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控制镇痛法在儿童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
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Vol. 30 No. 3Jun. 2012
339
护士控制镇痛法在儿童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
陆 静1,彭 雪2,李梦华1,许倩茹1
麻醉科,广东湛江 524001)
摘 要:目的 观察护士控制镇痛法在儿童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负荷剂量芬太尼0.5 μg/kg后,在护士控制镇痛的情况下背景输注芬太尼0.15 μg/(kg·h),控制单次冲击剂量为0.25 μg/kg,锁定时间为20 min。对照组直接使用镇痛泵给药,不要求护士进行镇痛控制处理。术后第3、6、12、24、48 h采用患儿口述评分法对疼痛进行评分,同时记录术后不良事件。结果 实验组患儿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有1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轻度呼吸抑制;对照组1例发生呕吐、2例发生轻度呼吸抑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控制镇痛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对因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影响较小。
关键词:护士控制镇痛;儿童;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3-0339-02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3.047
术后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不仅影响术后伤口愈合及功能恢复,而且还可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 甚至可继发其他的不良反应,被认为是第五生命体征
[3]
[1-2]
(1.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五官科;2.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镇痛控制处理。同时记录术后不良事件。1.3 观察指标
术后第3、6、12、24、48 h采用脸谱图法由患儿口述评分(verbal rating scales,VRS)法对疼痛进行评分;记录和评价所有的不良事件,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SpO2<90% )、低血压(收缩压≤80 mmHg)和心律失常等。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校正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镇痛效果
实验组患儿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x±s)表1 患儿不同时点的VRS评分情况 ( 组别
n
3 h
6 h
12 h
24 h
48 h
[4]
。护
士控制镇痛(NCA)是由护理人员根据疼痛的性质决定是否追加给药的一种镇痛方法。本文旨在了解该法在儿童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效果,为患儿临床疼痛护理提供参考。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与分组
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均为1级,术前24 h均未使用鸦片类药物且过往无麻醉药过敏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5±1.1)岁,疾病种类包括先天性唇裂3例、腭裂5例、舌系带过短6例、扁桃体炎4例、腺样体肥大5例、甲状舌骨囊肿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3±1.4)岁,疾病种类包括先天性唇裂4例、腭裂5例、舌系带过短7例、扁桃体炎3例、腺样体肥大6例、甲状舌骨囊肿5例。1.2 方法
实验组于手术结束前给予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307)负荷剂量0.5 μg/kg后接镇痛泵(美国雅培公司)背景输注芬太尼0.15 μg/(kg·h),护士控制单次给药剂量为1 mL/次(0.25 μg/kg),锁定时间为20 min,最大剂量为1 μg/(kg·h)。术毕拔管回监护病房后,持续监测患儿的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同时设置报警安全底限值。对照组直接使用镇痛泵给药,不要求护士进行
收稿日期:2011-12-22;修订日期:2012-04-19作者简介:陆 静(1976-),女,本科,主管护师。
实验组302.6±0.32.8±0.53.0±0.53.1±0.73.3±0.7对照组304.1±0.34.4±0.54.6±0.64.9±0.65.1±0.7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均P<0.01。
2.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实验组1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轻度呼吸抑制;对照组1例发生呕吐、2例发生轻度呼吸抑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长期起来,由于儿童不能主诉疼痛造成疼痛评估困难,以及部分镇痛药在儿童使用中受到限制,儿童的术后镇痛往
340
第 30 卷第 3 期2012 年 6 月广东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儿饮食和哭闹等有关。
Vol. 30 No. 3Jun. 2012
往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利于患儿手术后的康复。有调查表明,患儿对镇痛不满意主要与护士不能透彻和系统地评估疼痛有关。多年来,医学界普遍认为小儿神经系统未发育成熟,不会像成人一样感受疼痛。但是最近动物和人体研究表明,小儿不仅经历疼痛,而且由于缺乏中枢抑制因素而可能发生较成人更为剧烈的免疫反应,经历较成人更为剧烈的疼痛。疼痛是无益的,免于疼痛是患儿的权利,控制疼痛是医护人员的责任。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控制镇痛是由护理人员根据疼痛的性质决定是否追加给药的一种镇痛方法。护士在进行镇痛控制前应加强疼痛护理的专业教育,包括加强对镇痛药物的认识,掌握小儿疼痛评估技术,了解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等。其中,小儿疼痛评估应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应结合心理、生理、行为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患儿各时间点的镇疼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护士参与镇痛可明显缓解患儿的术后疼痛。同时护士控制镇痛法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而是安全、有效的。研究过程中,实验组1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轻度呼吸抑制;对照组1例发生呕吐、2例发生轻度呼吸抑制,可能与药物的副作用、患
[3]
[6]
[5]
[5]
总之,护士控制镇痛法可明显减轻小儿术后疼痛,对因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影响较小,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 倪家骧. 小儿疼痛治疗[J]. 中国疼痛杂志, 2001, 7(3):173.
[2] 朱丽霞, 高风莉. 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3):226-228.
[3] 宋文阁, 傅志俭. 临床疼痛学[M]. 3版. 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4, 723-726.
[4] 邬娇. 儿童术后镇痛的现状及进展[J].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7, 3(5):373-377.
[5] Andrews K, Fitzgerald M. Cutaneous flexion reflex in human neonates: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reshold and stiumlus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fter single and repeated stmuli[J]. Dev Med Child Neurol, 1999, 41: 696-703.
[6] 刘望保. 浅议术后疼痛的护理[J]. 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3(2):32.
伽玛刀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护理
刘 萍,宋长龙,罗晓蓉,梁 平,罗予玲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广东湛江 524002)
摘 要:目的 了解伽玛刀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超级伽玛刀治疗系统治疗晚期骨转移癌痛患者117例,在治疗前、中、后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护理干预,采用简明疼痛调查表在治疗前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治疗后,疼痛症状完全缓解67.5%(79例),部分缓解25.6% (30例),无效6.8%(8例),总有效率为93.2%。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治疗后1~2周,治疗后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增高10~30分。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护理干预后,患者能按计划顺利完成伽玛刀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
关键词:伽玛刀;骨转移癌;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3-0340-02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3.048
1.1 病例资料
本组患者为2004年9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系统治疗的117例骨转移癌痛患者,全部病例的原发癌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肺癌52例,乳腺癌22例,鼻咽癌21例,前列腺癌10例,肝癌7例,食道癌3例,结直肠癌2例。117例中男69例,女48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6.2岁;病灶合计169个(平均1.45个),其中腰椎69个,胸椎39个,肋骨26 个,骶骨20个,颈椎7个,锁骨5个,肩胛骨3个。Karnofsky 氏评分40~90分,平均60分。1.2 方法
收稿日期:2012-03-08;修订日期:2012-05-16作者简介: 刘 萍(1973-),女,本科,主管护师。
1.2.1 治疗 患者经病理或ECT诊断后方可进行定位。定位
骨是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靶器官,在癌症患者尸检中有30%~85%发现骨转移。骨转移癌的常见症状是顽固性骨痛,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体部伽玛刀治疗的照射精度及准确性高,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超级伽玛刀治疗系统治疗骨转移癌痛患者117例,治疗过程中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