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考点展示】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 【基础知识】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1、中国的位置:(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①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N多)
②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合处(135N附近)
③最东端:黑龙江,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
E多)
④最西端:,帕米尔高原(73南北跨纬度近50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
E附近)
N,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
⑴ 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⑵ 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 临海:和直接相临的海域。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这里应注意我国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领海的范围是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
海峡: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
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注意]关注“海岛争端”
在东海、黄海地区,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架划界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国的则仍被日本占据着。
南海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目前,在南海地区,各国的专属经济区相互重叠交叉,我国的海洋权益受损最严重。4、三级行政区: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注意]熟练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大小、轮廓特征等以及他们的简称、省会所在地城市等。
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中国的人口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2000年)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 [注意]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
⑴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①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②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⑵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⑶人口问题: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约占1/3,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还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们又要防止城市人口膨胀所
带来的城市问题。所以,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③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的趋势发展很快。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⑷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民工流动一方面使城乡差别缩小,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使农村过剩劳动力部分得到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就业、交通、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带来很大压力。 2、中国的民族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随堂练习】
1、1980年以来,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 2、关于我国疆域的四个端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最南端是曾母暗沙 B、最北端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C、最西端是青藏高原 D、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 3、我国东部频临的海洋自北而南依次是 ( )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南海、渤海、东海、黄海 A、12个,4个 A、山东、辽宁 A、缅甸 A、河南
B、黄海、南海、东海、渤海 D、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C、14个,5个
( )
D、江苏、天津
( )
D、阿富汗
D、四川
( ) ( ) ( )
D、天津 D、13000多千米
( ) ( )
C、河南、安徽
D、14个,6个
4、与我国接壤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有 ( )
B、12个,5个 B、广西、福建
5、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单位中,不临海的是 6、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是
B、印度
C、菲律宾
7、我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8、与我国以河为界的国家是 A、越南、印度 A、北京
9、我国最新成立的直辖市是
B、上海
10、我国陆上疆界总长达
B、山东 B、俄罗斯、朝鲜
C、湖北
C、老挝、不丹 D、蒙古、巴基斯坦
C、重庆
A、22000多千米 B、18000多千米 A、福建、广东、广西、贵州
C、15000多千米
11、北回归线自东至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B、、广东、广西、云南
( )
D、马来西亚
( ) D.黑龙江 ( ) D.连云港
C、、福建、广东、广西 D、福建、江西、广东、云南 12、下面的国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是 A、越南
B、伊朗
C、泰国
13、下列省区中,既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甜菜产区的是 A.青海 A.大连港
B. B.秦皇岛港
C. C.天津港
14、我国下列海港中。属于煤炭、石油主要输出港的是 15、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
A.西北各省区 B.东南沿海各省 C.西南各省区 D.东北各省区
16、2000年,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 )
A.110人 B.120人 C.134人 D.150人
17、下列各组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
A.湖南、江西 B.江苏、山东 C.陕西、四川 D.青海、
18、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的是 ( )
A.河南省 B.浙江省 C.江苏省 D.四川省
19、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20世纪 ( ) A.70年代以来 B.50-70年代
C.50年代以前 D.90代以来
20、近几年,我国每年约增加1 200—1 300万人口,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死亡率低 B.人口出生率大 C.人口基数大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2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少数民族有 ( ) A.56个 B.55个 C.54个 D.53个 22.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
A.回族 B.满族 C.壮族 D.苗族 2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
A.东南、西南、西北 B.东北、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东南 D.东北、西北、西南
24、图1 我国某省的地理资料,图2是其省会城市的气候统计数据,分析回答:
(1)、该省的简称 ,行政中心 (2)、描述该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从图中分析该省适合发展什么农业类型?分析发展区位条件?
25、读图15,回答:(1)①所在省的简称是 ,城市是该省行政中心 ,有“ ”之称,为什么有这个称,分析原因?
(2)判断②所在省的简称是 ,②地形区的名
200 省界 等高线(米) 河流 海拔(米)
500 200 0 锑矿 铅锌矿 省会
图1
105°
图2
110°
30°
省区界 国界 河流
②
① 的
美
图15
称 ,该处地貌的突出地形特征是 成因
500 200 是
26、读图11,回答:(1)、①所在该省的简称 , 省会
(2)、③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3)、分析②城市发展高新产业的有利条件。
27、读右图回答:(1)此图所在区域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图的省是 ,行政中心是 。
(2)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填简称)
① ③ ⑤ ⑦ ⑧
(3)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
② ④ ⑥
(4)图省北部有全国占重要位置的资源是 (5)图省南部有重要地理意义的分界山脉
30 110 °°③ 500 200 200 ① ② 500 200 图11
200 500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