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不一定会判刑,判刑的前提是被追究刑事责任,而且不符合法定的免于刑事处罚的事由。
一、刑事案件中醉驾免于刑事处罚是否影响子女
醉驾免于刑事处罚后一般不会影响子女。根据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醉驾者,依照刑法规定可以免除刑罚。醉酒驾驶免于刑事处罚的一般对子女没有影响,被判刑的可能会影响子女以后考取公务员、、进司法机关的政审等。
二、什么是处罚和刑罚消灭
刑罚消灭,是指由于法定或事实的原因,致使国家对犯罪人的刑罚权不再存续和有效的情况。刑罚消灭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刑罚消灭以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前提。2.刑罚消灭归结为国家对犯罪人刑罚权的消灭。刑罚权消灭的范围,包括刑罚裁量权的消灭和刑罚执行权的消灭。3.刑罚消灭是由于法定的或者事实的原因引起的。刑罚消灭的事由有刑罚裁量权和刑罚处罚权的消灭两种。刑罚裁量权的消灭事由有以下3种:1、犯罪人在判决前死亡;2、自诉案件的自诉人撤诉;3、犯罪人在判决前获大赦。刑罚执行权的消灭事由有如下8种:1、罪犯在判决后或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死亡;2、刑罚执行完毕;3、缓刑期限届满,原判刑期不再执行;4、假释考验期限届满,原判刑期执行完毕;5、罪犯虽负有刑事责任,但因免于刑事处罚而无刑罚执行;6、特赦或者大赦,原判刑期终止执行;7、因某种原因超过法定的行刑时效而刑罚没有执行;8、犯罪后超过规定的追诉时效。
三、取保候审检查院录口供是否会判刑是刑事案件
取保候审后录口供并不一定会判刑,判刑是只有在证据确实充分,查证属实的基础上才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加以判处刑罚。具体规定是: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