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近三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近三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近三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蔡颖赵钰徐昕 (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 目的根据近三年我院临床各科室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提高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l2月住院病人标本进 行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696株,主要分离来自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液等标本;病区分布依次是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血液 内科、老干部科及神经内外科等。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低为42.80%;其次为阿米卡星达49.7%;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0.0%。结论我 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见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等病房,对常见的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性;临床应重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监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减 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耐药;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o4—4949(2014)09—0528一O1 ant Aeinetobacter banmannii,MDR—AB),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更 严重的是产生了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均耐药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resist— ant Aeinetobaeter baumannii,PDR—AB) J。耐药一方面使治疗难度增加、住院时间延 长,病死率增加、同时也可明显增加交叉感染的发生,导致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已成为 临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和巨大挑战【 。 按照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CLSI规定 2,不动杆菌属菌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可采 用K—B纸片扩散法或MIc法。对于XDRAB或PDRAB菌株建议选用MIC法测定药物 敏感性,给临床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本组资料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 耐药率中,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低为42.80%;其次为阿米卡星达49.7%,而对其他13种 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0.0%;并且已出现大量多重耐药菌株及少数泛耐药菌株。鲍 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lU J:(1)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①B一内酰胺 酶:A类的超广谱p一内酰胺酶(ESBLs;)、B类的金属B一内酰胺酶(MBLs)、C类的头孢 菌素B一内酰胺酶(AmpC酶),D类的苯唑林酶(OXA)。其中A,B、D类酶以丝氨酸为 活性作用单位,而B类活性部位为结合金属锌离子。②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根据各种修 饰酶的底物不同,可发生一种或几种氨基糖苷类抗生药物耐药;(2)改变或保护药物作 用靶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的产生,包括AAC、APH、AAD,能灭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而拓扑异构酶gyrA、par(:基因突变可导致喹诺酮类抗菌素耐药。(3)减少药物到达作 用靶位量:①膜孔蛋白的改变和缺失减少膜对抗菌药物的通透性,使抗菌药物产生耐 药。②外排泵系统,将进入菌体内的多种结构性不同的药物持续泵出菌外,使菌体内的 药物浓度不足而导致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显示lI1j,其包含大量外排泵基因,外 排泵的高度表达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中发挥至关作用。 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大多数为外源性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 播和空气传播,在抗菌药物强大压力下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于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临床医生应结合病原学检查,根据实验数据选择针 对性强的抗菌药物,同时结合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感染部位、感染程度及病患的生理 情况等综合选择,降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如 下¨ :(1)舒巴坦及含舒巴坦的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合制剂: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 菌具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也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抗菌药物。(2)碳青霉烯类抗生 素: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或联合其他药物,但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耐药 问题也日渐突出。(3)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多黏菌素E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最强,可用于治疗XDRAB、PDRAB感染。(4)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国内目前只有米诺环 素片剂,可联合其他抗菌药物。(5)替加环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米诺环素的衍生物,对 鲍曼不动杆菌,包括耐药多粘菌素E菌株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6)第五代头孢菌素 类:强于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疗效仍待观察。(7)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耐药率低, 可联合应用。(8)其他:第三及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利福 平,其他B一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达等,耐药率高,故应根 据药敏结果选用。 综上所述,近三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存在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病房 等,对抗菌药物已产生多药耐药性,治疗难度大,对此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 程,特别是有创性操作时,应当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医疗机 构需要加强医院内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措施,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联合微生物 实验人员和感染防控人员监控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延缓其多重耐药性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36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 殖道等多处部位,是革兰阴性菌中的条件致病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具 有快速获取和传播耐药性的能力。近几年,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明显增多,是 当前我国最重要的“超级细菌”,在对其感染的发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监测方面,临床医 生需克服较多困难。为通过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l临床各科室的分布及耐药率,提 高I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对我院2011至2013年I临床分离的696株鲍曼不动杆菌 进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 Et我院住院病人的标本, 包括痰液、伤口分泌物、导管表面附着物、穿刺液、血液、尿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 程》…1进行分离、培养。 1.2药敏试验采用K—B法,均购自英国Oxoid公司的纸片。质控标准菌株:铜绿 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判断标准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 研究所标准(CLSI)L2 J。 1.3鉴定方法各种标本接种培养均按照I临床微生物操作规程进行,菌株鉴定和药 敏试验均采用美国BD公司的Phoenix一100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器配套试剂。 1.4统计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系统处理数据。 2结果 2.1标本分布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共696株,其中痰液576株(82.8%)、伤口分泌 物62株(8.9%)、导管5株(O.7%)、穿刺液l株(O.1%)、胸腹水12株(1.7%)、m培 养27株(3.9%)、尿标本13株(1.9%)。病区分布:重症监护病房359株(51.6%), 呼吸内科158株(22.7%),血液内科36株(5 2%),老干部科30株(4.3%),神经内科 27株(3.9%),神经外科26株(3.7%),肾内科l6株(2.3%),普通外科l4株(2.0%), 烧伤科13株(1.9%),泌尿外科l3株(1.9%),其他病区4株(0.5%)。 2.2耐药情况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低为 42.8O%: 其次为阿米卡星达49.7%,而对其他l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0.O%;并且已 出现大量多重耐药菌株及少数泛耐药菌株。见表1。 表1 69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696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情况分析 869. 1 2 1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embil aSusceptibility Testing;Sixteenth Informaitonal Supplement.Wayne,Pa Clinical and La— 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201 1:M100一s21. 3讨论 j 3】 MUlIOZ—Price LS,Robert AW.Acinetobacter Infection.N Engl J Med,2008,358: 1271—1281. 鲍曼不动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患者的皮肤表面、口腔黏膜、呼吸道、胃肠 道、泌尿道等,且其粘附力极强,易在各类医用材料、呼吸机管道及各种医用导管等上粘 附,甚至医务人员的手、桌面、病床等,可导致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相关感染、胃肠道感 染、泌尿系统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鲍曼不动杆菌对湿热、紫外 线、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一般消毒剂对其没有良好杀灭效果只能抑制其生长,同 [4] 国承杰,张文.我院2009—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山东医药.2012,52(27):78—79, [5] ZhauH,Yang Q,YuYS,eta1.Ctonal Spread ofImipenem—resistant Aeinetohaeter bauIrlnniai among diferent ciites ofChina.J Clin Microbio1.2007.45:4054—4057.Lo J 时其可耐受肥皂洗涤_4 J。鲍曼不动杆菌易造成克隆播散,因其拥有在体外长时间存活 的能力【5一 。 Perez F,Huier AM,Hujet KM,et 1.Glaobal challenge ofmultidrug—resistnta Aeineto- baeter banmannii.Antimiemb Agents Chemother,2007,51:3471—3484. 我院2011至2013年分离的696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82.8%,与 文献报道一致 ;其次分离自伤口分泌物、导管表面附着物、穿刺液、血液、尿液等。本 调查696株鲍曼不动杆菌全部来源于医院感染的病人,重症监护病房最多,其次为呼吸 内科,血液内科,老干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肾内科,普通外科,烧伤科,泌尿外科 等。住院时间长、重症监护室、使用机械通气、有创操作、抗菌药物暴露及合并严重基础 疾病等均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高危因素E 3 J。本组资料患者也多存在于以下情况:如 重症肺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化疗、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机体免疫力 低下人群;及存在皮肤或粘膜屏障的破坏,如有创呼吸机的使用、气管插管、血管内导 管、导尿、透析、外科手术、创伤等,大大增加了条件致病菌进入体内的机会。长期广谱 抗生素的使用也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造成菌群失调,为条件致病菌生 长创造条件,并选择出耐药菌株。 近十年来临床分离的菌株50%一70%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hidrug—resist- [7] 彭敬红,黄汉菊,娄国平,等.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病区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221. [8] 王辉,孙宏莉,宁永忠,等.不动杆菌属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 华医学杂志,2006,86(1):17—22. [9] 刘春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予防治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4):337 —340. 【1O l Peleg AY,Seifert H,Patemon DL,Aeinetobacter baumannii:emergence of a she— eessful pathogen.Clin Microbiol Rev.2008,21:538—582. [11] Zhou H。Zhang T Yu D。et a1.Genomie analysis ofthemulti—drug resistantAein— 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 MDR一鄹o6 widely spread in China.Antimierob Agents Che— mother,2011,55:4506—4512. [12] 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78—79. 528 医学美学美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