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 农机化研究 第1期 薄层混流谷物烘干机的试验研究 赵 巍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81) 摘要:介绍了薄层混流谷物烘干机的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测试状况。同时,对该型号烘干机的结构设计,干 燥工艺、“三化”水平、作业可靠性和发生的故障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影响谷物干燥主要因素的技术参数选 择,对谷物烘干机的研究、设计和使用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薄层谷物烘干;混流干燥工艺;降水率;能耗值;干燥均匀性 中图分类号:¥2.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10)01—0153—03 在风机的作用下经双层保温管路送人烘干塔内。在压 0 引言 力的作用下,热混合气进入热交换部件,并穿透谷层之 为了满足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对谷物和种子干燥 后进入上、下排列的热交换部件将谷物中的水分带走 机的需求,笔者研制了薄层混流谷物烘干机,并于 排到烘干塔外的保温层中,再由烘干塔上方的百叶窗 2000年起出口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现已推广应用了 排入到空气中。在这个过程中,热混合气的热量一部 20余(套),进行了麦类、水稻、玉米等多种谷物和种 分通过烘干塔的内壁和热交换部件传递给谷物,另外 子的烘干作业,深受用户的好评和欢迎。现就生产应 大部分由热混合气在穿越谷层时直接传递给谷物,谷 用和性能测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物受热后蒸发出来的水分被热混合气带走,实现了对 1 机具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谷物的加热烘干。 机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烘干机由提升机、烘干塔、供风系统、热风炉、燃 表1 机具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油器和电控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在作业中测定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表2所示。 表2作业中测定的主要性能指标 1.提升机2.烘干塔3.供风系统 4.热风炉5.燃油器6.电控系统 图1 薄层混流谷物烘干机结构简图 工作时,谷物由提升机送入烘干塔内、谷物依靠自 重从烘干塔上方慢慢向下移动到预热装置,并接触热 这里需要说明:烘干玉米作业的环境温度为一 混合气进行预热;燃油经燃油器成雾状喷出,在热风炉 14c(=;烘干小麦作业的环境温度为26cC;烘干水稻作业 内自动点火燃烧,并与空气充分混合,形成热混合气, 的环境温度为6℃。 从上述测定的烘干机主要性能指标中,可以看到: 收稿日期:2009—04—28 薄层混流谷物烘干机的烘干能力强、能耗值低、谷物烘 基金项目:中俄合作项目(2000—2005) 作者简介:赵巍(1976一),男,哈尔滨人,工程师,(E—mail)TGnzhao 干后水份均匀性好,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内先进 @126.com。 水平。 2010年1月 农机化研究 第1期 2机具的研究分析 2.1机具结构设计 选用不同层数的单元组装成不同型号的烘干机,实现 了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 2)烘干塔体的主要部件中,880个热交换部件、 80个竖箱侧板、80个端板、60个支架等,每种零部件 结构参数完全相同,标准化程度高,为零部件的互换 提供了方便。 1)为了适应谷物干燥特性曲线:预热一烘干一 缓苏的要求,在烘干塔体上设置了预热段、干燥段和 缓苏段。以玉米烘干为例,玉米在预热段的预热时间 为25rain左右,温度达到40℃以上,水分开始蒸发,然 后进入烘干段,经过2~3h的烘干后玉米进人缓苏 3)配套设备中的DT型提升机、Y4—72离心通 风机、BD型烘油器均为国内外的系列化产品,标准 段;再经40min左右的缓苏冷却排湿完成~次降水约 15%的过程。这种结构设计可以保证谷物烘干前后 的品质不产生变化。 化、系列化程度高。 4)薄层混流于谷物烘干机在不更换任何部件的 情况下,可广泛用麦类、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籽等多 种谷物烘干作业。通过电控系统调节,可满足各种谷 物干燥工艺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2.4作业的可靠性和故障分析 2)为了节能降耗,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热风管道 双层保温的措施。在烘干塔的两侧采取了用余热保 温的措施,即在烘干塔体的两侧设置了保温层,使带 有余热的废气进入保温层,大大降低了烘干塔内外两 侧的温差,节省了能耗,在寒冷地区冬季作业时降耗 的效果更为明显,上述措施可以提高机组热效率3% 左右。 该型号烘干机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通过电控系 统对影响谷物烘干的各因素:风温、烘干时间、排粮速 度、风量等进行而达到烘干机理想状态;烘干机 的工作状态在电控柜的模拟板上显示,设有料位,最 3)为了提高谷物干燥的均匀性,采用了排粮间隙 高、低风温,报警装备。使用操作方便。通过长 时间的生产考核测定,烘干机作业的可靠性达到了 98%以上。 分段调节的结构。作业时,将谷物流动较快的烘干塔 四角处的排粮间隙调小,增加了烘干的时间。此外, 本装置在烘干塔体的四角处设置了边缘特殊部件,加 强了此处的烘干强度,达到了提高谷物干燥均匀性的 目的。 2.2烘干工艺 在实际作业中,烘干机发生的故障主要有: 1)供油量不足。主要原因是在冬季作业时没有 采用合格的冬季用柴油,致使燃油冷凝,流动不畅。 另外燃油中含有微量水分,受冷时在过滤器处结冰。 解决的办法是换用合格的冬用燃油,在过滤器部分安 装加温设备,以保证燃油的充分供给。 1)采用了薄层混流的烘干工艺。进入热交换部 件的热混合气从热交换部件下方的开口向下进入谷 层,然后转弯向斜上方进入上一层热交换部件;热气 流在谷层中形成向下、双横向和向上的混流运动,与 2)温度传感器失灵。主要原因是传感器的触头 在使用过程上被灰尘和杂质覆盖造成,通过清理即可 解决。 3)零件损坏:轴承、电容件、调速器等如有发生损 谷物的各部位进行充分全方位的接触,更有效地把热 混合气特有的全部热量充分传递给谷物,提高了烘干 的强度和均匀性。 2)热交换部件在烘干塔内为小间距排列。这种 配置使气流穿越谷层的厚度300ram左右,实现了薄 层烘干。通过计算得知,在热混合气全部压头损失 中,穿越谷层部分的缺失约占70%,穿越谷层的压头 损失与谷层厚度成正比。因此,减小谷层厚度,实现 坏的现象,发现时应及时进行更换并在作业时按班次 及时保养。 4)烘干塔内杂质堵塞。在使用中发现个别用户 对进入烘干塔的谷物不进行清选,使过多的杂质进入 了烘干塔,潮湿的杂质受热后粘附在塔体内的角状管 壁上,时间长易发生堵塞。为此,要对烘干机进行定 薄层烘干可以大大降低烘干机的能耗。本烘干机的 期的检查和保养,同时一定要对被烘干的谷物进行初 步清选,使被烘干的谷物清洁率达到97%以上。在季 能耗与国内同类型的供干机相比,烘干机的电耗值降 低了15%以上。 2.3“三化”水平 节作业后对整个烘干塔进行彻底清理与保养。 通过不断的试验和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薄层混 流谷物烘干机应在如下几方面予以改进和提高:采用 计算机电控系统取代目前比较笨重、繁杂的电控柜, 1)薄层混流谷物烘干机的塔体采用了标准单元 和积木式的结构,塔体的每一层为一标准单元:(可容 玉米1.5t、小麦1.6t)。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 ・提高水平;增加谷物水份随机检测设备,达到智 154・ 2010年1月 农机化研究 技术平台。 第1期 能化 平,达到更好的烘干效果;进一步采用节能降 耗的措施,降低烘干机能耗值,提高经济性;提高产品 的制造质量和零配件的质量,提高作业的可靠性等, 使薄层烘干机更上一个台阶。 4结束语 薄层混流谷物烘干机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具有 3影响谷物烘干主要因素的参数选择 谷物烘干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 自主知识产权。由于其性能优良、自动化程度较高, 使用操作方便、作业可靠,在俄罗斯远东及周边地区 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今后应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产 品的质量,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衣淑娟,汪春,张伟,等.5GSH系列谷物烘干机的研制 之问关系比较复杂,它们互相影响又共同作用于谷物 烘干的过程中。在长时间的生产使用中,通过不断的 试验、调整和分析,确立各因素的参数选择范围如下: 1)热混合气温度:玉米烘干的风温应选在120— 130 ̄C之间,含水量较大的玉米采用较高的风温;小麦 烘干的风温应在8O~95℃之间,水稻的风温选择在 55℃左右。 [J].农机化研究,1998(4):54—56. [2]衣淑娟,许春林,赵清华.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我国谷物烘 干机性能进行评价选优[J].农机化研究,1998(1):77— 80. 2)降水梯度:每小时降水幅度玉米烘干时应不大 于5%,小麦应不大于3.5%,水稻应小于2%。 3)排粮速度:选择0—30t/h范围内的无级调速 为好。 [3]衣淑娟,冯泽泉,张凤霞.5GSH系列谷物烘干机的研制与 开发[J].农机化研究,2002(2):93—94. [4] 任忠民,孟现柱.热泵式节能烘干机的设计[J].农机化研 究,2007(1):139—140. 4)风量:风量按采用风温的多少进行计算,选用 配套风机排风角管出口风速应低于谷物临界速度,风 量的大小应在作业前用风门来调整。 [5] 佟勇,申勋业,郑先哲,等.滚筒式牧草烘干机温度检测系 统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8(3):122—124. [3] 黄康,许志伟,赵小勇.远红外式种子干燥机温度控制系 统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5(6):140—142,146. 5)最高料位、最高作业风温:采用自动控制的方 式,争取达到各参数能智能化自动操作,建立更高的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in——layer Mixed——flow Grain Dryer Zhao Wei (Scientiifc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Heilongjiang,Harbin 1 5008 1,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thin—layer dryer francis encouraged the composition,working principle and per・ formance testing conditions;the same time,the model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dryer,drying process,”three”levels, operating reliability and failures occurred in a study analysis;put forwar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ain drying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choice;grain dryer on the research,design and use of a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thin—layer grain drying;mixed—flow drying process;precipitation;energy value;drying uniform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