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庆市“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重庆市“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22卷第4期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Vo1.22 No.4 2009年7月 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July,2009 重庆市“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蒋宗珍 ,邓泽军 (重庆教育学院1.教务处2.教育系,重庆400067) 摘要:目前重庆市“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数量紧缺、缺乏实践能力培训平台、职称评定制度不完 善等问题。只有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渠道,为专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支持,同时应努力完善高职教 师职称评审制度等,才能有效促进我市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重庆市;双师型;高职教师 中圈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09)04—0105—03 应用性人才培养有赖于一支既懂理论又能实践操 总数的15.2%。尽管如此,相对于重庆作为内陆开放城 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市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方而的迅猛状况,迫切需要更 质量和办学特色的根本所在。重庆市高职教师队伍在 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双 近几年获得了蓬勃发展,这促使了重庆市高职教育在 师型”教师来满足重庆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通过 全国的地位逐年攀升,然而由于处于我国西部地区.重 对这四所比较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双师 庆市高职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跟不上要求,教 型”教师的大致情况如下表: 师队伍的数量、素质和结构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明 显的差距。只有充分重视重庆市“双师型”高职教师的 学院 总人数双师型教师人数 会 培养,切实认清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寻其有效对策, 才能不断促进重庆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重庆市“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的主 要问题 “双师型”教师一般是指.以教育素质与行业素质 为基本内涵.以教师职称与行业技术职称为外在特征. 数据显示,这四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 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践技能及实践教学 例平均为39.1%。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2010年 能力的高素质教师。这种“双师型”教师显然主要是针 高等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应达到8O%的目 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的。为深入了解重庆市“双师型” 标。甚至全部未能达到近几年要求的60%的比例要求。 高职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重点调查了重庆电子工程 (二)新进教师的准入条件较低。教师来源渠道单 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 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了由较小规模到较大规 学院、重庆教育学院四所学校.发现这些学校在“双师 模的跨越式发展,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大量扩招,为应对 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师资数量不足而大量引进应届高校毕业生。重庆市的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紧缺。直辖以来,重庆市高 高职院校同样存在这种情况,新进教师往往因为学校 职教育着眼于扩大规模和调整结构。取得了巨大成绩。 师资紧缺而不加培养就推到了教学岗位。这些新教师 教育规模取得了比较大的增长。高职院校由6所发展 主要是从普通高校本科、研究生毕业,基本上是接受的 到25所,高职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目前,重庆市高职专 系统的学科理论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占据主导地位,教 任教师共4853人,其中,硕士以上教师736人,占教师 学实践和专业技术实践的比例很小。这种状况无法适 收稿日期:2Oo9—05一l2 项目来源: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市教师教育的进展及其改革动态研究”(项目编号07sk13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蒋宗珍(1975一),女,重庆市巫山县人,重庆教育学院教务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 ・105・ 应职教师资的专 发展要求。fli于目前相当多的高职 教师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培养.这种“学校水位”培养模 式.绝大多数时问在课堂进行理论学习,而到生产企业 等实习基地的实习时问一般普遍较短甚至没有.以致 很多新的高职教师十分缺乏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训 练.上岗前对自己即将工作的环境、工作性质一无所知 或知之甚少,这样不仅上岗之后适应期较长.也 币影 响其专_\ l成长。这虽是全周高职教师的共同问题。无疑 也是制约重庆市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 {三)‘.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提高实施不力,缺乏实 践能力训练平台。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必 须切实承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及培训,要努力确保 “双师型”教师在职 院校专任教师中的比例要求。目 前,因家已出台的鼓励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诸多 中明文规定,要鼓励校企联合办学,鼓励职业教育教师 挂职锻炼.以及与企业联合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 等,但该项在重庆市落实得还很不充分。主要原因 在于,一是“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培训提高没有时间保 障,教师整天 于教学而无暇顾及专门的继续教育培 训。二是实践能力训练经费得不到保障,校内实践基地 条件差,教师无法将“教、学、做”合为一体。三是校 结 合缺少性支持和外部条件保障。重庆作为内陆城 市,经济不够发达,校企联合办学的意识不强 虽然国 家鼓励教师挂职锻炼、与企业联合进行项目开发和技 术服务等,但现实情况是有些教师即使愿意提高实践 能力,也缺乏相应的机会和环境。 (四)现行的职称评审模式难以激励高职教师自觉 提升双师素质。重庆市高职院校与其它省市一样,教师 的职称评审基本是沿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模式, 重学术研究轻实践能力,“职称评审”的重点是考核教 师的科研能力。在现行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 “指挥棒”下,“双师型”教师们只能在承担繁重的教学 任务的同时,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课题研究等硬 指标上,而无暇顾及专业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 用。 (五)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不够规范。缺乏相对稳定 性。兼职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因 其兼职的性质.故比较缺乏稳定性,这已成为相当普遍 的现象。由于兼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导致在某些时间 段,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且兼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 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斛,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大多数高 职院校在聘请兼职教师时,偏重于基础理论课教师,专 业实践课兼职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由此必然会产生两 种后果:一是专业设置难以适应和立足于地方经济发 展的需要;二是不能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性强的特 -106・ 色 此外.有些学校未将0k职教师的蹀屯教学纳入 核.无法 证教学质量。 二、重庆市“双师型”高职教IJlIj队优『I,J迎 没义寸策 吠m“舣帅 ”高职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越, 迫切 奠探 订效对策,促进这一问题的根本转变,以 通应承『人市商职数订发腱的迫切要求。我们认为,可以 土要从以_卜儿方m 促进晕庆市“双师型”高职教师的队 {上i也致 (一)以高职教师来源的多元化确保其“双师”素 质。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双师”素质一般体现在, 具备与本专_、 I同系列的技术职称或岗位资格(技能)证 书.或虽没有取得实际工作领域专业技术职称,但具有 了实际专业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素质,或已具有实际 工作领域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到校任教且获 得教师资格证书…。这种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把握, 有助于“双师型”高职教师的队伍建设。这就要以灵活 的专任教师引入,确保高职教师来源的多元化。为 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改革传统的朋 人观念,规范川人制度,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保 证人才进出渠道畅通无阻。不仅要积极从普通高校引 进毕业生,在实践中不断培训提高;同时尤其要重视从 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有一 定教学能力且有相应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奠 充实敦师队伍,这种从整个社会人才资源库中引进高 职教师.可极大改善高职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能力 结构。 . 同时,兼职教师作为高职教师的莺要组成部分,应 积极重视聘请高质量的兼职教师,为“双帅型”教师队 伍注入活力。为此,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 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 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 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_2];地方高职院校要有 计划地聘请本地区、本行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吸收一些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 数量充足、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兼职教师队伍;要采 取“请进来”的办法选聘技术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 师,这不仅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创新,提 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把生产、服 务、管理一线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从而带 动了高职院校教师迅速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学方法, 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聘请兼职教师 还有助于促进校内教师的交流.使高职院校更及时了 解企业的发展动态,为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提供可靠的 信息保障。 (二)、社会和学校要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 织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从而达到合作、双赢的目 的。教师实习时,可以学校名义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 力培养提供条件。从一・定意义f:说,是。 币视“驳帅, ” 教师队伍建设。关键要看经费投入是 允址f^=先. 议,协议既要叫确实习单位应为实习教师提供便利,使 实习教师真正了解企 lb.技术和 i 务实际运行情况,丰 富实践阅历.提高实际技能;同时,实习教师在介业实 保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此.必须JJ【1人经 投入, 实保障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校内外实践 地矬 ..校 习时,应严格约束教师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商业机 密和有关技术和业务等方面的 密行为,将敦师实习 纳入法律程序,既可维护双方利益,又可保证敦帅实习 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三)努力完善“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和约束机 内实践基地主要是指校内 验实训室,它是商职院校 办学的硬件之一,也足敦帅数 :和科研的 要场所,要 根据专业规划要求保证刈饺 实践堰地的投入. .实验实训窒不仪要求教师会熟练使川,也婴求 、 教 师积极参与校内实践 地建 要通过给々、 l教师一 制。首先。在职称评定方面,要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专 定的责任 ̄il]-iCO.促使』t到生产 一线_r解生产设箭、 业教师的特殊性.改变普通院校职称评鹏制度中重论 工艺技术的科技 息,将介、f 最新的J_t-?:21 艺成粜应 文、轻教学,承理论、轻实践的做法,设立一套适合高职 川到校内实践实圳丛地处没,使基地处改尽1‘ 匕地与 教育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重点体现实际技能与理论 生产、建没、管理、服务第一一线}u一致.形成仿真的 ̄Jt.,Ik 教学双再能力的特点,把“双师型”高职教师的一般要 环境,以达到学校的基地建设、教师实践技能提高和学 求转化为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使“双师型”教师建没 生实践教学三i 互为促进的目的。 的外音f5推力转化为教师个体的内在动力,激励高职教 同时,要强化的协渊职能,}』j】确氽、I 在商职院 师自觉提升其双师素质。其次,建立约束机制,对“双师 校实习基地建没【{I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 实 型”高职教师要在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选拔、、 J务进 的校外培训平台。…mlit予没订}Ij关支持 氽事业 修、学术交流、评优评先、薪酬发放等方面增加权重系 单位对接收教师参JJu工 实践的态度并不积极. 数,使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 应通过制定优惠的税收等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进 建设的良性互动。 行合作『]]。为此, 管部门要积极促进“双师型”教师队 参考文献: 伍建设.符级要充分发挥,/7_,Ik协会的作川 强化 [I]柴秀智.地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状及培养 综合、统筹、协调职能,可在行、 协会的指导_F不断健 对策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全由校企双方组成的专、 教学指导委员会.不断完善 [2]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 校氽合作协议及教师实习制度.帮助高职院校疏通教 意见[Z].教高[2006]16号. 【3]何卫妹.浅谈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J].杨凌 师实习通道,建立高职院校与_午【{关仓业的稳固联系;要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方便教师到生产 业 实习,生产企业可以利川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组 【责任编辑 于 湘] Problems in and measures for training academic and skilled teacher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ongqing JIANG Zong-zhen (Dean’S Office,Chongqing Education College,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At present,in Chongqing,p'roblems with regard to academic and skilled teachers include insufficient number of the teachers,a lack of trainillg plaffol‘m,imperfection of institution for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ere.Thus,such nleasures are sug— gested to effectiw ̄ly promote the constrticf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eam in vocational coHeges as continuing enrichment of re— sources of the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providing support for improving practical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perfecting professional tide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Chonqqing;academic and skilled teacher;vocational teachers ・1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