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的症状
小便赤黄且短、大便干硬、眼屎怕强光、奶廯、痱子和疱疹、不易睡眠、烦躁啼哭、体质弱、抵抗力差等。
实火多由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机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燥、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可有芒刺、脉实滑数。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按中医分析,症状为燥热、盗汗、口热干燥不欲饮、心烦、失眠、耳鸣、头晕为虚火;有牙龈疼痛、喉痛、口腔内生疮、口渴欲饮、内热、大便干结症状的是为实火。上的是虚火,应该服用养阴清热的药物,或者平时多吃梨或西洋参补补阴;实火才能服用清热泻火的药。而牛黄类药物是清热泻火药,针对实火,如果虚火患者服用牛黄类药物来降火,反而会使阴虚更虚,甚至伤阴。
心火 虚火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等。用莲子、大米适量同煮常服,或平时将黄连片含在口中并慢嚼,将药液咽下,均有清心火之功效。生地、麦冬、五味子各适量泡茶饮服也有同样功效。实火主要表现为反复性口腔溃疡、心烦易怒、口干、舌尖红、小便短黄伴有淋刺痛甚至尿血等。治疗常用“导赤散”、“牛黄清心丸”。
肺火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干咳时间较长,有时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两颧发红并有失眠、口干、咽喉干燥、声音嘶哑、舌红等症状。可用百合30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同煮粥服用,或用沙参10克、麦冬10克、胖大海一枚泡茶饮服。
胃火 实火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伴有多食易饿、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牙痛、牙龈出血、鼻子出血、舌红苔黄等。宜以知母、黄苓、淡竹叶、石斛、天花粉等适量泡茶饮服,或用水煎服。虚火主要表现为口渴、饮食减少、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有时有轻度腹胀、低热或潮热等。除了适量吃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滋养胃阴食品外,还可用养阴益胃的中药药方:太子参、淮山药、鸡内金、石斛、麦冬、沙参、藕节、甘草等用水煎服。
肝火 其症状类似高血压、脑中风等,表现为头痛剧烈、口苦有臭味、容易发怒、两肋胀痛、肢体麻木、烦躁难眠、吐血、舌边红等。可用清肝泄火的龙胆泻肝汤等方。
肾火 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傍晚口干、烦热、失眠、盗汗、舌红无苔,伴有腰膝酸痛或胫骨痛、足跟痛及遗精等。平时可以用枸杞子、地骨皮泡茶饮服,另外加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