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 JsUZH/皿 0 lU 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分析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摘郭勤英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均强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快慢程度。通过调 查问卷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主要从大学生目前主流法治意识、大学生对现行法治的认同和信任、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主要 表现、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归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意识;主流法治意识;法律 为了调查大学生目前法治意识现 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河南省范围 内选择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 机来传递信息已经成为法律传授的途 径之一。二是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 学校度过,所以,大学生的法律知识 内心不相信法律能给自己带来好处。 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目前的法律氛围不 认同,他们认为现行法律执行中存在 人情关系、熟人关系、金钱关系这种 现象,导致法律案件缺乏公正性,进 而导致大学生对我国现行法律环境的 不认同。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很多消 州广播电视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 中原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进 行问卷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52份。 一大部分来源于高校教师的法律知识传 授。三是很少一部分学生是坐在学校 图书馆内翻阅法律相关书籍。四是法 律课题,法律项目要求法律知识较专 业,在校学生很少人去触及这些。因 此,法律类相关项目、课题不是大学 生获得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 (三)大学生对当前法律的认同和 看法 、调查的基本情况 极层面的灌输。所以,我国要进一步 完善法律相关设施,让法律在“干净” 的环境中运作。 二、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主要 表现 (一)大学生主流法治意识 1、对于提高法治意识培育问题, 65.30%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30% 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53%的大学生 认为没有必要。 人们对法律的认同和看法将会影 响和主导人们的外在行为方式。本课 (一)法律知识不全面,法治意识 不高 针对调查问卷第6题: “今日说法 是中国人的法律午餐,你感觉这个栏 目与你生活的关系如何?”调查结果显 2、在对我国社会法治现实环境信 任问题上,只有7.7%的大学生认为满意; 62.1%的大学生认为基本满意;30.20%的 大学生认为不满意。 题调查问卷第13题为: “您认为我们 目前的法律怎样?”调查显示,66%的 大学生对法律有坚定的信心,相信法 律能够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做到人 人平等,此时要正确认识法律正反两 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能够一分为二的 3、对于在你日常生活中会不会主 动去了解法治知识的问题,23.40%的 示:只有18%的大学生选择“关系非常 密切”;44%的大学生选择“关系不很 大”;52%的大学生选择“没什么关 系”。由此可见,一些大学生对法律知 大学生表示会、经常了解;14.84%的 大学生表示会、偶尔去;有7.88%的大 学生表示不会,太无聊,与自己无关。 (二)大学生学习法律的途径 本课题调查问卷的第14题为: 看待法律的成效。这些正面评价代表 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和看法,但存 在部分大学生对我国当前法治的整体 现状不满意。有14%的大学生对法律完 识的认同度不高,部分大学生对法律 的理解较粗糙浅显。例如,复旦大学 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杀死室友黄洋一案, “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加强大学生法律意 识的好方法?”如图1所示,在多项选 全持否定态度,认为目前我国法律不 能充分保护底层人民的合法利益,从 林森浩曾说:“我知道这样做违法, 我在大学是学医学专业也不是学法律 ■A、学校教育(kfl荚活 动、课堂教学、法律审 判旁听等) ●B、网络 择中,大学生群体了解法律的途径排 名前三位的分别是:74%的大学生表示 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60%的 大学生表示学校课程,56%大学生表示 网络。 l4、您认为以下哪蝗是加强大学生法律 意识的好办法? 7 口c、国家酱法宣传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看,一是 通过电视、网络、手机、报纸等传统 一——■■30% ■■■ 0b"/o 口D、各种媒体(电视、 广播、书刊、电子期刊 肄) IF 殃缱圈粕.湍缝诊 信息传播方式了解法律占有绝对优势 地位。目前是信息化时代,网络、手 图1调查问卷第14题 河南农业2016年第11期(下) l4、您认为以下哪些是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好办法? ●A、学校教育(相关活 动、课堂教学、法律审 判旁听等) ■B、网络 活中教师对学生持宽容态度,比如, 考试作弊、传递纸条、偷看其他同学 试卷、与其他同学调换试卷,教师对 诸如此类的事件微笑对待;更有甚者 个别教师对学生说: “考试时作弊不 要太明显啊,要避开巡考教师、要抄 口C、国家普法宣传 口D、各种媒体(电视、 广播、书刊、电子期刊 等) 袭的有眼色。”这些现象的存在极大地 影响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其次, 高中生进入大学后对新环境的适应能 ●E、法律图鹊、法律论 图2调查问卷第11题 专业,但没能想到我做的事后果会这 (调查结果见图2),58%的学生表示目 力较强,大学环境不像高中那样事事 么严重。 (二)有意愿学习法律知识,但对 高校法治课程教育不感兴趣 如,问卷调查第七题,“你对高 校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 课程的看法?”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 示:13%的大学生选择“认真学习, 作为保护自己的法律武器”;45%的大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42%的大学生认 为法律离我很远,就不去学习了。所 以,通过调查可知,思修和法律基础 在高校的开展效果不理想。 三、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归因 分析 (一)目前社会亚健康的法治环境 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亚健康的法治环 境对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影响较大, 打击大了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 强法治意识的信仰。我国法治历史较 西方国家晚,目前正处于社会法治转 型时期,各社会法治体系不完备,立 法程序存在法治与法律相互不融合的 现象;执法时存在感情用事,不依法 办事,比如,个别人员对小摊贩 态度恶劣,非打即骂,然后把摊主的 东西装上执法车。法律上并未规定执 法过程时可以采用粗暴手段对待摊主, 这种做法是对摊主人格的侮辱,侵犯 了摊主的人身权利。司法过程中个别 存在不依事实为依据,办感情案、关 系案。比如,在和同事讨论某个违法 案件时同事关心最多的是问:被害人 要是走法律途径要花多少钱找关系、 拖人情,有些更可怜的是他们有些人 拿着钱也找不到关系户啊。诸如上述 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法治 信仰。通过本课题调查问卷第11题 河南农业2016年第11期(下) 前是关系社会,熟人社会,遇到违法 事件还是要花钱拖关系,找熟人才能 得到更好的解决。这种对法律信仰的 缺失体现在对司法公正缺乏信心。 (二)传统德治文化对大学生法治 意识的影响 据本课题调查问卷第11题:“你 认为大多数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原 因是(有哪些?可以是多选),”结果 显示:70%的学生认为长时间德治文化 的影响。由此可见,德治文化对学生 的影响较深。历史传统文化中儒家思 想居于核心地位,儒家思想强调自由、 秩序、正义的法治规则是现代社会法 治的主要来源。但是,儒家德治思想 中“和为贵、忍为尚”的传统习俗, 对官宦衙门的惧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了现代法治的进程。古语言: “好事 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人们心目中 走上法庭是坏事、是天大的事、是不 光彩的事,所以,人们遇事大多会采 用私了的方式解决。深挖人们这种对 法律、对法庭的害怕与我国传统的儒 家法治理论是一致的。这种害怕法律 心理与现代法治所要求的诉讼意识是 存在冲突的,已成为我国依法治国的 障碍。 (三)学校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我国很久以来都是应试教育,老 师和学生都注重分数的高低,不在意 其能力的高低。在中小学阶段他们不 开设法律课程,此时注重学校教师的 引导,其实孩子从三岁开始对事物都 有了自己的看法、认知,他们都能理 解一定的知识。首先,高中毕业进入 大学的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他们很少 去主动学习法律,上课教师对他们传 授的法律知识较少。在学生的日常生 都有教师安排好,大学时期自由的时 间较多。因此一部分大学生突然不知 道要干什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生 活中没有了目标。他们不是把这些业 余时间用来学习法律知识,而是用来 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 爱好。最后,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模 式与社会的现实诉求存在一定矛盾。 因此,我国倡导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各 方面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 (四)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法 治意识的影响 家庭环境中包括父母的处事方式、 方法,其影响着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 育进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不是 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从小在潜移默 化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幼儿时期的 思想、认识能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幼 儿时期父母的言行不一致,对孩子承 诺的事情不兑现往往造成孩子心理的 迷茫。父母的行为与孩子心理本能的 认识有出入会造成孩子对别人的不信 赖感。事实证明,父母离异的孩子性 格孤僻、冷漠、自私;家庭和睦的孩 子性格开朗、活泼、友善、善解人意。 这些区别都是在他们潜意识中存在随 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表现出来的。 参考文献: 【1】杨莉,叶文明.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 与研究[J】.统计教育,2006(9). [2]吕宜灵.要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3). 【3】朱好杰,张海艳.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 的原因及对策叨.黑龙江史志,2008(6). 【4】梁治 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 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冯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