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试析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使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完善人格,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可靠途径。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学校推动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不少学校都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有的学校还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室或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各级学校在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何种模式进行?这是当前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既是一个涉及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目标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施和教育实效的实践问题。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
1.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
指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教育体系,作为一门课程开设。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有关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了解一些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课程模式是目前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模式。
1.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治疗模式
是将心理咨询和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强调的是对个体心理障碍的咨询与矫正,试图通过诊断、干预和治疗等技术,解除学生的心理不适。心理咨询治疗模式在大专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较为普遍,许多大学都建立有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这一模式对预防学生心理障碍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咨询治疗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治疗模式。它所关心的重点是防止心理异常,而不是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它所面向的是少数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而不是广大心理健康的学生。
1.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模式
是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传授,还应关注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强调学校心理环境建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申继亮等学者提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教育辅导式,遵循人本主义思想,关注学生生存环境,给学生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模式,强调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强调学生潜能的发挥。
2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目标大而全,显得空洞
心理辅导课以课程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辅导课目标是否具体、有针对性,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辅导的成败。现在的不少心理辅导课给人的感受是不少教师确定的目标偏大偏全,缺乏小而实的特点。
2.2 过于讲究结构,模式化倾向较重
心理辅导课以活动为主,当然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在师与生、生与师的多向交流中,虽然每一段活动的训练重点不同,但都要体现其主题。但是它的结构绝不同于学科教学。它是开合自如的,是组块式的,并富含色彩的。但不少教师受学科教学的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反应在操作上,带有明显的学科模式的特点。
2.3 内容缺乏针对性,忽略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主观需求比较忽略。而心理辅导课强调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主题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在课前了解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确实保证学生一课一收获,避免肤浅。
4总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能否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顺利发展,关系到能否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不应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咨询与治疗,也不能将教育目标仅定位于知识传授和对其生存环境的关注。而应坚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理念与知识,培养学生维护或提升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技能和能力,掌握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