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炭疽病的流行及防治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兽医临床 牛炭疽病的流行及防治 殷晓睿 (辽宁省鞍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4014)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 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理变化的特点是脾脏显著肿 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 良,呈煤焦油样。 需氧芽孢杆菌属包括200多种芽孢菌,其中可 直径为l 3厘米,周围水肿、中央有黑色坏色组织的 典型元痛性皮肤损伤。感染者可出现头痛、肌肉痛、 发热和呕吐等症状。皮肤炭疽必须立即治疗。否则, 病死率可高达20%;胃肠型炭疽是炭疽第2种常见 的表现形式,是通过食人被炭疽芽孢污染的食物而 对人类致病的为炭疽芽孢杆菌和蜡状杆菌,炭疽病 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ll】。 1病原 炭疽杆菌菌体两端平直,呈竹节状,无鞭毛,革 兰氏染色阳性。炭疽杆菌为兼性需氧菌,在病畜体内 和未剖检的尸体中不形成芽孢,但暴露于充足氧气 和适当温度下能在菌体中央处形成芽孢。本病菌对 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但芽孢则有坚强的抵 抗力,在干燥的状态下可存活32 5O年,150℃干热 60分钟方可将其杀死【2]。 2流行病学 本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及 人对本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草食动物最易感, 其次是杂食动物,再次是肉食动物,家禽一般不感 染,人也易感。 患病动物和因炭疽而死亡的动物尸体以及污染 的土壤、草地、水、饲料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炭疽 芽孢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其污染的土壤、水源 及场地可形成持久的疫源地。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 吸道和皮肤感染。 3临床症状 3.1动物 炭疽病潜伏期一般为l~5天,最长的可达14 天。按其表现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即最急性型、急 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闭。 病死牛为败血症病变,尸体已发生胀气情况。尸 僵不全,天然孔流出带泡沫的黑红色血液,可视黏膜 发绀,血液凝固不良,粘稠如煤焦油样。 3.2人 炭疽的临床表现主要有3种形式,即皮肤炭疽、 胃肠型炭疽与吸人性炭疽。皮肤炭疽为最普遍的表 现形式。通常当人皮肤上有破损时,如有切口或磨 损,直接接触炭疽杆菌芽孢就会感染皮肤炭疽。由其 所致的瘙痒、皮肤丘疹,经过疱疹阶段,迅速发展成 导致的。其最初症状与食物中毒相似,但是病情可能 恶化,产生严重的腹痛、呕血和严重的腹泻,病死率 很高;最严重的人类炭疽是被称为吸人性炭疽或肺 炭疽的表现形式。尽管这种病例发现得最少,但却是 目前最令人担忧的炭疽。当人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悬 浮的大量炭疽芽孢,将其吸人时,就会导致肺炭疽。 肺炭疽的最初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是能够迅速 发展成呼吸困难和休克。 4诊断 4.1镜检 取病畜濒死时或刚死亡动物的血液做涂片标 本,用瑞士染色或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到许多有荚 膜杆菌,单个或成对存在,偶有短链,菌体相连呈平 直或微凹,如竹节状 。 4.2细菌培养 . 无菌采取病理材料,直接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 或肉汤培养基中,置37'12中培养18~24小时,检查是 否有炭疽杆菌生成。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成灰白 色、表面粗糙的菌落,放大观察菌落有花纹,呈卷发 状,中央暗褐色,边缘有菌丝射出141。 4.3动物接种 用培养物或病料悬液注射0.5毫升于小鼠腹腔, 经1~3天后接种小鼠因败血症死亡,血液或脾脏中 可检出有荚膜的炭疽菌。 5防治 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疑似炭疽疫情报告 后,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 查,采集病料送符合规定的实验室诊断,并立即隔离 疑似患病动物及同群动物,限制移动。 将发现病死牛的农户划定为疫点,由疫点边缘 外延3千米范围内的区域划分为疫区,疫区外延5 千米范围内的区域划分为受威胁区。对病死牛及其 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垫料等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 对发生病死牛厩舍用5%福尔马林喷洒消毒3 养殖技术顾问2012.9 兽医临床 次,也可用20%漂白粉液喷雾,200毫升/平方米作 用2/I,H ̄J 。对砖墙、土墙、地面污染严重处,在离开易 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威胁区的所有易感动物进 行疫苗的注射免疫,同时进行严密监测,如有新病例 出现及时处理。 燃品条件下,亦可先用酒精或汽油喷灯地毯式喷烧1 次,然后再用5%福尔马林喷洒消毒3次。 炭疽动物倒毙处的土壤消毒,可用5%甲醛溶液 500毫升/平方米消毒3次,每次2小时,间隔1小 加强农牧民技术培illlz作和科普宣传工作,广 泛宣传本病危害及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 能力,不食病害肉,对可疑病畜隔离治疗,发现疫情 时。亦可用氯胺或10%漂白粉乳剂浸渍2/l,B,t,处理 及时上报15]。 2次,间隔l小时。亦可先用酒精或柴油喷灯喷烧污 参考文献: 染土地表面,然后再用5%甲醛溶液或漂白粉乳剂浸 【1I朱万孚.]炭疽杆菌与炭疽病[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l,(6): 渍消毒。 333-336. 交通要道建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派专人监 【2】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J].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 114-ll7. 管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对进出人员、车辆须进行消 【3蔡敏.3】动物炭疽病的诊断与防制叨.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49—50. 毒。停止疫区内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易、移动。所有易 【4】袁风燕.牛炭疽杆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探讨[M】.新疆畜牧业,2004 感动物必须圈养,或在指定地点放养;对动物舍、道 (2):34-35. 路等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 【5】索南多杰.炭疽杆菌病的预防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 0,(10):44. ・病例报告・ 一例绵羊大绦虫病的诊治 陈静霞 (,-T ̄k,省邢台市高开区沙河城镇动物防检站054000) 1发病情况 绵羊绦虫病在农区发生不及牧区普遍。一般在 我市张某饲养绵羊53头,其中50千克的成年 放牧后1月左右易出现症状。幼年羊发病率高,成年 节4()头千克;20千克左右的育成羊13头。开春后, 羊因其自身体质的强壮和幼年感染后可产生一定的 问断地到外边放牧,一直长势良好。半月前,育成羊 免疫力,相对发病较少。绵羊绦虫病的中间宿主是地 开始发病,先发现有体瘦毛长羊离群呆立,精神沉 螨,地螨在适宜的温度、高湿度和阴暗而富有腐殖质 郁,结膜苍白,食欲降低,饮欲增加,进而腹泻,拉出 的土壤中极易滋生,反之在日照强或干燥的环境则 的粪便内有白色活动性的孕卵节片,维持2 3天后 不能生存。 死亡。后又陆续死亡3头上述症状羊,并在后期表现 4治疗 腿软、仰头、转圈等神经症状。就诊当天,共有13头 全群使用吡喹酮35毫克,千克体重进行驱虫, 育成羊已经死亡4头,发病2头,其余7头症状暂不 早晨1次服用。间隔l0天后,再用药1次。后可根据 明显。 情况酌情再用。 2剖检症状 清理圈舍,把污染的垫料,驱虫后36小时内所 肌肉色淡,心包内积有少量浑浊液体,心肌及心 排粪便,统一收集起来,彻底消毒、发酵。 内膜上均有严重出血斑,胆囊外观有不规则紫红斑, 外出放牧时,尽量避免在低温地放牧,尽可能地 胆囊内壁黏膜上有明显出血。特征性症状在肠道,在 避免在清晨、黄昏和雨天放牧,以减少接触地螨的机 空肠处,有像宽面条样乳白色竹节样很长的虫体,充 会,从而避免感染。 满肠腔,沿着肠管剪开,有的肠管处并排积有2~3条 由于在早春放牧开始就可感染,因此,在放牧后 虫体,除十二指肠外整个小肠里全部是虫体,肠黏膜 4—5星期时应进行预防性驱虫,间隔l0~l5天,应再 呈出血性炎症,延续到回盲口处,才见有肠内容物, 进行1次驱虫。 其中混杂有许多白色虫 节片。 用药4次后,发病的2头病羊1头治疗无效死 3病因 亡,1头痊愈,后经采取以上措施大群未再发病。 厢 养殖技术顾问20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