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舞蹈编导应该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

浅谈舞蹈编导应该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浅谈舞蹈编导应该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

作者:夏阳红

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3期

摘 要: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要创造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优秀作品,创造出能够唤起观众共鸣、打动和感染观众的作品,必须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这就对舞蹈编导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蹈编导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阅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和较好的文字功底,更要具备较高的鉴赏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舞蹈编导;文化素质;艺术素质 一、舞蹈编导需要具有的文化素质 (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阅历

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的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中的组织和领导者,既需要具备“编”的能力,又需要具备“导”的能力。舞蹈艺术是通过舞蹈动作来展现人物心理、塑造典型形象,在舞蹈创作中要求创作者能够到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创造舞蹈语言,编排设计舞段,并把其艺术构思通过演员展现在舞台上面。可见,舞蹈编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艺术创造过程。这就要求舞蹈编导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生活阅历。舞蹈编导不仅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对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更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把握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只有在广泛涉猎、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在舞蹈编导领域进行长期的深耕细作,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艺术创作境界,丰富艺术创作手段,提高舞蹈艺术的表现力,赋予其舞蹈作品更深的内涵和意蕴,增强舞蹈作品的观赏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舞蹈编导应该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深入挖掘和掌握本专业知识,了解世情民情,把文化修养的提升作为提高自己艺术创作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舞蹈编导需要具备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舞蹈编导来说是舞蹈创作的前提,是舞蹈编导的基本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才能为提高舞蹈的欣赏水平,使舞蹈动作、舞蹈节奏、舞蹈造型等更加完善。一般来说,舞蹈编导应该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舞蹈概论、舞蹈美学、舞蹈力学、舞蹈史等本专业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对各种舞蹈现象的科学概括,是对舞蹈发展、舞蹈创造、舞蹈评论的经验总结。一名优秀的舞蹈编导必须有具备丰富的舞蹈理论知识,而不能单凭艺术的直观感觉去对舞蹈技法、舞蹈现象进行判断和处

置。舞蹈编导要凭借舞蹈理论所提供的系统知识、范畴、方法、思维方式和特定言语对舞蹈作品进行创作、审视和判断。舞蹈编导的创作活动是理性创作和感性创作的有机结合,既需要凭借对舞蹈理论的掌握而具备的理性认识,又需要以理性认识的把握为前提所展现出的感性表达。总之,舞蹈编导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芭蕾舞、中国舞、现代舞等舞蹈中的现实创造能力,实现理论与创造的完美统一。 (三)较好的文字功底

舞蹈编导需要具备较好的文字功底。如前所述,舞蹈编导是编与导的结合,既需要编也需要导。无论是编还是导都需要编导写作各种文本,把编导过程中产生的灵感、舞蹈创造的要求、程序等等记录下来。比如,舞蹈编导在考虑舞蹈结构、舞蹈题材的同时,需要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构想和创意记录下来。如果不及时记录,这些构想和创意很可能悄然而逝,待舞蹈编导需要时已无从查起。舞蹈编导事务繁多,即便是既定的方案也可能因为事情太多、情节繁杂而忘却。因此,在舞蹈创作中舞台剧本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创作大型的舞剧或晚会时,舞台剧本更显得重要。一般来说,舞台剧本需要舞蹈编导用清楚的、流畅的、准确的文字来呈现,这就需要舞蹈编导具备较好的文字功底。同时,优秀的舞蹈编导既是优秀的实践工作者,又是优秀的理论工作者,能够把自己在该领域的经验通过文字的形式分享给同行,让大家都可以获益和提升。这也需要舞蹈编导具备好的文字功底。 二、舞蹈编导需要具有的艺术素质 (一)较高的鉴赏能力

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是优秀的舞蹈作品共有的特点。音乐和舞蹈不能够截然分开,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音乐。音乐中的节奏感也是舞蹈的重要要素。节奏与舞蹈自始至终都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只有懂得音乐的节奏,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舞蹈。舞蹈编导在编排舞蹈时一般都是从音乐开始,音乐是舞蹈创造的基础。有了音乐才有舞蹈创作的欲望、激情和灵感。舞蹈编导在音乐的感染下,才能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编导在创造舞蹈之前一般都会反复倾听音乐,了解音乐的创作意图、主题思想,试图编排出的舞蹈能够与音乐在风格、情调、主题思想等方面实现较好的结合,将音乐和舞蹈融合在一起,使舞蹈锦上添花。只有这样才能编排出优秀的舞蹈作品。显然,整个过程都离不开舞蹈编导较高的鉴赏能力,尤其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敏锐的观察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舞蹈编导需要具备的重要的艺术素质。舞蹈创作作为重要的艺术创作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舞蹈编导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找到灵感,抓住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典型形象、典型特征,依靠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和提炼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和特征,并转化到舞蹈的艺术形象当中,成为舞台上能够打动观众的舞蹈形象。

这样编排出的舞蹈才是生活的创造性再现,才更加鲜活和充满生机,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较高的艺术效果。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能力,在舞蹈设计时,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帮助编导选择舞蹈题材,舞蹈题材的产生是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积累的结果。在编排舞蹈时,敏锐观察能力能够帮助编导筛选舞蹈动作。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筛选,把反映生活特征的具有典型性的舞蹈动作保留,并进一步提炼和加工,能够使舞蹈动作更加美化和典型化。总之,舞蹈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实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 (三)综合的思维能力

舞蹈编导还需要具备综合的思维能力,这是舞蹈编导应该具备的重要艺术素质。在舞蹈题材确定以后,编导就开始了对舞蹈结构的宏观把握。在安排舞蹈结构的时候,编导要运用自己在这个领域所积累的大量知识储备和长期的实践锻炼中形成的思维能力。编导的思维能力在舞蹈创作中显得极其重要。舞蹈思维不是直观的展现,而是一种创造性地再现。舞蹈编导在创作构思过程中,在一定的舞蹈思维的主导下,基于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把握,借助最具艺术表现力的风格、形式、手法等创造出的舞蹈意境,才是最能打动观众的舞蹈意境。精巧的舞蹈构思是现实生活的凝结和升华,对于舞蹈编导来说,对现实生活的凝结和升华绝非是简单的事情,需要具備把丰富的生活、生动的形象、浪漫的想象结合起来的综合的思维。编导的思维能力最根本的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即在生活中发现典型形象和特征,借助创造性思维在舞蹈艺术中得以创造性展现,使之更加典型化和完美化,成为能够打动观众的艺术元素。离开了综合的思维能力,舞蹈编导就不能在舞蹈创作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颜敏, 张锺瀛, 吴蔚.舞蹈编导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J].剧影月报,2007,(1):74. [2]佚名.舞蹈编导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2):50-53. [3]杜静涵.怎样提高舞蹈编导创作素质的几点思考[J].中文信息,2017,(2):382. [4]丁妮.探寻辽宁省舞蹈编导素质的提高方法[J].音乐生活,2011,(6):75-77. [5]吴婵.浅析双人舞编导技法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9):249-2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