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掌握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学会在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2、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养成用地图、读地图、分析地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3、建立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会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吗?
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地图,同时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http://mp3.baidu.com/singerlist/%D6%D0%BB%AA%C8%CB%C3%F1%B9%B2%BA%CD%B9%FA%B9%FA%B8%E8.html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从大洲、大洋、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通过导入,把学生的情绪引入高潮,民时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二)学导达标 【伟大的祖国】
1、利用多媒体投影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P2)
http://wenku.baidu.com/view/85f7b00ff78a65297d5314.html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教师: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加以描述? 学生: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方面。
教师:从投影中你能得到关于中国地理位置的哪些信息?
学生:中国在世界的北半球、东半球,面临太平洋,背靠亚欧。 教师:同学们能否根据这些信息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 学生在图上找到中国。
通过投影和小组讨论活动,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思考这些信息背后反映的中国地理位置并最终落实到地图上,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2、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对照“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教材P2页教学活动内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思考,填写下列表格:
位置 东西半球 ( )半球 半球位置 南北半球 ( )半球 大洲、大洋位置 ( )洲东部、( )洋西岸 中华人民共和国 3、合作交流
学生个人完成表格,小组内交流答案。然后讨论落实这一部分知识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分组完成P2上的教学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不同于书上颜色笔在相应位置上画出来;找出赤道;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明确中国的半球位置。
在“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疆域示意图”上,找到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的纬度位置。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地图上提取有关的地理信息,明确了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一般应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几个方面去分析。进一步体会到地图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及时鼓励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时要做到认真仔细,把学生引到位,帮助学生克服不习惯使用地图时产生的困难,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地图,从读图中获取知识。做好引导学困生帮助。
(过渡)同学们我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我国地理位置的四至。 互动探究
多媒体投影P3(图1—3 中国的疆域)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6%D0%B9%FA%BD%AE%D3%F2%CA%BE%D2%E2%CD%BC
分小组完成P3教学活动(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进行)第一组完成第一题,第二组完成第二题,第三组完成第三题,第四组完成第四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果。
四组相互交流答案,由小组长发言。
教师听取小组长的发言后,让学生相互对他们的发言作出小结。
由于学生的读图能力有限,所以设置合作环节,希望通过合作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地图获取知识。同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听取意见。从而使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1、我的学习我做主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小组之间合理评价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1)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相当于欧洲的面积。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
(2)中国濒临广大的海疆,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还有岛濒临的太平洋洋面等海域。
(3)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沿海分布着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
„„ 2、展示自我
教师设置“测量”、“探险”、“法官”三个游戏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疆域之大。小组选择活动,设计活动方案并实施探究,然后着重从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体会等几方面进行展示交流。
活动一:测量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6%D0%B9%FA%BD%AE%D3%F2%CA%BE%D2%E2%CD%BC
首先在“中国疆域示意图”上找到我国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的帕米尔高原上,然后读出四至点所在的经度(或纬度):最东端135ºE,最西端73ºE,最北端53ºN,最南端4ºN,计算出我国东西跨62个经度,南北跨近50个纬度,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0千米,计算出我国领土南北距离约为5500千米。 在“中国疆域示意图”上测得我国领土东西端的图上距离约为7.9厘米,根据该图比例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33千米,计算出东西端距离约为5000千米;测得南北端的图上距离约为8.7厘米,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南北端的实际距离约为5500千米。
通过计算和测量,我们组普遍体会到祖国疆域之大,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
教师及时鼓励和评价,然后对四至点内容归纳成歌诀帮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三)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谈自己的收获。
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提纲:
(1)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我有什么体会?(3)我对这节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4)这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5)这节课的学习对我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迪?
学生对照提纲认真反思。教师发现学生准备差不多时,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1、填空题
(1)我国南北跨______很广,约_____度,大部分位于____纬度地区,属于____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_____带,没有____带。
(2)我国西部深入_______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_______洋,有众多的_______和______,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下列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4)中国是一个( )国家
A 岛国 B 国 C 海陆兼备 D 半岛国
(5)我国的海岸线长约( )千米,陆上疆界长约( )千米 (6)我国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我国最东端的邻国是( ); 2、读下图,回答:
(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邻国:
① ② ③ ④
隔海相望的国家: ⑤ ⑥
海域:⑦ ⑧ 大洋:⑨ ⑩
(2)将A尼泊尔、B塔吉克斯坦、C越南、D渤海、E海南岛、 F山东半岛前的字母填注在图中。 教学反思:
评价“位置优越”时,还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如果我国不具备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内陆,就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和现在十分不同的影响。展示我国地形图,启发学生,在相同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如果东高西低,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评价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