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案1: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学案1: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

(1)概念: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 和 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2)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粮食 、储备、 、进出口四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

(3)重要性:是的 物质保障。 思考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涵义。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粮食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②“社稷”的“稷”是一种粮食。 ③农业基础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 ( ) ( )

素养目标 1.结合区域地形、气候以及人类活动说明耕地资源特点的成因。(区域认知) 2.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时空发展的角度说明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综合思维) 3.通过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说明保护耕地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 4.运用图表材料,评价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特点。(地理实践力) ④“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的一贯立场。 ( ) 2.中国的粮食生产:

(1)四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 (2)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

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 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①耕地的数量和 。

②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 。 [连一连]

将影响下列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因素连接起来。

3.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点:

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1)人均耕地少, 耕地资源有限。 (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 和污染问题严重。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 资源配置不佳。 (4)农业 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我国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等边缘地区。

( )

( )

②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是导致城郊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目前农村耕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土壤污染。 ④我国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 ( ) ⑤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最主要的是台风。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扩大耕地数量。 2.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①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 投入。

( ) ( )

②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

3.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 (1)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 问题。

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粮北调”,从有余粮的南方调拨 到北方,保障北方缺粮地区居民的 粮需求。

②自1985年起,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调配演变为“北粮南运”,从北方余粮区流向南方

缺粮区的粮食以 为主,主要是适应畜牧业发展对 用粮的需求。

③我国粮食净调出区主要分布在 、吉林、内蒙古、 、安徽等省区。 (2)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包括谷物和大豆)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 手段之一。

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以净进口谷物为主,主要通过进口小麦,解决我国食用粮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②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我国粮食进出口大体平衡。

③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人均消费总量的80%以上。

思考2 我国大豆高度依赖于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有什么影响?

(3)建立粮食储备。

①粮食储备是维护一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 ”的作用。 ②现代粮食储备除延续历史上的 功能外,还具有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 等功能。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开垦宜农荒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

( )

②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目前增加耕地面积是最有效的手段。 ( ) ③加强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科学管理,可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 ) ④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山东、安徽是我国的粮食净调出省份。 ⑤大豆是我国21世纪以来进口占比最多的粮食作物。 ( )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和目标:

(1)战略:“ ”。 (2)目标:“ ”。 2.我国未来粮食需求:

未来10~20年,我国人口规模在达到峰值之前仍将持续 ,饮食结构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重大调整,粮食总需求量 。

[选一选]

( )

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众多挑战有 。

①粮食需求刚性减少;②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③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变化影响,粮食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④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⑤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⑥宏观难度减小。

3.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1)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耕地的 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耕地的数量、质量和 必须能够支撑我国的粮食安全。

(3) 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

4.耕地资源保护措施:

(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划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 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 亿亩。

①要做到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 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

②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 。 (2)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 利用能力,实现以质换量、藏粮于地。

(3)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 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 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以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增加 ,减小对耕地数量需求的压力。

(4)针对各区域 耕地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确定了各区域的耕地质量提升任务。 思考3 举例说明我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能力形成

能力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如下图:

素养探究

材料一 2019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约为13 277亿斤(超过6.6亿吨),同比增长0.9%。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4 095万亩(约为17.41亿亩),平均亩产约为762斤(5 720公斤/公顷)。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市的粮食产量高达8 170公斤/公顷,全国第一名。海南每公顷为5 311公斤、广东每公顷为5 743公斤,江苏每公顷为6 887公斤、浙江每公顷为6 058公斤、福建每公顷为6 005公斤、安徽每公顷为5 563公斤、广西每公顷为4 847公斤。

分地区来看,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是全国最高的,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高达1 433.8万公顷,粮食产量高达7 503万吨,约为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3%。但单产似乎还有待提升,仅约为5 233公斤/公顷;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约为6 695万吨,约为全国总量的10.09%,每公顷粮食产量约为6 237公斤;山东省的粮食播种面积约为831.3万公顷,每公顷粮食产量约为6 444公斤,粮食总产量约为

5 357万吨,约为全国总量的8.07%。三省的粮食总产量达19 555万吨,全国占比29.46%。 材料二 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下图为2016年优、高、中、低等地面积比例。

材料三 我国优等地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广东3个省,占90.28%;高等地主要分布

在河南、江苏、山东等9个省(区),占79.%;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云南等10个省(区),占73.73%;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6个省(区),占85.55%。

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分的四大区域来看,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高,分别为7.99等和8.27等;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低,分别为11.24等和11.33等。

(1)(地理实践力)分析上海成为我国粮食单产最高、总产在全国倒数第二的原因。

(2)(综合思维)分析黑龙江粮食总产高的原因和制约黑龙江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

(3)(区域认知)说明我国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差异的原因。 课堂检测

2019年6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严格保护耕地 节约集约用地。”读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回答1~2题。

1.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年份是 A.1999-2000年 C.2001-2002年

( ) B.2000-2001年 D.2002-2003年

2.下列对耕地减少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张 ②农村有大量土地闲置

③地方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 ④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等 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③⑤ C.①②③

B.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读江西省、江苏省近十年间耕地减少比例统计图。完成3~4题。

3.与江苏省相比,江西省近十年耕地减少比例中 ( ) A.生态退耕比例大是因为环境优美景色较好 B.建设用地比例大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C.灾毁耕地比例大是因为自然灾害频率更高 D.结构调整比例大是因为劳动人口迁入更多 4.切实保护耕地的合理措施有 ①开发整理土地 ③治理水土流失 A.①④ C.②④

( )

②工矿废弃地弃耕 ④大量使用化肥 B.②③ D.①③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0.10公顷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30%。近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 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现象的发生可能对耕地造成危害的有 (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③赤潮 A.①② C.①③

6.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②水土流失 ④沙尘暴 B.③④ D.②④ ( )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C.①③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B.③④ D.②④

下图是“中国东北地区(局部)”和“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局部)”。

(1)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耕地类型以 为主,说出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主要的自然因素。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当地城郊农业的生产条件产生什么影响?

(3)图2中的太湖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随时代的发展其“粮仓”地位明显下降,分析导致其“粮仓”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知识梳理 一、 思考1

提示: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强盛。

[辨一辨]

①× ②√ ③√ ④√ [连一连]

[辨一辨]

①√ ②√ ③√ ④× ⑤× 二、 思考2

提示:进口大豆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自然资源,但过度依赖进口会导致我国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产品受制于他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

[辨一辨]

①√ ②× ③√ ④× ⑤√ 三、 [选一选] ②③④⑤ 思考3

提示:修建梯田减轻了山地土地开发带来的水土流失,使耕地得以向丘陵山地扩展;建立的基塘生产模式,促进了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低湿地区的农业开发。

素养探究

(1)提示: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置好;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上海社会经济水平高,农业技术投入多,化肥使用较多,故上海单产高。

上海城市化水平高,耕地面积小,故粮食总产量低。

(2)提示: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大;土壤为黑土,腐殖质含量高,肥力高;机械化水平高,单产高,所以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高。制约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另外,黑龙江省目前面临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有可能导致粮食总产量的下降。

(3)提示:耕地质量优越与否取决于土地的肥力、水热资源配置。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平原肥力较高,水热配置较好;而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制约种植业的发展;西部地区严重缺水,制约种植业的发展。

课堂检测

1~2【解析】1选D,2选D。第1题,根据图示面积数量,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年份是2002-2003年,约减少0.38亿亩;其他年份减少的面积数量较小。第2题,耕地减少的原因的分析,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张,①正确;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大量土地闲置,导致耕地减少,②正确;地方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③正确;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等,④正确;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增大,⑤正确。

3~4【解析】3选C,4选D。第3题,与江苏省相比,江西省近十年耕地减少比例中,生态退耕比例大是因为江西地处河流中上游,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多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生态退耕利于生态改善和减轻灾害的威胁,有利于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并不是因为江西环境优美景色较好;建设用地比例大是因为城市化速度加快;灾毁耕地比例大是因为多山地,地势起伏大,自然灾害频率更高;结构调整比例大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优化产业结构。第4题,切实保护耕地的合理措施有:开发整理土地,治理水土流失,①③合理;工矿废弃地弃耕会流失耕地,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不可取,②④错。

5~6【解析】5选D,6选C。第5题,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对耕地造成危害;沙尘暴能够增大对土壤的侵蚀。第6题,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符合可持续发展,能够保护耕地。而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收入;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使耕地面积减少。

7.【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耕地类型以旱田或旱地为主,这里地广人稀,农产品大部分运抵市场,该地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黑龙江省纬度高,影响农业生产主要的自然因素是热量不足。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当地城郊农业的生产条件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技术、交通、土地类型等方面。第(3)题,太湖平原“粮仓”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商品率低;耕地破碎,粮食总产量小;农业种植结构

的调整,种植粮食的规模减小;生态退耕及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减少。

答案:(1)旱田或旱地 热量不足。

(2)市场更广阔,品种更多样;规模扩大;技术提高;信息或交通更通畅;农业用地减少。 (3)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破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态退耕;非农业用地增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