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房屋建筑工程重要施工技术浅述

房屋建筑工程重要施工技术浅述

来源:华佗小知识
房屋建筑工程重要施工技术浅述

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重点技术的简析

房屋建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建筑工程,房屋建筑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同时影响施工技术的因素也很多,经过研究发现,目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房屋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钢结构安装技术、体外预应力技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防水材料选取这几个方面。

(一)房屋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通常情况下,房屋建筑工程基础的施工技术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桩基技术和深基坑支护技术,除此之外,还有地下连续墙体技术、土钉墙技术以及逆作施工技术等,不过本章节主要是对桩基技术和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探讨。

目前来看,桩基技术和以前的技术相比有了比较新的发展:通过预埋的注浆管,将水泥压入桩底与桩侧,以减少柱桩的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根据现在的施工形势来看,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事故经常发生,而且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非常严重,追究其发生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及施工方案的安全预控措施做得不够好而造成的。根据我国相关法规的要求规定,深基坑工程在施工方面必须编制监理细则,来明确深基坑工程技术的要求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要点。

(二)钢结构安装技术

钢结构安装技术的重点主要包括:定位测量、立柱安装、吊车安装、屋面梁安装和附件安装补漆等。由于立柱安装在整个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相对来说更加复杂,所以在本章节中主要介绍立柱安装技术。

为了消除立柱在制造过程中长度的误差对立柱整体标高所产生的影响,在吊装前,一般是从牛腿的上平面向下! 米作为理论的标高截面,最好做出明显的标记,用来充当调整立柱的标高基准。一般在立柱底板上表面用十字交叉线标出通过立柱中心的横纵轴线或点,用来当作安装和定位立柱的基准。安装时,必须使立柱与基准十字交叉线重合,再用水平仪将立柱上理论标高处的标记做为正立柱的标高。

(三)体外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主要是属于后张预应力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体外预应力结构的优点很多,如:预应力对所需要的预应力筋套管的布置要求比较简单,而且调整起来比较容易,操作程序简单,可以大幅度的缩短施工周期。

在目前,我国对这领域的研究非常少,对建筑体外预应力筋的受力情况和性能的研究并不多。总体来说,体外预应力和体内预应力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筋主要是在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外部,主要用于结构相连出的锚固,据此而言,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应力性能主要是由结构整体可承受的形变程度所决定的;但在体内有粘结的预应力结构的建筑构件中,预应力筋主要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是与结构完全的粘结在一起的。

一般来说,体内预应力筋不应被看作一个单独构件的。而且体外预应力筋是在混凝土结构的外面,成为一个相对于的建筑结构构件。与体外预应力结构相比,预应力内筋更加重要。所以在设计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动力荷载时,必须要考虑体外筋和建筑结构的振动情况,尽量防止他们产生共振。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当建筑结构的体外预应力筋在车辆等动力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共振时,容易使锚具产生疲劳破坏或者建筑构件转向处的预应力筋产生弯折疲劳而受到破坏。如果要在地震区,设计时还应该考虑所采取的相应地震防范措施,以提高建筑体体外预应力,使其具备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四)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裂缝是基础混凝土的主要病害,混凝土中产生的主要为温度裂缝。裂缝的产生不仅破坏混凝土表面,而且降低结构的耐久性,严重时将危害结构的整体承载力。因此如何预防有害裂缝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

混凝土砂石中通常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云母、泥土等。这些杂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集料与水泥石的粘附性。另外,外加剂掺量不符合要求,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水灰比以及坊落度等指标,导致混凝土的抗裂能力降低。

工程中从控制内外温度梯度和改善混凝土抗拉变形能力两个方面降低温度应力。目前常用的裂缝措施如下:

1.降低水泥水化热

(1)选用如矿渣娃酸盐水泥等低水化热水泥品种。

(2)在混凝土中加入復合型外加剂、粉煤灰等外加剂掺合料,可以减少绝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延长凝结时间。

(4)控制饶筑入模温度,尽量降低入模温度,最高绕筑温度应<28°C。保证水泥在搅拌站入机温度不大于6°C。

(5)合理分层分块绕筑,多点振搞,夏季施工在栗送时釆取降温措施。 2.延缓混凝土降温速度

混凝土绕筑以后,应及时给予适当的保温保湿养护。在基础表面,应先铺一层塑料薄膜后,再铺上草袋或棉越做保温层,并在保温层上瓷水养护,保持混凝土面湿润。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3.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而言,采用分层分块连续饶筑,可设置适当的饶筑坡度。对大面积板面应实行二次抹面,减少表面的收缩裂缝。根据工程实际,合理设置混凝土结构后绕带。超长基础宜选择跳仓法施工,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时间不宜小于7d。

4.严格施工组织与管理

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充分准备施工场地、绕筑材料与机械设施,认真撰写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做好技术交底。施工期间需合理安排施工人员,保证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现场各方应互相配合,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如遇特殊情况或特殊天气,做好防护和应急措施。

二、结语

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已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其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息息相关,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仅受项目决策、设计、材料、机械、施工工

艺、施工方案、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施工人员素质等人为因素的直

接以及间接影响,还受到气候、地理、地区资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任何一

个因素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建筑工程功亏一篑,房屋施工技术与质量的控制是建筑单位工程项目的重点,本文从几项常规的施工技术出发,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施工的具体步骤,为打造高质量的房屋建筑工程奠定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辉云. 房屋建筑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0)

[2] 何战宇. 浅谈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J]. 科学之友. 2010(02) [3] 梁兆忠. 试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