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问卷调查研究

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问卷调查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29卷第2期 2015年2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V_o1.29NO.2 Eeb.201 5 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问卷调查研究 陈六一 (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江苏苏州215151) 【摘要】为实现“教学为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文章采样了三个省计七千余位教师与学生,获得了 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三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师生对三种投入方式观察吮若. 异,表明在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里,是教师不"3的教学泯灭了学生对数学天然的兴趣;而当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多巴胺系 -统对他们正确预测的奖励,他们也能够激发内在动机,进而努力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但是如果没有绕弯路、犯错误和重新找 到学习道路的过程,数学技能与思维推理,都不能在兴趣的引领下,进入知识的本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决策;学习策略;学生参与;学生主体;小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C,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120(2015)20—0102—04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 作活动、背诵、做小动作、写听课笔记等。统计这些 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 行为,可得出:第一,学生在数学课上主要的参与行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o"[112美国教育学理论家加齐 为是听讲、回答和完成作业;第二,学生被提问回答 也指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这一过程 (95.2%)远远高于学生自己提问(8.1%);第三,教 包含了四个方面的要素:教师的观察和认知过程、教 师有时会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阅读和学具操作 师的行为、学生的观察和认知过程、学生的行为。”无 (13.4%)。换句话说,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 疑,理论上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被赋予了同样的 与数学学习的行为主要为两大类:听讲作业类和讨 权重。 论操作类,如表1所示。 一、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 表1小学生数学课堂行为分类 我们一共抽取了31所小学:上海9所,其中公 主要类:听讲作业类 次要类:讨论操作类 立3所,民办3所,民工子弟学校3所;苏州8所,其 提问、看书、讨论、做小动作、背 中公立4所,民办2所,民工子弟学校2所;安庆14 听讲、回答、作业 诵、操作活动、准备工作、写听课 所,都是公立小学,其中市区学校4所,乡镇中心校 笔记 3所,村小7所。就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若 2.从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是齐步走,其实学生的 干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 情感体验大不相同。整合问卷,归纳为表2中六种 (一)学生基本情况 情感。进一步整理,发现情感体验为“乐趣感”的学 参与问卷的小学生总计7209人,有效问卷7167 生,在数学学习中显示出一种乐于思考、乐于表达自 份。有效问卷中的学生从性别上看:男生3597人, 己观点的状态,常以提问、巧妙回答,甚至插嘴、做小 女生3570人;从所读年级上看:一年级300人,二年 动作等行为参与课堂;他们考试成绩不太稳定,不过 级400人,三年级120o人,四年级2049人,五年级 大多时候是优秀等级。情感体验为“满足感”和“强 2123人,六年级1095人;从地域上看:城市学校2266 迫感”的学生,大多成绩不错,不过自信心方面明显 人,城乡结合部学校2073人,城镇学校1875人,乡 弱于“乐趣感”的学生,他们常见的参与课堂行为就 村学校953人;从学校性质上看:公立学校4418人, 是认真听讲、写听课笔记、及时完成作业。对于“恐 民办学校2749人。 惧感”和“矛盾感”学生,大多考试成绩不好;因为成 (二)学生问卷分析 绩不好,更加恐惧数学。虽然对同一个学生来说,数 1.统计发现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行为主要 学学习的体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学习 有:听讲、回答、提问、看书、讨论、准备工作、作业、操 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风格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一 【收稿日期]2014—06—17 【作者简介】陈六一(19r78一),男,江苏 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数学高级教师。 ・102・ 20 麓月 陈六一:/J、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问拳调查研究 FeNbo.2.02 15 定的时期,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和情感体验基 本具有稳定性。当然,学生在数学课堂里,不仅仅只 生并没有看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容的意义, 相信细节的记忆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第二种是深层 次的取向。建立在内在动机之上,所使用的策略是 寻求意义。这种学习取向把学习的内容和个人生活 情境及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第三种是成就取向。 有一种情感体验,如喜欢数学的学生有时也有焦虑 感;不过,尽管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但总有一种主要 的情感体验;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情感体 验趋向于稳定。 表2用一句话形容你上数学课时的心情 情感类型 学生的例句 百分比 在学习目的上类似于浅层次的取向,学习的动机是 外部的。在认知策略方面,学生主要表现为跟从教 师的教学步骤。 对应学生的问卷,结合比格斯的定义,表3中数 数学真好玩;我被数学知识吸引着;数 学不口罗唆,我喜欢;一个题目的答案虽 乐趣感 然唯一,却有好多种解题方法,有趣;数 12.9% 学总是在讲道理,而且无懈可击,真是 太有意思了…… 还有比全班同学一筹莫展时,我已找到 满足感 了方法,更开心的吗;有时老师表扬我 26.3% 思路正确.我很快乐…… 尽管在数学课里提不起兴趣,但感觉数 强迫感 学有作用,所以只得打起精神继续听课 25.4% -●●●●● 一上数学课,我就怀疑自己的学习能 焦虑感 力;怎么也记不住植树问题中什么时候 12.6% 加1,什么时候减l,痛苦…… 恐惧感 讨厌死了数学课;数学就是魔鬼…… 7.3% 喜欢上数学课,但我不喜欢思考数学问 矛盾感 题;数学老师很好,数学课也很好玩,但 15.3% 数学太难,让人爱恨交加…… 其他 0.2% 3.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方 法策略,这些方式方法显然和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关。 其主要方式如表3所示。 表3你在课堂里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哪些 学习方法策略 学生的回答 记忆 背概念、法则、公式、定律、定义、口诀 模仿 仿照老师的步骤 套用 记住老师讲解的方法,套到相似的题型中 去 依赖 找同桌帮助解答,放学回家问家长 自学 自己阅读课本复习、预习,放学查阅有关 的课外书籍 提问 就自己有困难的步骤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归纳 寻找问题的规律 梳理联想 查找知识之间的关联 联系实际 联系生活实际 建立模型 仔细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一个对应 的模型 澳大利亚教育学者比格斯曾定义了三种认知取 向 :第一种是浅层次的取向。学习主要是外部 动机,通常使用机械学习的方法,纠结于表面看来是 非常重要的标题和要素,并试图记忆它们。由于学 学学习的方法策略可以如表4那样进行归纳。 表4小学生三种认知水平 认知投入变量 策略特征 认知水平 浅层次 记忆套用,模仿强化 较低 深层次 提问探索,联系理解,推理建模 较高 依赖型 以教学策略为学习策略 不稳定 二、对小学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 (一)教师基本情况 参与问卷的小学数学教师总计302人,有效问 卷302份。其中六年制小学202人,五年制小学100 人;男77人,女225人;21—30周岁97人,3l一4o周 岁138人,41—50周岁54人,其他年龄l3人;硕士 研究生学历21人,本科学历216人,大专学历47 人,其他学历18人;专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244人, 既教数学又教语文或者英语的58人。 教师的教龄和从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年限都 是以8—20年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小教高级教师141 人,小教一级教师144人,其他职称17人;目前正在 使用的教科书中人教版58人,苏教版107人,沪教 版100人,北师大版37人。 (二)教师问卷分析 1.就学生的行为参与方式,教师和学生非常一 致。对于行为方式的分配,教师的问卷结果在讨论、 动手操作方面,要高于学生问卷结果近10%。说明 数学教师正试图以讨论、操作等方式,吸引学生全面 参与数学学习;或者说至少在心里,他们觉得这样的 方式是促使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决策。 另外,教师的问卷显示学生良好的行为投入能 改善学生的计算和简单的问题解决,但是对复杂的 问题解决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做 小动作、插嘴、坐姿不正的学生越来越宽容。 2.针对学生问卷中多元的情感体验,教师问卷 显得单调多了。教师们感觉10%左右的学生爱数 学,这和学生问卷结果大致相当;剩下的学生因为要 考数学,所以勉强为之。因此数学课堂教师偏爱:讲 故事的策略,吸引学生启动思维;创设生活情景的策 ・ 103・ 第2期 2015年2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2 略,激发学生需要去思考;复习铺垫的策略,唤醒学 生的数学现实;大量练习的策略,使得数学技能熟能 生巧;示范讲解的策略,促使学生记忆模仿。不过这 些都是教师的外力,数学本身的魅力没有彰显,学生 主体的情感体验没有主动发生。 3.超过80%的数学教师坦诚在自己的课堂里, 学生的认知参与随着教师的教学策略起伏;近6o% 的教师认为没有教师的示范、讲解、批评、激励,学生 几乎不会将新旧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 通过问卷,亦可分析到学生认知参与与情感参 与呈正相关,即爱数学的学生和被老师的教学策略 所吸引的学生,更愿意自主阅读课本、提出不同见 解、用自己的方式归纳建模等;而需要教师不断批 评、鼓励、督促的学生,认知多是浅层次水平。这又 应验了皮亚杰所言:“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 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 同时,问卷显示教师们基本都认可教学策略应 该为学习策略服务。如提出课前调查学生对新授知 识的了解程度,以考察学生的学习真实起点;学习心 理学了解具体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征;尊重学生个 性化的学习方式,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让解 题出错的学生解释其理由;等等。不过,问卷还显示 数学教师们依然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放在 教学决策的首要位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考 试成绩,这亦是教师业绩的最主要体现。 三、结论及启示 除了喜欢数学的学生爱在课堂积极互动,至少 满足感、强迫感、矛盾感的学生都对参与课堂数学学 习表达了强烈愿望;但是,缺乏深层次的认知投入,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滋生负面情感体验。学生 课堂参与影响数学学习结果,但单纯的行为投入并 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 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认知投人为核心的全面投 入,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学习品质 的提升。 同时,审视教师们擅长的却无法与学生共鸣的 教学决策,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 (一)善待学生的学习本能 小学低年级学生,会本能地关注“有趣、好玩、新 奇”的知识,而且他们想问、会问、敢问。至小学中、 高年级,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也就 是说,学生的兴趣就在 ̄gJI,,课堂中教师只要选择相 应的数学内容发端教学,然后善待学生的提问,留足 时间给他们探索,尊重他们幼稚却的思维,不武 断的否定,不冷漠的嘲笑,不焦急的催促。然而,因 ・ 104・ Feb.2O15 为我们不是呵护学生的兴趣,而是纪律“棒喝”;不是 欣赏学生的创造,而是指责学生没有理解老师的意 思;不是静等花儿各自开放,而是烦躁“别人都会了, 你怎么还没会”;不是帮助学生走进最近发展区,而 是制造西西弗斯永不成功的石头。待学生心灰意 冷、兴趣退潮,教师再想当然地用一段动画视频、一 个不太有趣的故事、一幅人为的情境图画去企图点 燃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沉睡的情 感,可谓本末倒置,效果可想而知。 (二)增加学生的愉快体验 调查中,学生排在首位的希望是老师语言的幽 默。这也暗合心理学的研究:听觉器官在受长时期 不变的声音刺激后,对该声音的感受性就会降低,且 会导致人疲劳。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曾要求教师能对 同一句话,用25种不同的语调表达出来。正因如 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借助语言这一工 具,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语言的魅力中,愉快 地参与课堂教学。更何况,“当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 了多巴胺系统对他们正确预测的奖励——愉快的情 绪时,他们也能够激发内在动机,进而坚持挑战,并 努力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31217 (三)创设学生重新找到学习道路的机会 【教学片段一】分数的基本性质[4] 教师指着学生刚才解答的 1=b -7,提问:“现在 1^ ・^ , 、 以你们得出的 IZ,为题, IZ,= 一号,男生填分子,axe. 填分母,看谁填得快?” 男生:l,女生:2。 男生:2.女生:4。 男生:3,女生:6。 男生:24,女生:48。 几组练习之后,改为老师说分子,学生说分母, 课堂气氛颇为轻松愉悦。但就在学生越发得意之 时,教师说:“分子改为l1,请问分母是多少?” 热闹的课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不一会儿,有 了窃窃私语:“12除以1l除不尽呀,怎么办?要么 老师出错了?”我静静地等待着,一只小手举了起来: “老师,我觉得分母应该是22。”我追问:“为什么 呢?”学生响亮地回答道:“12除以l1是除不尽,但 是二十四分之十二不是等于二分之一吗?二分之一 的分子分母同时乘十一,就是二十二分之十一。”教 室里掌声雷动。 这样的教学,切合了神经学的研究:“正是在绕 2o 劣月 陈六一: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问卷调查研究 FeNbo.2.02 l5 弯路、犯错误和重新找到学习道路的过程中,学生才 母同乘4,这样新的分母就是40,4o一10=30是答 能体验到丰富的情绪,积累宝贵的情绪记忆,形成一 案。”可见,分数的基本性质被学生们用活了。 个强大的、多功能的情绪舵。”[5】1嚣 “片段二”中的变式练习通过变更学生的认识视 (四)促使学生机械学习结合理解 角,显现数学知识的隐蔽因素,显现数学知识的本质 【教学片段-1分数的基本性质 特征,使得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经验融人数学 教师说:“我们再回看前面的一题 = ,同 思想,成为学生的血液。因为脑神经的临床研究表 明:“要获得可运用的知识,并形成有用的技能,机械 学们的解题思路是 = = 24,理由谁能再说一 学习必须与理解结合起来。注意:是与理解结合起 下?”学生答:“分子分母同时乘3,分数的大小不 来,而不是用理解代替它。” 综上所述,课堂学习的变量有学生的行为投入、 变。”教师接口问道:“那 = ?” 情感投入、认知投人诸方面,惟有积极的情感投人和 老师的题目刚一出来,就有学生抢着说:“太简 认知投入共同参与,学生的行为投入才会产生效益。 单了,填1O。”另一些学生笑了:“就这么简单吗?”没 换句话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需要环境的 多久,一堆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一学生回答 支撑。在课堂环境里,如果教师善于用幽默的语言 道:“加号是一个陷阱,分子分母同时加上10,分数 引导学生,并对学生学习本能加以呵护,又能创设犯 错误和纠正错误的变式练习,学生就会产生愉快的 的大小有变化,不信你看 =0.8,而 = = 概念表征体验,这样就形成了奥苏贝尔的追求:当学 0.9;正确的解题方法是1O+10=20,20是1O的2 生的已有认知和思维的困难结合了起来,意义学习 倍,8×2=16,16—8=8,所以分子的括号里填8,这 就发生了。 样才符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有理有据,也正是教师 想说的思路。教师表扬了这位学生,紧跟着提问: 【参考文献】 “那么 8=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 ,括号里是填24吗?”学生们先 师范大学出版社,20l2. 计算出了新的分子得32,用32÷8=4,再将分母lO [2] ̄IL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 乘4得4o,最后用40—1O,算出了要填的数30。小 育出版社。2004. 结中学生们还特意指出分子分母同时加上或者减去 [3]孔凡哲,曾铮.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 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一定相等,必须是分子分母 学出版社,2013. 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数(O除外),分数的大小才 [4]陈六一.思维智慧,在用足习题中得以唤醒——以 《分数的基本性质》例谈[J].新课程导学,2013,(19):81. 不变。更欣喜的是,有一个学生提出:“还可以这样 [5]David A.Sousa.心智、脑与教育——教育神经科学对 思考,把8当做l倍数,加上24就等于加上了3个 课堂教学的启示[M].周家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8,这样分子变成了4个8,那么要保证分数的大小 版社。2013. 不变,对应的分母应该变成4个10,也就是分子分 (责任编辑:李文玉) Questionnaire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in Classroom CHEN Liuyi (Yangshan Experimental Pri艇uy School,Suzhou,Jiangsu,215151,China) Abstract:For m ̄lizing the teaching concept of”teaching to teach,teacihng from learnign,learning with guidin in elassDoom,hte author and his colleagues sampled from nK than s ̄ven thous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in three provinces。and gathered the speciifc condiitons of the three aspects:students’behaivor,emotional engagement,co ̄tiveinputinthe classroom,and onthis basis,analyzedthe diferences ofthese three kinds ofinput mod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observe and reveal the facts in the present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 :room:inappropriate teaching from teachers era_ ̄the students’interest in mathematics naturally;While,when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the do— pamine system as reward to them in the classroom,they also call be stimulated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and enoo ̄de to cahieve ̄ther learn— ing;however,without mundabeut way,making mistakes,then finding the process oflearnign,math skills and reasonign thinking Can’t be led to :in the nattlr ̄of knowledge with guidance ofinterest. 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teachign decisions;learning strategies;students participation;elementary students ]psychology ・ l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