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走向浪漫》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班级:高一(1) 授课: 时间:上第一节 一、学习目标:
1、沿着西方古代音乐发展的轨迹,聆听古典主义时期走向浪漫主义时间的 音乐,感受大师的情怀。
2、了解贝多芬、肖邦的生平及创作成就,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 片段和《C小调练习曲》并分析作品。 3、学唱《欢乐颂》主题并分析主题 。
二、教学重点:欣赏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感受从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五、课 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外文版 (课前五分钟开始播放) 组织教学:起立、上课
1、提问: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课前聆听的是什么歌曲?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你们熟悉这首歌吗?
生:回答:抒情优美,富于诗意,充满想象,很浪漫的叫《乘着歌声的翅膀》。 (点名教两名学生回答)
2、师:对,它是西方浪漫主义时期德国音乐家门德尔松的代表作。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跃时空,走进浪漫主义音乐,感受欧洲音乐的魅力,聆听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 159页第五课。
导入主题: 音乐 ----从古典走向浪漫(教师板书)(同时出示课件)
(二)、新课讲授 (一)知识导引 :
师:本节课我们将欣赏带有浪漫主义特征的音乐作品,聆听大师的心声,感受大师的情怀,并学习浪漫主义音乐的相关知识。要了解浪漫主义音乐首先要了解西方音乐发展史,同学们知道欧洲音乐的发展是怎样的吗?
生:不知道
师:现在看一下大屏幕,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方音乐的发展以及欧洲音乐风格的划分。西方的音乐起源于距今大约3000年的古希腊。从文艺复兴开始就蓬勃发展,流淌着千百首经久不衰的旋律,闪亮着一颗颗璀璨的恒星,他们的名字让我们终生难忘,他们的乐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这么几个阶段。
1、 西方音乐史及风格简介:
其音乐风格主要划分为:(出示课件)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中叶) 民族主义时期——(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 近代—— 现代
展示课件并介绍各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并提问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又有什么样的风格特征?
2、介绍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出示课件) (1)古典主义时期: A、音乐特点:
这个时期被历史学家和美术学家推崇为“古典”,在音乐领域,古典主义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崇尚理性、强调道德力量,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就时期,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
特点归纳:崇尚理性,感情约束,结构严谨,手法洗练。 B、代表人物:海 顿(奥)、 莫扎特(奥)、 贝多芬(德)
(2)浪漫主义时期: A、音乐特点:
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强调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刻画,往往不同现实的本来面目,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上不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满鲜明的民族风格。
特点归纳:崇尚激情、感情奔放、结构自由、追求个性、民族风格。 B、代表人物:韦 伯(德)、舒伯特(奥)、舒 曼(德)、门德尔松(德)、肖 邦(波兰)、李斯特(匈)、约翰·施特劳斯(奥)
2、课件展示浪漫主义音乐知识(师:请某某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排在第一位的是谁? 生:韦伯
师:在音乐史上韦伯是翻开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新篇章的人。但是将古典走向浪漫主义音乐的过渡人物并不是韦伯,而是被世人称为乐圣的?(贝多芬)起到桥梁的作用,你们
对他的作品了解吗?体现贝多芬最高艺术成就的是哪一部作品?
3、欣赏体验 :
首先我们来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的部分。请打架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视频)
1、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师:同学对贝多芬和他的作品又了解多少呢? ( 1)作曲家介绍:
生: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十七岁到维也纳拜见莫扎特,二十二岁向海顿学习作曲,二十八岁开始听力衰退,直至两耳失聪。但他没有被厄运压倒,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用艺术创造来充实生活的缺陷。
他使古典音乐抵达颠峰之境,又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先河,是跨两个时期的伟大音乐家 ……作品有《悲怆》、《英雄》、《命运》等。
师:展示课件,总结作曲家简介,提问体现贝多芬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是哪一部?生答《第九交响曲》,接下来我们就来听一听对贝多芬这部伟大作品的介绍。 ( 2)作品介绍
展示课件
师:听完了《第九交响曲》作品介绍,请同学谈谈你有什么体会?
甲:我体会到一股英雄的豪气,仿佛听到他向全世界宣告人类的理想,人类的力量。乙:当我听到男声浑厚的歌唱时,我仿佛看到贝多芬伸出巨大的拳头,猛击在命运的锁链上,体会到他不畏强权的精神和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心。 丙:庄严的合唱,我仿佛看到无数张热切渴望自由与欢乐的面孔,使人振奋,充满力量。
丁:体会到贝多芬伟大作品的宏大气魄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让人激动不已。 师总结:贝多芬曾讲过这样一句名言:音乐应使人的精神迸发出火花。同学们能有如此体会,正是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的思想精髓所在。人们常说听贝多芬作品,一百次听赏,就有一百次感受。完整听赏《第九交响曲》需要 70多分钟,在此我只选用了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请同学们再次听赏,仔细体会作品有什么风格特征,并能分析《欢乐颂》主题。 ( 3)欣赏《欢乐颂》。播放课件
师:好,听完合唱,请同学们结合浪漫主义特征,谈谈你对这部作品有何新的认识?(请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回答)
生:甲:这段音乐主题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愿望。即全世界人民团结友爱与欢乐女神共同欢唱。强调主观意识的表现与刻画。
乙:这部合唱将庞大的人声与强劲的交响律动结合起来,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体现了创新性。
丙:合唱中运用了席勒的诗。注重音乐与诗歌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 丁:这段乐章的标题叫《欢乐颂》。充分体现了它的标题性 师评价肯定同学们的回答。 ( 4)分析主题《欢乐颂》展示课件 (师引导分析)
师:1)乐曲的拍号、节奏是什么?
这部作品是 4/4拍,我们来看看它的节奏,××××|××××|……?(很简单)再看看它的语言?(很朴素)那么它的旋律由几个音组成?(只有5个音),
2)重复的动机是什么?(坚信人类的理想通过斗争一定能够实现)
而且不断重复,重复的动机是什么?那个同学能告诉老师?
生:这部作品的主题节奏简单,一字一音,体现他向世人的号召铿锵有力;重复的旋律,使人坚信人类的理想通过斗争一定能够实现
3) 结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征,谈谈你对这首乐曲有何新的认识? a 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愿望; b 体现了创新性;
c 注重音乐与诗歌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
d标题叫《欢乐颂》,充分体现了它的标题性。
师:噢!通过分析发现:贝多芬的这部主题是有如此简单的节奏,如此朴素的语言,却编织了世界上无处不在的古典旋律。它的经典之处不只是给人以美,而更多的是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穿越时光遂道,获得无以替代激情和力量。
接下来,请同学通过演唱,进一步休会贝多芬的博大思想和情怀。注意演唱时情绪要饱满,声音要铿锵有力。(老师钢琴伴奏) ( 5)演唱《欢乐颂》主题旋律
3) 结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征,谈谈你对这首乐曲有何新的认识? a 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愿望; b 体现了创新性;
c 注重音乐与诗歌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
d标题叫《欢乐颂》,充分体现了它的标题性。
师:听完同学们充满激情的演唱,为的是开创全新的音乐道路,借着《第九交响曲》这部伟大而经典的旋律,将浪漫主义思想撒遍全世界,他是真正称得上将音乐 ----从古典走向浪漫的音乐家。
【学情分析 】
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与想法,开始会用挑剔
的眼光来看课堂,面对快餐音乐文化和优秀的景点的音乐作品,他们缺少作为高素质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审美体验与感受,缺少应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这也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在本次授课的导入阶段,选取了一首外文歌曲;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原汁原味,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认知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不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的活动与探究,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大胆的进行创作与展示。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要求本节课中通过音响、音像的视听以及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特点。通过听、唱创编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培养了学生习了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西方音乐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是一节比较枯燥而难以接受的课,从歌词、曲调,、思想内涵等都与现今学生传唱的歌曲相距甚远,因此,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欣赏的情境,产生想听,爱听古典主义音乐的愿望,是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课堂中我始终注意以欣赏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欣赏,参与课堂的程度,通过听与唱相结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交流,感受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音乐作品所带来的强大的震撼力。在教学中让学生既有安静的聆听和思考,又有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参与,使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巩固。
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中许多细节还待斟酌和提高。个别同学积极回答问题,体现课堂的参与性很高,课堂的听讲也很认真。但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没有完全体现。
本课是高中《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第二板块“从古典走向浪漫”,本课从西方音乐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过渡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演变的过程,了解三个时期的音乐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作品。本课课题“从古典走向浪漫”涉及到两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所以本课课题安排两个课题,今天的第一课时重点赏析的是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
《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下册的一个章节。
本节以欣赏和讨论为主,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这首音乐作品可以大致了解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音乐越来越表现人的个性和情感,作曲家追求的诗意理想的生活。播放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片段各一首,请同学辨析其时期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并增加了实践的经验。
《从古典走向浪漫》评测练习
1、贝多芬是 音乐家, 乐派代表人物,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2、他被人们称为 。他的音乐不光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而且给人类带来思索,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了火花。 3、他一生写了 部交响曲,其中最著名的四部是 、 、 、其中著名的 来自于他的第九交响曲的 乐章,这部作品是他晚年在耳朵完全失聪的状况下写成的不朽名作。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较好地把握教材中心,重点突出,传授知识准确;课堂结构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有序;活动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参与意识比较积极。特别是体验式、引导式方法的运用,加上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较好地引起学生的探索愿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亲和力较好,语言设计表达很好。不足的地方:板书潦草,不够工整;语速再慢一点就好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较好地把握教材中心,重点突出,传授知识准确;课堂结构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有序;活动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参与意识比较积极。特别是体验式、引导式方法的运用,加上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较好地引起学生的探索愿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亲和力较好,语言设计表达很好。不足的地方:板书潦草,不够工整;语速再慢一点就好了。
【课标分析】
1、高中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树立以人为本和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都得到提高。 3、音乐鉴赏虽然是以聆听为主,但是仅仅被动的聆听时不可取的,音乐鉴赏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体验音乐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的过程。
3、在本节课从古典走向浪漫,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讨论、归纳、创作的方法,地进行音乐的情感上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