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卷第2期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V01.6 No.2 2008年4月 Apr.2008 小组学习是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 质量与效果的有效途径 ——美国大学小组学习方式的介绍和研究 吴绍春 150001) (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摘要:小组学习是美国大学教学中重要的学习形式,其概念内涵、组织形式、任务使命及功能和作 用已发展得比较完善,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小组学习的最大优点就是教和学 的结合,尤其是把课堂和课后有机统一起来,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其民主与平等,竞争与 合作,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的理念和各具特色的小组文化,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 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团队训练;小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2008)02-0033-04 Group study,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iciency fof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introduction to and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merican group—study way WU Shao.chun (Harb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Higher Education Press,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Group stud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udy methods in America,and its definition,0卜 ganizafion form,objectives,functions and roles have been well developed.The group—study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has been proved effective.The main advantage of the study method li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By combing he cltassroom teaching wih aftter— class study,the group—study method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professionals.The study method is chiefly characterized by the advanced ideas of democracy and equality,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self-study and autonomous control,and by the culture of study teams with different features.The method can be employed in the deep reform of teaching in China’S coHeges. Key Words:American university;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method;team training;group study 美国高校的小组学习是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 教学方式,笔者对小组学习的细节进行了比较全面 习、研究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和学习方 法提供一些借鉴。 一和具体的介绍,并结合在美国访问学习期间的切身 体会,对小组学习及所体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 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的 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合21世纪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 、小组学习的概念和形成 说到小组学习,我们似乎并不陌生,无论小学、 中学都有过许多学习小组。这种小组通常是有个 任命的小组长,小组的一切活动和安排都由教师指 导,由小组长主持,小组长也自然成为这个小组的 供一些参考,为改进大学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和 学生的互动互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和创造性的学 收稿日期:2007—12—19 作者简介:吴绍春(1955一)男,黑龙江黑河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 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8卓 中心和权威,小组的情况和成绩由小组长向老师汇 报。这种小组学习的形成更多的是机械性和行政 学习任务和目标的要求而相应组成,因而每个小组 的名字、代号和学生姓名等应在任课教师处登记, 教师要在教学进行中及时指导小组学习。(5)小组 考试,即小组考核或小组测验。既然有小组学习方 式的,带有命令和组织的传统习惯和文化习俗。大 学的情况则与之相反,当代大学生中小组的概念已 经越来越淡化,除了党小组、团小组这些特定的小 组形式之外,小组学习和小组活动的形式是很少 式,就有小组考试形式,且以每个小组的成绩或评 定等级作为每个小组成员的最终成绩,或最终成绩 的,除非做实验时,设备条件不足,不得不几个人分 为一个小组,实验结束,小组使命同时完成。由于 大学组织本身具有松散性,通常大学的生活是比较 自由的,许多大学生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受集体 的约束,也不喜欢参加组织的活动,相当多的学生 放单飞,或者是处于散兵状态,除了确定的上课时 间外,其余时间,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学习和各项活 动,甚至少部分学生长期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极其狭 窄的小圈子里,比如2人的恋爱小圈子,老乡的小 圈子等等。这些小组或小团体的形式和本文探讨 的美国高校教学中的小组学习(group study)具有 较大的差距。 美国高校的小组学习概念和内涵是什么呢? 根据笔者在美国学习访问期间所选上的11门课、 参加的一些不同小组学习形式,认为美国大学的小 组学习的形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自愿结合。 小组不是指定和搭配的,也不是长期固定的。因采 用课程选修制,班级概念淡化,几乎没有长期稳定 的班级集体的概念,选修哪门课,就形成了一个班 级,课程结束,班级也就不复存在。在这门课进行 中,就形成了学习小组,任何学生都会参加到一个 小组中,同时任何人不能指派和要求某位同学必须 是哪一个组的成员。(2)人员少、规模小,无小组长 和副小组长之说,是一个简单平等的或圆桌型的小 组。一般这种小组3~5人,2人为最少,不超过 6人为宜。同时,1个学生不能同时跨越2个或更 多的小组,加入或开除小组成员应取碍该小组其余 成员的一致同意。(3)小组文化。每个小组成立后 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建立一种自己喜欢和认可的文 化形式,如给小组起个名称,选择一个代号和标志, 有的有自己的口号,有的制定一个章程或签一个协 议,或者规定一些权利和义务,以此增强小组成员 的信念和信心,增加凝聚力和认同感,不同的小组 文化为以后的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条件和氛围。(4) 小组概念。这是一种目的和任务比较单一的共同 学习的合作组织形式。也就是说,这种学习小组的 组成是由课程决定的,是与教师的要求和整个课程 的进行相一致的,是根据教师在教学大纲中设计的 的一部分。同时小组成员要互相评定成绩。 二、小组的任务和活动 成立小组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教学,要使小组成 员在学习上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激 励。从具体情况看,就是以一个学期为周期,以一 门课程为基础,以一项具体任务或多项学习任务为 前提。由于学生可以在同一学期选上多门课程,因 而一个学生可能会在同一个学期的不同课程中参 加不同的学习小组。时间短、目标明确、任务清晰、 活动形式多样,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合作完成所选择 的工作任务,这些就是小组学习最基本的特点。小 组的任务通常指在确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和标准来 完成的一个项目,这一项目既可以是一个研究题 目,也可以是一个调查报告,还可以是一个案例分 析,或者是一个综合实验,或者是一个课程设计等 等。通常情况下,是由教师出题目,分配给各小组 来做或者由各小组选择,有时也可由学生自己在教 师选定的范围内确定题目,然后和教师协商,通过 后开始工作。小组工作的过程是:统一任务和目 标,制定计划和程序,集体讨论和研究,发挥个人的 特长和优势,分工合作,互利互补。如一个组的成 员,有的擅长分析研究,有的擅长统计核算,有的喜 欢搜集资料和信息,有的乐意综述归纳和整理。总 之,是实行个人自愿的原则,发挥个人的特长,共同 协商完成任务。大家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尽到自己 的责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果一个人没按时 完成任务,则小组就没有完成任务,如果一个方面 的工作任务质量差、水平低,就会使小组的整个成 绩评定受影响,因而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尽心尽责, 保质保量。努力提高小组的工作水平和任务质量, 是小组每个成员共同的责任。 三、小组学习的优势和作用 美国大学的教师为什么发明了这样的学习方 式,或者说,为什么这种教学的模式在美国的高校 普遍实行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教学方式 有其独到之处,有它的优势和特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一吴绍春:小组学习是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的有效途径 35 是强化民主平等意识。小组学习是平等民 意的。这样的一种激励作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和创造性是十分有益的。美国的教育中特别 突出的两点就是竞争性和标新立异的创造性,小组 学习使这两点得到了强化。但是这种竞争在小组 学习中不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而是每个人尽最大的 努力形成合力,使小组的工作和任务达到最佳。以 主式的学习方式,没有行政命令的痕迹,没有外来 的干预和压力,没有任命的领导核心,小组成员每 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核心和主持人,是一种圆桌会议 式的学习形式:这种无权威,无等级的团队以一种 民主平等式的方式进行运作,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 作用。比如,小组的工作方式、规则、文化和整个研 究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都是大家一起商 小组的形式相互竞争,因而每个小组成员都十分了 解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任务,不拖后腿,抓紧时 量讨论,许多重要决定还可以通过举手表决来裁 定,比如开除某一个成员或接受某一个成员。美国 是一个崇尚民主的国家,特别强调公开、公平和平 等,特别注重民主教育和民主的训练,小组学习的 方式也可以称之为民主教育的初级形式。在学术 活动和学习交流中,这种民主、平等、协商和规则程 序的方式,是最适宜的。学生们通过这种经历和训 练,其民主意识在学术生涯中扎根,民主习惯和民 主生活的方式渐渐养成。 二是强化自我意识,使每个学生能更好的认识 自我,评价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性,像一个交响 乐队一样,每一位演奏者都是平等的,都是同样重 要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同时又都有自己的位置,自 己的职责,自己的贡献。小组学习的方式为每个学 生发挥和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构建 了一个创造性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了 每个人的个性和性,使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能找 准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贡献,各尽所能,各展其 能。如中国学生往往数学功底较强,在小组学习中 可以充分发挥数学特长;美国学生往往语言表达的 天赋较好,特别是英文写作功底强,可做文字方面 的工作,特别是最后的论文定稿往往由美国学生担 任;而有的学生在网络、计算机的使用方面更熟悉, 小组演讲的PPT或图片、软件等的艺术加工就可大 显身手。除了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重点负责 某一方面外,还可以通过配合和当助手,在自己的 弱项方面向同组的同学学习,使自己的弱项得以逐 渐改善,在多方面有所长进和提高,使小组成员的 自信心和综合能力大大增强。 三是强化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一种敬业和高 度负责的精神和理念。学习小组都有自己的口号、 目标、标志或名称,以此来凝聚人心和鼓舞士气,同 时由于每个人的成绩都和小组工作的水平和共同 的努力有关,并且全班分成了不同的小组,无形中 就有了一种竞争和比赛,各个小组都希望自己的小 组是最好的,自己的工作是最棒的,最有特色和创 间,努力工作,追求卓越,力争最好,为小组的荣誉 而战。这种集体荣誉感和合作式竞争成为了开发 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的强大推动力。 四是强化理解、宽容意识,增强了适应性。通 过小组学习使学生真正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有了 他人和集体意识,培养了一种合作的能力和包容的 胸怀。美国是个典型的个性社会,特别推崇个人价 值的实现和自我奋斗。在小组学习中,仅仅靠个人 就不行了,而是要靠集体,要大家共同协商合作、互 相帮助、互相支持、同心同德、取长补短,特别是在 讨论和研究问题时,多个角度思考,多种方案实施, 使问题逐步深入,在研讨和碰撞中取得成功。大家 要自觉维护小组的形象和声誉,要使小组学习高效 率、健康和谐的运转,团队精神、集体观念自然形 成,同时,学生们在小组学习中自觉地培养了他人 观念,学会理解、宽容、包容和协调。比如:小组成 员出现问题和分歧如何处理;当个人的问题和矛盾 与小组任务和目标矛盾时怎样解决;不同地域、不 同语言和习惯、不同性格的学生如何相处等等。要 学会在小组学习中既坚持个人的意见,也善于接受 别人的建议,吸取别人的长处,调整自我,完善自 我。每个小组成员都觉得在小组学习中不断成熟 和长大,特别是通过4年或更长时间的大学学习, 参加过各种不同的小组学习,不仅交了许多朋友, 结下了友谊,更在做人、做事、相处和沟通方面收获 颇丰。 四、小组学习的启示和借鉴 (一)潜移默化,自我教育为主的育人功能 从上述可知,这种小组学习的形式可以为每个 小组成员提供平等的机会,让每个成员在小组范围 内轻松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参加讨论和 活动,减少自卑,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 利,使那些平时少言寡语,不爱讲话的人有了训练 的机会,特别是每一个活动总要有个人来主持、组 织和管理,如地点、时间的安排,场所的借用,讨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6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8皋 的主题和议程,记录和归纳,有时还要准备饮料和 小食品等等,每个人通过这些组织、准备和主持的 过程,即得到了锻炼,又增强了责任心,并且都想把 每次例会或活动都安排的很好,让每个成员都满 意。同时,由于时间紧,任务明确,大家必须抓紧时 强。第三,极大地促进了教和学的互动。作为小组 学习的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同时又充 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组可以和任课教师 多次沟通,共同讨论和研究某一个问题,使课堂上 没有时间开展的问答和互动得以在小组学习中有 间,时间和效率的观念和意识在活动中不断增强。 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尽可能保质保量的按时 效开展。由于各小组的题目不同,搜集的资料和信 息更多,加上每一个同学的不同的理解和研究,使 每一个专题和任务都有所深入,甚至在某一个方面 完成自己的任务,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小组里 都是主人,都要主动的承担工作和任务,每个人的 工作都和小组的声誉息息相关,因而每个人都尽自 己的努力把自己的那一部分任务完成好,同时又都 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甚至有时会因一个概念,一 个问题争论的面红耳赤,在共同目标和全体努力的 气氛中,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每个人的自觉性、主 动性、自信心和控制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一个人独自学习和生活是无法与之比拟的。 (二)时空扩展、多向互动的教学功能小组学习 是对课堂教学的极好的补充、完善和延伸 第一,把教和学有效结合起来。课堂上老师讲 的内容,重要的理论概念,大家可以在小组里重新 讨论。课堂中理解较好的同学通过讲解和总结加 深印象,学得更好;课堂上学习理解差的同学可以 加深理解,从中受益。通过讨论和争论,互相补充, 互相学习,达到进一步消化理解课堂内容的好效 果。第二,最突出的特点是把课堂和课后有机统一 起来,使教学的效果更好。长期以来,我们教学中 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只注重课堂,而忽视了课后。 学分制的要求是课内1个学时课后至少应有3个 学时的支撑,但实际上往往难以做到。如何使课上 和课下结合,解决过程和结果一致的问题,使学生 平时就努力学习,而不仅仅是期末考试时手忙脚 乱,突击完成任务,是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老问题。 通过小组学习,就可以使课堂和课后有机的结合起 来,就能使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难题得以有 效解决。小组学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外,而 主要任务和工作又是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和 目标,这就使得学生在课程的进行中,就投入大量 时间深化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并在讨论研究 和调查或总结中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而不是仅仅 应付最后的期末考试。同时,小组学习的工作内容 往往要求比课堂和书本上的更广泛,更实际,并且 要学生各自动手去做,这就使课堂教学的许多内容 得到扩展和应用,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笔、动眼、动 手,在做中学,在实际中提高,学习的效果明显增 有所创新和突破,致使许多教师一个人做不来和做 不完的工作由学生完成。这些观念、报告、研究和 数据反过来又充实到教学中,有力的促进了教学的 深入,特别是通过每个小组的演讲和介绍,使教学 的信息量更大。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了思路,促进 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水平的提高,收到了意想 不到的教学效果。第四,小组学习形式对学生的自 学能力的提高和帮助极有好处。传统的教学方式 是学生被动的听课,作业交老师评判,仅仅是学生 对老师的交流,缺少学生对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 小组学习,学生之间的频繁互动,参与意识增强,学 习热情高涨,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的自 信心和自学能力明显提高,并且由于各个小组之间 的暗中竞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的创造性学 习,我要学,我能讲,我会做,主动学习,自我激励, 从学会到会学,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这种内在 的动力,成为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的活的取之不 尽的源泉。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三)伙伴意识和合作共赢的培训功能 小组学习是一种团队和协作工作的初级训练, 参与学术研究的入门训练。根据团队建设的理论, 团队有5个要素,也就是5P,即目标(purpose)、定 位(place)、职权(power)、计划(plan)和队员(peo- ple)。小组学习的模式完全可以看成是一个学习 的团队,尽管是一个极其微型的,不太正规的团队, 同时还是一个高效的,自我管理的,自我激励的研 究创新式工作团队。 学生们通过小组学习的每个过程,自觉不自觉 地在接受着团队的训练,并感受到集体协作的快 乐。可以说,一个教师就是一个授权者,每一个学 习小组就是一个被授权的团队。当然,作为一个学 习的小组,远没有一个正式的工作团队那样复杂, 那样正规,但是从共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上看,从 小组学习中的合作、协作和互动交流上看,从小组 的分工和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贡献上看,就是如 此。这种合作意识的培养,个人责任(下转第43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李武装:追悔与忏悔:中西伦理价值观之比较——谨以此文献给巴金先生以寄哀思43 时代。”于此,中国传统伦理价值在以私德为主导的 境况下如何实现现实切换,形成以公德为主导的现 代中国伦理价值,个体何以形成“世界公民”,这确 是又一个值得深思探讨的问题。幸运的是,当下中 国人的道德视域已有了一个历史性的扩展,公德正 取代私德,主导着伦理价值的变局与向度;个我一 分述。笔者无意对立二者,追寻异趣只是为了回归 具体,以便在重建当下中国伦理价值时有所“扬 弃”,有所提升。问题是,在又一个新的“轴心时 代”(雅斯贝尔斯语)即将来临之际,重建或重构当 下中国伦理价值要面对一系列现实问题,而这又是 一个错综复杂、大而深的问题。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己思维模式正被“世界公民”范式所置换,以此服膺 于全球化浪潮。但愿本文能催生这种深沉的渴望。 了。 参考文献: [1]牟宗三.历史哲学[M].台北:学生书局,1984. [2]李翔海.民族性与时代性——现代新儒学与后现代主义 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四、结语 巴金老先生晚年的悔悟严格讲来是一种中式 追悔而非西式忏悔。以此为楔入的质点,中西伦理 价值观可以从两种行动类型、两种观念背景与文化 [3]刘述先.当代新儒家可以向教学些什么[J].与 海外,1989,(2):217. 暗码、两种主导伦理价值类别几个方面得到阐叙与 (上接第32页) [3]范利仁,王明海.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职内涵发展模式 构建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76-_77. 参考文献: [1]陈.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2):52—54. [2]陈家颐.深化课程改革推进高职内涵发展[J].中国高 等教育,2007,(20):50—51. [4]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 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78— 80. [5]姚寿广.试论“十一五”期间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关 键[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5—56. (上接第36页)感和事业心的加强,平等民主的气氛 从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和教育的发展看,教育的 和风气,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心灵碰撞,共同努 目的和综合使命就是要使学生——未来社会的接 班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 具体落实和良好实践。当然,小组学习也给学校, 特别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指导小组学习, 力带来的共同回报,每个人积极贡献成功后的共同 理、谅解、理解和协调等等,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全局 观念,使他们懂得换位思考,学会了容忍和宽容,知 分享,特别是在遇到一些矛盾问题和不一致时的处 存。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正是这一思想的 道支持和奉献,学会了互补和互动、自尊和自强,真 如何更好的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指导小组学习需 正懂得了团结的力量,懂得了合作和双赢。这样一 要哪些知识和技巧,小组测验和小组答辩怎样更有 种经历是幸运的,也是难忘的,在大学的学习过程 效,如何把小组学习和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 中有过这样的一次或多次的经历和历练,无疑会对 怎样在小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小组学 今后走上社会,从事学术的和管理的实际工作,和 习应制定哪些相应的规则和程序,等等,许多问题 同事共处和交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小组学习 都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实验, 确实是一种学会相处、学会共事、学会竞争、学会合 这也是大学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应深入研究和探 作,学会适应和学会自尊的一种有效的演练。 讨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的4大支柱,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