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来源:华佗小知识
科研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2469.2017.06.027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年第6期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孙 洋 (辽宁禹盛生态环境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对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传统的监测方法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与时代脱轨,基于现代水土监测技术对时效 性、针对性、系统性的要求逐步提高,文章引入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水利工程实时监控,介绍了该技术的使用流 程及特点,对朝阳地区水电工程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弥补了传统监测技术精度 低、安全性差、区域局限性等问题,促进了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朝着高效率、低成本、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技术;水土保持;监测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69(2017)06—0089—04 1传统监测技术的不足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是基于预防水土流失及维持 生态稳定的层面,采取、大地监测技术及计算机三 维出图等现代化技术措施,将水土流失区域、灾害 等级、影响程度、治理对策等作为研究对象,对其 实施系统性、全面性的实时监测与评价,在水土保 持的监管与整治的平台之上,对水土保持的问题给 出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 统、全面,不能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自然环境健 康可持续发展相一致。其二,基本仪器由人工操 作,数据收集效率低、精度低且对于动态化监测不 能有效记录。整体来看,监测技术落后仍然是最为 根本的问题,水土保持监测数据采集技术亟待 更新。 (3)监测自动化需进一步加强 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传统监测技术进行改 进,有目标、有规划地研发自动化监测工具,将监 测自动化进一步加强。 危害不言而喻,而传统监测技术成本高、效率低、 受区域,因此,如何实时、高效、全面地监测 在此种情况下,无人机遥感手段作为现代化新 水土流失的动态,是传统监测技术急需突破的 瓶颈。 生事物,具有准确收集数据信息、对信息处理之后 形成动态监测图像的功能,并逐渐成为水土流失监 测的重要手段。该技术具备自动化程度高、成本 低、效率高等特点,已经发展成国内外学者的一线 研究问题。张玉茜 ],牛君瑜,孙超江 等初步探 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结构方面的成分及具备的优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以 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水土流失现象层出不 穷,上升为生态保护的关键性问题。而水土保持监 测技术存在诸多缺陷,严重制约了监测工作的 进展。 势;姜德文 以探讨传统监测技术的缺陷为基点, 研究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工程方面对水土流失的监 管;陈知送 ],王志良 等研究了无人机遥感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对涵养水土结构的评估,为结构验收 提供了技术支撑。 虽然无人机遥感系统现已逐渐实现从试验阶段 (1)监测区域有限 采用人工调查的方式进行监测已经不能适应时 代的发展,此方式受区域性影响大,只适用于小区 域的监测,人为因素占有重要部分,且其监测精度 达不到规范要求,不能准确实施动态监测。用于大 区域监测作业时,由于人手短缺而不能合理分配, 到工程使用阶段的转化,但是技术仍不够完善,没 有形成完整的监测体系。因此,本文选用朝阳地区 收稿日期:2016-11・04 对于监测区内高危地带的监测,无法通过人力来采 集数据。 (2)数据采集方法需进一步改进 其一,缺少项目研究经费,监测内容不够系 作者简介:孙洋(1982年一),女,工程师。 ・89・ 2017年第6期 水利规划与设计 科研管理 水利项目为背景,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成功收集了 研究区内的试验数据,系统、全面地研究了监测的 形成三维图形。整体结构集飞行器、遥感技术、计 算机技术于一体,在系统优化层面表现出显著的优 点,其显著性特点为: (1)精度高 无人机在地表数据收集时,一般在50~1000m 范围内飞行,此时的航拍精度为0.1~0.5m。 (2)成本低及实用性强 各部分,填补了传统监测技术精度低、安全性差、 区域局限性等漏洞,促进了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朝着 高效率、低成本、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2无人机遥感技术概述 2.1 无人机遥感技术基本概念 无人机遥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mote Sensing)是结合无人飞行技术、GPS及计算机技术等 一无人机身形矫健,作业时灵活自如,不受航线 的制约,对气候适应性较强。其工作时,低空飞行, 受雨雪等天气影响小,机身及拍摄设备造价低廉。 (3)灵活及安全性 系列先进技术,准确迅速的收集地形地貌、生态环 境等原始数据信息,完成信息整理及分析的技术。采 用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利用无人机来搜集对应项目的 原始数据。现阶段,无人机遥感技术已经渗透到水利 不需要特定的升降平台,起升快,操作简单; 对气候天气要求较低,能够在严寒、酷暑条件下作 业,即使遇到突发状况也不至于造成人员的伤亡。 工程的各个方面。图1为无人机及其遥感设备。 (4)拍摄角度广泛及分辨率高 无人机飞行自如,拥有竖向及斜向的拍摄能 力,既能对监测区进行竖直拍摄收集平面原始数 据,也能对复杂结构进行斜向拍摄收集高精度的细 部结构影像数据,有效解决了复杂结构相互覆盖影 ■ 图1 无人机及其遥感设备 响的问题。能够全面详细地整合全部影像信息,获 得较为完整的监测图。 2.3 无人机遥感技术工作流程 2.2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特点 无人机在航拍作业时,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前 无人机遥感技术借助低速无人驾驶飞机,运用 先进的航拍技术收集地表数据信息,经计算机处理 期准备阶段、外业操作阶段、数据处理阶段、形成 最终结果阶段。具体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无人机遥感技术工作流程示意图 ・90・ 科研管理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年第6期 3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3.1水土保持监测内容 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的规定,监测工作的主要为: (1)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 关键对水文及气候因素进行监测;工程规划区 域、对土体的扰动情况、开挖深度等;土石方堆积 后土体的位移情况、变形特性;物种丰富程度,水 土防护结构的数量及质量。 (2)水土流失状况与危害监测 关键对土石方堆放场地、河流边坡、坝体斜坡 等部位进行水土流失范围、程度,滑坡的可能性大 小,对场地附近形成的影响进行监测。 (3)水土流失防治与效果监测 图4航测数据处理流程图 水土保持治理项目(边坡防护、栽种植被、垦 荒造林)的规模与程度;植被的生存状况、成活率 及覆盖率;坝体防护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正常 果,极大的加快了监测工作效率。处理流程如图4 所示。 4成果应用分析 根据对朝阳地区水电工程的监测,将获取的图 像信息及研究结果进行推广应用: (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 运行;各种治理水土流失结构的防治成效等。 3.2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 (I)无人机监测方案设计 将朝阳地区水电工程的施工图及朝阳地区地貌 作为根本,确定航拍监测体系。其中有飞行路线、 高度,拍摄空域间隔等一系列指标。图3为无人机 遥感技术监测成像图。 结合工程平面图及三维图形,制定出该工程区 域线,准确统计出扰动部位的面积; 将原始数据经计算机翻译,得出植被覆盖程 度,分析DEM数据特征,按照规范制定的评价标 准,确定土壤侵蚀等级; 利用插值法处理土石方堆放场地的控制点,得 到DEM,与工程实际地貌结合,推算施工期间场 地的堆放量。 (2)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通过原始数据的分析,准确计算工程区域内为 保持水土而栽种的植被面积,评价植被的覆盖 程度 。 (3)水土保持效益监测 联系传统监测方法,运用航拍数据,分析该工 程水土流失治理率、植被覆盖率、拦渣率等评价 指标。 图3 无人机遥感技术监测成像图 (4)水土保持项目验收评估 通过原始数据分析,评价水土保护结构的核查 率;利用监测前后实施效果的数据,输出监测成 果,建立数据库,计算验收结果 。 (5)其他 (2)航测数据处理 作者经过对多数摄影处理软件的对比,优选出 在ERDAS软件基础上的LPS(Leiea Photogrammetry— Suite)选项,对数据进行最终的处理。因为LPS不 需要复杂的步骤、只需输入数据即可自行计算结 结合DEM数据完善施工区域的平面图,扩 .91・ 2017年第6期 水利规划与设计 科研管理 大比例尺,使更加详细的体现出该工程对水土 流失的监管以及现存的问题。其流程图如图5 所示。 传统监测技术精度低、安全性差、区域局限性 等问题,促进了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朝着高效率、 低成本、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泉,王岩松.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第1版)[M]. 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张玉茜.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水土保持学科的应用[J].科技 资讯,2013(20):191-192. 图5研究区三维模型流程图 [3]牛君瑜,孙超江.无人机技术在水利领域应用的探讨[J].河海 水利,2013(05):55—58. 5 结语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也不断前进,一方面要追求高效率,另一方面 逐渐向低成本、高精度的方向靠拢。无人机遥 感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中的新生一员,已成功 运用到水利工程领域,有效地拓宽了现有的监 [4]姜德文.高分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在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J]. 水利信息化,2013(16):45-49. [5]陈知送.浅谈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 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16(02):43・46. [6]王志良,付贵增,韦立伟.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在线状工程水 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13 (04):109-113. [7]高素丽.辽河流域河道生态工程建设方案[J].水土保持应用技 术,2011(06):35—38. [8]李学森.凌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J].水土保持应用技 术,2015(03):36.37. 测方法,提高了经济与社会效益。通过本文研 究可知,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上接第88页)临界水力坡降对于工程的防渗设计 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述三种试验法得到了不同应 术难度极高的建筑工程,坝基岩体渗透特性和变形 特性关系到大坝的长期稳定。本文从现场试验、原 位试验和高压试验三种方法人手,模拟了不同应力 力状态下的渗透变形特性和临界水力坡降。围压应 力越大,产生渗透变形所需水压力越大,临界水力 环境下软弱坝基的渗透特性,确定了各种方法下的 坡降也就越大,反之越小。为防止软弱坝基发生流 砂渗流破坏,建议采用较小临界水力坡降,即现场 试验结果;而在设计防治坝基管涌渗流破坏时,建 议采用原位试验结果。 临界水力坡降,并根据渗透变形特性提出了几点建 议,对工程的建设和长期稳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数据。 参考文献 [1]杨建,张天瑞,何永凡.升钟水库高心墙土石坝软弱岩基的处 理[J].水利水电技术,1991(09):39-43. 针对坝基岩体主要以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等 为主,且土层较厚,存在风化带,作者认为可以采 取以下措施来加固防渗:(1)利用沙井预压技术在 软土层中设计砂井,砂井采用水射法进行造孔后, [2]刘善利,赵坚,沈振中.拉西瓦水电站坝基软弱断层的渗流及 防渗[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27(04):55・59. [3]严泽强.浅谈水工建筑物的地基加固防渗技术[J].科技与企 业,2014(02):200—200. 清除孔内的一些堆积物,并在孔内灌注洁净度较高 的良性中砂、粗砂等材质。(2)利用冲击振实技术 对地基进行加固密实,此方法施工简单,效率高, 已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广泛应用。(3)进行岩 基灌浆,在坝基内形成防渗防渗帷幕带,降低坝基 渗透性至性3Lu以下。 [4]张玉,赵海斌,徐卫亚,等.某水电站坝基挠曲破碎带工程力学 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12). [5]朱信波,黄赛,刘培培.金沙江金沙水电站坝基岩体渗透性分 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5,51(O1):37—41. 4 结论 在复杂地质条件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技 -[6]冯树荣,赵海斌,蒋中明,等 向家坝水电站左岸坝基破碎岩体 渗透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12,34(04): 600—605. 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