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03—2004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查测试
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放射线的速度都比光速小 B.放射线中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中子 C.放射性物质的质量越大半衰期越长 D.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跟温度无关 2、用紫外线照射锌板表面,可以发生光电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紫外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光子能量比红外线的大 B.把照射锌板的紫外线减弱,仍能发生光电效应
C.若将紫外线的光强增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能会增大 D.紫外线照射锌板发生光电效应是紫外线有荧光效应的表现
3、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量为E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的轨道,辐射出频率为v的光子,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的光速,则该光子的质量是
A.m=hv B.m=
EEc2 C.m=
hvc2 D.m=
hvc
4、如图所示,带有活塞的气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将一个半导体NTC热敏电阻R置于气缺中,热敏电阻与容器外 的电源E和电流表 A 组成闭合回路,气缸和活塞具有良好的 绝热(与外界无热交换)性能。若发现电流表的读数增大时,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一定对外做功 B.气体体积一定增大 C.气体内能一定增大 D.气体压强一定增大 5、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碳14原子核, 它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内切的圆, 如图所示. 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为
1401414410A.6C1e5B B.6C2He4Be 1421214014C.6C1H3B D.6C1e7N
1
6、卡车在行驶时,货物随车厢底板上下振动而不 脱离底板。设货物作简谐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在图象上a、b、c、d四点中 货物对车厢底板压力最小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有可能增大 B.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斥力不可能减小 C.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作用力不可能做负功 D.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有可能做正功 8、如图所示,阶跃型光导纤维是由“纤芯”和 “包层”两个同心圆组成的圆柱体,中心部分是纤 芯,纤芯以外的部分称为包层。关于光导纤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
B.光导纤维不仅能传输可见光,而且能传输其它电磁波
C.不同频率的光波从同一根光导纤维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的时间相同 D.光波从纤芯一端传到另一端的时间跟从纤芯端面射入时的入射角无关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的两端共接有四只规格相同的灯泡,在电键S闭合的情况下,四只灯泡的亮度相同。若将电键S断开,灯泡都不会损坏,则
A.灯泡L1比S闭合时暗一些 B.灯泡L1比S闭合时亮一些 C.灯泡L2和L3亮度不变
D.灯泡L2和L3比S闭合时都亮一些
10、如图所示,长方形玻璃砖abcd的折射率n=1.55,在靠近ab面的一侧固定一枚大头针P,用眼睛在另外三个侧面分别观察大头针P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ad面一侧偏下的位置可以看到P的像 B.在bc面一侧偏上的位置看不到P的像 C.以cd面一侧偏右的位置可以看到P的像 D.在以上三个位置都可以看到P的像
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非选择部分题共8小题,共1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1分)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得出如下U和I的数据 编号 U/V I/A 灯泡发光情况 1 0.20 0.020 2 0.60 0.060 3 1.00 0.100 4 1.40 0.150 5 1.80 0.165 6 2.20 0.190 7 2.60 0.200 8 3.00 0.205 不亮 微亮 逐渐变亮 正常发光 (1)请你在图中画出I—U图线。 (2)从数据或图线上可以看出,当U或功率逐步增 大时,灯丝电阻的变化情况是 。这表明 。 (3)请你就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探究成果,举一与 之有关的事例或事实 。
12、(9分)某同学用图示的装置来测定一玩具电动机在稳定状态下的输出功率。 实验器材:玩具电动机,带有两个固定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重锤,细线,米尺,纸带,复写纸片,天平等。 实验步骤:
① 如图1所示,将玩具电动机和电磁打点计时器 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与电源接好。把一根细线固定在电 动机的转轮上,细线下端连接在重锤上端,将纸带的一 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重锤上。
② 启动玩具电动机带动重锤上升,同时接通打点计 时器电源开始打点。
③ 经过一段时间,关闭打点计时器和电动机,取下纸 带,进行测量。
④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3
已知交流电源周期T=0.02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某次实验测得重锤的质量为400.0g,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2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纸带上打下的点,可以判断重锤做 运动。 (2)由已知量和测得量求得玩具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 。
(3)你认为玩具电动机的实验输出功率 计算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 。
13、(14分)“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表明了我国的航天和空间科技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它的部分数据如下:总长L=9.2m,总质量m=7790kg,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近似看作)的周期T=90min。若已知地球半径R=00km,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N·m2/kg2,地面重力加速度g=9.8m/s2。
请你根据以上的已知量,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推导出与飞船或地球有关的其他物理量的表达式(至少两个)。 ...
14、(14分)如图所示,虚线框内的各个元件均有确定的数值,但都末知,我们可以将虚线框内的部分看作是一个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的电源。
若在电路输出端a、b之间接入不同阻值的电阻时, 与其并联的电压表就有不同的读数U,即R=16Ω时, U=4.8V;R=8Ω时,U=4.0V,则当电压表的示数为4.4V 时,表明这时a、b间接入电阻的阻值为多大?
4
15、(15分)质量均为m的物体A和B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在一起,将B放在水平桌面上,A用弹簧支撑着,如图所示。若用竖直向上的力拉A,使A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试求:
(1)经过多长时间B开始离开地面。 (2)在B离开桌面之前,拉力的最大值。
16、(16分)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间接有如图(乙)所示的的随时间t变化的电压u,两板间电场可看作是均匀的,且两板外无电场,极板长L=0.2m,板间距离d=0.2m,在金属板右侧有一边界为MN的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磁场,MN与两板中线OO’垂直,磁感应强度B=5×10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现有带正电的粒子流沿两板中线OO’连续射入电场中,已知每个粒子的初速度v0=105m/s, 比荷q/m=108C/kg,重力忽略不计,在每个粒子通过电场区域的极短时间内,电场可视作是恒定不变的。
(1)试求带电粒子射出电场时的最大速度。
(2)证明任意时刻从电场射出的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在MN上的入射点和出磁场时在MN上的出射点间的距离为定值。
(3)从电场射出的带电粒子,进入磁场运动一段时间后又射出磁场。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和最短时间。
5
-3
17、(15分)如图所示,一对平行光滑轨道放置大水平面上,两轨道相距L=1m,两轨道之间用电阻R=2Ω连接,有一质量为m=0.5kg的导体杆静止地放在轨道上,与两轨道垂直,杆及轨道的电阻皆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2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现用水平拉力沿轨道方向拉导体杆,使导体杆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位移s=0.5m后,撤去拉力,导体杆又滑行了相同的位移s后停下。
求:(1)全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
(2)拉力的冲量。
(3)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4)画出拉力随时间变化的F—t图象。
18、(17分)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都是0.5kg的小球(半径可忽略)A和B,假设两球之间的作用力有下面的特点:当两球心间的距离大于2m时,两球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2m并大于1m时,两球间存在大小等于6N的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1m时,两球间存在大小等于8N的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现在A球从远离B球处以8m/s的速度沿两球连心线向原来静止的B球运动,如图所示。
求:(1)A球和B球的最终速度。 (2)两球心间的最小距离。
6
淮安二测答案
1. D2.B3.BC4.C或CD5.D6.B7.AC8.AB9.AD10.BC 11.(1)强调第四点不应在所画的线上 (4分)
(2)开始不变,后来逐渐变大 (3分);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2分)
(3)在额定电压下使用白光灯或超导等。(2分)(只要举例与之相关即可)
12.(1)匀速 (2分);(2)1.76W (3分);(3)大于(2分)。因阻力作用,重锤上升时,电动机的牵引力要比重锤的重力大。(2分) 13.MgRG2 ;h=……; r= ……..;v= ………;
14.R =11Ω
15.(1)t = 4mg/ka (9分) (2)F =2mg+ma (6分)
16. (1)vmax =2x105m/s (6分) (2) 设速度偏角为α,则R =
mvqBmv0/qBcosα
s =2Rcosα= 2mv0/qB
s=0.4m s与α无关,为定值。(5分) (3)tmax=3T/4=9.42X10-6s(2分) tmin=T/4=3.14X10-6s(2分) 17. (1)q =1C(4分)
(2)2Ns(4分)
(3)v=2m/s (2分) a=4m/s2(2分) (4)F=ma+BIL=ma+B2L2at/R t=v/a=0.5s
Fmax=6N;Fmin=2N (3分)
18.(1)vA=0 vB=v0=8m/s (8分) (2)x=0.75m (9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