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作者:申风平 蔡克绳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31期

摘 要:文章对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并从技术、经济和社会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可行性分析;物联网;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1 引言

当前,我国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信息系统本身的分析和设计上,而忽视了对信息系统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分析;而且,我国基本上缺乏或者基本没有信息技术支持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因此在物联网环境下,应该有更大的机会构建新的物流信息系统。 2 相关概念和必要性分析 2.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1]。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2 应急物流概念

我国应急物流概念的出现是在 2003年SARS 疫情之后,欧忠文等(2004)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应急物流”概念,认为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

2.3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是在现有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满足应急条件下救灾的要求。包括应急物资需求统计分析、应急物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分发以及应急物流监控、优化调度、优化配置等不同环节的应急物流信息的实时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递、信息的共享和辅助决策、优化调度等,提高应急救灾的科学化水平和效率,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2.4 信息系统建设必要性分析

2009年,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减灾行动》指出,我国的自然灾害呈现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等四大特点[2]。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如2003年“非典”的爆发,2008年南方的冰雪灾害,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随后的舟曲泥石流等,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基于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物流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与学者的广泛研究,但与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显示出很多不足之处。为提高和社会应对突发灾难的能力,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应加强应急物流建设。

应急物流是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和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2]。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必须启动应急物流,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是应急物流中的十分重要组成部分,好比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起着收集、传递信息等重要作用。从此前的多次救灾中可以发现,和社会在应急救灾物流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运用等方面,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顺畅等问题,使得救灾能力、救灾质量、管理水平,跟不上救灾的步伐,不能满足救灾要求,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迫在眉睫。 3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可行性分析 3.1 建设目标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由应急救灾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协调,由应急救灾中心和各个社会慈善、基金救灾团体、个人、应急物资供应商参与的,包括应急物资需求统计分析、应急物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分发以及应急物流监控、优化调度、优化配置等不同环节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提高应急物流快速响应能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实现科学高效及时救灾。 3.2 可行性分析 3.2.1 技术可行性

无锡市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此外,在当前物流企业运营中,企业网站、信息系统、RFID、EDI、条码、GPS、GIS、EOS、POS等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联网的推广和普及也是大势所趋;物联网技术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与物联网相关的各种芯片、器材、设备,如RFID芯片,GPS定位、POS仪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等都已经大量上市,且成本不断下降,一般企业完全可以负担。目前,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在一些居住小区和企业中初见端倪,并进行日常的管理。

3.2.2 经济可行性

由于物联网才开始推广普及,加之以前成套的设备、芯片价格比较昂贵,现行的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未能使用这些技术和设备。物流企业若采用物联网新技术和设备,势必存在很大的转换升级成本,因此进行系统升级和技术改造的企业并不多。

在物联网环境下,将已有的条码技术与新的FRID技术结合使用,开发全新信息系统则不会造成之前物流设施设备的浪费,还会大大降低转换升级成本。随IT产业不断发展和升级,相比五六年前物联网对应的设备、芯片的价格,现在的采购成本确实低了很多。最重要的是,与开发一整套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费用相比,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的损失和危险更大,孰轻孰重,答案自知。 3.2.3 社会可行性

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2013年的雅安地震,我国经历了多次大地震、泥石流、雨雪冰冻等严重灾害,整个社会开始重视应急救灾物流,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机构也对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了探讨研究。2006 年年底,我国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的专业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2007 年8月14日,印发的《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立21个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 “由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为全面发展应急物流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4 结束语

毫无疑问,凭借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对于救灾的快速反应并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灾区的救灾需求和损失,有针对性地开展救灾工作,成倍地提高救灾效率。文中首先对物联网和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了介绍,之后提出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并进行了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希望为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韦琦.面向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构建[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4):60-.

[2]商丽媛,谭清美.基于网格的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研究[J].情报杂志,2012(1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王丽慧,陈磊.浅析RFID物流信息系统及其发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3). [4]吴志丹.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06).

作者简介:申风平,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物流管理。

蔡克绳,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物流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