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IFE sTY LEI生 方式 文/梁杉郭宁 看似悖论的心理账户 实际上,无论个体、家庭还是集团、 公司,都存在一个或多个明确或潜在的 账户体系,这些账户体系往往会遵循一 些有悖于经济算规律的潜在心理运 算规则,使个体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经济 法则。 根据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 者卡尼曼和特夫斯基的研究,心理账户 有4个基本特征:第一,在进行决策时, 人们把各种选择理解为一个个账户,为 每一类型建立一个单独的账户;第二,收 益会带来正的账户登记,而损失会带来 负值;第三,收益或损失越大,账户的绝 对值就越大;第四,在不同的行动决策问 进行选择时,人们往往根据心理账户这 一参考标准进行判断,选择收益最大化 的行动。 周末来临,小舟决定娱乐一下,于是花300元买了一张音乐会票。可临出发前, 心理账户往往被看作是相互的, 却发现自己把票弄丢了0心疼之余,他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如果想听音乐会,就 心理账户之间由于财富来源、消费支出 必须再花300元买张票。 类别、储存方式等的不同具有非替代性。 如果是你,还会花钱买票D57或者,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出发前丢失的是新近 在本文开头所举的音乐会门票的例子, 买的300元公交卡,你是否还去听音乐会呢? 就是由于不同消费支出类别的设立,而 根据研究人员的调查表明,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公交卡丢失,人们还是会选择 导致不同心理账户之间存在着非替代性。 去看音乐会;如果音乐会门票丢了,人们则回答不去了。可实际上,不论丢的是电 比如,有一对夫妻外出旅游钓到好 话卡还是音乐会门票,都是价值300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之 几条大马哈鱼,这些鱼却在空运中丢失 所以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结果,其实是大多数人的“心理账户”在作怪。 了,航空公司为此赔偿了300美元。这对 美国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萨勒1985年发表《心理账户与消费者行 夫妻拿这笔钱到豪华饭店大吃一顿,花 为选择》一文,正式提出“心理账户”理论。人们在脑海中,把电话卡和音乐会门票 了225美元,这是他们从未花销过的大数 归入了不同的账户。丢失电话卡不会影响音乐会所在账户的预算和支出,所以大部分 目。但如果换一种情况,这对夫妻得到的 人仍【19选择去听音乐会。但丢了的音乐会门票和后来需要再买的门票都被归入了同一 是他们的工资增加额300美元,这么奢侈 账户,所以感觉要花双倍价钱去听一场音乐会。人们自然觉得这样不划算了。 的饭局就不太可能发生了。 74中国卫生人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心灵驿站 从金钱的数量看,不管是航空公司的赔偿款还是年工资增加款,这对夫妻获得 元年终奖,那么不如给员工每个月发放 的都是300美元,为何人们的消费行为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因为这300美元显然被 1000元所带来的效果好。所以,将一次 划入了“意外横财”和“食品”账户,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一反常态;而如果这对 性的奖励分成几次给员工,是一个更好 夫妇得到的是每年的工资增长" ̄300美元,潜意识里便会将其理解为辛苦挣来的钱, 的选择。 因此不会花钱去吃一顿奢侈的饭。 如果一个组织已经确定了某个, 可见,心理账户的存在,影响人们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支出和收益,从而 并且持续使用很久,就会让员工形成一 做出不同的决策和行为。 个固定的心理账户。当这个账户出现问 题时,管理者又该如何处理呢? r 值 心理账户的运算法则 某机构每到年末都会发放半年的工 ’通过大量研究,研究人员总结出 资作为年终奖,但由于今年经济情况不 . 亏损 获利 心理账户的价值曲线形状(见图)。其 景气,盈利远不及往年,不可能再发放同 夕‘ 特点包括:第一,得与失是个相对概 样数量的年终奖。那么此时,管理者该通 念而不是绝对概念,人们对某一价值 过何种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的主观判断是自己感觉到的得或失, 该机构的管理者选择在发放年终奖 而非绝对数量;第二,人们面临得与 前一个月透露信息,告诉员工由于经济 图 价值函数曲线 失(盈与亏)的心理体验是不同的,曲 情况不景气,到年底时要进行裁员。当员 线呈S形,离参照点越近的差额人们 工到年底忐忑不安时,管理者宣布,机构 愈加敏感;第三,同样数量的得与失, 决定与大家同舟共济,不进行裁员了。而 亏损对人的影响大于获利。 最终大家还得到了一笔2个月工资的年 由此我们得到了几个非常有用的法则: 终奖,每个人都非常开心。 规则一:两笔盈利应分开。由图可见,假如两笔收入均为正,因价值曲线在获 这个机构的管理者巧妙地通过改变 利区间为凹形,所以V(×)+V(Y)>V(×+Y)。可见,受益100元带来的快乐不如两个 参照点而影响了人们的心理账户,从而 50元所带来的快乐。 使机构免于出现由于少发年终奖而造成 规则二:两笔亏损应整合。假如两笔收入为负值,因价值曲线在亏损区间为凸 的士气低落。员工原本的心理账户是半 形,所以V(一×)+V(一Y)<V(一X—Y)。可见,损失两个50元带来的沮丧远比损失100 年工资的年终奖,但当得到要裁员的消 元要大得多。 息时,员工将自己的心理账户改变为保 规则三:大得小失应整合。两笔收入一正一负,且余额为正,即X>Y,从价值 住工作。于是,当宣布不再裁员时,人们 曲线看V(×)+V(一Y)<V(×一Y)。可见,获得了100元的奖金,即使丢失了5元,那么 的心理账户得到了满足,此时再发放年 你也会感到盈利了95元而更开心。 终奖,奖金的参照点不是原来的半年工 规则四:小得大失具体分析。两笔收入一正一负,且余额为负,即X<Y, ̄BN,-J应 资,而是没有年终奖,因此心理账户从原 分两种情况:其一,小得大失且悬殊很大,应分开,v(x)+V(一Y)>V(x—Y)。例如你 来的损失变为了盈利,自然不会出现不 获得40元奖金,却要花6000元修车,那么你最好把这两件事情分开看。其二,小得 满,反而会很满意。由此可见,管理者如 大失且悬殊不大,应整合,即v(x—Y)>V(×)+V(一Y),因为当获得40元和损失50元在 果能很好地利用员工的心理账户,可以 起整合的时候,人们在心理上会把损失从50元降低到10元,损失显得小了。 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心理账户理论除了在薪酬方面可以利 薪酬管理巧应用 用外,还可以运用在日常管理之中。比如, 既然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心理账户,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影响和调节人们的心理 在平时多对员工给予表扬,哪怕是一个笑 账户,使管理更加有效,员工工作更加积极。 容、拥抱,都可以给员工很好的鼓舞;而 最常使用的方法是薪酬管理。如今很多组织,一般是每个月给予员工一些基本 批评则应该一次性给予。这种平时多次鼓 的工资和补助,然后在年末时发放一笔份额很高的年终奖。这种做法对于组织来说 励的效果要好于积累很久的一次鼓励;而 自然不错,因为可以在平时充分利用资金,并且员工若在年内离职,可以省下年终 这种对员工的批评方式可以减轻员工的不 奖这笔支出。但这样做,员工会满意uS? 满,从而更加努力工作。④ 从心理账户的运算规则看,分开相同数额的奖金、小额地分次给予,与一次全 部给予相比,前种方式员工满意度更高。例如,如果一个组织在年末将给员工12000 (作者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 中国卫生人才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