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新时期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研究和探讨

关于新时期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研究和探讨

来源:华佗小知识
金融观察

关于新时期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研究和探讨

□  王文杰

摘要:实体经济是指人通过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实体经济这一词,多次被美国媒体以及美国提及,危机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和智库提出美国的次贷危机充分暴露了其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和脱节现象。本文就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内部及外部的关系,通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和地方发展案例来分析目前国内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进入新世纪的十多年以来,在主导下的金融业改革捷报频传,其中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中流砥柱更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相关法规和制度不断完善、金融产品推陈出新、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广大百姓和社会各界提供了优质的金融服务。但是与此同时,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红利的同时,我国的整体经济环境也在经受着各式各样的考验,其中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和转型之路问题频现。

一、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脱节。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成长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长是不对等的,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银行业乘着消费者对房地产的刚需和新时代金融理财理念的东风一路扶摇直上,四大国有银行相继股改,成功上市,成为世界瞩目的对象。而相对的,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的日子却不好过,近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了题为《降成本——2017年的调查与分析》的分析报告,这里从中摘取了一些信息。

表一 2014-2016年全国各地区亏损企业占比情况表指标(%)东部地区中部地区2014年2015年2016年

25.7627.8824.94

25.5127.5626.67

东北地区36.7840.3436.67

西部地区32.4034.4531.29

全国企业的亏损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实体经济的整体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这样的发展情况是非常不健康的,从根本上来说,银行业的功能是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然后通过贷款等方式来转化为资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优化现有经济的结构。然而现在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却和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旦实体经济走到崩溃边缘,银行业也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美国因为实体经济和银行业的发展严重脱节而导致的次贷危机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是如果实体经济和银行业能够互相配合、支持,那么在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其产生的巨大融资需求将会同时给银行业和实体经济企业带来巨大的红利,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优秀案例——农业银行助力京津冀共同发展。2016年,农业银行与北京市共同设立了北京市副中心建设基金,该基金规模1000亿元,主要目的是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强京津冀共同发展。该基金通过合理使用农业银行提供的资金,秉承着“价格最优惠、期限最灵活、交易结构最优化”的原则,针对目前京津冀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利用各类金融工具,通过企业贷款和债务重组,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现已通过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基金向通州区八里桥棚改项目投资5亿元,实现首笔资金投放。创新“股债贷”综合金融服务模式,采用投贷联动方案成功对接“两站一街”(轻轨L2线次渠站、垡渠南站、亦庄火车站)项目,对于有序

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截至2016年底,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18年第6期 总第424期

28

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基金的设立和持续运行,既离不开的穿针引线,也离不开银行的大力支持,很好地体现出了商业银行在的指导下,该如何服务好实体经济,从而改善整个地区的发展情况。

二、目前我国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业的逐利和风控属性与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矛盾。银行业作为经营“现金流”的企业,其本身对追求利润和控制风险是非常看重的,而目前实体经济企业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体环境不佳,供需关系失衡,基本都处于“资本寒冬”之中,许多企业都存在多年亏损经营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在对其进行评估之后,不愿输送资金,于是那些原本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生存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相比于实体经济,银行业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利润回报较高,风险较小的金融机构间内部交易和房地产交易的虚拟经济市场中去。至此,银行业原本应该起到的调节社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而由于目前银行业对于利润的过度追求,也间接导致了实体经济企业利润的进一步萎缩。

(二)商业银行的信贷策略对实体经济支持的不足。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的授信策略愈发保守,根据调查显示,基层商业银行近几年对普通中小型企业的授信策略呈现出授信周期短、授信额度小、授信变化快的现象,整体上表现出企业信贷短期化的发展倾向。这样的倾向一方面是由上文提到过的银行业对逐利和风险控制的需求导致的,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目前我国银行业整体信贷策略侧重点的不同,相比于实体经济企业适用的贷款产品种类寥寥无几,目前商业银行对于个人消费贷款和房地产开发商融资贷款提供的金融产品种类丰富、贷款周期合理、授信额度灵活,这就给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难上加难。本来要想进入商业银行融资贷款的“门槛”就非常困难了,那些满足条件的企业在好不容易“进门”后,才发现原来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实在不是很多,而满足其发展所

金融观察

需的融资需求更是无从谈起。

(三)经营困难的实体经济企业逆作用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从过去的超高速增长放缓至中高速增长,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实体经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遭受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影响,加之传统的重工业“两高”型企业更是在崇尚绿色金融的今天屡受挫折,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实体经济企业在今天的发展环境下步履维艰。而银行作为这些企业的合作伙伴,在这些企业经营困难的同时,自然也受到了相当影响,导致产能过剩地区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虽然目前我国大多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较强,但是商业银行的基层网点却对这样的损失难以承受,由此导致“釜底抽薪”式的抽贷现象层出不穷,给原本就困难的实体经济企业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三、推进我国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一)正确把握实体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银行业要准确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成长息息相关,是一种“唇亡齿寒”的密切关系,与此同时,银行业应结合自身开阔视野的优势,正确把握未来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切不可随意抛弃处于临时性经营困难的实体经济企业,简单地进行抽贷以达到减小损失的处理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看似减小了商业银行的损失,实际上是扼杀了实体经济未来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是非常不明智的。其次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的扶持和帮助,充分统筹社会资源,为具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设计全新的金融产品、构建合理的新型银企关系,为积极转型的传统“两高一剩”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最后,商业银行不仅要对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提供服务,更要保证中原地区的实体经济企业也能得到相应的支持。从地理上来看,虽然沿海地区的实体经济企业在转型升级上具有许多优势,但是我国内陆中原地区的企业往往具有原材料资源丰富、采集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更低的优势,如果能对这些优势善加利用,在帮助实体经济企业得到复苏的同时,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也将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18年第6期 总第424期

29

金融观察

得到大大改善。

(二)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和银行业创新。商业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金融改革,逐步放开过去封闭的金融市场,让社会各界参与到金融改革的发展中来,简化过去繁琐的审批流程,探索适合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在建立创新型银企合作关系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大推进绿色信贷,对新型绿色金融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建好“绿色台账”,让适应未来潮流的绿色实体经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同时,积极推进自身内部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内部结构传导效率和运营调节效率,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指定相应的策略、开发合理的贷款融资产品、确保稳健完善的贷后管理,形成从客户评级到贷后管理的高效服务链。

(三)坚持走政、银、企三方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不仅与银行和实体经济企业密切相关,在这其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银行和企业的发展,必然是在制定的法律范围之内进行,如果没有合理的指引和导向,那么,再多的方案和计划都是空谈。从目前我国内陆地区的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内陆地区本身发展起步较晚,对于全球经济发展潮流变动的嗅觉没有沿海地区敏锐,在推进本身产业升级和转型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这方面,应提供适度的倾斜,提高未来地区规划和发展计划的透明度,加强政、银、企三方之间的信息互换效率,正确引导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各国为了保证自身实体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各出奇招,有的甚至不惜(上接第20页)

经营管理能力应该是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所以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员工意识,给其灌输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其次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坚守社会责任是我们树立完美形象的重要部分,所谓的社会责任有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企业的公民责任,或者说是一种重要转变,即在市场主体中,商业银行由市场主体向企业公民的一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18年第6期 总第424期

高筑壁垒,忍痛回迁工厂。而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虽然整体的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是非常脆弱的,过去传统的“两高一剩”式实体经济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转型迫在眉睫,而作为调节社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的银行业必然在转型和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中,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转型之路必然是坎坷的,但同时也是充满机遇的,只要合理统筹好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强银企之间的交流合作,未来的发展转型之路也会处处充满光明!

【参考文献】

[1]周慕冰.关于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金融监管研究,2016(02):1-10.

[2]尚福林.切实担当社会责任 全面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J].中国银行业,2016(09):8-13.

[3]周景彤,张旭.银行业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J].国际金融,2012(08):38-41.

[4]彭钦,周鸿卫.中国银行业高盈利研究——基于与实体经济行业比较的证据[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05):33-40.

[5]贺正然.浅析我国现代银行业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J].现代商业,2017(02):101-102.

[6]. 金融业态深化、财政激励与区域实体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16.

[7]邾东.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执行情况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7.

[8]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降成本\"课题组,刘尚希,傅志华,马洪范,程瑜,李成威,梁季,许文.降成本:2017年的调查与分析[J].财政研究,2017(10):2-29+42.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苏州昆山分行)

个重要转变;最后形象的树立,需要品牌的维护,我们要用好的服务吸引客户,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使客户对我们形成偏好和依赖。综上,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完善自身影响,以品牌营销作为一个强大的卖点,通过积极塑造和提升自己的核心品牌,增强自身竞争力。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南通海安支行)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