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标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标体系

来源:华佗小知识


附件1:

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评价通用指标体系(普通本科)

一级指标 权 重 1. 生源情况 2. 培养模式 3. 教学资源 4. 本科教学工程与教学成果奖 5. 教学质量保障 6. 培养效果 7. 专业特色 0.10 二级指标 0.20 0.30 主要观测点 0.15 0.10 0.15 指标说明 满分10分 一级指标 1. 生源情况 1.1 招生录取 (权重:情况 0.1) (100%) 1.1.1 近四年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本专业学生入学平均 本专业每名学生高考总分(不包括加分)除以该生所在省高(标准)分数(55%) 考满分值(文、理分科)后的标准分的平均值。 1.1.2 近四年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入学平均分数在学 近四年该专业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校整体招生中的情况(35%) 与该校所有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的差值。 1.1.3 近四年该专业在省外招生计划数与省份数的情况 省外招生计划数占5%,省份数占5%。 (10%) 2. 培养模式 2.1 培养方案 (权重:(60%) 0.2) 2.1.1 方案依据 (20%) 2.1.2 培养目标 (20%) 制定培养方案主要依据的说明 根据已发布(或陆续发布)的专业规范国家标准制定 (1) 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与专业人 专业定位、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才培养定位的符合程度(30%) 等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 (2)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培 培养方案各要素匹配程度: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定位、养目标的支撑程度(70%) 课程设置等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 2.1.3 课程体系 (60%) (1) 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吻合程 课程体系必须符合教育部制定的专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对度(30%) 培养目标达成的支持程度。 (2) 课程设置对知识、能力和素质 课程设置对培养计划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支持程要求的支持程度(40%) 度。 (3) 教学计划中专业主干课程和主 侧重课程结构的合理性。 要专业课程对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支持程度(30%) 第 1 页 共 4 页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2 培养模式 改革创新(40%) 主要观测点 指标说明 2.2.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 (60%) 2.2.2 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40%) 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 3. 教学资源 3.1 专业师资 (权重:基本情况 0.30) (35%) 3.1.1 专业生师比(30%)(按部颁标准计算) 专业教师指从事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对于有硕士生、博士生培养资质的院校,将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按照1.5和2的比例折算成本科生数。 专业教师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比例。 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 3.1.2高级职称教师比例(15%) 3.1.3 博士学位教师比例(10%) 3.1.4 近四年本专业(1)近四年本专业教授为本专业 教授授课主要是指教授讲授理论课,而指导实践教学环节高级职称教师为本专本科生授课的授课率(40%) (各类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不计算在内,无教授的专业业本科生授课情况按副教授为本专业本科生授课的授课率统计。 (20%) (2)近四年由本专业高级职称教 专业课主要是指理论课,而实践教学环节(各类实习、毕业师承担的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设计、课程设计)不计算在内,高级职称教师指具有副高级(含的比例(60%) 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 3.1.5 具有行业经历专任教师比例(10%) 行业经历是指在校的专业教师在相关行业工作或曾与相关行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6个月以上。 3.1.6 中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培训的比例(15%) 参加教学能力培训是指以下两种情况之一:① 曾接受教师注:中青年教师指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的教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② 曾参加国家级、省级教师上岗业务培训或教学点评活动;或参加国内外高校进修、访学师 等。 3.2 专业教师 科研情况 (20%) 3.2.1 近四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0%) “学术论文”指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本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论文;国内学术论文“他引次数”以CNKI(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总库)、CSSCI与CSCD源期刊并集库(含扩展库)中的“他引次数”为准,自引不能计算在内;国外学术论文以“Web of Science库(含扩展库)”中的“他引次数”为准。 3.2.2 近四年教师获得地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情况(30%) 科研奖励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科学技术);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国家级行业协会(或学会)奖励。省教育厅等省直厅局科技成果奖;厅局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第 2 页 共 4 页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指标说明 术发明奖;省级有职能的学协会组织的评奖成果。 3.2.3 近四年教师主持科研项目情况(30%) “科研立项”以第一立项单位主持国家级项目(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防/重要科研项目、境外合作科研项目、部委级项目、省级项目(省立项、教育厅科研立项、省科技厅立项、省工信委立项、省社科院立项、宣传部立项、省民政厅立项、省财政厅立项、省农牧厅立项)。 教研论文是指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与本专业教学研究相关的论文,不包括学术研究有关的论文。 3.3 教师教研情况 3.3.1 近四年教师发表教研论文数量(25%) (20%) 3.3.2 近十年教师主持编写本专业规划教材情况(25%) 本专业教师主编的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3.3.3 近十年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研项目情况(25%) 3.3.4 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教研)奖励情况(25%) 3.4 实验实践教学3.4.1 现有教学实验室面积生均值(15%) 条件(20%) 3.4.2实验仪器设备的生均值(15%) 省级以上教研项目包括:国家及省教育厅教改立项、国家及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高教学会立项课题。 单价1000元以上的设备(含软件)。 3.4.3 近四年新增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 近四年新增的单价1000元以上设备。 (20%) 3.4.4 近四年本专业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数量及所有基地实 “专业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指近四年有学生实习且签有协议习学生人次数与专业在校生总数的比值(50%) 的实习实践基地,包括几个专业共用的基地。 3.5 图书资料(5%) 3.5.1现有专业电子课程资源的个数 本专业的电子课程资料源是指供本专业教学使用的、由资源提供方完成更新的、可全文下载的省精品课程及网络化学习(或上线MOOC)资源的数目。不包括随书的资料光盘。 本专业的电子图书资料源(含学校与院、系)是指供本专业教学科研使用的、由资源提供方完成更新的、可全文下载的电子资源, 本专业的图书资料(含学校与院、系)是指供本专业教学、科研使用的图书资料。 3.5.2图书资料源的个数(35%) 3.5.3现有生均专业纸质图书资料册数(30%) 第 3 页 共 4 页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指标说明 4. 本科教学4.1 本科教学 工程与教学工程项目 成果奖 (50%) (权重:0.15) 4.2 教学成果奖 (50%) 5. 教学质量5.1 质量保障 保障 体系 (权重:(100%) 0.10) 包括系列“卓越计划”、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4.1.1 历年省级以上(含教育厅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区、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目(100%)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 4.2.1 历年省级以上(含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100%) 该专业教师参与完成的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项数。(该专业多人共同完成1项成果只能算1项)。 教学质量监控的机制及教学各个环节(听课制度、学生评教、5.1.1 质量监控(30%),必须是除学校质量监控措施之外数字化学习中心等)的质量监控措施。 的、可落实于本专业的质量监控实际措施) 5.1.2 质量评价(40%) 5.1.3 反馈及效果(30%)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否健全、是否涵盖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有多角度的评价,质量评价措施及实施情况。 质量保障体系(如考教分离)是否有持续改进。 近四年本专业学生专业指导机制是否健全、指导措施是否到位、实施效果是否良好和支撑的文件,以及近四年本专业学生对专业学习指导的情况。 近四年本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 校友指77级以后的本科生。每人简介500字以内。 6. 培养效果 6.1 就业情况与 (权重:培养质量 0.15) (50%) 6.1.1 近四年学生专业指导情况(30%) 6.1.2 近四年年终就业率情况(40%) 6.1.3 十名优秀校友简介(30%) 6.2 在校学生 综合素质 (50%) 创新创业活动指: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6.2.1 近四年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科研项目及参与学科专计划”;科研项目指:学生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各类国家、省业竞赛学生人次数与专业在校生总数的比值(25%) 部和市级纵向项目,以及学校科技管理部门科研考核统计的横向项目。专业竞赛指国家、省、校三级的获奖、立项。 6.2.2 近四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情况(45%) 6.2.3 近四年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受理等情况(20%) 6.2.4 五名优秀在校生简介(10%) 该专业学生为获奖人之一。 该专业学生为发表学术论文第一或第二作者;该专业学生为专利受理限额内成员。 本专业在校生,每人简介300字以内。 凝练出的专业特色及效果说明(1000字以内) 凝练出学位点的建设及效果说明(1000字以内) 第 4 页 共 4 页

7. 专业特色 7.1 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6分) (满分107.2学位点建设情况(4分) 分)

第 5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