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起源于一次停电,我当时正在整理硬盘,由于停电在大学校园里经常发生,我已经见惯不惊,也没有怎么特别在意。恢复供电后启动电脑,可是系统却显示没有系统盘,提示插入启动盘。我习惯性地拿出win98启动盘启动了系统,认为不过又是一次简单的系统文件损坏,可以轻松搞定。可是事情出乎了我的意料。系统启动后键入“C:”,系统提示符显示当前目录已经在C盘根区,可是当我试图列出目录结构时DOS报错。运行Scandisk,报告可能是BIOS设置错误或者有病毒,退出。整个c盘看上去好象没有被格式化过,不能执行任何操作。还有更糟的,其余分区竟然全部一起丢失!Fdisk也只能显示C盘及其容量(和出事前同样大小--这一点很很重要,下文将会提到),其余分区连同其硬盘容量都全找不到了。联想到最近某篇文章介绍到突然停电可能造成BIOS的硬盘设置出错,我还不慌不忙地重起电脑进入BIOS中设置硬盘,可是并没有发现任何错误!问题比想象的严重得多。这时候我有点病急乱投医了,急忙找出能找到的关于硬盘故障的文章来参考,我甚至怀疑是中了病毒或者硬盘锁,可是从现象来看并不是十分吻合,并且由于有重要数据保存在硬盘,平时使用中我很注意严防病毒,基本可以排除这方面的问题。手中没有任何资料提到这种问题,看来我的问题还很独特,“史无前例”呀。现在只有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力量来挽救我的宝贵资料了。
凑巧的是我桌上正好有一张Norton2002的光盘(说起来可能有很多老鸟在DOS时代就已经接触过Symantec公司的Norton8.0了,从那时起Norton系列软件就帮助我们解决了无数的电脑软硬件问题,可以说最专业的系统诊断维护软件它是当仁不让了),何不试一试它能不能帮我再一次度过难关?
说干就干,拆下我的硬盘装在舍友电脑上并正确设置。启动Win98安装好Norton2002,迫不及待地运行Norton disk doctor扫描硬盘(Norton组件支持FAT16、FAT32、NTFS这些使用最多的分区格式),马上NDD就发现硬盘分区错误和一些很专业的“莫名其妙”看不懂的错误,接下来当然是修复这些可恶的问题啦。重起后惊奇地发现C盘的文件已经完全恢复,一个比特也没有少,初战告捷。
可是如何恢复其余分区里的资料?我有一点不知所措了,不过现在可以肯定地判断不是病毒和硬盘锁的原因,真亏了当时没有乱下药呀。回想NDD检测硬盘时不止修复了一处错误,说不定现在已经找回了丢失的容量。想到这里我键入了“Fdisk”,呵呵,果然不出我所料,丢失的硬盘容量全找出来了。接下来是重新分区然后格式化?没有那么简单,要是那样我的资料可能就进入天堂再也找不回来了,多日辛苦搜集的东西怎能说放弃就放弃?C盘不是已经恢复了么?我何不“克隆”出几个“一模一样的C盘”来让NDD给我恢复硬盘?使用Fdisk给剩余的硬盘分区(由于有一定的冒险因素,我的手有一点抖),要注意的是,新分的分区一定要和原来的分区完全相同,如果您记不住的话也许就只有放弃了。分好区后重起进入Win98运行NDD检测分区(千万不要格式化分区),和当时C盘一样,NDD发现了错误并成功修复,所有分区里的资料全部找回,让人不由地
狂喜。
问题的解决全靠了Norton,让我不由地再一次对它刮目相看。不用掌握高深的知识,不用烦琐的操作,Norton可以给您的系统以最专业的维护,当您的系统出现了各种莫名的错误时,借助Norotn说不定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朋友,试试看?
低格能否消除硬盘坏道
甲:大家来说说硬盘出了坏道应该怎么处理?听说用低级格式化就可以解决问题,使硬盘重获“新生”?是这么回事吗?
乙:低级格式化应该不能彻底消除硬盘的坏道。简单地说,目前的低级格式化程序只会屏蔽硬盘的物理坏道,而并不能修复坏道。硬盘经过“低格”处理后,坏道是有可能看不见了,但那只是将坏道隐藏起来。而且如果下次再出现坏道又做一次“低格”,如此恶性循环,坏道只会越来越多!虽然表面上没有了,但被屏蔽的扇区越来越多,硬盘上的可用空间也就会越来越少!等真正醒悟过来时,可能已经超出了质保期限,悔之晚矣!还是不提倡这种作法为妙。
丙:可是大部分的坏道都只是逻辑性的,“低格”完全可以修复,而修复后也可以正常使用,我就用过这样的硬盘。
乙:逻辑坏道需要用“低格”来修复?
丙:当然了!那是最直接的方法,用其他软件也可以!
乙:可是你知不知道当Lformat程序发现有物理坏道时,就会提示错误而退出,根本不可能完成修复工作!再说,既然确定是逻辑坏道,那用NDD就可以了,用LFormat简直是“饮鸩止渴”!
丁:LFormat真的很有用吗?答案是否定的!那只是权益之计,它也许可以使硬盘勉强使用,但并不会有什么彻底的修复之论,况且只是个别情况!再说现在厂商一般都提供3年的保修期,所以如果在保修期内的话最好还是送回厂商做更换或维修的好。
乙:我个人认为,低格程序是为厂商设计的,而非一般用户。有很多人看到自己的硬盘有坏道就想用“低格”来修复,在理论上来看是可能的,但硬盘坏道
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在起着决定作用?如果是物理损伤,用100次“低格”也没有用,因为硬盘可不是什么“泥土块”,有了裂痕再把它揉揉就好了。所以“低格”前一定要把坏道的性质分清楚,如果盲目的使用低格程序,只会适得其反。
再有,低格程序会把原有的分区全部删除,而坏道还是存在,等到再次分区时就可能把原来的坏道分成两个或几个。虽然可能一时看不出,系统也暂时检测不出,但坏道是会扩大的,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如果有重要的资料存储在暂时还没有问题的扇区上,那一旦发作就惨了!从我个人经验来看,有物理坏道的硬盘没做低格的,坏道蔓延速度要比做低格的慢,而且即使扩散也只在坏道的邻近扇区,但用了低格后可能就要“满地开花”了!
而且我记得不少厂家也都告诫用户慎用“低格”!恐怕用意也正是在此。
丁:其实还是应该先分清坏道的类型,确认到底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
乙:如果一定要用Lformat来“修复”坏道的话,也应该先知道什么是Servo、什么是ECC、什么是Preamp、什么是PRML?而且作为普通用户也应该知道,现在的硬盘没有任何第三方的程序能做真正意义上的“低级格式化”。
丙:你们说了半天我还是不清楚什么叫物理坏道、什么叫逻辑坏道,是不是说软件能修复的就是逻辑坏道,不能修复的就是物理坏道?那Scandisk等软件所报告的“物理坏道”指的只是对硬盘执行写指令时硬盘返回操作系统一个错误;而逻辑坏道,指的是在FAT表上标记为坏道,但是这个FAT表所对应的位置却能够正常读写。是这么回事吗?
乙:我所指的逻辑坏道是说硬盘在写入时受到意外干扰,造成有ECC错误。硬盘在写入的时候,是会用ECC的逻辑重新组合数据,一般操作系统要写入512个字节,但是实际上硬盘会多写几十个字节进去,而且所有的这些字节都要用ECC 的方式进行编码。如果根据原始字节算出的 ECC和读出字节算出的ECC不同,就会产生ECC错误,但是这个时候数据一般能够读出来。
而物理坏道是指磁盘的介质损伤或者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对某个区域的无法读写。
丁:物理坏道其实也有软性和硬性的分别。介质表面的物理损伤是硬性的,且无法修复。但由于某些外界影响而造成的数据写入的几个bit错误,一般的操作系统也会认为是物理坏道,但这种坏道是能够用硬盘自己的逻辑或厂方提供的软件修改好的,虽然一般的格式化或所谓的“低格”程序都会在这些位置报告错误,但这种ECC错误是能够用相应的指令和逻辑改正且回写正确的。
再有,即使硬盘有了个别细小的表面物理损伤,目前的硬盘也能够通过将这个扇区重新定向到一个好的保留扇区里面来修正,像WD硬盘的数据卫士就是干这个工作的。
其实所有的硬盘都有一个内部的“表”,在这“表”里是一些物理地址(通过Servo逻辑来定位,用真实的物理磁道表示法来表示偏移),这些位置是表示在这些地方写入数据可能不稳定,或者有小的缺陷,而这个“表”就叫做P-List。
而操作系统的格式化指令,一般是调用ATA的写扇区或格式化扇区指令,这两个指令是无法完成诸如改正ECC错误,或者扇区重定向工作的。所以,一般的格式化或硬盘修正软件是不能修改这种能够修改的错误的„„
丙:有一个问题请教:是不是目前真正的“低格”已经不是最终用户可以做的,因为由于逻辑寻址的关系,最终用户所用的程序都不可能进行原始意义上的“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比原来“低格”更为高级一些的硬盘逻辑重置的操作。因此我觉得现在大谈特谈“低格”并没有太大意义,目前一些硬盘公司也都提供了Zero-Fill(充零,用0字符填满整个硬盘)工具,表面效果其实与“低格”差不多,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另外,现在很多硬盘都会自己Defect List,这是不是您所说的P-List?同时,这是否也意味着这些硬盘也都具备了扇区重定向技术?
丁:现在的硬盘都有这种“重定向”技术,这个技术说简单点就是把真实的CSH映射到一个虚拟的CSH上的“表”。大家对于只有一个磁头的硬盘在设置里有16个磁头应该已经习惯了,而这些东西确实都在一个保留的分区,而且也是可以通过一般的ATA 接口来访问的。
不过,如果要进入这个保留分区的话,硬盘首先要进入非正常使用的状态(我们叫Native方式),而且还要知道各个“表”的偏移量,以及“表”的数据结构。因此,这对于一个可能有几十兆,但却不知道数据结构和“表”的起始、结束位置的大块数据来说,用户即使知道了也无法使用,就更不用说修改了。(飞翔鸟2000收集、整理)
本期小结:本期话题是围绕一个朋友对“低格”程序是否可以修复硬盘来展开的。关于“低格”问题,大家的意见主要是:如果是磁盘有物理损坏,除非更换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如果是非物理损坏这里就要看是怎么回事了,有的是普通用户可以解决的,比如用Format或文中说的LFormat等;但另有一些软性问题却只有厂商才有相关的工具可以解决。
电极氧化引起的硬盘故障
计算机,赛扬333MHz CPU、MB内存、希捷3.2GB硬盘。从1998年至前不久,一直运行良好。但最近出了点问题,故障现象为经常无故死机,有时刚启动后马上就死机,有时运行时间长一点,总之毫无规律可循。
开始以为是病毒在作怪,用最新版的KV3000查杀病毒,结果一无所获。接着采取替换法,把主板、显卡、声卡、内存、CPU等可疑硬件统统换掉,结果故障被确定在硬盘上,但它可陪伴我好几年了,有不少重要的数据,真是舍不得让它“下岗”,况且又不是完全损坏,
在BIOS中显示的硬盘参数正常,而且也可以正常安装系统,复制文件,硬盘电路板上也没有发热过高的元器件,真是看不出哪里有损坏!怎么办?好在笔者经常拆卸一些硬件,于是决定将电路板拆下来试试。
准备好工具,用螺丝刀把硬盘底部的两根螺丝拧下来,把保护板拿下来,便露出了硬盘的驱动电路板。以笔者的无线电经验,用观察法、测量法都没有发现异常。但是大家知道,集成度很高的电器都是用双面电路板和使用大量的贴片元件的,硬盘也不例外。于是又把硬盘的驱动电路板卸下来,在检查的过程中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这块希捷3.2GB硬盘和现在的大多数硬盘一样,电路板和电机、磁头之间的连接不是用排线,而是在反面使用弹簧片电极,利用电路板的压力进行连接,从而完成电机转动、控制磁头寻道、传输数据等一系列工作。问题就出在电路板和电机、磁头之间接触不良!仔细观察电路板和电机、磁头的接触部分,隐约看见有黑乎乎的东西,看来是电极被氧化了。
问题找到了,解决起来就很简单啦,用医用棉球蘸无水酒精反复擦洗硬盘电路板触点及电极部分,直到干净、露出金属光泽为止。然后按照相反的步骤装好硬盘,试机,一切正常。到目前为止,该硬盘已经稳定工作三个多月了,特写出来,与广大爱好者交流。
由于硬盘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而且使用时间较长,因此容易受到水气的侵蚀,导致硬盘内电极氧化而引起这一特殊故障。希望大家在拆卸、清洗硬盘电路板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否则你的硬盘很可能就报废了!
电脑自检找不到硬盘
各位高手!我自己攒的一台电脑,开机后突然发现找不到硬盘了,无法进入系统,打开机箱发现硬盘不转,把硬盘拆下换到好的电脑上可以找到硬盘,使用没有任何问题,然后更换一根好的数据线,还是不转,请大家指点一下,如何才能修好?谢谢 开机进入BIOS也找不到硬盘
[ 本帖最后由 yuehao1979 于 2006-6-28 16:52 编辑 ]
-------------------------------------------------------------------------------- 作者: 蜘蛛网管 时间: 2006-6-28 17:04
那就是 主板的IDE 接口 坏了
两个接口多不可以的话 就去换主板吧
-------------------------------------------------------------------------------- 作者: 罗马王子托蒂 时间: 2006-6-28 17:33
你的机子有还原卡吗?要是有的话可能就是还原卡的问题,你检查一下还原卡是不是插好了啊
-------------------------------------------------------------------------------- 作者: yuehao1979 时间: 2006-6-28 19:34
我没有还原卡!我只剩下电源线没检测了!千万不要是主板的问题啊
-------------------------------------------------------------------------------- 作者: dyp16888 时间: 2006-6-28 20:43
是不是电源的质量不好,功率不够啊
-------------------------------------------------------------------------------- 作者: 0o-o0 时间: 2006-6-28 22:30
兼容性问题、电源问题、主板接口问题
-------------------------------------------------------------------------------- 作者: 缘份的天空123 时间: 2006-6-29 09:30
可能是电脑的兼容性问题!~!~
-------------------------------------------------------------------------------- 作者: 暗夜邪舞 时间: 2006-6-29 11:15
木听说过不兼容硬盘的,顶多少个几十G。
看COMS里IDE是否开启。
-------------------------------------------------------------------------------- 作者: 非洲小白脸 时间: 2006-6-29 12:43
看看你的硬盘数据线是否坏了
-------------------------------------------------------------------------------- 作者: yuehao1979 时间: 2006-6-29 12:56
问题解决了!竟然是和光驱有冲突,真不明白,把光驱的口拔下就可以进入系统了!我改了一下跳线,还好现在没有问题了,谢谢大家的帮助,多谢
-------------------------------------------------------------------------------- 作者: wangdasheng 时间: 2006-6-29 13:00
1.首先你確定你的硬盤的電源有沒有問題。開機,用手摸硬盤來判斷. 如果是排除硬盤和排線問題了,剩下只有主板問題了, 主板的話哪就是一大串東西了,
首先要目檢你的主板有沒有暴電解電容和燒零件(目檢主板),
這是必須的步驟.現在的主板一般都是直接聯接南橋。哪就是麻煩了。
-------------------------------------------------------------------------------- 作者: xueASP 时间: 2006-6-29 13:04
晕 我知道了 你的电脑是不是只有一个IDE接口的吧, 上面的时候要说清楚嘛!不然很让人产生误会的,
一个IDE借口,一条数据线接两个IDE接口设备 要跳好主从线的!
-------------------------------------------------------------------------------- 作者: yuehao1979 时间: 2006-6-29 13:06
对!是我的问题~谢谢了,真的没想到,原来还是好好的,我又没有碰过,太奇怪了 】
--------------------------------------------------------------------------------
《我是网管》论坛,打造中国网管第一品牌!
Ⅰ题目:CPU插槽类型分为SocketA Socket370 Socket478 Socket603 Socket604 Socket754 Socket775 Socket939 Socket940 这些类型都代表什么意思??? 答:Socket478是Intel P4系列的接口 Socket603 Socket604是Intel的Xeon(至强)处理器的接口,603、604分别对应400M、533MFSB
Socket754是AMD“低端”的Athlon系列处理器的接口 Socket775,这个称呼其实是错误的,应该是LGA775,是Intel为了搭配最新的Prescott核心推出的
Socket939是AMD高端的Athlon FX系列处理器的接口 Socket940是AMD服务器级的Opteron(皓龙)处理器的接口 答:CPU插槽类型是针对不同的处理器的. SocketA处理器绝唱:Sempron 2800+ Socket370 是P3\\Tualtin赛
Socket478 Pentium IV和Celeron IV
Socket603 Intel 奔腾4 XEON 较老,2.0 FSB 400MHz
Socket604 Intel 奔腾4 XEON 较新如Intel 奔腾4 XEON3.0GHz FSB 533MHz Socket754 闪龙3100+开始采用Socket754接口,采用Paris核心 Socket-775 Pentium4 Extreme Edition 3.4 GHz
Socket939 AMDK8处理器,我估计此规格将成为AMD今后一段时间的统一标准. Socket940 AMD服务器平台的Opteron. PS:AMD:A,754,939,940
Intel:370,478,603,604,775
A的就是462主要是ATHLON XP/DURON/SEMPRON(462) 754主要是ATHLON (1M单通,512K单通)
939主要是ATHLON (512K双通)部分新ATHLON FX 940主要是ATHLON FX老版本和OPTERON
370主要是COPPERMINE/TULATIN核心的PENTIUM 3
478主要是NORTHWOOD/部分PRESSCOTT核心的PENTIUM 4/PENTIUM 4 XE/CELERON 4/CELERON D
775主要是新版的PRESSCOTT核心的PENTIUM 4/CELERON D还有部分PENTIUM 4 XE Ⅱ题目:主板内存插槽类型 RDRAM ECC SDRAM
ECC DDR SDRAM SDRAM DDR SDRAM DDR2
这些都代表什么意思? 答:RDRAM 早期搭配Intel 850芯片组和423接口P4的双通道内存,当时价格昂贵,用来搭配Intel平台最高端的产品,因为423接口P4的失败而鲜为人知
ECC SDRAM 带ECC校验的SD内存,一般为服务器使用,插口和普通SDRAM一致 ECC DDR SDRAM 带ECC校验的DDR内存
SDRAM 俗称普通内存(为了区别DDR内存),接口上为两个缺口
DDR SDRAM DDR内存,与SDRAM的区别是一个始终周期内传输两次信号,接口为一个缺口,目前的主流 DDR2 DDR二代,工作效率较DDR内存没有明显提升,价格昂贵,用来搭配最新的Intel 775接口平台和AMD 位最高端平台 答:都是内存类型。
RDRAM最早见与丽台的S800显卡,使用了8M的RDRAM最显存。后来台式电脑使用是从i820 chipset开始的,intel为了解决内存带宽的问题,为P3设计了i820芯片组,但是当时RDRAM过于昂贵,而且为普及速度很慢,后来intel为i820设计了可以使用SDRAM的转接芯片,但是出现了BUG,不得不回收,所以i820就被后来只支持SDRAM的815取代了。RDRAM采用串型协议,可以达到很高的频率来获得很高的性能。
ECC SDRAM是带奇偶效验的内存,多用于服务器等对数据完整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接口和普通的SDRAM一样,只不过多了一个ECC芯片。 ECC DDR,就是DDR类型的内存采用了ECC容错技术的产物,和普通的DDR内存接口一样。 SDRAM,就是同步动态存储器(SynchronousDRAM),从技术角度上讲,同步动态存储器是在标准动态存储器中加入同步控制逻辑(一个状态机),利用一个单一的系统时钟同步所有的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所以性能比老的EDO等内存强的多。在i430时代开始进入桌面市场,在440LX/BX时代达到高潮。
DDR SDRAM,就是双倍速率的SDRAM(Dual Date Rate SDRSM),它在时钟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在时钟的上升和下降沿传输数据,等于速度提高了一倍。
DDR2,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4次数据,所以它可以在较低的频率下达到较高的性能,比如同样是等效400M,SDRAM就要运行在400M的频率下,而DDR只要运行在200M的速度下,而DD2更少,只要100M就可以了。但是DDR2的延迟时间要比DDR高。
以上内存的接口不同,而且电压也不相同。除了RDRAM是串型外,其它类型的内存全是并行的。
答:内存所采用的内存类型,不同类型的内存传输类型各有差异,在传输率、工作频率、工作方式、工作电压等方面都有不同。目前市场中主要有的内存类型有SDRAM、DDR SDRAM和RDRAM三种,其中DDR SDRAM内存占据了市场的主流,而SDRAM内存规格已不再发展,处于被淘汰的行列。RDRAM则始终未成为市场的主流,只有部分芯片组支持,而这些芯片组也逐渐退出了市场,RDRAM前景并不被看好。
SDRAM:SDRAM,即Synchronous 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曾经是PC电脑上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内存类型,即便在今天SDRAM仍旧还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既然是“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那就代表着它的工作速度是与系统总线速度同步的。SDRAM内存又分为PC66、PC100、PC133等不同规格,而规格后面的数字就代表着该内存最大所能正常工作系统总线速度,比如PC100,那就说明此内存可以在系统总线为100MHz的电脑中同步工作。
与系统总线速度同步,也就是与系统时钟同步,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等待周期,减少数据存储时间。同步还使存储控制器知道在哪一个时钟脉冲期由数据请求使用,因此数据可在脉冲上升期便开始传输。SDRAM采用3.3伏工作电压,168Pin的DIMM接口,带宽为位。SDRAM不仅应用在内存上,在显存上也较为常见。
DDR SDRAM:严格的说DDR应该叫DDR SDRAM,人们习惯称为DDR,部分初学者也常看到DDR SDRAM,就认为是SDRAM。DDR SDRAM是Double Data Rate SDRAM的缩写,是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的意思。DDR内存是在SDRAM内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仍然沿用SDRAM生产体系,因此对于内存厂商而言,只需对制造普通SDRAM的设备稍加改进,即可实现DDR内存的生产,可有效的降低成本。
SDRAM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只传输一次数据,它是在时钟的上升期进行数据传输;而DDR内存则是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两次次数据,它能够在时钟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传输一次数据,因此称为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内存可以在与SDRAM相同的总线频率下达到更高的数据传输率。
与SDRAM相比:DDR运用了更先进的同步电路,使指定地址、数据的输送和输出主要步骤既执行,又保持与CPU完全同步;DDR使用了DLL(Delay Locked Loop,延时锁定回路提供一个数据滤波信号)技术,当数据有效时,存储控制器可使用这个数据滤波信号来精确定位数据,每16次输出一次,并重新同步来自不同存储器模块的数据。DDL本质上不需要提高时钟频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它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读出数据,因而其速度是标准SDRA的两倍。
从外形体积上DDR与SDRAM相比差别并不大,他们具有同样的尺寸和同样的针脚距离。但DDR为184针脚,比SDRAM多出了16个针脚,主要包含了新的控制、时钟、电源和接地等信号。DDR内存采用的是支持2.5V电压的SSTL2标准,而不是SDRAM使用的3.3V电压的LVTTL标准。
RDRAM:RDRAM(Rambus DRAM)是美国的RAMBUS公司开发的一种内存。与DDR和SDRAM不同,它采用了串行的数据传输模式。在推出时,因为其彻底改变了内存的传输模式,无法保证与原有的制造工艺相兼容,而且内存厂商要生产RDRAM还必须要加纳一定专利费用,再加上其本身制造成本,就导致了RDRAM从一问世就高昂的价格让普通用户无法接收。而同时期的DDR则能以较低的价格,不错的性能,逐渐成为主流,虽然RDRAM曾受到英特尔公司的大力支持,但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RDRAM的数据存储位宽是16位,远低于DDR和SDRAM的位。但在频率方面则远远高于二者,可以达到400MHz乃至更高。同样也是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两次次数据,能够在时钟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传输一次数据,内存带宽能达到1.6Gbyte/s。 普通的DRAM行缓冲器的信息在写回存储器后便不再保留,而RDRAM则具有继续保持这一信息的特性,于是在进行存储器访问时,如行缓冲器中已经有目标数据,则可利用,因而实现了高速访问。另外其可把数据集中起来以分组的形式传送,所以只要最初用24个时钟,以后便可每1时钟读出1个字节。一次访问所能读出的数据长度可以达到256字节
ECC是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错误检查和纠正)的简写。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计算机指令中。而本文主要讲解ECC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应用。ECC和奇偶校验(Parity)类似。然而,在那些Parity只能检测到错误的地方,ECC实际上可以纠正绝大多数错误。经过内存的纠错,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才可以继续执行。
DDR 也就是“双倍数据传输”(double datarate)的缩写,这几年来一直是PC内存的主流标准。目前DDR已达到400MHz,DDR2将以533MHz起跳,并在年底前达到667MHz.更高的时脉将可达到更高的数据传输,提高PC性能。同时DDR2也会更省电。DDR2的总线宽度与
DDR bit的宽度完全相同,但前者由于运行在双通道模式,因此能够提供高达128 bits的总线宽度。在目前来说,DDR2和DDR3都已经开始被使用在某些对内存带宽需求较高的高端显示卡中。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DDR2,却并非我们将要看到量产的DDR2,因此目前PC-4300和PC2-4300的性能,未来将会有极大的改观,要知道内存控制器正在进行重大的改进。
Ⅲ题目:哪些主板的芯片组支持双通道内存??? 答:Intel、nVIDIA、VIA的芯片组吧
Intel方面目前主流的是865、875系列
VIA方面目前在Intel平台是PT880,AMD的32位平台是KT880,位的是K8T0 nVIDIA方面目前只有AMD平台的产品,32位的主流是nForce2系列,位的有nForce3 250和马上大量上市的nForce4系列 Ⅳ题目:什么是内存双通???
答:双通道内存技术,就是在北桥(又称之为GMH)芯片组里制作两个内存控制器,这两个内存控制器是可以相互工作的。在这两个内存通道上,CPU可以分别寻址、读取数据,从而可以使内存的带宽增加一倍,数据存取速度也相应增加一倍(理论上是这样)。 目前流行的双通道DDR内存构架是在两个bitDDR内存控制器构筑而成的,其带宽可以达到128bit,但工作方式不同于单通道128bit的内存控制技术。因为双通道体系的两个内存控制器是的、具备互补性的智能内存控制器,两个内存控制器都能够在彼此间零等待时间的情况下同时运作。例如:当控制器B准备进行下一次存取内存的时候,控制器 A就在读/写主内存,反之亦然。两个内存控制器的这种互补“天性”可以让有效等待时间缩减50%,从而使内存的带宽翻了一翻。
双通道DDR的两个内存控制器在功能上是完全一样的,并且两个控制器的时序参数都是可以单独编程设定的。这样的灵活性可以让用户使用两条不同构造、容量、速度的DIMM内存条,此时双通道DDR简单地调整到最低的密度来实现128bit带宽,允许不同密度/等待时间特性的DIMM内存条可以可靠地共同运作。
简而言之,双通道技术是一种关系到主板芯片组的技术,与内存自身无关,只要厂商在芯片内部整合两个内存控制器,就可以构成双通道DDR系统。而主板厂商只需要按照内存通道将DIMM分为Channel 1与Channel 2,用户也需要成双成对地插入内存,就如同RDRAM那样。如果只插单根内存,那么两个内存控制器中只会工作一个,也就没有了双通道的效果了。 如果只插单根内存,那么两个内存控制器中只会工作一个
双通道内存控制技术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内存带宽,特别是那些需要同内存频繁交换数据的软件和整合有图形核心(整合显卡)的芯片组。在865G这样整合有显卡的双通道主板上,双通道内存控制技术所带来的高带宽,可以帮助整合显卡在划分主存做为显存的时候,得到更高的数据带宽,而显存的数据带宽正是制约一块显卡性能发挥的瓶颈所在。
各分区之间的容量能在不损害数据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吗?
(广东 温建东)答:可以。用著名的硬盘分区软件PowerQuest PartitionMagic可以做到这一点。下面以PowerQuest PartitionMagic 8.0(Build 1242)简装汉化版为例进行说明:
运行程序,在程序界面的左边可以看到一个柱状横条,上面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是你的
硬盘的各个分区。如果想从D盘上“转移”给C盘5GB的空间,那么可以在显示D盘的柱面上点鼠标右键,选“调整容量/移动分区”,在“自由空间之前”的选项填“5120”,然后点确认;在显示C盘的柱面上点右键,选“调整容量/移动分区”,在“自由空间之后”的选项填“0”,然后确认;点程序界面左下角的“应用”,按提示重启之后,就可以发现原来的C盘已经多了5GB的可用空间,而且C盘和D盘的数据都没有受到损坏。
给Novell文件服务器加装一个硬盘
Novell解决方案在局域网应用中十分普遍,大多数用户通过Novell文件服务器方便地实现了文件的共享。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的加深,原文件服务器所配的硬盘容量不够用是很多用户会遇到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作为一个用户把解决该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与同行分享。
一、硬盘的安装
硬盘接口有ATBUS与SCSI之分,ATBUS的软硬盘控制卡只能接2台硬盘,若要接2台以上的硬盘时,则软硬盘控制卡要换成SCSI卡。安装前要按照厂家的说明进行适当的跳线,ATBUS接口的硬盘从盘按Slave的提示跳线,SCSI接口的硬盘依次令每台硬盘的SCSI—ID值为0,1,2„„。SCSI电缆终端要接终端电阻。若是ATBUS硬盘,必须进行CMOS的设置。 二、删除硬盘的DOS分区
加装的硬盘只能有NetWare分区。如果这个硬盘过去在DOS环境下使用过,可用DOS中的FDISK命令,把原有的分区删掉。 三、建立NetWare分区
在服务器的“:”提示符下,键入“LOADINSTALL”命令,然后 1.从“InstallationOptions”中选择“DiskOptions”;
2.从“AvailableDiskOptions”中选择“PartitionTables”;
3.再从“AvailableDiskOptions”中选择要分区的硬盘,回车确认; 4.从“PartitionOptions”中选择“CreateNetWarePartition”,显示
“PartitionInformation”窗口,给出NetWare分区中信息区域和重定位区域的大小,可根据需要改变这个值。当然,只可改小不可改大; 5.按“Esc”键,逐级退回到主菜单。 四、定义卷标
1.在INSTALL的主菜单“InstallationOptions”中选择“VolumeOptions”;
2.在“Volumes”窗口中按“Insert”键,可在NetWare分区的可用空间建立新的卷,指定卷名与大小。
在一个硬盘上可建立一个卷,也可建立多个卷,建立多个卷只需重复第2步即可。 五、安装卷
运行sys卷public子目录下syscon程序,在“AvailableTopics”菜单下选择
“supervisoroptions”,再选“EditSystemAUTOEXECFile”,加入“mountΙ新卷标名Λ”一行。
六、映射卷
运行syscon程序,在“AvailableTopics”菜单选择“UserInformation”,在“UserNames”中选择要使用新卷的用户名,再在“UserInformation”中选择“LoginScript”,进入编辑状态,加入一行“MAP*n:Κ〈新卷标名〉”或“MAPINSSn:ΚΙ新卷标名〉”,其中n可为1,2,3,„„,根据情况而定。
固定不当引起硬盘故障
《中国电脑教育报》初夏旭日
新买一台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某日开机主板自检通过,硬盘发出规律的“格格”声(工作噪音),但是报告未找到操作系统。怎么会这样?插入启动盘,在BIOS中设为软盘启动并重启电脑,可进入DOS状态,进C盘dir列出目录,隔了很长时间后报错,而其他分区内的数据完好无损。格式化重装Windows 98,在DOS下打入Format C:,格式化不到10%就报告有坏道而死机。这倒是麻烦,手头没有任何工具软件,只能等明天再说。
第二天在别的电脑上下载了DM(硬盘管理)程序,开机后找不到硬盘,可硬盘一直有规律的工作噪音。难道是接触问题?于是将硬盘数据线拔插一遍开机,终于检测到硬盘,可是分区信息完全丢失了,只有忍痛用DM格式化后安装了Windows 98,一切正常,终于解决了问题。
然而第三天又出现了相似的症状,从此硬盘跟我捉起了迷藏,经常在BIOS中检测硬盘容量不正确,不是57GB就是80GB,一退出硬盘检测程序就死机,拔插后有可能正确识别,但下次开机多半又没有了,把我搞得焦头烂额。N天后无意经过五金商店,忽然想起装硬盘时用的是组合螺丝刀,因为质量不好,固定螺丝没拧紧,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想法买了一把十字花螺丝刀,一试之下发现固定硬盘的四个螺丝中竟有三个未拧紧。确认硬盘固定好之后开机,硬盘检测正确,DM格式化后一切正常,到现在也没有再出现故障。
故障硬盘数据拯救全攻略
为了有效地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经常性地进行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或者从坏的区域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 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CMOS引起的故障
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主引导程序引起的启动故障
主引导程序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从软驱或光驱启动之后可对硬盘进行读写。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DOS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DOS 3.x到Windos 95的DOS,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
分区表错误引发的启动故障
分区表错误是硬盘的严重错误,不同的错误程度会造成不同的损失。如果是没有活动分区标志,则计算机无法启动。但从软驱或光驱引导系统后可对硬盘读写,可通过FDISK重置活动分区进行修复。
如果是某一分区类型错误,可造成某一分区的丢失。分区表的第四个字节为分区类型值,正常的可引导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区值为06,而扩展的DOS分区值是05。很多人利用此类型值实现单个分区的加密技术,恢复原来的正确类型值即可使该分区恢复正常。
分区表中还有其它数据用于记录分区的起始或终止地址。这些数据的损坏将造成该分区的混乱或丢失,可用的方法是用备份的分区表数据重新写回,或者从其它的相同类型的并且分区状况相同的硬盘上获取分区表数据。
恢复的工具可采用NU等工具软件,操作非常方便。当然也可采用DEBUG进行操作,但操作繁琐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分区有效标志错误的故障
在硬盘主引导扇区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其最后的两个字节:“55aa”,此字节为扇区的有效标志。当从硬盘、软盘或光盘启动时,将检测这两个字节,如果存在则认为有硬盘存在,否则将不承认硬盘。此处可用于整个硬盘的加密技术,可采用DEBUG方法进行恢复处理。另外,当DOS引导扇区无引导标志时,系统启动将显示为:“M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统通用的修复方法。
DOS引导系统引起的启动故障
DOS引导系统主要由DOS引导扇区和DOS系统文件组成。系统文件主要包括IO.SYS、MSDOS.SYS、COMMAND.COM,其中COMMAND.COM是DOS的外壳文件,可用其它的同类文件替换,但缺省状态下是DOS启动的必备文件。在Windows 95携带的DOS系统中,MSDOS.SYS是一个文本文件,是启动Windows必须的文件,但只启动DOS时可不用此文件。DOS引导出错时,可从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后使用SYS C:命令传送系统,即可修复故障,包括引导扇区及系统文件都可自动修复到正常状态。
FAT表引起的读写故障
FAT表记录着硬盘数据的存储地址,每一个文件都有一组FAT链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损坏意味着文件内容的丢失。庆幸的是DOS系统本身提供了两个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损坏,可用第二个进行覆盖修复。但由于不同规格的磁盘其FAT表的长度及第二个FAT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复时必须正确查找其正确位置,一些工具软件如NU等本身具有这样的修复功能,使用也非常的方便。采用DEBUG也可实现这种操作,即采用其m命令把第二个FAT表移到第一个表处即可。如果第二个FAT表也损坏了,则也无法把硬盘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文件的数据仍然存放在硬盘的数据区中,可采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进行修复,最终得到*.CHK文件,这便是丢失FAT链的扇区数据。如果是文本文件则可从中提取出完整的或部分的文件内容。
目录表损坏引起的引导故障
目录表记录着硬盘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数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该文件的起始簇号。目录表由于没有自动备份功能,所以如果目录损坏将丢失大量的文件。一种减少损失的方法也是采用CHKDSK或SCANDISK程序恢复的方法,从硬盘中搜索出*.CHK文件,由于目录表损坏时仅是首簇号丢失,每一个*.CHK文件即是一个完整的文件,把其改为原来的名字即可恢复大多数文件。
误删除分区时数据的恢复
当用FDISK删除了硬盘分区之后,表面上是硬盘中的数据已经完全消失,在未格式化时进入硬盘会显示为无效驱动器。如果了解FDISK的工作原理,就会知道FDISK只是重新改写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0面0道1扇区)中的内容,具体说就是删除了硬盘分区表信息,而硬盘中的任何分区的数据均没有改变。可仿照上述的分区表错误的修复方法,即想办法恢复分
区表数据即可恢复原来的分区及数据。如果已经对分区格式化,在先恢复分区后,可按下面的方法恢复分区数据。
误格式化硬盘数据的恢复
在DOS高版本状态下,FORMAT格式化操作在缺省状态下都建立了用于恢复格式化的磁盘信息,实际上是把磁盘的DOS引导扇区、FAT分区表及目录表的所有内容复制到了磁盘的最后几个扇区中(因为后面的扇区很少使用),而数据区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改变。这样通过运行UNFORMAT命令即可恢复。另外DOS还提供了一个MIROR命令用于记录当前磁盘的信息,供格式化或删除后的恢复使用,此法也比较有效。
电脑工作室 QQ 16059579
错接鼠标键盘的故障
《中国电脑教育报》卢均峰
从1999年我有了自己的爱机到现在已经四年多了,对计算机的认识不说精通,也算是略知一二了。但最近遇到的问题,真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元旦后我把自己的爱机升级了,将换下的VIA 694X芯片组杂牌主板和Celeron 733MHz卖了280元了事。新装上的美达815EB主板和Tualatin 1.3GHz CPU感觉确实快了很多。在商家柜台装机时,玩游戏、运行软件等等一切都很顺畅,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可回到了家问题就接踵而至——电脑不能重新启动,一重启就会默认地进入安全模式。强行进入正常模式查看硬件管理,无任何惊叹号,使用也无异常。爱机怎么了,难道是水土不服?不会是新买的内存和老电脑用的内存不兼容吧?想到这儿,我以最快的速度拔下旧内存,再开机,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到这个地步,我也无计可施了。因为夜色已深、又很劳累,我决定明早先重装系统再说。
一觉醒来,突然想起自己的那些软件在朋友处,他家又很远,怎么办?再看看硬件吧,我又把机箱内所有的插卡和接线重做了一遍。当我重插键盘和鼠标时,突然看到由于昨晚光线较暗,鼠标和键盘的接口插反了,一切的问题原来就在这儿,真是气死我了!我这只朋友眼中的老鸟怎么也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插好键盘和鼠标,开机一切正常,又可以接着踢我的FIFA了。
此事让我惭愧了许久,在这里我也想提醒各位老鸟、菜鸟一声,硬件的安装马虎不得,一定要细心检查,毕竟这和电视机还有不少的区别哪!
打开硬盘分区出错
问:我用Windows优化大师对系统作了优化后,不知道是误操作还是怎么了,发现E盘图标变成优化大师图标,双击E盘会进入MS-DOS方式,单击右键然后选“打开”才能进入E盘,请问如何让E盘恢复正常?
答: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CLASSES_ROOT\\Drive,把右边的默认值里面的内容删除。图标的修改是:找到HKEY_CLASSES_ROOT\\Drive\\DefaultIcon,修改右边的图标为你需要的图标。以Windows XP为例,这个键值
是:%SystemRoot%\\System32\\shell32.dll,8(不同的操作系统,该键值是不同的)。
解决多硬盘盘符混乱问题
现象:在安装了第二块硬盘后,老硬盘与新硬盘上的盘符会出现盘符交叉的现象,在调用文件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麻烦,甚至导致某些程序无法使用。
方法:
1.屏蔽硬盘法
将两块硬盘设置好主从关系并正确连接,然后开机进入BIOS设置程序。在“Standard CMOS Features”选项中将从盘参数项设为“NONE”,屏蔽掉从盘。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选项中设置主盘为启动硬盘。保存设置后重新启动,则硬盘盘符就会按照主、从盘的分区顺序排列好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从盘只能在Windows下正常使用,在纯DOS模式下无法识别从盘。
2.重新分区法
设置好主从关系并正确连接硬盘后,使用任一款分区软件将从盘全部划为逻辑分区,则从盘的盘符就会按顺序排在主盘后面。(陈会安)
3.Win 9x:使用Letter Assigner
Letter Assigner能够任意指定硬盘的盘符。启动Letter Assigner,在Letter Assigner的工具栏下方列出了“A~Z”26个盘符,其中黄色表示当前可以选择使用,灰色表示当前不可使用。在主窗口中选中需要修改的盘符,然后从盘符栏中选择修改后的盘符,执行“文件→保存”命令,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需要放弃修改,只要执行“编辑→恢复原版”或者按下“Ctrl+Z”组合键即可。一般情况下系统盘的盘符不能修改,否则可能造成系统启动错误。当修改系统盘的盘符时,Letter Assigner会弹出一个提示窗口。(LanFu)
4.Win 2000/XP:操作系统设置法
以上几种方法建议大家只在Win 9x\\Me下使用,而在 Win 2000\\Me下硬盘
的混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并且可以通过设置指定驱动器名。
以Win 2000为例,操作步骤是: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接着展开“存储→磁盘管理”,右键选中需要调整的分区,选择“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选项,点击“编辑”按钮,然后进行调整工作即可。
注意:所设定的驱动器名称只能是未使用过的;当设定完成后,会弹出警告窗口,说该操作可能造成驱动器停止,不用理会,点击“确定”即可。(任亚维)
5.利用PartitionMagic
PartitionMagic(分区魔术师)可以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格式化、复制分区等操作,使用它修改盘符的操作方法如下:
启动PartitionMagic,鼠标右击需要修改的盘符,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高级→修改驱动器盘符”,然后在弹出的“更改驱动器盘符”窗口中选择新的盘符,单击“确定”按钮,接着选择“常规→应用改变”命令,按照提示重新启动即可。 另:
(1)Windows 2000/XP
Windows 2000/XP一般不会产生盘符交叉的问题,但前提是安装Windows 2000、XP时只安装了一块硬盘,安装结束后才能挂上第二块硬盘,假如是在添加第二块硬盘后安装Windows 2000/XP的话,那么仍然会产生盘符交叉,而且这是永久性的,即使取下第二块硬盘也无济于事。
不过,我们可以进入“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窗口,在“计算机管理”下选择“磁盘管理”,选中相应分区,从右键菜单中执行“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命令,在图1对话框中点击“更改”按钮,然后重新指派一个驱动器号,再对其他分区重复执行该命令即可。
(2)Windows 9x/Me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只须在BIOS设置程序中稍稍动些脑筋,将第一块硬盘设置为“User”或“Auto”,而将第二块硬盘设置为“NONE”,这样尽管BIOS无法发现这块硬盘,但Windows 9x/Me的即插即用功能会自动检测第二块硬盘,并自动分配盘符,令人担心的盘符交叉现象也就不复存在了。当然在纯DOS模式下第二块硬盘是看不到的。
(3)Fdisk
我们可以在执行Fdisk命令分区时,选中“Change current fixed disk drive”项,然后选中第二块硬盘将所有分区删除,再选择“Crea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将所有空间都分配给扩展分区使用,接下来再进行分区。也就是说不创建主分区只创建扩展分区,最后格式化就行了。
解决硬盘坏磁道问题
问:我在格式化硬盘了出现提示:Recording current bad clusters, writing outfile allocation table. Calculating free space.是不是硬盘有坏簇?请问什么是坏簇和坏磁道?如何测试硬盘坏道是物理坏道还是逻辑坏道?物理坏道可修复吗?
答:硬盘格式化后,从逻辑上可以分为磁道(盘片上的同心圆)、扇区、柱面及簇等,其中簇是保存数据的基本单位。
硬盘的坏道分为物理坏道和逻辑坏道。物理坏道就是硬盘磁片本身受到损伤而导致的坏道。逻辑坏道是指磁片并未损伤,而是由于软件故障、病毒、非正常操作等造成的坏道假象,使得正常的扇区也被标示为坏扇区。据统计,有约40%的返修硬盘实际上没有任何物理故障,而是逻辑坏道在捣乱。因此各个公司也为此推出硬盘故障诊断工具软件:如希捷的SeaTools,昆腾的DPS,IBM的Drive Fitness,三星的Self-diagnostic,西部数据的Data Lifeguard Tools,迈拓的Maxtor Diagnostics Program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判断硬盘是物理坏道还是逻辑坏道,因为只有真正的物理坏道软件才会报告。硬盘出现逻辑坏道,可以用以上硬盘厂商提供的Disk management或Norton utilities2000等软件中的工具软件来处理。而物理坏道,从理论上说是无法修复的。
硬盘引导型故障分析及排除
硬盘是存储信息的重要介质,当硬盘出现故障后,迅速找准故障原因并排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这里把病毒以外的故障分析如下,供参考: 1、HDD controller failure(硬盘驱动器控制失败)
POST程序向驱动器发出寻道命令后,驱动器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操作而产生超时错误。
C:drive faiIure(硬盘C驱动失败) RUN SETUP UTTLITY(运行设置功能) Pressto Resume(按键重新开始)
这种故障一般是因为硬盘的类型设置参数与原格式化时所用的参数不符。由于IDE硬盘的设置参数是逻辑参数,所以多数情况下由软盘启动后,C盘能够正常读写,只是不能启动。
2、故障信息:l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无效的驱动器指定) 这是说明你欲操作的分区或是逻辑驱动器在分区表中根本没有定义。如果一个分区或是逻辑驱动器在分区表里的相应表项已不存在,那么对于操作系统来说,该分区或逻辑驱动器也就不存在了。这种故障,问题一定首先出在分区表。修复这类故障,最简单的方法是事先做好分区表的备份,比如可用Pctools9.0
的Bootsafe工具,当然也可以根据BPB表内的数据重新计算分区表,但比较复杂。
3、Ert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装载操作系统错误)
这类故障是在读取分区引导扇区(BOOT区)出错时提示的。可能的原因有:第一、分区表指示的分区起始物理地址不正确。比如,把分区表项第三字节(起始扇区号)由1改为0,即指示该分区的起始地址为指示磁头、指定磁道上的第0个扇区(此处为物理地址,扇区应由1开始),INT 13H读盘失败后,即报此错。第二、分区引导扇区所在磁道的磁道标志和扇区ID损坏,找不到指定扇区。第三、驱动器读电路故障。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数是随机性读错误,因为系统引导能进行到此处,至少说明已正确地读出了一个主引导扇区。 4、不能进入系统,如有软驱,则由A驱引导,显示: DRIVE NOT READY ERROR(设备未准备好)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插入引导盘到A驱)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准备好后按任意键)
BIOSPOST结束后,如果由硬盘引导,系统将固定读取硬盘0面0道1扇区,寻找主引导程序和分区表。所以,任何用软件的方法试图避开硬盘损坏的0面0道,而能够成功引导操作系统的作法,均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改写系统BIOS中INT 19H的有关指令。
INT 19H读取主引导扇区的失败原因有:第一,硬盘读电路故障,使读操作失败,属硬件故障;第二,0面0道磁道格式和扇区ID逻辑或物理损坏,找不到指定的扇区;第三,读盘没有出错,但读出的MBR尾标不为“55AA”,系统认为MBR不正确,这是软故障。
5、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tor
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非系统盘或磁盘错误,重新放置后按任意键)
DOS BOOT区中的引导程序执行后发现错误,报此信息。可能的原因:驱动器复位失败、根目录区第一扇区地址出界(在544M之后)、读盘出错。此类故障大多为软件故障,如果BPB表损坏,即用软盘启动后,硬盘不能正常读写,可以用NDD修复;如果BPB表完好,只需简单的SYS C:传送系统就引导驱动器,如果失败,则得示:
Disk Boot Failure(磁盘引导失败) 6、NO ROM BASIC(没有固化BASIC) SYSTEM HALT(系统停机)
这是相当古老的机器才会出现的提示,主引导程序的作用,就是在分区表的四个表项中找出一个激活分区(可自举分区)。如果四个表项中没有一个是激活分区,系统就不知从何处引导操作系统,只能执行INT 188H,调用固化BASIC程序,如果没有固化BASIC,就会引起死机。最简单的修复方法,是用FDISK的第二项功能:Set activeparti-tion(设置激活分区),去指定一个可自举分区。 7、显示“Starting MS-DOS...”然后死机
在恢复硬盘不能引导型软故障时,值得注意的最后一点,是CONFIG.SYS和AUTOEXC.BAT中的可执行文件本身已经损坏,使得系统在执行到此文件时死机,屏幕上提示:“Starting MS-DOS„„”,然后死机。这个故障非常简单,但因为没有什么故障信息,一般人很容易误判为系统文件损坏。当出现这种现象,并且确信系统文件是完好的,就可以取掉这两文件,或者在屏幕上出现以上信息,
快速按下键或按住键(中断CONFIG.SYS安装和AUTOEXEC.BAT执行),或者按下键(单步执行CONFIG.SYSJ里的命令),找出已经损坏的文件。 8、Invalid Partition table(无效的分区表) 找到激活分区后,主引导程序还将判断余下三个表项的“分区引导标志”字节(首字节)是否均为0,即确认是否只有唯一的激活分区,如果有一个不为0(正常值只可能为00H和80H),系统就报错并死机。 9、Bad or missing Command Interpreter
Enter cortect name or Command Interpreter(命令处理程序错误,请输入正确的文件名)
系统在根目录和指定的目录下找不到命令处理程序,要求用户输入正确的路径和文件名,你可以在提示符下进行输入,比如:C:\\DOS\\COMMAND.COM。 10、Invalid Media Type Reading Gnive X Abort Retry,Fail(读X驱动器介质类型无效)
这条信息是针对DOS BOOT区中无效的BPB表而提示的。BPB表是DOS读写硬盘所用的逻辑地址,换算成物理地址的桥梁,BPB表损坏,会使DOS对磁盘的操作无从谈起。
硬盘的引导型软故障,可以由框图所示的顺序进行逐项检查:主引导扇区中的主引导程序—分区BOOT区中的引导程序—DOS系统隐含文件—CONFIG AUTOEXEC。
当硬盘读写没有问题(用软盘启动后可以正常读写),只是不能引导系统,故障点一定在上框所示的四个地方,检查的顺序是主引导程序、分区引导程序、DOS系统隐含文件、CON-FIG.SYS和AUTOEXEC.BAT。对于主引导扇区中的主引导程序,可用FDISK\\MBR强行写入一个正确的备份。对于分区BOOT区中的引导程序和系统隐含文件,可用SYS C:传送系统,把错误数据覆盖掉(前提是BPB表完好)。而对于硬盘读写失败的情况,可能的故障点只有两个:分区表和BPB表。如果用软盘启动后,能够出现C盘提示符,可以肯定C盘的分区表存在并且基本完好;如果C盘读写正常,BPB表可以肯定是好的。读者可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或其他合适的工具进行恢复。
11、17XX Hard Disk Ertor
HDC controller fail(硬盘控制器控制失败)
这类故障是硬件故障。POST程序向控制器发出复位命令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得到控制器的中断响应,可能是控制器损坏或电缆没接好。控制器失败与硬盘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