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年6月第13卷第12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Jun 2019, Vol. 13, No. 12

·97·

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韩雪

【摘要】 目的 探究脑血栓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脑血栓患者, 按照双盲法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 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 对比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 实验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治疗前后动脉斑块面积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比组的7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58, P<0.05)。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1.57±0.46)mm2和(1.26±0.33)mm2, 对比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1.56±0.36)mm2和(1.47±0.34)mm2。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9, P>0.05), 对比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79,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比组治疗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87、2.8723, P<0.05)。结论 脑血栓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改善其临床症状。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脑血栓;应用效果DOI:10.141/j.cnki.cn11-5581/r.2019.12.051脑血栓属于脑部血管病变疾病之一,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与发展有直接影响, 脑血栓患者的脑部血管有一定的狭窄或堵塞, 导致血液流速下降或中断, 从而造成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 使多种神经功能受损[1]。伴随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与人们生活结构的改变, 脑血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其预后不显著已经成为临床预防与治疗工作的核心[2]。现探究脑血栓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84例脑血栓患者, 所有患者均满足《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 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并将精神状态异常以及存在肝肾等原发性疾病患者等充分排除。将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 每组42例。对比组患者中, 男23例, 女19例;年龄43~81岁, 平均年龄(59.26±16.35)岁;病程4~10个月, 平均病程(5.86±2.56)个月。实验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18例;年龄44~80岁, 平均年龄(59.45±16.56)岁;病程5~11个月, 平均病程(5.75±2.5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 如吸氧与限盐等, 采用胞二磷胆碱0.5 g与右旋糖酐500 ml混合进行静脉注射, 1次/d;按照患者的病情变化采用20%甘露醇, 予以脑细胞活化剂, 并进行降糖降压等处理。基于此, 对比组予以阿司匹林(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396)治疗, 75~100 mg/次, 2次/d。实验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408)20 mg/次口服治疗, 1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

组别实验组对比组tP注:与对比组比较, aP<0.05

例数

4242

5个月的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疗效

[3]

判定按照《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进行评定:有效:治疗后患者偏瘫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好转:治疗后偏瘫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偏瘫等临床症状没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有效率+好转率。②日常生活评分: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予以评定, 分数越高, 说明生活能力越强。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根据神经功能评分量表予以评定, 分数越小, 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④动脉斑块面积改善: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

计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2

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其中有效33例(78.57%), 好转7例(16.67%), 无效2例(4.76%);对比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 其中有效29例(69.05%), 好转4例(9.52%), 无效9例(21.4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58, P<0.05)。

2. 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 -x±s, 分)

日常生活评分 80.10±26.66a60.00±22.01

3.768<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11.27±4.a15.11±6.613.081<0.05作者单位:123000 辽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院神经内科

·98·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年6月第13卷第12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Jun 2019, Vol. 13, No. 1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斑块面积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1.57±0.46)mm2和(1.26±0.33)mm2, 对比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1.56±0.36)mm2和(1.47±0.34)mm2;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9, P>0.05), 对比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79,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低于本组治疗P>0.05);

前和对比组治疗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87、2.8723, P<0.05)。3 讨论

脑血栓具有十分复杂的病理机制, 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脑血栓发病的重要因素, 在斑块产生后, 血管管腔有狭窄表现, 血液流量明显减少, 导致血液中有形成分在血管内膜上粘附产生血栓。脑血栓患者早期会出现一定的偏瘫与眩晕等表现, 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直接影响[4]。

临床上通常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 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以及解热镇痛等效果, 对血栓的形成有预防效果, 使脑部微循环充分改善。他汀类药物属于一种还原酶抑制剂药物, 其对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具有抑制效果, 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的代谢途径, 促使胆固醇的合成明显减少[5]。并且他

P<0.05)。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 神

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1.57±0.46)mm2和(1.26±0.33)mm2, 对比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1.56±0.36)mm2和(1.47±0.34)mm2。两组患者治疗前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9, P>0.05), 对比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79,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比组治疗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487、2.8723, P<0.05)。

综上所述, 脑血栓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减小动脉斑块面积。

[1] 罗家华. 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当

代医学, 2017, 23(31):110-111.

[2] 李艳军, 邵宏元.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

脉斑块的影响.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 3(4):30-31.

[3] 秦本炅. 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河南医

学研究, 2016, 25(7):1273-1274.

杨秋.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汀类药物还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 使斑块更加[4]

斑块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3):98-99.

稳定, 改善内皮功能, 具有抗血栓与保护神经功能的效果。

[5] 万钧.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

临床上他汀类药物较多, 包括辛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等, 阿

斑块的影响. 临床研究, 2016, 24(6):128-129.

托伐他汀在临床上的适用性较广泛, 具有多种优势, 如耐受性

[6] 杨晓慧, 熊春蕾. 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应

较好、经济性较好等, 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与应用[6]。

用效果探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28):3850-3851.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24%[收稿日期:2019-01-08]

2

显著高于对比组的7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5.1258,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 临床疗效观察

王春红

【摘要】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按照电脑随机抽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疗法, 研究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行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治疗后1 d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两组患者心脏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DBP、SBP、HR、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 LVEF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80.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较显著, 能有效稳定患者血压和心率、改善心脏功能 指标, 且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 美托洛尔;曲美他嗪;冠心病;心力衰竭DOI:10.141/j.cnki.cn11-5581/r.2019.12.052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发病后多伴随着剧烈心绞痛, 若病情持续进展, 极易发展为心力衰竭这一严重症候群, 主要是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 导致无法满足机体

作者单位:125003 葫芦岛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代谢需求而引发。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 其机体运氧能力

会降低, 致使心肌细胞缺氧。缺氧状态下, 心肌细胞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合成减少, 细胞无法正常进行能量代谢, 心脏收缩力降低, 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因此需要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