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作者:罗会明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5年第01期
【摘 要】 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感到学习困难,容易产生厌学、畏学的情绪,因此,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其重要性就显得十分突出。本文笔者从激发兴趣、发现问题、加强实践、及时复习等方面对学习化学进行了浅析。 【关 键 词】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引导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里,可以说,化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不可分,前人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认识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的学科。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在能源、医药、环境、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虽然化学处处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但学生真正学习化学却是从初中九年级才开始的。刚刚接触化学课程,学生先是兴奋,过后是疑惑和担心,“九年级了才学这门课程会不会学不好?”“听说化学很难,要怎么学啊?”“我们为什么要学化学,有什么意义?”“要是学不好,拖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怎么办?”……
初学化学,首先,教师要解决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的疑虑,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门课程,解除心中的疑惑和担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生活中的例子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及化学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生动的课堂、神奇的实验作为引领,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并在回顾中形成知识网络,全方位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引发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想要去了解这些神秘的东西,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上第一堂化学课时,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盐、化肥、农药、烟花爆竹、西药、酒等等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怎么发生作用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这其中的奥秘都与化学有关,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得出结论:“工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想要知道更多的化学现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去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这样,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不再对化学望而兴叹,减少了学生对化学的畏惧,增加了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就行的,得带着问题去学、去研究,才能学活学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这是令学生很兴奋的事情,课堂上讲的理论或者是化学变化都可以在实验室得到验证。“走进实验室”这本来就是一个令学生们兴奋、好奇的课题,而走进实验室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化学实验室,认识化学仪器,知道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做这个实验我们要探索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得带着问题去实验去学习。
如在做“物质的加热”这个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把一些容器带到教室或做成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请同学们说说这些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在好奇、探索中了解实验室,并产生自己想要探索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做实验,也更能记住这些知识。 让学生们先看教材并思考为什么每一步要这么做而不那样做。如第一,酒精灯的点燃,为什么要用火柴而不能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第二,酒精灯的熄灭,为什么要用灯帽盖灭两次,而不能用嘴吹灭?第三,酒精灯有几层火焰,哪一层火焰温度最高?第四,给试管加热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这样让学生在实验前明确实验的目的、注意事项、试验中要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去探索,而不仅仅是满足好奇心或者只为了好玩。 三、“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
化学学习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进行化学实验,只学理论而不进行实验,永远只会纸上谈兵,许多内容也无法理解、掌握,学到的东西是飘的,不实在、不牢固;而只做实验而不学习理论,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目标,这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才能得到验证,实践才能得到指导,所学的知识才会更加深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才能得到提高。 (一)巩固知识
“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是经过时间和事实检验的及其有效的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中“理论+实践”显得更加重要,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原理,学到必须的专业知识;而实验操作,对所学理论进行检验,探索心中疑问。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比学生只学习理论而不实验获得的效果更好,难懂的知识在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后就会变得易于理解,并且很难忘记。
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的初中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的学习中,我们都知道许多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氧气,我们呼吸的空气中也含有氧气,但是氧气的含量是多少呢?学生通过教材可以知道: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及其他成分组成,并且氧气占21%,氮气占7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占1%。这时有学生产生了疑问:氧气是我们生存的必需品,为什么只占21%呢?在学生作业中也发现学生在做选择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占的比例是多少”时,有一些学生选择了78%,或80%的选项,虽然跟学生解释过,但仍有部分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不能够理解。这时,经教学反思后,我就带着学生们走进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看看是否真的如此,在进行了实验后,学生们没有再出错的现象了。我也深刻体会到化学学习中实验的重要性,它让学生们解开疑惑,使理论得到验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升学及考试的压力下,许多学生只知道埋头苦读,而忽略了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学习习惯既不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今后自身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必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不再是应试教育下的死记硬背和纯理论的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按计划进行各大类验室,或者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DIY实验工具,并进行一些探索,这都是能十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的。 四、及时复习和查缺补漏 (一)温故知新
论语有云:“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能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可见复习的重要性。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有效的记忆应遵循记忆规律,在最佳的时间内进行巩固复习。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及时的复习,在遗忘之前进行复习,加深印象,不至于学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还能把前后的知识串联起来,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化学学习也是如此,及时复习前面的知识,把前后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二)查缺补漏
作为教师,我们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如何学习,每次布置的作业都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我们教师从中看到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通过作业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学得好,哪些方面还没有掌握。不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查缺补漏的重要环节,较弱的方面要及时补救,教师及时讲解,学生及时找到错因,并进行更正,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掌握。
总之,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把以往繁杂的理论简化了,更多的是注重实验,这就要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的教学也不能再一味地照本宣科,引导学生学习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上述是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新课标相结合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方法及策略,经过实践证明还是行之有效的。当然,在教学中也还是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的,这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萍,伏劲松. 初中化学教学研究[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陈迪妹.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 刘士阳.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 教育与管理,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