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35CrMo拖轮轴开裂原因分析20130408

35CrMo拖轮轴开裂原因分析20130408

来源:华佗小知识


35CrMo托轮轴断裂原因分析

[摘要] 采用宏观、微观及SEM等分析方法,对35CrMo托轮轴断裂原因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因托轮轴锻造过程中终锻温度过高,造成锻件严重过热,力学性能低下。当托轮轴运行时,在过热严重的轴心区域产生应力集中引发裂纹源,导致托轮轴瞬时脆性开裂。

[关键词] 托轮轴;锻件;过热;应力集中

1 引言

某公司生产的托轮轴在安装后的试运转过程中发生断裂。托轮轴为35CrMo锻件,锻造后经调质处理后使用。在该批次生产的8件托轮轴中,已有3根在安装后的试运转过程中断裂,其中1根断裂托轮轴的小头部分由使用现场运回检测(如图2所示)。

2、检验

2.1、宏观检验

现场断裂托轮轴宏观形貌如图1所示。轴断裂面在图下方,断裂位置如图箭头所示,在轴与托轮紧配合部位靠过渡台阶约80~100mm处沿径向开裂。断轴宏观形貌如图2~4所示。断口边缘表面除有明显挤蹭和齿形伤外(见图3~4箭头),无宏观塑性变形。表面伤痕是托轮轴最终断裂时仍处于运行状态所致。

图1 实物 图2 实物

1

图3 实物 图4 实物

2.2、断口宏观检测

断裂托轮轴对应面断口宏观形貌如图5~6所示,原始断口污染较严重,清洗后断口形貌如图7~8所示。断裂源位于轴心部位置(如图5及图7箭头所示),并可见呈聚集状态存在颜色灰暗的无金属光泽区(见图8箭头);断口平齐,由断裂源区向圆周方向扩展的放射状花样明显,表面较粗糙,显示瞬时脆性断裂特征;断裂扩展接近轴外表面时,可见最后断裂区存在轴转动时留下的轨迹及密排状扩展台阶。

图5 断口 图6 断口

2

图7 断口 图8 断口 2.3、断口微观检测

断裂源区及附近的微观形貌如图9~12所示。图9~10为断裂源区形貌(其中图9箭头所示凹陷区为断裂源区),这一区域断口与扩展区断口(见图11~12)有明显不同,显示基体严重过热特征;断裂扩展区断口河流状花样粗大。

图9 断口 二次电子像 图10 断口 二次电子像

图11 断口 二次电子像 图12 断口 二次电子像

3

2.4、低倍检测

低倍酸浸检测结果如图13所示,低倍组织显示靠心部区域存在点状偏析。表面调质层组织如图14所示,调质层较浅且不均匀(最浅调质层深度约为15mm)

图13 低倍组织 图14 表面调质层组织

2.5、显微组织检测

由表面至心部及断裂源区金相组织检测结果如图22~39所示。表层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网状铁素体,距表面10 mm及20mm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珠光体+网状铁素体。距表面30 mm至心部组织均为珠光体+粗大的网状、针状及块状铁素体,依据GB/T 6392-2002标准评定晶粒度级别远粗于1级,为严重过热组织。

图14 表层组织 图15 表层组织

4

图16 距表面20 mm处组织 图17距表面20 mm处组织

图18 距表面30 mm处组织 图19 距表面30 mm处组织

图20 心部组织 图21 心部组织

5

图23 断裂源区组织 图24 断裂源区组织

3、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经与GB/ T3077-1999标准中35CrMo标准值比对,符合其标准规定。

表1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元素名称 C Si Mn P S 检测值% 0.40 0.27 0.52 0.008 0.04 标准值% 0.32~0.40 0.17~0.37 0.40~0.70 ≤0.035 ≤0.035 元素名称 Cr Ni Mo Cu Ti 检测值% 0.86 0.083 0.16 0.074 0.020 标准值% 0.80~0.10 ≤0.30 0.15~0.20 — —

4、力学性能检测

依据JB/T5000.8-2007标准的相关规定,在断裂托轮轴上截取了力学性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由表面至心部的硬度检测结果见表3。检测结果表明,冲击功AKU远低于技术条件规定,屈服强度也较低,硬度检测值除表面一点外,其余均不符合要求。

表2 力学性能检测结果与技术条件比对表 力学性能指标 Rm(N/mm2) Rp0.2(N/mm2) A(%) Z(%) 检测结果 技术条件 距表面(mm) 硬度(HBW) 距表面(mm) 硬度(HBW)

6

AKU(j) 7、6 ≥23 120 190 300 188 HBW 详见表3 207~269 140 199 320 188 160 196 340 195 655 ≥590 315 ≥390 21 ≥12 36 ≥30 100 187 280 185 表3 硬度检测结果 5.0 20 40 60 80 235 190 184 184 187 180 200 220 240 260 196 190 193 201 192 5、分析与讨论

5.1、托轮轴断口显示瞬时脆性断裂特征。断裂源产生于托轮轴的轴心位置,该处断口存在无金属光泽的严重过热区域。

5.2、金相组织检测结果表明,晶粒度粗大,远粗于GB/T 6392-2002标准评定的最高级别1级,与断口检测结果吻合。说明锻件存在严重过热现象。轴外表面较薄区域为调质层区,该区虽有回火索氏体组织存在,但仍保留变化不大的铁素体组织,可以看出淬火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均不足,由此可推断,组织过热是由于锻造过程终断温度过高造成的。

5.3、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显示,冲击功AKU远低于技术条件规定,符合材料严重过热特性。 5.4、托轮轴调质层较薄(即硬化层区过薄)且不均匀,调质层内铁素体组织无明显改善,除使轴的整体硬度较低外,还会直接影响材料的疲劳寿命。

结论

因托轮轴锻造过程中终锻温度过高,造成锻件严重过热,力学性能低下。当托轮轴运行时,在过热严重的轴心区域产生应力集中引发裂纹源,导致托轮轴瞬时脆性开裂。

参考文献

[1] 热处理手册 第4卷(第3版)热处理质量控制和检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热处理手册》编委会 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

[2] 金相检验 机械工业理化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委员会 编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发行 2003.5.

[3] 材料分析方法 周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5.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