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无我”还是“有我”56分

“无我”还是“有我”56分

来源:华佗小知识
“无我”还是“有我”56分

职业规定是铜墙铁律,规定了社会人应当承担的角色。而“我”是人文关怀,埋藏有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这铁律面前,我们应当“无我”还是“有我”?

是为了自己的社会角色而隐藏人性,还是仍旧保留这份自我,许多人都尝试探寻答案。

央视主持人柴静在当记者收集资料时,便为“无我”还是“有我”纠结过。当时她受命去广西一个小山村调查小学一个班学生连环吞毒自杀的事件。在几天的走访与调查后,她终于从一个男孩的口中知道了。那个男孩子眼看着第一个自杀的女孩被欺辱、被嘲讽,自己却也狠心地拒绝了她的表白。女孩一死,她的朋友纷纷自杀,只是为了这未成年人所谓的友情。男孩子抽泣着坐在场院中,反复地说着“是我害死了她”,而柴静难掩内心的同情,蹲下来为他擦了眼泪,陪他聊天。这一切都被随行摄像记录了下来,之后在节目中播放。而这一个小小的擦泪插曲,却招致了无数观众的。作为一个记者,你的任务就是采访,不应该做出其它多余的事,有人甚至诟骂柴静是“假善”。

就在柴静每天遭受质疑,几度怀疑自己将被赶出央视的时候,上司却只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做错了吗?柴静纠结着答不出来,上司只送了她一句话:在汗水里泡泡,在血水里浸浸,十年后再拿出来

回答。而在柴静之后的工作中,她一直在寻找答案。

柴静错了吗?在记者的职业铁律面前保留了那份人文关怀,存留了一丝自我,这难道不应该?记者也是人,他们不是记录的工具,他们有血有肉更有感情,为什么要强迫他们丢弃自我做到“无我”? 为了拿到普利策奖而漠然对待被儿子虐待的白发母亲,拍下最震撼人心的照片的拉斯贝利,在与奖杯失之交臂后被问到:那个时候你在哪里?他愣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合格的记者,当然,这一切符合职业规定。二十年后他终于站在了台上,接受了这“迟到”二十年的荣耀,他说自己从那之后才懂得了什么才是记者。

职业规定是死的,人却是活的。用一个死律来牵制一群活人,未免太过强人所难。当一个贫穷的人面临生命危险时,作为医生的你是先救人还是等待他先交完钱,如果他交不起钱,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他死掉?我想,只要内心还有一丝感情的人,就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在职业规定面前是“无我”还是“有我”,我想已经不言而喻了。 一个由人组成的社会,怎能不是活的?在你的社会角色中保留一份自我,不要让它被淡化。无论何时,人文关怀都应走在铁律前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