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贫困山区教育扶贫路径思考
作者:万绍刚
来源:《商情》2015年第46期
【摘要】党的以来,党和国家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同志提出“精准扶贫”以来,全国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了更加精准的扶贫方案,开创了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新局面,如今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冲刺期。而教育扶贫作为农村扶贫的一个重要措施,它是从根本上最终消除贫困、促进中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种根本性措施。 【关键词】贫困山区,教育扶贫,思考 1.教育扶贫的意义
教育扶贫,是指针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服务,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自然资源短缺、生产的资金、物质要素贫乏的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来说, 要想改变他们祖祖辈辈所依赖的贫乏的生产条件和环境是不太现实的, 他们往往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于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后代) 的教育资助,期望通过增长能力和技能来改变其贫困的生活状态, 因此教育扶贫在我国贫困地区有着一定的重要的意义。 贫困山区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落后,具体表现为“教育落后-观念陈旧-人口素质差-生产力水平低-失去自我发展能力-拉大差距”的恶性循环。在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他们暂时摆脱贫困是容易的。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杜绝返贫现象,走道路,就必需提高山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
2.贫困山区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2.1长期投入不足。贫困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居住分散,历史上没有形成重视教育的传统。再加上长期以来把有限的教育资源主要投向人口密集的地区,对贫困山区的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贫困山区的教育发展缓慢,使得相当一部分山区人口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
2.2环境封闭信息缺乏。贫困山区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沟通联系困难重重,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大多囿于家庭、邻里、亲友、村落、宗教等血缘关系及狭窄的地缘社区,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价值取向与生存经验,往往根植于传统的农耕社会,行为大多遵从长辈、习俗和惯例,对外面世界的发展变化了解有限,更无法捕捉到商机,山区丰富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山外的先进技术也不能为山里所用,使得山里山外的差距越拉越大。
2.3社会力量难以企及。由于山区自然条件的,使之几乎成为与世隔绝的王国。山里人出去难,山外人进来更难,山区成为各种社会力量难以触及的死角。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在这里软弱涣散,甚至形同虚设。人们在精神上缺少依靠,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不能及时传导进来,造成人们观念保守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弱,缺乏自强自力的信心。 3.教育扶贫的对策建议
3.1提高对教育扶贫重要性的认识。各级、要认识到依靠科技和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键要走“兴科兴教”之路, 加快适应本地区“农科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协调发展,借鉴发达地区教育综合改革成功经验,建立一系列相应的领导、管理、投入、激励机制。
3.2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国家应当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加大对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的教育投资力度。应从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出发, 有针对性地在各级教育阶段对贫困人口进行教育补偿, 增强贫困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对贫困人口的子女实行免费教育等措施,强力资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中小学义务教育,解决他们在义务教育方面的实际困难, 解除贫困家庭扶持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在高等教育阶段, 国家要健全学费减免、助学贷款等措施,资助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
3.3加大实用技术教育力度。建立贫困人口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教育专项基金, 加大对贫困地区失学的青年进行实用技术教育的力度,增强他们外出务工的技能。一般说来,贫困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 所以改变贫困人口生活困境的现实做法就是鼓励他们外出务工,但是许多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由于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和技术,往往在求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扶贫的过程中, 建立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劳务输出的培训基金,对贫困人口实行完全免费的实用技术教育,是使贫困人口脱贫的可行的措施。
3.4加大开发人力资源力度。在贫困地区其他生产要素极其有限的条件下, 只有劳动力资源是唯一可以变化的资源, 经济资源的短缺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所在。由于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和耕地等自然资源基本上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而资金的积累数量和积累能力的提高又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所以贫困人口一般都将脱贫的希望寄托在加大劳动力的投入上,因而就形成了越是贫困的地方人口数量就越多的恶性循环的现象。所以应当把潜在的劳动力资源变成现实的人力资源,通过广泛的教育培训活动来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源价值,增强贫困人口自身的脱贫功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5开展教育帮扶活动。虽然近些年来, 我国许多发达地区开展了对落后贫困地区的教育帮扶活动, 许多地方的支教活动也很有成效。但是从整体上看, 这种支教活动基本上属于普通教育的一般性的教育帮扶,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议专门开展针对贫困人口的实用技术方面的教育资助和帮扶活动, 使贫困人口有一技之长,使他们具有改变自身生活状态的知识与能力。
3.6发展面向农村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是提升成人整体素质、促进成人就业、改善成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我国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而言,成人教育对他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长期的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城乡社会发展不同步,贫困人口不但经济贫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利用和享受现代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所以成人教育不但是他们改变生活面貌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他们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为此应当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 促进成人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的结合。
综上所述,贫困山区教育扶贫要全方位、多视角进行,以投入为主体,动员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激发贫困山区人口的学习热情,形成长期有效的教育投入机制,把扶贫和扶智结合起来,把山区农民培养成有知识、懂技能、促和谐、增效益的新型农民,真正实现贫困山区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