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卫生微生物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卫生微生物学》是南京医科大学为招收卫生检验学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自命题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有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卫生检验学及有关卫生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
《卫生微生物学》考试范围为指定的卫生微生物学教材中的内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预防医学领域中卫生微生物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卫生检验学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卫生微生物学100%。4.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0分。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四、考查内容
(一)绪论
1.卫生微生物学概述:卫生微生物学的定义;对象和范畴;研究内容。2.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作用。
3.卫生微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卫生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卫生微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卫生微生物学与预防医学的关系;卫生微生物学的特色。
4.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启蒙时期对病原的认识;微生物学的初创和奠基时期;近代与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5.卫生微生物学的应用及其研究前景:卫生微生物学的应用;研究前景。(二)微生物生态
1.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基本概念;研究范畴。
2.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微生物生态演化规律;微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微生物生态平衡规律。
3.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主要类群: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4.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及研究前景: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前景。
(三)卫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的方法
1.卫生微生物检测的特点及基本原则:卫生微生物学检测特点;卫生微生物检测原则。
2.卫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的方法:检验程序;样品采集、运送及处理;微生物鉴定方法;微生物定量检验方法;毒性毒力研究方法;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微生物群落结构检测方法。
3.卫生指示微生物:指示微生物的概念和意义;指示微生物的选择标准;指示微生物的种类。
4.卫生微生物学研究和检测方法的前景:应用;前景。(四)微生物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1.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及要求;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与保证。
2.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预防:特异性免疫预防;消毒灭菌与免疫预防在控制传染病中的作用。
3.生物战剂伤害的防护:生物战剂的伤害;生物战剂种类;生物战剂伤害的防护。
4.微生物危害的预防与控制的应用及研究前景:应用;前景。(五)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生物安全概述:生物安全相关术语;生物安全事件;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特征;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2.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因子分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分级。
3.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运行:重要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范;评审与监督。
4.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应用及前景:应用;前景。(六)水微生物1.水生境特征。
2.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来源;种类和分布;生态学功能和卫生学意义。
3.水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水微生物检验;卫生标准。4.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水微生物污染;预防与控制。5.水微生物研究的应用及前景:应用;前景。(七)土壤微生物1.土壤生境特征。
2.土壤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来源;种类;分布;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土壤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卫生学意义。
3.土壤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土壤微生物检验;卫生标准。4.土壤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预防;控制。5.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应用及前景:应用;前景。(八)空气微生物1.空气生境特征。
2.空气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来源;种类;分布;卫生学意义。
3.空气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空气微生物采集;空气微生物的检测;卫生标准。
4.空气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空气微生物污染;预防与控制。
5.空气微生物研究的应用及前景:监测控制技术;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解析技术;空间洁净技术。
(九)公共场所微生物
1.公共场所生境特征:概念;生境特征。
2.公共场所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来源;种类、分布和卫生学意义。
3.公共场所微生物的检验及卫生标准:空气微生物检测;公共卫生用具微生物检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检测;卫生标准。
4.公共场所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公共场所的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的公共场所及其用品消毒;健康检查;卫生意识;改善设施。
5.公共场所微生物的应用及前景: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检测检验技术的发展;卫生监督。
(十)医院环境微生物1.医院环境生境特征。
2.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医院感染微生物的特点;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医院环境微生物的种类;医院环境微生物分布及卫生意义。
3.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检验及卫生标准:医院环境微生物检验;卫生标准。4.医院环境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措施。5.医院环境微生物的应用及前景:应用;前景。(十一)极端环境中微生物1.极端环境类型及生境特征。
2.各种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来源;种类、分布和卫生学意义。
3.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利用与防控。
4.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应用及前景:应用;前景。(十二)食品微生物1.食品生境特征。
2.食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卫生学意义:来源;种类、分布和卫生学意义。
3.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及致病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常见菌;真菌性食物中毒及其常见菌。
4.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卫生标准:细菌检验;真菌检验;食物中毒检验;卫生标准。
5.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污染;预防;污染控制;有害微生物控制。
6.食品微生物的应用及前景:应用;前景。(十三)药品微生物1.药品生境特征。
2.药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污染来源与种类;不同种类药品的常见污染微生物;卫生学意义。
3.药品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药品微生物污染的特殊性;药品微生物检测;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4.药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和控制:预防控制污染的措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5.药品微生物研究的应用及前景:检验技术;实验条件的质量控制。(十四)化妆品微生物1.化妆品生境特征。
2.化妆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来源;种类;卫生学意义。
3.化妆品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检验;卫生标准。4.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污染控制对策;预防。
5.化妆品微生物的应用及前景:加强预防污染的研究;提高检验能力;完善法规。
(十五)医疗与生活卫生用品微生物
1.医疗与生活卫生用品生境特征:分类;特征。
2.医疗与生活卫生用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医疗器械及卫生用品微生物来源、种类、分布和卫生学意义;生活及卫生用品微生物来源、种类、分布和卫生学意义。
3.医疗与生活卫生用品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医疗器械及卫生用品微
生物的检测及卫生标准;生活及卫生用品微生物的检测及卫生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杀菌性能、抑菌性能及其稳定性鉴定;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产品卫生标准。
4.医疗与生活卫生用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预防医疗及生活用品微生物污染的管理要求;预防医疗及生活用品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5.医疗与生活卫生用品微生物研究的应用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