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彩响,针对渗滤液的处理工艺,系统总结了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国内外技术路线,并针对工程实践中渗滤
液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一些解决方法,对渗滤液处理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24-0103-06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MBR) +纳滤(NF) +反渗 透(RO)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最终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
1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均生活垃圾已达到
450〜500 kg/年,并以年增长量10%的速度继续增
长山。其中,垃圾填埋场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占垃圾总 处理量的80%以上。垃圾填埋技术具有操作管理简 单、处理费用低等优势,但也存在填埋气和渗滤液等二
利用工业用水水质MGB/T 19923-2005)中敞开式循 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其中代表性工程有深圳 老虎坑垃圾焚烧厂等项目。然而近年来,随着生物法和膜法深度处理工艺的广
泛应用,在工程实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膜浓缩液 处理、总氮不达标等问题[14~17] o针对这些问题,也出 现了一些新工艺路线和解决思路。如氨吹脱及膜法脱 氮,降低渗滤液氨氮浓度[18];深度处理采用化学软化+ 微滤+ RO处理工艺,减少了浓缩液产生量,提供产水
次污染现象口间。此外,有研究显示填埋场封场后30〜
50年仍然会产生垃圾渗滤液[1]。垃圾渗滤液水质受填埋的垃圾种类、填埋方式以及
水文地质等条件影响,一般而言,具有水质复杂、含有多 种污染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重金属含量高等污染特
回收率征,若处理不当会造成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 染\"~旳。此外,渗滤液是否达标排放已成为衡量填埋场
在当前严格的环保立法,以及对渗滤液出水水质的 严格要求的环境下,有必要对渗滤液处理技术进行比较
是否卫生的重要标准。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起步较晚,但随着技术经
和归纳,使之适用于处理不同种类渗滤液。本文对渗滤 液处理工艺技术进行总结,并结合工程实践中渗滤液处 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阐述,为工程实践提供
济的快速发展,渗滤液处理技术已有较大革新,我国渗 滤液处理技术发展可总结为3个阶段口°~讷。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处于渗滤液处理技 术匮乏期,渗滤液处理工艺基本参照市政污水处理工
借鉴。2国内外研究进展2.1国外渗滤液处理技术20世纪70年代,欧盟国家开始研究渗滤液处理技 术,渗滤液作为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和无机混合污染物,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困扰着研究者。随后的研究发现垃 圾渗滤液水质组成十分复杂,包括腐殖质、农药、多环芳 桂、无机盐、高浓度总氮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皿〕。这些 污染物的浓度主要受填埋场的年龄、气候条件以及废物
艺,其中代表性工程为杭州天子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工
程,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该工艺针对垃圾填埋场初期 渗滤液可生化性好的特点,但随着填埋时间延长,垃圾 渗滤液BOD/COD值越低,可生化性越差,因此处理难 度越来越大。第二阶段:21世纪初期,充分认识渗滤液水质特
性,考虑到渗滤液水质高总氮、高有机物等特性,提出采
用厌氧处理和MBR处理技术,工艺一般采用预处理+ 调节池+厌氧处理+ MBR处理。该工艺可实现较低的 氨氮排放,其中代表性工程有光大环保苏州项目一期工 程等。类型影响血删。国外学者对渗滤液水质十分关注,并将
填埋场年龄分成3个阶段:“青年”“中年”“老年”。“青 年”填埋场中含有大量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此时的
BOD、COD含量很高;“中年”填埋场在厌氧环境中开始 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老年”填埋场水质稳定,COD浓 度相对较低,氨氮及甲烷含量大幅提升:24~26],3种类型 渗滤液的水质比较见表I™ 0第三阶段:2010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用地紧张, 此外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甚至要求达到中水回用的标
准,严标准有效推动渗滤液技术快速发展。目前,渗滤 液处理工艺以生物法处理和膜法深度处理为主,即预处
收稿日期=2020-11-03作者简介:王庆(1982-),男,硕士,主要从事填埋场修复、土壤修复工作。通讯作者:金晶(1992-),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填埋场及污染场地修复工作。103王庆,等: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环境与安全表1垃圾填埋场三种类型渗滤液水质“青年”填埋场主要阶段“中年”“老年”有氧产酸产甲烷年龄pH值COD(g/L)bod5/cod
TOC/CODNH4 + /(mg/L)凯氏氮/(g/L)重金属/ (mg/L)有机组成(主要组分)生物降解能力<1<6.5>150. 5—1. 0<0.3<4000.1 〜0. 2>21〜56. 5~7. 53—150. 1—0. 50. 3〜0. 5400NA<25%〜30%挥发性脂肪酸+胡敏酸+富里酸中>5>7.5<3<0. 1>0.5>400NA<2胡敏酸+富里酸80%挥发性脂肪酸强低针对渗滤液的有机物质、氨氮、无机盐的高含量以
及水质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国外研究者注重通过多种技 术组合的方式处理渗滤液,多种技术组合具有协同作 用,可以克服技术本身的局限性“8刻,主要包括物理一
2. 1. 1 物理一化学处理技术物理一化学技术对“老年”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远优 于“青年”渗滤液,主要用于去除渗滤液中的难降解物 质、COD以及作为生物法的后处理。物理一化学处理 技术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见表2皿色。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一生物处理技术、高级氧化一 生物处理技术。表2国外物理一化学法工艺的处理效果技术类型混凝+芬顿氧化渗滤液年龄进水 COD/(mg/L)纳滤+混凝沉淀纳滤+粉末活性炭臭氧+颗粒活性炭混凝+臭氧+纳滤+反渗透纳滤+反渗透>5>5>5>5>5人工配制渗滤液电絮凝一纳滤>54172150145049703460330636COD去除率/ %738097904855922. 1.2 物理化学一生物处理技术国外学者对使用不同类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 方法处理渗滤液进行了大量研究,表3显示了一部分物 理化合生物处理法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大分子,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法预处理技术。生物法对渗 滤液中的污染物的去除具有优良效果,从而降低后续工
艺的处理成本,常被用作反渗透的预处理工艺,能够延
长反渗透膜单元的使用寿命。活性炭吸附能够很好的 去除生物法出水中残存的难降解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 %石灰混凝能够去除渗滤液中的胶体颗粒以及有机
原始渗滤液浓度/(mg/L)表3国外物理化学一生物法工艺的处理效果技术类型
——UASB+反渗透活性污泥+反渗透颗粒活性炭+硝化重复补料生物法+
COD35000115324507000nh3-n
160040830700598COD9999559480nh3-n— 参考文献999993Jans等人⑶]Baumgarten 等人[碩Horan等人関粉末活性炭石灰混凝+ UASB30Kargi等人⑶]112472. 5Castrillon等人空幻2. 1.3 高级氧化一生物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的强氧化性能够去除和转化渗滤液 中顽固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提高渗滤液的可生化性。 Di Laconi弼、Asha跑等人研究发现,氨氮在高盐分以及 其他因子存在的渗滤液中采用生物法去除,效率仅 为20%,但是使用芬顿或者臭氧作为前处理技术,能够 达到80%以上的去除率。另外,从节约成本角度出发, 高级氧化一生物处理技术比其他技术组合更占优势。 表4中列出了一部分高级氧化联合生物法处理渗滤液
的工艺閉心。2.2国内渗滤液处理技术目前,国内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应用日趋成 熟,应用最广泛的工艺路线为“厌氧+生化+膜深度处 理”,最终出水可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2008)表2标准,以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MGB/T19923-2005)中表1敞开式循环 冷却水水质标准。典型渗滤液处理工艺路线有以下
几种。1042020年12月绿色科技第24期表4国外高级氧化一生物法工艺的处理效果技术类型混凝/吸附/氧化剂量/(g/L)臭氧消耗洪水浓度/(m〃L)芬顿氧化+活性污泥法芬顿氧化+ UASB光化学+活性污泥法湿式氧化+活性污泥法臭氧+活性污泥法Fe(n)SO4/H2O2Fe(n)SO4/H2O2UV/H2O2-o303臭氧+活性污泥法臭氧+硝化o30. 9/0.90. 2/0. 1514-2.80. 050. 03(mg O3/mg COD)-—--3. 72.0NACOD700041759204140528001500氨氮BOD/COD -0.150.190.0050.460.050. 540. 23去除率/%1800109. 3-998626250600COD9885-819798氨氮92-----2.2. 1 “高效厌氧+氨吹脱+ A/O接触氧化+ NF”
工艺该工艺下,通过生化和物化过程相结合,三段法的
COD。去除率大于85%,氨氮去除效率大于95%,增加 的纳滤技术用于去除生化难以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物,从 而保证出水COD&达标。该技术路线成功应用于北京 六里屯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的改造中,处理量为
350 n?/d,其中回用水处理量为50 n?/d,运行费用为 25.7 元/ m3Mo2.2.2 “氨吹脱+ UBF+ SBR+深度处理”工艺该工艺为物理化学一生物一高级氧化组合技术,主
要设备包括:调节池、沉淀池、氨吹脱系统、UBF反应
器、SBR反应器、臭氧系统以及膜处理系统。调节池、
沉淀池、氨吹脱系统作为预处理系统,可为后续工艺提 供稳定水质,并可去除COD 35%、氨氮60%,降低后续 处理负荷。厌氧UBF分解渗滤液中有机大分子物质,
为SBR反应池提供可生化性高的污水,提高处理效率。 臭氧系统进一步去除渗滤液中难降解污染物,为后续膜
处理工艺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经过超滤及纳滤膜过滤, 出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HGB78-1996)的一 级标准,最终出水COD去除率可达99%,氨氮去除率 可达99%。该工艺成功应用于光大宜兴垃圾渗滤液处 理工程中,处理量为150 m3/dMo2.2.3 \"预处理+ IOC+MBR+化软+ RO+碟管式
反渗透(DTRO)”工艺该工艺为物理化学一生物法处理技术,初沉池、调 节池作为预处理工序,本工艺主要设备包括厌氧内外循
环反应器(IOC)、膜生物反应器、化学软化系统、反渗透 系统(包括RO及DTRO)。垃圾渗滤液进入初沉池,去除悬浮物后溢流进入调
节池,经厌氧进水泵,进入厌氧罐,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 物,厌氧出水后渗滤液进入A/O系统,厌氧出水首先进 入A池(缺氧池),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 的有机碳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在脱氮的同时降低了容
积负荷,并补充了后续硝化反应的碱度,同时部分悬浮 污染物被吸附并分解,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随后污 水进入O池(好氧池),在好氧条件下残余的有机物被 进一步降解,同时硝化菌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为硝态 氮,再回流至A池进行反硝化脱氮。经A/O处理后出 水进入浸没式超滤系统进一步去除大分子有机物、悬浮 物等污染物,经超滤处理后出水进入化学软化系统、反
渗透系统,去除悬浮物、溶解性固体、硬度、色度、氨氮、
氯离子等污染指标,最终出水COD去除率可达97%, 氨氮去除率可达%,同时产水回收率可达85% 以上珈〕。3渗滤液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有
措施3.1渗滤液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大多数渗滤液处理工程中仍存在许 多问题,比如膜浓缩液处理和处置问题、总氮不达标问 题等。此外,较高的运行成本和二次污染等问题,也制 约着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性发展进程。总体来说,渗滤 液处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3. 1. 1 膜浓缩液问题膜处理渗滤液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浓缩液,膜过滤浓 缩液呈棕黑色,其体积约占垃圾渗滤液水量的13%〜 30%,并具有以下特征:①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 杂;②可溶性无机盐组分含量高,可生化性差;③水质水
量随时间变化大;④重金属含量高。这些含有大量污染
物的膜过滤浓缩液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环境等都存 在严重威胁,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其合理的处理
处置也是应用反渗透、纳滤技术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 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膜浓缩液问题直接关系到垃
圾渗滤液全量处理以及“零排放”的目标,因此必须采取 切实可行的办法对膜浓缩液进行有效处理和处置皿皿。3. 1.2 总氮问题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瓶颈是总氮难以达标的问 题⑷。垃圾渗滤液中高氨氮非常难以处理,过高浓度
的氨氮会对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产生抑制效果,并且污染
物营养比例失调,总氮含量较COD及磷含量高的多,因 而脱氮效果不佳,若额外投加碳源,将会大大增加处理 成本。垃圾渗滤液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常用的脱氮工艺 有生物脱氮、氨吹脱及膜法脱氮等工艺,不同脱氮工艺 在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渗滤液处理达标
排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上述各种工艺也存在着许多问
题。比如,生化脱氮工艺硝化作用可以使氨氮达标排 放,但反硝化作用无法使总氮达标排放,并且生化脱氮 操作复杂、运行不稳定、占地面积大以及环境较差;氨吹
脱可以保证氨氮绝大部分去除,但要使氨氮达标排放,
还要增加生化处理措施,同时氨吹脱需要投加大量碱性 物质,易导致系统结垢,且在生化处理过程中又需要投 加酸调节pH值至中性,导致处理成本过高,另外氨外
105王庆,等: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溢会形成二次污染。综上所述,高浓度的总氮不但使运 行成本剧增,而且也会影响出水水质,因而,找到一种行
之有效的去除渗滤液中高浓度总氮的方法是当务之急。3.2现有措施3.2. 1 膜浓缩液目前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的处理处置方式可
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转移处置,包括外运和回灌;二是进
一步减量,包括纳滤、高压反渗透、蒸发、膜蒸憎等;三是 无害化处理,包括混凝沉淀、电絮凝、高级氧化等技术和 干燥、焚烧、固化/稳定化等手段O3.2.2 总氮问题(1) 蒸氨法训〕。蒸氨工艺按塔底蒸汽的加热方式
可分为直接蒸氨工艺和间接蒸氨工艺。直接蒸氨工艺
的设备简单、无再沸器和蒸汽冷凝装置,前期的设备投
资低。在相同的蒸氨效率下,两种蒸氨工艺的蒸汽消耗 量基本相同。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除了高浓度的氨氮外,还有
3000〜7000 mg/L 的 COD。、8000〜10000 mg/L 的碱 度,1000-3000 mg/L的总硬度,还有大量的SS。因此 在蒸氨过程中,常常由于碱度、硬度高,造成塔板和换热 器堵塞,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蒸氨的 出水温度较高,必须使用换热器进行换热降温,也增加 了投资和运行成本,但是蒸氨塔具备停留时间短、占地 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蒸氨系统回收的氨水也 可以用作垃圾焚烧厂的烟气脱硝,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 用,优势较大。未来研发具有抗堵塞、抗结垢、低能耗等 性能的蒸氨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 前景。(2) 短程硝化反硝化顷〕。不同于传统的硝化过程,
程硝化反硝化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NO厂阶段,使其不
能进一步氧化成NO厂,实现NO:「的积累,并用NO2「 作为电子的最终受氢体,直接实现NH广和NO:-向% 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具 有以下优点:在硝化阶段可以节约25%左右的耗氧量,
极大的节约了能耗;在反硝化阶段可以节约40%左右 的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反硝化速率快,反应时间
缩短,反应器的体积可以减少30%〜40%,节约了设备 投资;硝化阶段可以减少34%左右的污泥产量,在反硝
化阶段可以减少污泥55%左右;减少了反应过程对碱 的需求量;在C/N比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过程对TN
的去除率;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量约50%。该 工艺相对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不仅在耗氧量上大大 减少,同时污泥产量只相当于传统工艺的1/10。最终 实现耗氧量低、污泥产量少、无需外加碳源等优点,大大
缩短了脱氮的反应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 同步硝化反硝化「切。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主 要是指在有氧条件下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同时发生的
一种现象。不少研究者通过实验或者工程应用发现,尽
管在好氧条件下,反硝化作用依然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生 物处理系统中,如氧化沟、SBR、生物转盘等常见的污水
处理系统中。近些年,不少研究者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现
象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该理
106环境与安全论的提出,也为生物脱氮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4)短程反硝化一厌氧氨氧化。4展望综上所述,渗滤液处理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这 些问题同时也是渗滤液行业技术发展的动力。为了解
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4.1建立渗滤液处理模型针对渗滤液处理过程,应进行更多的模拟研究,包
括水质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工艺的影响以及各工艺的对
不同水质的处理效果。最终建立渗滤液处理模型,该模 型可根据出水要求结合成本造价,设计满足要求的组合 工艺。4.2开发新运行模式渗滤液水质会随填埋场年龄增加而发生较大变化, 水质变化会影响各个工艺的处理效果,甚至会降低设备 的使用寿命。因此,急需开发出具有模块化、灵活组合
特点的新运行模式,该模块化多级组合工艺能够适应渗 滤液水质波动,这对渗滤液处理站运营管理而言是质的 提升。4.3优化现有技术尽可能的对每一种单独的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优 化改进,以适应不同渗滤液处理条件。比如,在MBR 处理系统中采用液氧供氧取代传统空气曝气,可提高好
氧处理效率、改善运行和操作环境;针对膜过滤技术,采 用化学软化+微滤取代NF和采用DTRO取代RO,可 有效提高产水回收率。4.4开发新工艺基于垃圾渗滤液水质变化的特点,开发出系统运行
稳定、膜浓缩液产量低、出水水质优、运行成本低的新型
工艺,是未来渗滤液处理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光大环保 渗滤液处理技术发展历程为例购,渗滤液处理技术发 展从第一代的:“混凝+氨吹脱+ UBF+SBR+MBR”, 到渗滤液“预处理+ IOC+MF+蒸氨+化软微 滤+ DTRO/RO”工艺,最新工艺放弃了缺/好氧生化系 统,通过采用蒸氨工艺,实现渗滤液中氨氮的资源化利
用;采用化学软化微滤技术取代纳滤膜,能够去除绝大
部分硬度;渗滤液经化软微滤后直接进入DTRO膜,既
缩短了工艺流程,同时产水回收率可达85%以上;膜浓 缩液再经过蝶管式纳滤膜(DTNF)进一步提取有机物,
产水再经浸没蒸发处理后,可进一步浓缩10倍以上,最
终系统产水率可达98%以上。由此可见,研究新型渗滤液处理工艺,不仅有助于
解决渗滤液处理过程中产水水质差和膜浓缩液产生量 大的行业难题,更能促进渗滤液处理行业的可持续
发展。参考文献:[1] 周益辉,曾毅夫,湛志华,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与管理研
究[JU.中国环保产业,2011(9):55〜58.[2] 张鸣.宜兴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技术应用研究[D].北
京:清华大学,2014.2020年12月绿色科技第24期U]周 良.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及思考[J].环境科
技,2012, 25(4):71 〜74.[4] Ngo H H. Physico - Chemical Processes for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Experiments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J]・ Separ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43(2) :347~361.[5] 邓 阳,冯传平,胡伟武,等.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电化学处理技
术口].环境化学,2018(5).[6] Fernandes A, Pacheco M J, Ciriaco L, et al. Review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sanitary landfill leachates: Present and future [J].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5(176〜177):183〜200.[7] 魏彦丹,李诗媛,吕清刚,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有机物成分分析
及蒸发处理研究[J].环境工程,2012(s2) .400-405.[8] 潘松青,叶志隆,程蒙召,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和浓缩液的蒸发
特性[J1环境工程学报,2017, 11(8):4506〜4512.[9] 熊建英,郑 正.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溶解性有机质特性及其去除
技术综述口]・环境化学,2015(1):44-53.口0]聂永丰.我国渗滤液处理情况不容乐观[EB/OL].中国城市环
境卫生协会智慧环卫专业委员会,2017-3-20:2018-9-30].
http://www. caues—zhhw・ org/newsitem/277761161.口门高原.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初探[JI绿色科技,
2017(20):77〜7&[12]王天义.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8〜9.口3]李 丽,张 兴,安 瑾,等.RO改进工艺对垃圾渗滤液深度处
理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6(7):104〜106.口4]姜薇.北京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及浓缩液处理技术路线研究
[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3.[15] 赵永志,陈 刚,国瑞峰,等.垃圾渗滤液膜处理浓缩液的减量
化及处理工艺探讨[J].给水排水,2015(7):35〜37.[16] Quan X, Huang K, Li M, et al.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of municipal reverse osmosis concentrate with low C/N ratio by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 [J].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8, 12(6) :5.[17] Mandal P , Dubey B K , Gupta A K . Review on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by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Drawbacks, challenges and future scope [ J ]. Waste Management, 2017:S0956053X17306128.[18] Syron E, Semmens M J, Casey 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pi
lot—scale 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EJH.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 2015, 273: 120〜129.[19] 高用贵,安 瑾,郭若军,等•”化软+微滤+ RO\"浓水减量化工
程应用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6年学术年会
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20] 任艳双,安 瑾,高用贵,等.化学软化/RO工艺处理垃圾焚烧
发电厂渗滤液中试[J].中国给水排水,2014(19)=29-31.[21] Silva T F, Silva M E, Cunhaqueda A C, et al. Multistage treat
ment system for raw leachate from sanitary landfill combining biological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solar photo—Fenton/bio- logical processes, at a scale close to industrial-----biodegradability enhancement and evolution profile of trace poll [J]. Water Research, 2013, 47(16);6167〜6186.[22] Umar M, Aziz H A, Yusoff M S. Trends in the use of Fenton,
electro — Fenton and photo — Fent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Qj]. Waste Management, 2010, 30(11) :2113〜2121.[23] Omar H , Rohani S ・ Treatment of landfill waste, leachate and
landfill gas: A reviewfj].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 9(1):15〜32.[24] Gao J, Oloibiri V, Chys M, et al. The present status of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from a technological
point of view]J].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 2015, 14(1);93〜122.[25] Renou S, Givaudan J G, Poulain S, et al. Landfill leachate treat
ment: Review and opportunity.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8, 150(3):468〜493.[26] Kjeldsen P, Barlaz M A, Rooker A P, et al. Present and Long-
Term Composition of MSW Landfill Leachate: A Review]〕]. C R C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Control, 2002, 32(4): 297〜336.[27] Abbas A A, Guo J S, Ping L Z, et al. Review on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s. [J]. 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09:6(:4):672〜684.[28] Kargi F, Pamukoglu M Y.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added bio
logical treatment of pre—treated landfill leachate in a fed—batch reactor. Qj],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03, 25(9) :695〜699.[29] Wiszniowski J, Robert D, Surmacz — Gorska J, et al.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methods: A review[J].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2006, 4(1) :51 〜61.[30] Vogel D, Bilitewski B, Nghiem L D. Membrane fouling in the
nanofiltration of landfill leachate and its impact on trace contaminant removal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 Waste Management, 2007, 1(4) :338〜350(13).[31] Mariam T, Long D N.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using hybrid
coagulation nanofiltration processes[J]. Desalination, 2010, 250 (2):677〜681.[32] Jans J M, Schroeff A V D, Jaap A, et al. Combination of UASB
pre—treatment and reverse osmosis [J]. Landfilling of Waste Leachate, 1992(11).[33] Baumgarten G, Seyfried C F. Experiences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biological pretreatment and physical posttreatment o£ landfill leachate[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1996, 34(7〜8) :445 〜453.[34] Horan N J, Gohar H, Hill B. Application of a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 biological fluidised bed for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s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1997, 36(2 - 3) :369〜375.[35] Kargi F, Pamukoglu M Y. Repeated fed一batch biological treat
ment of pre—treated landfill leachate by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addition [J]. Enzyme & Microbial Technology, 2004, 34 (5):422〜428.[36] Castrill6n L, Fernandez—Nava Y, Ulmanu M, et al. Physico—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MSW landfill leachate [J]. Waste Management, 2010, 30(2) :228〜235.[37] Iaconi C D, Ramadori R, Lopez A. Combined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degradation for treating a mature municipal landfill leachate[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6, 31(2) : 118 〜124.[38] Alah J H F N , Jorfi S , Ahmadi M , et al. Treatment of mature
landfill leachate by chemical precipNation and Fenton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6.[39] Anfruns A, Gabarro J, Gonzalez—Olmos R, et al. Coupling an-
ammox and advanced oxidation — based technologies for mature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3, 258〜259(1):27〜34.[40] Ismail S, Tawfik A. Treatment of hazardous landfill leachate u-
sing Fenton process followed by a combined (UASB/DHS) sys- temQ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73 ( 7) : 1700 — 1708.(下转第110页)1072020年12月质量保证体系,有效确保了修复质量。绿色科技矛盾却O第24期4.4修复效益场地污染总土方量57318 场地地下水污染面 积约5504. 5 n?,东塘、北塘底泥总量9000 n?,河道水
参考文献:[l]郑阳,余湛,马先芮.浙江省某退役工业场地修复治理及风险
管控工程实例[J].r东化工,2019(10):115〜117.[2:|翟羽佳.污染场地修复风险评价与控制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 (8):37—38.污染约2. 6万倉,根据可参考的施工定额进行场地修 复工程的费用预算,采用原位采挖、异位固化稳定化、异
位中和法进行土壤、底泥修复,结合HDPE膜铺设对 1.0 m以下土壤进行管控及地下水采用止水帷幕管控 形式,东塘、北塘地表水采用投加药剂的治理方法⑺。 ①环境效益。通过对受污染土壤的修复,可以削减污
[3]苗 竹,任 贝,魏 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现状[J].资源节约与
环保,2020(3):21—22.[幻王兴润,李磊,田永强.铅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进展[J].环境工程,
2020(6):1~ &任]周 游.关于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
染,恢复土壤性质,提高土壤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使场地及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②经
(12):46.[6]蒋金土.宁波市退役工业场地土壤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
农业,2018(6):71 〜72.口]沈 杰.某化工企业退役场地土壤污染调查及风险分析[J].华东
济效益。本项目污染地块规划主要为住宅用地和道路 用地,因此经济效益不是主要目的。但是通过本项目污 染场地的修复,有效消除了地块存在的环境、地质、水文
科技,2015(10):419.风险,也可以大幅度提高该地块的利用效率和周边地块 的商业利用价值。③社会效益。通过将受污染的场地
进行修复,实现土壤资源的再生利用,可有效保障经济 社会发展对土壤资源的需求,从而缓解土地供需[8:|雍正,罗泽娇,宋萌萌.武汉某退役电镀车间场地土壤重金属污
染及形态分析口].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3)46〜50.[9]倪娜,刘磊,陆航峰.杭州某退役污水处理厂退役场地污染调
查与健康风险评估口].环境工程,2013(1):618-621.(上接第107页)[41 ] Hullebusch E V, Oturan M A. Use of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to Improve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Landfill Leachates [J]. Brazil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1, 29(2): 221—230.[42] 王惠中.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工程示范:M].南京:河海大学
出版社,2009.[46] Deng X, Rong L, Zhang C,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
ment of membrane filtration concentrate [J],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 2011, 31(6) :10〜13.[47] 胡冲.陈垃圾生物反应器对中老龄垃圾渗滤液中氮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48] 艾恒雨,孟棒棒,李 娜,等.我国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现
状与污染控制建议口].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6, 6(6).[49] 李爱仙.蒸氨法氨回收工艺及装置简介[J].能源化工,2011, 32(6):43〜45.[50] 祝贵兵,彭永臻,郭建华.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m.哈
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 1(10):1552-1557.[51] 张绍青,张立秋,张朝升,等.SBR反应器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
处理垃圾渗滤液[J].中国给水排水,2014(3):10-13.[43] 张 璐,李 武,高兴斋,等•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
设计[J丄北京:中国给水排水,2009, 25(4):29〜31.[44] 李 颖.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北京:中国环境
科学出版社,200&[45] 杨振宁,卫 威.UV—Fenton、Fenton和0_3氧化法处理垃圾
渗滤液反渗透膜浓缩液的对比研究口]・环境工程学报,2016,
10(7):3853〜3858.Research Progress of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TechnologyWang Qing1 , Jin Jing1,Wang Dianer1,Feng Xu1 , Hu Kailiang2(1. Everbright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Jiangszt) Co. , Ltd・, Nanjing 9 Jiangsu 211100, China,2. Suntime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Co. , Ltd, ,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China)Abstract: A great deal of second pollutants releas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landfill would heavily pollute the water, air and soil around if not treated proper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fill leachates treatment proces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echnical routes of the leachate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leachate treatment.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leachate treatment is prospected.Key words: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technology1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