果路比较远,可是坐汽车去还是很快就可以到的。

()②他不但很瘦,而且精神也很饱满。()③即使地上很滑,你就不要 走得太快。()

④ 这本书虽然大致翻了一下,也要花费很多时间。()

(三) 把下面各组单句,加上关联词语,组成条件关系的偏正复句。①我 星期日下午没有事,我去找你玩。

② 他真有困难,我可以帮助他。 ③ 他参加了会,这个会能开得好。 ④ 明天天气好,咱们到XX去旅游。

三、复句的变化与紧缩

复句的变化复句的结构有时会发生常规上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

1、正句在前,偏句在后(又称倒装句)

一般的偏正复句,都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但有时也有特殊情况,正句在 前。这种特殊顺序,往往是为了突出正句。例如:

① 这个月的产量可以超过百分之十五,只要大家再加一把劲。(条件) ②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他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因果)2、不用关联词语

一般情况,除了并列复句外,其他关系的复句,都用关联词语,用两个或 用一个。但有时,只要意思能说清楚,也有根本不用关联词语的。例如:

① 谷子长得很饱满,农民心里很高兴。(因果)

② 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不停地工作着。(转折)③立秋了,再吃些凉东 西,要闹

肚子的。(假设)

3、分句之间没有停顿

一般分句与分句之间都有停顿,要用逗号或分号。但有时,两个分句都是 完全句(即主谓句),又都很简短,而且连得很紧,说的时候中间可以没有停 顿,不用标点。例如:

① 你再说他也不信。(无条件) ② 你去我就不去。(假设) ③ 你有力气你就搬吧。(假设) ④ 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无条件)

复句的紧缩有的复句,可以紧缩成单句的形式,叫“紧缩句〃。 例如:

a、 如果你愿意去,你就去。(复句假设关系) b、 你愿意去就去。(紧缩句)

a、这个人,要是你不问他,他就不开口。(复句,假设关系) b、这个人不问不开口。(紧缩句)

a、 他说到这里,他就笑了。(复句连贯关系)

b、 他说到这里就笑了。(紧缩句)

a、 即使下雨,我们也去。(复句,无条件关系) b、 我们下雨也去。(紧缩句)

以上每组的第二句,是复句的紧缩形式,可以简称为“紧缩句〃紧缩句有双 重性质: 就内容看,它是复句;就结构看,它是单句,因为它们的主语只乘了一 个,两分句的谓语合并为一体(成为连动谓语),中间没有停顿。

四、多重复句

有的复句,它的分句也是复句,这样一来,就是复句中包含复句,有两以 上的层次,称为\"多层复句〃,又叫\"多重复句〃。例如:

二重复句

① 唐代的诗最多最好,宋代词最多最好,I所以文学史上有〃唐

(并列)(因果) 诗〃和\"xx〃的名称。

② 屈原遭到这样严重的打击,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丨因此不

(转折)(因果)

过做了两三年XX,就被迫辞职了。

(XX)

③ 想收获庄稼,就得先拿种子,丨想骑马,就得先支出草料,丨

(假设)(并列)(假设)(并列)搞这样大的事业,就得先投血 本。

(假设)

三重复句

本品容易受潮,1 用后盖紧,in并放在干燥处,以防止结块。 (因果)(并列) (目的)四重复句 成绩能够鼓励人,

同时会使人骄傲,|错误使人倒霉,使人着

(并列)(并列) (并列) 急,in是个敌人,

同时也是我们很好的教员。

(因果)(并列)

两层以上的,都叫〃多重复句〃。其中二重复句用得较多,三重以上的,有 时也用得到。多重复句还可以有五重.六重甚至更多重的,因为不常见,就不 一一举例了。

[练习题10]

㈠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① 他虽然没有很用力,可是因为铁烧得过了火,火星溅得特别多。

② 谁要是工作起来马马虎虎的;不管他说得多么动听,人们也不会信任 他。 ③ 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做好工作;有了知识,工人才能更好地完成任 务。 ④ 困难是欺软怕硬,你的思想是硬的,它就变成豆腐,你要软,它就硬。 ⑤ 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 到二十七

岁才离开。

㈡下列各句,哪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句?

① 外面XX很好,也没有风。

② 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农民。 ③ 只要你能工作,就应当工作。 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⑤ 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⑥ 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⑦ 为了要提前赶到目的地,我们要加快脚步。

⑧ 那两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都是新栽种的好庄稼。 ⑨ 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上,爬上山去。 ⑩ 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 11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12驴的专长是拉磨,是运货,是驮着陕北的小媳妇回娘家或驮着的阿游四方,而并非是剪除老虎。

凡提爷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