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青年与社会2014年4月下 第12期总第558期 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张卓群 (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政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曾受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五四运动后,陈 独秀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成为其思想的主流,其政治思想实现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 转变。这个转变有着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关键词】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转变;分析 一、转变特征 (一)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从《新 青年》杂志创刊到五四运动前,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 旗,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希望建立一个人权平 等、自由自治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 1920年前后,受十月革命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影响,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陈独秀毅然抛弃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方案,积极宣传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早期的马克思 主义者。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发展最突出的地方,是他公开抛弃了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这是他 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前提条件。在五四运动中,陈独秀看 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伟 大作用,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救中国,抛弃了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旧方案,开始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积极声援学生的革命斗争。 五四当天,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文章,揭露了巴黎 和会的本质,“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 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这些语句都表示他 开始认识到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并在马 克思主义指导下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而五四以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并且成为他思想的主流。 (二)思想转变具有时代特征。五四时期,是中国由旧 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交替时期。在新旧交 替的时代中混杂着各种思潮。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 都是在经历了对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尝试多次失败之后, 与此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产生重大影 响,他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宣传过程中逐渐转型成为 马克思主义者。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推动了陈独秀等知识分 子世界观的转变。对当时的社会来说,进行阶级斗争,实行 无产阶级专政,是救亡的迫切需要,符合了中国知识分子心 中紧张的国家和社会局势。 二、原因分析 在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发 展过程。实现了由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向积极宣 传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一)客观因素。在国际方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战争空前残酷,战后 极度混乱,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加剧凸显出来。许多西方 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的信心也产生了动摇,这对中国的知识分 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独秀开始对他们过去积极学习西方 的态度进行了反思。与此同时,1917年l1月7日,俄国十 月革命爆发。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苏维埃 俄国以国家法的形式宣布了苏俄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严厉 地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阐明了苏俄反对帝国主义对弱小民 族实行侵略的根本立场,公开宣布废除资产阶级的秘密外交。 而几乎是在同时。国内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 ・366・2014.V0L.558.N0.12 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辛亥革命 是对封建主义旧制度、旧观念、旧思想的一次猛烈的冲击,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在此之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 杂志(从1916年9月出版的第2卷第1号起,正式改名为《新 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学术氛围自 由而浓烈,为各种新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是一场在思 想文化领域上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猛烈的反封建运动。它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 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批判封建主义的盲从、独断和迷信, 给封建的专制主义、伦理道德以及迷信愚昧前所未有的沉 重打击,把人们的思想从几千年来的封建主义精神枷锁中 解放出来。 1919年中国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袁世凯政府准备在 “二十一条”上签字,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共同联合发动 了具有转折性质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的 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 国运动。五四运动以后,启蒙思想家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 路,大量先进的学说在中国传播,经过三次论战以后,马克 思主义开始深入人心,因此五四运动大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 义的广泛传播。 (二)主观因素。陈独秀本身独特的个性和过人的才华。 陈独秀自信自负、率性好胜、刚烈倔强、敢说敢为、标新立 异、义无反顾,正是由于这种个性,他才能产生与封建传统 文化彻底决裂的勇气和胆量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以大无畏 的精神向封建旧势力猛烈进攻。 陈独秀才华出众,既有深厚的旧学功底,又有渊博的西 学知识。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他不断的探求救国救民之路。他 积极的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思想,希望可以寻求到救亡图 存的道路。他曾经到日本留学,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洗礼, 充分了解了近代西方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 的影响和作用。然而辛亥革命的失败,让陈独秀充分认识到 辛亥革命的失败,使陈独秀深刻的认识到中国革命新的出路 在于发起一场思想文化启蒙运动,改造国民愚昧落后的观念, 激发国民爱国、救国的思想觉悟。他发动了新文化运动,高 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促进了国民民主思想的觉醒。 然而,陈独秀不到五年时间便逐步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思想,转而接受马克思主义,把它作为自己政治行动的 指导思想。这与陈独秀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陈独秀是一 个生性耿直、倔强固执、从不盲从的人。 参考文献 【1】姚金果.陈独秀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M】.福建:福建人 民出版社.2006. [2】唐宝林.陈独秀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3]肖贵清.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