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部对舜文化核心内涵的研究系统而全面的论著

一部对舜文化核心内涵的研究系统而全面的论著

来源:华佗小知识
指德政、王道政治追求都转化成伦理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政治权力操纵舜德经典的解释,并将此解释作为政治合法性的理 论根据。经历了这种长期的互动过程之后,舜文化遂形成了家庭伦理与国家伦理、政道与治道、价值法则与事实法则、应然 与实然融合一体的政治伦理属性。 这一属性深刻地渗透到中国政治法律体系中,同时也积淀为一种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并凝结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 生活方式之中。由此可见,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认清舜文化的本质属性,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的政治伦理是一种有别于西方的争取社会和谐和人的自由的理想探索;又要 看到,它在被阐释的过程中掺入了封建社会的诸多思想杂质、谬见,加上其本身未能划清伦理学与政治学的界限,淡忘舜帝 “人心惟危”的训导,政治制度性设计和建设被空洞的道德话语所取代,以“圣王合一”掩盖“君权神圣”,其结果造成了 兴替周期率不断。明于此,我们在对其进行创造的转化时,才不致陷于迷误或作无谓的空谈。 舜文化的本质属性是从它的根部产生出来的,这“根”就是元道。舜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和之道。“天人合一”、“中庸 之道”是共完整表述。从“神人以和”到“天人合一”,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到中庸之道,中 和之道几乎成了政治伦理的灵魂。儒家言天、人、合三分法,它成了中国人的思维结构。“中”的含义之精微也彰显了中国 人的体悟、隐喻思维方式,而有别于西方的实证、逻辑思维方式。儒家用三分法来表述性命天道、人伦物理及至修齐治平的 各种道理。道家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可见,元道囊括了中国哲学的思维结构和方式。 不仅如此,它统领了舜文化的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例如,用中道达成天人和谐,中国人认为人与天的 关系是一种内在关系,人与万物是一气贯成的。人不仅能超出一己之私,而且能超出人类之限,浑然与天地同体;用中道于 民于国,便有“以他平他”、“和而不同”、“审时度势”等一整套治邦的大智慧;用中道于人性涵养,便强调人的“I刍觉”, 孔子的“修己以安百姓”,讲人只有践覆“仁”才能合天道,孟子讲“内圣外王”,宋明理学发挥舜帝上述十六字心传,也强 调心性、命运由天而成,或者说,天就在人的心中,人就在天的体中。于是,我们看到了道德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的身心的统 一。“道”就是规律、事理,是人的生存的最高理想。“天人合一”的实现是建立在一个根本的依据上,这个依据就是“道”。 “道”是永恒不变的,成为支配中国传统的“预设”。儒家认为,人是按中道的要求完满地实现身心的合一(内圣),实现格、 致、诚、正的修身路径,使其内在精神像舜帝的仁爱精神一样。再通过齐、治、平的实践路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孔子说的“吾道一以贯之”,正是这个意思。“德”则是人的身心、外内二者形成、转换、合一的结果,二者结合起来,就是 循道而有所得,称之为道德。 天人合一、中庸之道,虽然悬置了主观与客观、理性与知性的界限,但它蕴含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和形上沉思,包含了治 家治国的对治之策,富有深广的阐释空间,它是人类一种高超的诗性智慧,一种更深广意义的科学。对之作深入的研究,创 造的转化,必定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由于人分等级与“人是目的”的大真理相抵触,加之上述之“经”被者及其歪嘴和尚(犬儒)念歪了,遂形成了本 文开头所说的两大特点,使这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未能实现真正的创造转化。因此,中国传统道德向现代转化,亦 即在传统基础上推进现代社会道德建设,都得从政治制度上入手。这是因为,宪政民主制度不立则不彰,不彰则道 德之根本无存,结果,公共话语规范宏大,社会道德则日渐虚无。这是被各国历史,包括强制或非强制乌托邦实验史所证明 了的铁的规律。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愤激而战栗的时代,世事捷变,欲望巨涨。对于那些宪政民主制度仅仅是一种理想而非现实的国 家而言,对于既无宗教信仰,又无“赞叹与敬畏”充溢的心灵,亦即无价值关怀的大量芸芸众生而言,物质财富快速增长而 精神却无处安顿,训诰规定愈是多于牛毛而道德则愈是缺失。面对这个时代,一个快要走完人生旅途的老人,最想说的话, 恐怕就是康德说过的这句话了。他曾说:“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是持久而深沉的思考着,就越有新奇和强烈的赞叹与敬畏充 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人有此心,则精神有安顿处;人有此理,则道德有了根基。 一部对舜文化核心内涵的研究系统而全面的论著 陈琦 蒋华是我的学生,因为心系家乡,博士毕业后本来有很多选择,但他却选择回到家乡零陵,为家乡人民贡献出自己的青 春年华。他本是语言学博士,搞舜文化缘于他的一次南昌开会。2008年去南昌开会,他发现 ̄lllJI,的文化旅游做得非常之好, 回永州之后感慨良多,于是就萌发了做舜文化旅游的想法。我认为搞文化旅游自然先得把文化搞清楚,于是我建议他先了解 一下舜文化,先把舜文化是什么,它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发展成熟的这些搞清楚。他很用功,做事也很敏捷, 于是找来了 十三经》,一本一本地去啃,十分不容易。这本书可以说是他潜心研究的具体体现。 舜文化是很值得研究的。舜帝所创造的道德文化世代所传颂,永不枯竭,生生不息地深深地植根于中华大地。中华民族 本身是由众多的民族组成的,由于舜帝推行的道德教化,形成了空前的民族团结,这就是舜文化的民族凝聚力。正因为如此, 所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社会稳定。 细细看完此书,就觉得蒋华这本书很有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全面而又系统。作者将舜文化的由来、表现和原因等进行了爬梳整理,有自己的思考,可以说,此书是迄今为止对舜 文化核心内涵研究的最系统、最全面的论著,对舜文化的研究将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2.视野开阔,材料充实。研究舜文化,蒋华能从历时性角度考察舜文化的源流与发展,显示出一种立体的研究特色, 这也充分体现了蒋华较强的研究能力,视野开阔,富于创新意识。蒋华实际上是用实学的方法在对舜文化的内涵等加以论证, 加以分析,加以考证,这就显得其观点是有理有据,而非无无稽之谈。这在当今年轻人的学术研究中,殊为难得。 当然由于涉及面广,因此在个别问题上还值得商榷,如舜文化的内容是不是就只能在作者所探讨的哪些范畴呢?这些方 面尚可推敲。尽管如此,本书不失为一本有新意、有系统、有深度的好书,值得一读。 从神话传说中发掘舜文化核心内涵的成功尝试 费屋一郎 舜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文化肇始和根源。舜文化有着无比丰 富的内涵,深刻缜密的思想和经久不衰的人文魅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远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气象博大。舜帝首开家国一体、政治与治道合一‘以及社会道德教化之先河,舜帝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 道德文化。 这本书是我与蒋华君多年以学问相切磋的结果,其创作计划也是我提示的,我让他从 山海经 做起,尤其要关注 山 海经 注疏与校雠。按我原来的想法,我让他整理和搜集舜帝与地方民俗的相关资源包括地方史与碑刻文化相关的神话;也 许这个要求过于艰深,他没有去做,却选择了理论性更强的神话与传说中的舜文化核心内涵的研究,这是我没有料想到的, 他不仅做了,而且做得较为成功,这是舜文化研究值得欣慰之事。他除了在舜文化有所获外,还另有收获,撰写了一篇有关 神话 山海经 的语言学文章,发表在某核心期刊上。这也可见,我们的学术团队各种学术观点之问的授受、融通之迹。 舜文化在神话与传说中记录得较多,且不同的省市有不尽相同的记录。他能从中发现神话故事与价值观的联系,并联系 实际,从政治学与道德的关系处作了诸多新的解读,发人深省。 当然,政治学不可能成为一种纯粹的经验科学,它应当高于经验科学。这也许是中国政治学与道德学不可分离的原因之 一。但政治不能等同于道德,换言之,政治家的道德操守与政治活动有序运行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政治制度性建设与 的道德修养应当齐头并进,这是对的,但必须强调的是,一个国家合理的政治制度的追求和建设,远比对领导人个人道德操 守的梦想更为有效和重要。尧舜至文武为圣王合一时期,孔、颜、曾、孟立道学之宗,宋明理学是内圣之学,内圣的目的在 于建立合理的人间政治秩序。这种愿望和推论都是在一种“同一”的假定下完成的,即假定圣王同一,政道与治道同一。虽 然论述精微动人,但儒家的理想社会制度始终没有在三代之后变成事实。 蒋华君研究的舜文化核心内涵也是我多年研究的内容,他所提出的这些观念较为稳健,并且在远古神话传说和永州地区 神话传说中得到了验证,非常难能可贵。蒋华还把舜葬九疑的各种依据摆出来,又对禅让进行了各种解读,皆有理有据。自 然,此书成书仓卒难免会存在某些缺陷,如引证的神话传说还不够完整,有些论证还有待深入展开,未能囊括全部,这不能 不说是本书的遗憾所在。 我眼中的蒋华有一双深思的眼睛和质朴、豁达的个性,他的学术追求是不断自省,不断变化的。作为忘年之交,我指望 他能具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学术上靠自省使信仰更加纯正高远,靠博学使根柢更加宏大深固,靠使语言更加简 静渊雅。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