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18年第6期

财经

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中国财政:由顺周期向逆周期调节的过渡■

李姝

(三)专业人才方面

采购会涉及到经济、贸易、法律、税务、财务、合同等多方面知识。所以就要求采购人员要业务过硬,知识面要广,同时更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在实际采购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采购人员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对采购预算内容产生更多理解和认识,无计划采购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编制人员不足,以及对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够重视等问题最终对采购工作实效性产生影响。

李昕

的顺周期性明显。

2.税收考核机制存在问题在当年下,当经济下行期间,支出的刚性压力使得财税部门为了完成收入任务,往往会过度征税,从而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当经济过热时,财政不缺收入,往往会造成“藏税于民”,使得经济“火上浇油”。这就会造成我国经济的顺周期。

3.缺乏中期预算

从预算编制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中期预算还没有建立起来,当前提出的中期财政规划,真正过渡到未来的中期预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导致了年度之间缺乏有效的机制,也缺乏中长期项目论证机制。从支出看,预算支出结构固化问题突出,教育、科技、农业等7项与财政收入增速或GDP挂钩的支出,车购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专款专用、债务付息及国防性支出难以调剂,年度内的调剂空间也所剩无几,尽管当前新预算法要求取消挂钩支出,但是一些部门法仍然在起作用,地方对这些法定支出的考核力度不减。中长期预算制度缺失造成财政的跨期平衡难以实现,无法从周期调整的角度来安排项目。

4.财税制度缺乏自动稳定器功能

自动稳定器是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主要指累进的所得税制和公共支出尤其是福利支出。从税制看,所得税和财产税等直接税有自动稳定器功能,但是中国税收中直接税比例低下,税收收人结构以流转税为主,流转税总体上不具有累进性,不具备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在当前的分类计征为主条件下难以发挥收人分配的调节作用。同时在财政支出方面,又多是以建设性支出为主,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也相对更容易在经济繁荣时增加财政开支,在经济萧条时期削减财政开支,这些都制约了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展。

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采购能够对各级和其所属机【摘要】

构日常政务活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因此采购工作较为重要。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需要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采购在采购的内容、方式、手段、限额上有了很大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对采购的意义及不足进行了阐述,并探析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采购;问题;对策

辽宁大连116000)(东北财经大学,

【摘要】逆周期是财政的重要经济稳定职

能,但我国当前的财政现状却表现出了显著的顺周期性特征。在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点,需要对我国的财政调节进行研究,本文从我国的现状入手,着手分析了我国现行财政的顺周期性特征,我国实行逆周期调节存在哪些制度障碍,应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推进我国财政的逆周期调节。本文的意义在于,分析了我国实行逆周期调节的障碍,应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并进一步为我国的财税和预算改革提供建议。【关键词】顺周期;逆周期;中期预算;跨年度预算平衡

一、采购的现状

采购首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为集中采购,可以合理降低采购成本,集中决策,有效防止。但从我国目前的实践看,采购没有发挥所期望的作用,产生的宏观效应差强人意。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三、改进采购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进行健全(一

为了促进采购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需要对立法方面的工作提高重视,对采购监管部门进行整合,对相关法律规范进行统一制定,进而对招投标、采购方面的重叠、矛盾冲突等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此外,需要对采购各个环节、各个程序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制定,提高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对格式合同、招标采购文件的范本进行规范,对评标方法进行优化,最终为采购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最后,对采购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优化,实现信息共享,为采购者提供参考。

(二)严格采购过程

首先,编制采购预算是执行采购的基础,所以一定要强调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在编制采购预算时,要强调预算的详细与全面以及严谨性,要对采购项目有科学的认识,绝不能想到哪里就编制哪里。其次,在执行过程中,按照有关程序,本着节约采购时间、降低采购成本原则规范执行,将监督渗透到采购人、供应商等各个方面,保证物品的来源及过程的廉洁。最后,做到监督、社会监督、双向备案制度,给人民和检察机关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对采购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方面的工作提高重视。为了促进采购人员责任意识、主体意识等方面的提升,为采购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基础保障,需要对采购人员采购活动前、活动过程中的责任进行明确,同时强化教育培训方面的工作,提高采购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素养,为团队建设工作奠定基础。除了熟练掌握电子化管理平台、电子化招投标系统等方面的操作方法外,还需要强化采购人员投诉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加强对采购预算知识的学习,对无计划采购、报而不采、漏报、少报一类的问题避免,切实落实市场调研工作,提高采购计划预见性,最终为采购质量及效率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林日清.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采购,2015(7):67-71.

[2]曲星蓓.我国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3]周平.当前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2-2.

[4]徐静.采购预算管理研究[J].财政与税收,2016(5).

一、引言

纵观国内外近年来财政相关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G7国家的财政基本都符合逆周期调节的性质,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却都显示出顺周期调节的特征。逆周期是财政稳定经济的重要职能,当前我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这一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经济面临转型升级,需要加强我国的力度以及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需要将逆周期调节提上议程。目前国内关于顺周期调节的相关研究仍较少,结合国内外研究经验,可以将发展中国家主要执行顺周期调节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约束论,即在萧条时期,发展中国家受限于信用等级低,在国际市场上筹措资金比较困难,因而很难在萧条时期采取增加支出以刺激经济的措施;二是贪婪效应,即当经济过热时,由于财政资源比较充裕,各部门会为了争夺财政资源而扩大支出;三是政治委托代理问题,由于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民众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民众为了防止、铺张浪费等问题,会倾向于在经济高涨时要求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和降低税率,从而会导致财政顺周期的偏误。

二、采购存在的问题

)采购法律法规方面(一

采购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需要一个过程,而针对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问题,需要对供应商对采购人、代理机构的质疑管理办法进行制定和完善,对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方面的问题及空白进行弥补,对监管调查取证、采购文件造假行为、授权等多方面问题进行解决。此外,未能制定更多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不能对围标、串标等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等也是采购法律法规制定方面的问题,如何为采购工作提供更多法律依据支持,促进其法制化建设成为采购部门及相关立法单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且,采购法中也存在矛盾及缺陷问题:首先,目标方面存在冲突问题,在保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目标”和“为了执行某项,牺牲‘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矛盾冲突。其次,采购效率、公开招标方面的冲突矛盾。最后,制度的制定有所不足。

(二)采购过程(1)预算过程

首先预算编制不够全面,没有从全局出发,带有随意性。导致“二次”应急采购较多,集中采购较少。这样就有了“越到使用时就越采购”,平时看来需要集中采购的计划并不多,但是零星采购的申请却不少,导致预算执行出入很大。频频调整预算计划,让采购实施部门与监督部门应接不暇。其次,一些单位对编制采购预算不够重视,对采购项目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从而影响采购效率。

(2)执行过程

一些部门强调了采购的招标环节,却忽视了合同的执行环节,特别是在具体采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采购人为了达到与供应商“双赢”的目的,故意放宽合同的执行标准,并且在验收过程中,与供应商一起蒙蔽、贿赂验收人员,这严重地影响了声誉与形象。

(3)监管过程首先,监督形同虚设。采购使用的是财政拨款,理应受监督,但的监督基本没有实质性效果。其次,社会监督“无从下手”。我国的采购公开公布的方式不容易被社会公众所关注,而采购部门为了本身的利益也没有动力去吸引社会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注意。我国法律虽然对采购有公开的要求,但实质上,因为配套细化规定跟不上,采购没有实现透明化,社会监督根本“无从下手”,导致现实中社会公共监管没有可作为的约束力。

三、结论

财政的顺周期性会引致赤字偏见,有损宏观经济的稳定,削弱了抵御外部冲击的宏观能力。社会保障支出的顺周期性还会导致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弱化,使低收入阶层深受其害,最终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但在过去十数年中,以智利、巴西、博茨瓦纳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毕竟曾经通过财政平衡准则的调整,使得财政由顺周期转变为逆周期。因而,在我国所处的经济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亟需采取适当的制度改革,使我国的财政调节由顺周期转为逆周期。

二、我国现行财政顺周期性判断

理想的财政应该呈现出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的性质,即逆周期性。但一些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财政多数还是顺周期性的,近年来,我国财政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日益突出,财政的顺周期与逆周期调节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判断我国财政的调节方式对未来更加科学的制定财政意义重大。

(一)财政顺周期性的表现形式

第一是收人方面。在经济萧条年份,财政收入预算往往不易完成,为了不扩大财政赤字规模,税务部门为了完成任务,有时不得不收“过头税”,这会进一步加剧紧缩。而在经济过热的年份,收入预算可超额完成,税务部门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为了不提高基数,往往倾向于“藏税于民”,会加剧了经济过热,这些情况往往在省以下的表现的更为明显。

第二是支出方面。在经济萧条年份,财政收入会放缓,的财政支出相应的难以有效的扩张,这会使投资和消费等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这将会进一步加剧紧缩。而在经济过热的年份,的收入增长较快,财政支出也会相应扩张,会通过财政乘数进一步加剧经济过热。

第三是财政收支差额。在经济萧条的年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信贷环境比较紧张,难以有效的扩充财政赤字,使得盈余保持不变或少量增加,无法对冲经济紧缩。而在经济过热的年份,往往会因为经济形势向好而产生财政支出冲动,容易通过列支赤字的方式扩大财政支出,使得盈余减少,从而加剧经济过热。

(二)我国财政的表现形式1.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缺失

我国目前采取的财政预算制度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和年度平衡机制,即当年收入用于当年支出,且我国的税收收入以流转税为主,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也较大。因而在经济下行时期,财政收入会减少,在年度预算平衡约束下财政支出也会相应减少,这就导致了财政的顺周期性。从我国近几年情况来看,我国的GDP增速从高速增长回落到中高速增长,税收增速也在逐年下降,而随之我国的财政支出增长率也在同步下降,造成我国

四、建议

当前我过着手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尽可能增强财税制度内在稳定器功能,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直接税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新型城镇化投融资体系;第二,完善财政相机抉择机制,建立财政投资全程监督体系,抑制不合理的扩张行为;第三,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严控行政管理支出费用扩张;第四,构建结构性预算平衡准则,促进经济繁荣期的财政盈余积累;第五,逐步提升直接税比重,减缓经济运行的波动性,在实施逆周期财政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充实地方税体系,确保地方拥有必要的财力安排自由裁量权。

【参考文献】

[1]马蔡琛,孙利媛.中国财政的顺周期性问题———基于预算平衡准则的实证考察[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4):3-8.

[2]闫坤,刘陈杰.中国财政顺周期行为:财政分权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学动态,2015(8):-70.

[3]卢凌波.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财政储备还是预算调节[J].财贸经济,2012(12):37-44.

[4]李红霞,刘天琦.建立我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深层次思考[J].当代财经,2016(9):24-31.

[5]方红生,张军.中国地方竞争,预算软约束与扩张偏向的财政行为[J].经济研究,2009,12(4).[6]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效应[J].经济研究,2005,6:27-39.

(199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在读,就读于河北大李姝作者简介:学管理学院,专业,财政学。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