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近代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

近代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

来源:华佗小知识
武术研究

2017年5月第2卷 第5期

近代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

巫会朋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体育系,广东 揭阳 522000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考据法、历史比较法对近代中国在1924年—1948年所参加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进行考证和解读,窥探当时中国体育状况以及对后人的启迪。研究表明:近代中国参加的奥运会,虽然取得的参赛成绩不甚理想,但其真正内涵和收获是成功的。成功之处在于昭示世人:提高国家荣誉与友邦邦交、揭露日寇和伪满洲国的阴谋、与各国青年体育界共谋略;赛后反思:参加奥运所得教训、学习他国之技术、形成选拔和训练机制;启发后代:从刘长春到刘翔、从1932年到2008年、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梦。

关键词:体育史 近代中国 奥林匹克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5—0116—05

20世纪初叶的中国,西方世界将中国人称为“东亚病夫”,当时中国的国力、政治、经济、国民体魄均存在问题,一些有识之士为了增强国民素质、洗刷耻辱,提倡体育复兴民族、体育救国,密切关注西方国家举办的体育盛会。参加奥运会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实际上,中国和奥林匹克委员会最早发生关系,是

在14年奥委会刚成立的时候,阮蔚村在《中国田径赛小史》记载:“14年,在巴黎苏鲁彭诺大学举行的第一次筹备委员会,决议由法国驻各国公使分致各国通牒,邀请参加第一届雅典奥运会,时为光绪二十年。[1]但当时中国是李鸿章主政,尚不知田径为何物,因此,清没回信。自16年——1948年国际奥委会共举办11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其中1916年、1940年和1944年因为世界大战未能举办),在此时期,中国开始认识、接受并参与了奥林匹克运动,在1924年第八届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已有国手自费参加网球项目表演比赛,但从1932年起,中国正式派运动员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直至1948年共参加4届。然而,在近代奥运会的竞技场上,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留下的却是“零的纪录”,那艰辛苦涩的奥运梦与旧中国在国际体坛上的黯然岁月,引发人们的深思与启发。1 近代中国参加奥运会述略1.1 辗转赴会,亮相巴黎

1924年,第八届巴黎第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网球项目作为表演性质的项目(相当于我国的国术表演)出现在赛场上。在巴黎奥运会举办前夕,戴维斯杯网球赛刚落下帷幕,赛后,各国的网球高手赴巴黎,参加了巴黎奥运会网球表演赛。我国三名网球国手也转道赴会参加网球表演赛,但在首轮比赛中就被淘汰出局了。蒋槐青《世界运动会史略一》载:“当一九二四年第八次大会举行于巴黎时,网球也为节目之一。是年我国网球选手韦荣洛、吴仕光及徐恒三君,自费赴澳大利亚出席台维斯杯网球公开赛毕,乃转道赴巴黎,自动的参加第八次亚林匹克运动会之网球比赛,于初赛中即不幸失败。”[2]另有史料记载,戴维斯杯网球公开赛的选手为韦荣洛、江道章、黄景康三人,“韦荣洛留学美国,于十三年(1924年)约留美同学江道章、黄景康参加国际台(戴)维斯杯比赛,经费概由在美华侨资助。”[3]虽然我国网球选手非正式参加赛事,只进行了网球表演,这却象征了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与国际性体育盛会奥运会首度接触,这对中国来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1.2 孤军奋战,首征赛场

在近代中国,中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历尽艰辛。1932年的第十届奥运会是我国首次正式派员参赛。但在原本计划中,由于国内特殊环境,1932年5月经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决议,中国将不派选手参加比赛,只派沈嗣良以会员代表资格赴美出席第十届奥

作者简介:巫会朋(197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11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运会。[4]沈嗣良在《第十届世界运动会》记载:“当中国接得第十届运动会筹备委员会之邀请时,适在强鄰任意侵略之环境中,九一八与一二八之变相继以来,国人方集其财力智力于抗日御侮,……故原定计划,除派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名誉主任干事出席大会外,拟不另选派运动员参加比赛。”[5]但由于粉碎日寇、伪满洲国参奥的阴谋,1932年6月在全国体育协进会的筹备下和爱国少帅张学良的慷慨解囊下,刘长春孤军奋战,远赴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运会,成就中国正式首次奥运行。1932年7月29日抵达了洛杉矶受到了美国奥委会以及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成为第一位参加奥运会比赛上的中国人,参加的项目是100米和200米。

刘长春是当时国内不可多得的短跑名将,早在1929年由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作为东北大学代表的刘长春,创造了百米十秒八的国内最高纪录,同年10月举行的中、日、德田径运动会,当时100米已经达到十秒六,200米达到二十一秒六,这个成绩为当时远东地区最好成绩。[6]这个成绩在当时完全可以进入世界百米的前十名。但由于在海上20余天的漂泊,体力严重超支和技术动作的落后,在第十届奥运会100米成绩是11秒1,预赛名列第五,被淘汰;200米预赛名列第四,再度失利。虽然比赛失利,长春在赛后,与美、法的指导员进行交流,与西方优秀运动员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我国田径项目有很大的帮助。1.3 组团参赛,饮恨柏林

1936年8月1日,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如期举行,中国精心组织,选拔派出了一百多人的代表团赴德参赛。由于1932年刘长春首次出现在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中,而他的失利,让中国体育界认识到,要在国际赛场上展示中国体育健儿的风采,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7]龙《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回顾》记载:“全国体育协进会作大规模的动员,选派多数选手出席而外,复组织体育服务人员赴德考察团,赴德观摩,而为异日改进中国体育的参考。这次乘长风破万里浪,历二十日的海程,作

[8]

浩荡的长征,在我国体育史上确是一件空前的伟举。”本次代表团团员总数共计为一百四十一人,职员27人、足球22人、篮球14人、田径19人、竞走4人、游泳2人、举重3人、自行车1人、拳击4人、国术9人、考察团(男)27人、考察团(女)9人。[9]此次参加比赛结果,惨败而归,田径方面,仅符保卢在撑杆跳一项取得决赛权,其他选手均第一轮预赛被淘汰。足球方面,抽签结果对英国,上半场零比零,下半场,连输二球,结果以零比二失败告终。[10]中团的其它参赛项目均全军覆灭,唯有国术表演,因系表演性质,大受赞扬,引起轰动。

1.4 风雨飘摇,铩羽伦敦

第十四届奥运会于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华全国体协在1947年初就收到组

委会的邀请信。1947年1月7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商讨出席伦敦奥运代表团的筹备工作。推选王正延、马约翰、容启兆、宋复军、江良规、许民辉和董守义7人组成遴选委员会。[11]在筹备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一是选手选拔问;二是经费问题,再加上郝更生对足球队的选拔计划有意见,导致组委会内部意见分歧,再战伦敦奥运会困难重重。最终中国选派33名运动员参加了足球、篮球、田径、游泳、自行车等项目,本届比赛中国代表团把得分和拿奖牌的希望寄托在何浩华的自行车和楼文敖的马拉松项目上,两枚本应取得的奖牌,却无奈地与中国代表团擦肩而过,其他项目也覆灭。中国代表团再一次以失败告终,抱着“鸭蛋”回国。这意味着近代中国最后一次在奥运赛场上亮相,也在凄凉的场景中告终。 2 近代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胜利之处2.1 昭示世人

2.1.1提高国家荣誉与友邦邦交

近代我国参加奥运会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国家荣誉和友邦邦交,向世界宣扬中国体育文化,使世人对中国的认识产生重大的改观。此外,通过参奥代表团成员不同程度的“展示”中国,取得了一定成效,使中国新形象得到初步构建。总而言之,近代中国参加的奥运会,不仅是通过交流体育技能,推动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探索,亦是国民试图提高国家荣誉与友邦邦交的一种尝试。吴澄大力提倡参加奥运会,“参加奥运会不仅是提倡体育,鼓励运动也,在此世界场上,昭示世人,知有中华之国际宣传,终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此因循

[12]

也。用綴数言願我当局与体育界先进公,急起成全之。”蒋槐青认为:“窥以中华体育运动尚属幼稚,多年故步自封,是以未能在国际运动场上获得良好的成绩,唯近年来,我国也逐渐注意体育运动的重要,国民也逐渐具有国际的知觉,实为可喜的新现象,而足以使海外人士认识新中华国民的精神。佥以为奥林匹克运动,乃促进国际邦交感情的最好机会,我国僻处东亚,事事落后,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与欧美诸邦接触,而以体育的精神,运动的道德,彼此协力解除国际的难局,而促进世界之和平云云。”[13]

1932年在《第十届世界亚林匹克运动会》再次阐述中国参加奥运会最终目的不在于争金夺银而在于与世界各国共谋略:“参加奥运会是作技术与精神之竞争,以和平协作而无国界的目标,共谋世界民族之大同盟。中国此次赴会参加比赛,此为青天白日国徽首次飘扬与世界竞技场中,成败得失,姑且勿论……”[14]中国在第十一届奥运会就大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威望和知名度。在第十一届奥运会我国国术表演时,观众有三万人之多,大受各国欢迎,要知我国数十年来,一向不注意对外宣传,外国一般民众对我国国情还不了解,仍然以东亚病夫看待,根本不知道我国体育也有相当程度。此次参加奥运会,足以解除世界对我国体育之大惑,对于我国的

11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国际地位可以说是有益无损,至于此次出席世界运动会,对于我国国民体育则有种种影响。[15]2.1.2揭露日寇和伪满洲国的阴谋

1932年6月,日本散布谣言传播于国内外,宣称伪满洲国将派遣中国选手刘长春和希渭参加第十届奥运会,且已请申请书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若此说法为事实,中国在国际地位上,将何以自解?所以,不论选手之多少,中国必须在本届运动会派选手参与竞赛,给国人一个说法。“我国为远运会之首创者,对国际间之竞赛,尤竞竞以保守运动之道德精神为务,遭此打击,其痛心为何如耶?然运会以矣,今世运会(奥运会)方将开幕,我国体育界为保持国际间体育上之地位与我民族之精神,当必更以全力赴之。”[16] 1932年6月刘长春本人在《体育周报》发表声明和解释,表明自己爱国立场和决心:“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岂能叛国,为人牛马!”[17]

同时,我国出席代表沈嗣良给日寇和伪满洲国一个最好的回击也:“非本人证明选手,无出席资格。否则国际奥委会和洛杉矶奥委会不能同意参加。”[18]所以中国派刘长春赴美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其意义在于揭露日本的狡诈宣传和侵华的。虽然刘长春未能在取得好成绩,但作为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为我国体育界开出席奥运会之新纪元,这是一种光荣,能够为更多的中国健儿出现在奥运赛场上奠定良好的基础。体协董事郝更生指出:“中国体育在国际体育界那么落后,应该通过参加奥运会提高本国运动竞技水平,另外刘长春能够赴美参加奥运会,则可以宣告伪满洲国派遣选手出席奥运会的阴谋破产。”[19]可以向世界宣传日本之恶行,意义重大。2.2 赛后反思

2.2.1参加奥运所得教训

近代中国参加奥运会获得了许多发展体育经验教训。面对赛场上失败的结果,热切关注此事的国内对中国参加此届奥运会的意义、代表团失败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训练方法、措施开始重新反思,这些都是推动近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石。所获得的主要教训有:第一,民族体格的培养。1936年代表中国率领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戴传贤(戴季陶)剖析我国失败主要是体力原因,“例如在球类比赛中,前场往往是胜利的,后半场则被反超,这是因为我们体力不足,没有持久的功夫,这是锻炼的功夫不及。[20]”时任大学体育系主任吴蕴瑞认为“根据世界运动会田径运动员的体格方面,皆属魁梧壮举,而我国田径队参赛的失败,早在意料之中,其因在于体格瘦小。以后国人应认识民族体格之弱小的缺点,并用各种方法改良之,增强国民体质。”[21]第二,运动员的选择与培养。邵汝干在《世运大会给予我们的教训》中分析“我国选手,大都是学生或在教育及机关人员充任,来路狭窄。各国选手,都是各界选充,人才易得。优

胜者给予奖励,如德国第一的男子标选手,许瑞克(STOCK)系警务局充任,现提升为中尉了。[22]”吴蕴瑞阐述“我国选择运动员往往用其目前成绩,并不考虑运动员潜能。以后选择运动员除依据目前成绩以外,还要注意运动员的身材、重量,是否对于他专攻的运动项目合适。[21]第三,体育的普及问题。胡家儒在《世运会给我们的教训》中提出了体普及育的建议:第一,学校体育之改进:学校当局需努力阐明体育之校能,使人明瞭体育之重要,而实际从事运动;学校当局应增加体育设备,改造成优良的环境;举行标准运动测验;举行定期体育学术演讲;提倡各项运动竞赛。第二,社会体育之推行:严密的体育组织;普遍设立民众体育场;从事社会体育运动的宣传;各县或各区举行民众运动会。[23]2.2.2学习他国之技术

中国代表团在近代时期正式参加了三届奥运会,虽然比赛成绩均以失败告终,但通过学习国外体育的先进经验,观摩优秀选手的技术动作,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刘长春在比赛后,观摩和学习其他选手的先进经验,对田径项目乃至其他项目有很大的帮助,如在第十届奥运会上,他赛后与美、法的指导员交流得出:从事运动需注意日常生活,并且纯而又纯的练习,指导尤为其次。在观摩200米决赛时,他发现自己不仅输在了体力和实力,连准备活动和起跑姿势都落后,“旁观二百米决赛时,在点名前,黑人选手吐伦出场作预备运动,约十五分钟换鞋,三四分钟作慢跑,再站立起跑二三次后,两小腿上下摆动,他两脚在做后仰时更是与众不同,脚跟向外,脚尖向内,这种本能是在锻炼中得出来的,与跑步时脚下踏地的方向有关。于是刘长春得出结论:一是能够使摆动速度加快,二是脚踏地之后的方向能成直径。关于在做大腿方面的准备动作,则是站立在地上,两膝盖向上高抬与胸部接触,并且做前进的姿势,每次四五分钟。”[24]而在篮球、足球、游泳等其他项目上,我国考察团和运动员也学习了国外选手和教练员的很多先进的经验,从技术方面、训练方面、学理方面、体育道德方面都受益匪浅,为推动全国体育运动的普及做了很大的贡献。

2.2.3形成选拔和训练机制

在第十届奥运会,我国选手首次出现在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中,因时间仓促,未举行选拔和正式选了,我国体育界认识到,要让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必须做好充分的备战。于是为备战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中华、体育界都较为重视,从运动员的选拔、训练、竞赛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篮球方面:1936年1月就启动运动员选拔,“参加世运会我国篮球代表队选拔办法系由本会聘请董守义、宋君复、舒鸿三人为篮球选拔委员。比赛球队召集平、津、京、泸四埠名手,合组华北、华东两队于1月25

11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日至27日集合在上海进行预赛。由选拔委员会临场临

[25]

场观察各运动员球艺,论其技术及需要审慎甄拔之。”华北队由北京和天津运动员组成,华东队由南京和上海运动员组成,分别进行对抗赛,决出20人为候选人。再与上海篮球劲旅麦令司队、海贼队三场试赛,再最后决出代表队员14人,“经最后试赛后,由选拔委员董、宋、舒三君慎重选定正式队员十四人,候补员五人,定期四月起聚集北平清华大学训练两月,以资深造,直至六月出来泸出国。”[25]

田径方面:在距离比赛近两个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清华园组织筛选和训练运动员工作。选拔方法:田径选拔分初选、预选两部分。初选按照世运会田径选拔委员会斟酌国内平均成绩,规定的田径成绩及格标准,召集全国田径成绩及格者组成田径训练班。“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委托北平马约翰君,在清华大学举办田径训练班。共计举行五次测验,成绩及格

[26]

二十人,打破全国纪录有十六项之多。”训练方法中,“首先采用个别训练法,每日先做团体练习,舒活身体,然后各就其本门练习,采用“掖进法”,就各运动员的天才及能力,加以启发,奖励运动员努力上进,俾易发挥其本能。”[27]

足球方面:根据第六届全运会比赛和1935年度球员表现的优秀者,初选选手来自、上海、马来亚等地区共30名球员,于4月份在举行预选。亚洲球王李惠堂对我国足球队参加世界奥运会作了规划:“一、组织与职责:由全国体育协进会即行组织,用专责成。无论初选、复选及最终遴选,均由此委员会全权处理之;二、遴选之方法:本年度十节全国运动会在泸举行,即从事第二步工作。应邀请海外球队,届时返国参加,以免遣才。三、赴会之步骤:在出发前一个月,在举行决选。(1)各委员如能集中开会讨论,固属尽善尽美,否则各抒己见,用书面遴选法决选,以众意为标准。(2)各复选球员均应来集中,如遇有优异良材,未入复选标内者,得特别给予机会,参加决选试赛。(3)从试赛中再做最后观察,遴选二十人为正式代表。”[28]

其他项目:竞走由全国体协会委托上海中华竞走会组织测验,自由车先由中国驻荷公使介绍,再经全国体协会董事会审核后选定。游泳、举重、拳击都是根据近期成绩优良者,先由选拔委员依据选拔原则进行预选,取初选名单,组织比赛复选,提请董事会核准后,发函通知录用选手。2.3 启发后代

2.3.1从刘长春到刘翔

从刘长春到刘翔,它就像一本近代体育史的教科书,经历前事、启迪后人、令人奋进、发人深省。在中国田径史上,一位是历尽艰辛,单刀赴会,代表中国第一位成功站立在世界奥运会赛道上的刘长春;一位是创造了中国人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的神话成为

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的刘翔,这两位姓刘的田径运动员的经历令人感叹和赞扬。在旧中国,长期积弱、穷困落后、民不聊生,国际地位极其低下的情况下,我国青年选手刘长春在国内体育界爱国人士的培养下,为中国参加奥运会作了开端,圆了中国人参加奥运的梦想,虽然未能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但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在国际竞技场上学习交流西方国家的技术真谛,为推动我国田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夺得金牌,作了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2.3.2从1932年到2008年

1932年到2008年,从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到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从我国第一次正式选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到以东道主身份高举奥运圣火。中国历来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拥护者,在旧中国中华体育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经受种种波折,而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再一步步走向辉煌,这一切离不开旧中国的志士仁人,他们引西变法图强,设办新式学堂,增加体育课教学,历尽办法培养体育前驱并使之站在世界赛场,为我国参加奥运会开创新纪元。对推动近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中西体育文化的融合做出了不朽贡献。正是有了这些志士仁人,中国才能成功地参加1932年的第十届奥运会,这与民众、王正延、沈嗣良、张学良、郝更生、宋君复、董守义、刘长春等人的爱国精神以及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精密配合分不开,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国人爱抗日国的结晶,正是这些积累,中国才能成功举办2008年的高规格、高水平、无与伦比的世界奥运盛会。从1932年2008年,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进步,近代中国人参加的奥运会为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舞台上争金夺银垫定了厚实的基础。 2.3.3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梦

清末民初,西方国家对中国人附上一个贬称“东亚病夫”,讽刺中国人身衰体弱、种族衰败,思想沉疴难起、封闭落后,对中华民族的体质健康、经济文化、卫生医疗等给予蔑视。确实,在近代时期中国普通大众不知体育为何物,体育大多出现在学校,并且以体操为主,当学生毕业后,就忘之脑后,不被重视。国内体育状况消弭,运动员缺乏参赛经验和科学指导训练的教练,器械简陋,训练不系统,成绩低下。履冰把外人称呼我国为东亚病夫国所患之病概括为:世有国医手,苟能对症发药,俾得立起沉疴,固为私心所馨香祝铸者也。[29]但在近代中国参加的历次奥运会特别是在1936年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华派出140多人的代表团,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使外国人对中国人重新的认识,并使中国人抛掉“东亚病夫”帽子。

通过近代中国参加的历届奥运会,中国人逐渐洗刷“病夫之耻”,国内体育状况也大有改观,国民身

11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心健康也逐渐改善。经过我国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代表团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绩,中国体育的强劲实力及近年来丰硕的发展成果,使中国在国际上有了话语权。如今的中国,体育,是强国之本,体育,是强国之路。体育已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形象,彰显国力的重要途径,国内的体育运动不断普及,国民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体育管理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的体育强国梦也与日渐进。参考文献:

[1]阮蔚村.中国田径小史[M].天津:百城书局,1933:1.[2]蒋槐青.世界运动会史略(一)[J].勤奋体育月报,1936(5):425.

[3]蒋槐青.网球界的回顾与期望[J].艺文画报,1947(4):12-13.

[4]阮蔚村欧林匹克大会与中国.[J].体育周报,1932(19):18.

[5]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编辑,沈嗣良编.第十届世界运动会[M].上海:勤奋书局,1933:35-36.

[6]刘长春.我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始末[Z].文史资料选辑(第七十辑),1980: 181-211.

[7]张 博.近代中国的奥运记忆[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116.

[8]龙 辑.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大会回顾[J].中华月报,1936(9):60.

[9]陆翔千.参加第十一届世界运动会中华代表团大事记[J].体育季刊,1936(3):456-466.

[10]孙锦顺.奥运会与中国[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92-93.

[11]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编.第十四届世界运动会代表团手册[G].1948:6.

[12]吴 澄.一九三六年世界运动会大会日程[J].体育季刊,1935(1):103.

[13]蒋槐青.世界运动会史略(一)[J].勤奋体育月报,1936(5):428.

[14]蒋槐青.第十届世界亚林匹克运动会[J].时事月报,1932(7-12):149.

[15]吴蕴瑞.世界运动会与吾国国民体育[J].广播周报,1936(100):18-19.

[16]刘雪松.我对于吾国参加世界运动会之前瞻[J].勤奋体育月报,1934(1):3.

[17]刘长春.刘长春自述[J].体育周报,1932(20):20.

[18]王 兰.关于伪国的遣派于刘及其他[J].体育周报,1932(20):18.

[19]郝更生.世界运动会中华选手刘长春昨日安抵上海[N].上海申报,1932-7-5.

[20]戴传贤.参加世运会情形及个人观察所得[J].周刊,1936(437):51-53.

[21]吴蕴瑞.世界运动会与吾国国民体育[J].广播周报,1936(100):18-19.

[22]邵汝干.世运大会给予我们的教训[J].勤奋体育月报,1936(12):1051-1053.

[23]胡家儒.世运会给我们的教训一[J].江苏学生,1936(1):193-197.

[24]蒋槐青编.刘长春短跑成功史[M].上海:勤奋书局出版,1933:16-31.

[25]本 会.参加世界运动会篮球预选经过[J].体育季刊,1936(1):122-125.

[26]编 者.世运选择手训练班[J].勤奋体育月报,1936(9):857.

[27]本 会.参加世运田径代表队预选经过[J].体育季刊,1936(2):336-340.

[28]李惠堂.对于我国足球队参加世界运动会之意见[J].勤奋体育月报1935(5):331.

[29]履 冰.论东亚病夫国之病[J].邵兴医药月报,1925(10):9.

Modern China and the Olympic Movement

Wu Huipeng

(Department of A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Ji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eyang Guangdong

522000,China)

Abstract:Modern China took part in four Olympic Games, each time back without any glor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history, textual criticism, historical comparison, the paper studies the participation of Modern China in 1924 - 1948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Games, analyzes the Chinese sports situation at that period and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future generation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odern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Olympic Games, though got the failure competition results, but it’s true meaningful and the real harvest is success. Success includes: made it clear to Chinese that trying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honor and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allies, exposing the conspiracy and the Japanese puppet state of Manchukuo, uniting the national youth and sports circle to do work; post-game reflection includ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participation in Olympics Games, learning from other countries the techniques, selection and formation training mechanism; inspired the following generations, and finally realized Olympic Games participation dream from Liu Changchun 1932 to Liu Xiang in 2008, changed the images from the Sick Man of Asia to become a sports power.

Keywords:sports history Modern China Olympic Movement

12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