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来源:华佗小知识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绪论

一、 基本概念

1、 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

2、 事故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

3、 安全原理,主要是阐明伤亡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伤亡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亡事故的理论体系。

4、 在伤亡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的因素占有特殊位置,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人也是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主力军。

5、 安全管理 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是一项全面、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

(1) 宏观的安全管理

(2) 微观的安全管理——管理部门集企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

1

(3) 广义的安全管理

(4) 狭义的安全管理——在生产过程活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防止伤亡事故和急性中毒以及财产损失的活动。

二、 安全主任的管理责任

5点见P2

第一章 安全管理的发展和演变

一、 安全管理是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

1、 只要有生产就会有不安全的因素

2、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增加新的危害和危险。

3、 必须实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安全管理,并辅以发展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尽可能减少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

4、 美全工作特点

5、 日本安全特点

二、 建国以来安全管理地发展演变情况

2

1、 建立和发展阶段

2、 停顿和倒退

3、 恢复和提高阶段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阐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预防事故发生的理论。

一、概述

1、 早期工业安全理论

(1) 事故常常起因于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2)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主要原因

(3) 受到伤害的人几乎重复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

(4) 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往往不一定遭受伤害。

(5) 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A、 不正确的态度

3

B、 缺乏知识或(技能)操作不熟练

C、 身体状况欠佳

D、 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作业不良环境

(6) 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方法

A、 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

B、 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

C、 人员调整

D、 惩戒

因果连锁论 曾被称为“工业安全公理”,但它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规因于工人的不注意等。

2、 二次大战后的安全理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工业事故的直接原因——它仅是管理上缺陷的反映。

4

3、 系统安全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人类活动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危险源——能够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

危险性——某种危险源造成人员伤害或物质损失的可能性。

危险度——危险的程度。

系统安全的原则:安全工作贯穿于设计、制造、安装、投产,直到报废为止的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包括危险源识别、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及危险源控制。

二、事故因果论

根据事故因果、逻辑关系来分析事故致因的理论。

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

三、 能量转移论

——从能量的非正常转移引发事故的观点研究事故致因的理论。

1、 能量转移论的概念

5

能量——物体做功的本领,能量也是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根源。没有能量就没有伤害。

2、能量转移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应取决于:

(1)人所接触的能量的大小;

(2)接触的时间长短和频率;

(3)力的集中程度。

3、应用能量转移论预防伤亡事故

防止伤亡事故应着眼于防止能量的不正常转移,哈登提出了12种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

(1)能量。

(2)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较大的能源;

(3)防止能量积聚;

(4)控制能量释放;

(5)延缓能量释放;

6

(6)开辟能量释放渠道;

(7)在能源上设置屏障;

(8)在人、物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

(9)在人于物之间设置屏障;

(10)提高防护标准;

(11)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

(12)修复和恢复。

四、 略

五、 系统理论

把人、机械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六、 轨迹交叉论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

7

七、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应如何防止发生事故

1、 由事故致因理论得出的基本结论

(1) 工伤事故的发生时偶然的、随机的现象。然而又有其必然的统计规律性。

(2) 事故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为“违章”,必须追踪到各个深层次,找到本质原因。

(3) 人、物系列轨迹交叉,事故就会发生。

(4) 人和物都处在一定环境中,弄清环境对人产生不安全行为,物产生不安全状态的影响。

(5) 人、物、环境都是受管理因素支配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时伤亡事故直接原因,管理不科学和领导失误才时本质原因。

三、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应如何防止发生事故

事故的发生时人、物两大系列轨迹交叉的结果,防止事故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人和物的运动轨迹中断,使两者不能交叉。

1、 人有自由意志,容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生理、心理状态不稳定安全可靠性时比较差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率时是不可能为零的,砍断人的系列的连锁应该给以充分的重视。

8

▲ 针对人的因素的事故防止对策可归纳为13点(P35)

2、 为了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把落脚点放在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水平上,推行本质安全技术。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具有包含在内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

(1) 先误安全功能;

(2) 故障安全功能;

(3) 上述安全功能应该潜藏于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内部。

3、 针对物、环境,以及人、物、环境合理匹配方面的事故对策可归纳为13点(P36)

4、 人、物、环境的因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但却是本质的原因。

预防数故的对策可归纳为12个方面(P37)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