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归村集体,只有农村户口才能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如果农民迁出户口,宅基地使用权会有不同情况,父母未分户的情况下,本人失去使用权但父母保留;全家一起迁出户口则全部失去使用权。宅基地上的房屋归村民所有,但如果房屋倒塌,宅基地将归村集体。非农户口继承房屋后不能翻新修建,直到房屋倒塌后归村集体所有。
法律分析
农村的宅基地所有权归村集体,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享受使用集体土地的权利,因此只有农村户口才能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的分配一般是以户为单位,这样农民迁出户口就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和父母未分户的,本人的户口转出农村之后不再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但其父母还继续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另一种是全家人一起将户口转出的,这样家里不再有成员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因此宅基地就会被村集体收回。
另外,宅基地上的房屋和宅基地归属权是有区别的,宅基地虽然属于村集体所有,但宅基地上的农房是属于村民自己所有。只要房子是属于村民的,那么房子所占用的宅基地依然归村民使用,但是如果房屋倒塌不存在了,宅基地将会被村集体收回。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非农户口的子女继承农户父母的房子之后也不能对其进行翻新和修建,直到房子倒塌之后由村集体收回其宅基地。
拓展延伸
农村户口迁出后,宅基地的使用权归属及管理规定是什么?
农村户口迁出后,宅基地的使用权归属及管理规定是一个涉及土地制度和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一般情况下,宅基地的使用权归属于宅基地使用权人,即宅基地的使用权属于农村居民个人或家庭。在管理方面,地方通常会制定宅基地管理办法,规定宅基地的使用、转让、继承等具体规定。同时,宅基地的管理也需要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此外,还需要注意宅基地的合法性,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总之,农村户口迁出后,宅基地的使用权归属及管理规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依法进行规范和实施。
结语
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归农村集体所有,只有农村户口才能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户口迁出后,宅基地的使用权会有不同的归属情况。对于未分户的农民,个人户口迁出后,仍然可以保留父母继续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而全家一起迁出的情况下,宅基地将被村集体收回。此外,宅基地上的农房属于村民个人所有,房屋倒塌后宅基地归村集体所有。需要注意的是,非农户口继承农户父母的房屋后,不能进行翻新和修建,直到房屋倒塌后,宅基地归村集体所有。农村户口迁出后,宅基地的使用权归属及管理规定是一个涉及土地制度和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依法规范和实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