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4期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Vol_25 No.4 2012年7月 Journal of Chongqing Education College July,2012 从“国培计划"谈教师培训改革的有效途径 李振亮,周 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重庆,400067) 摘要:结合“国培计划”实施现状,探讨了教师培训改革的有效途径,指出新时期的教师培训工作必须按照以人 为本、科学规划的要求。坚持教师为培训主体,改革现有的教师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体系,以满足教 师不同成长阶段的培训需求。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培训;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2)04-0105-03 新时期的教师教育工作遇到很多的困惑和难 地位.教师管理部门与教师培训机构应分别为教师 点。教师的培训需求与教师培训工作实效性不强、无 专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与技术支持。在目前的教师 吸引力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教师教育工作特别 培训系统中。无法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 是农村地区的教师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创新教师 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由教师管理部门选拔、推荐参加 培训工作,使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是每一个教师 培训。不能完全体现教师的自主意愿;二是教师培训 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2010年。国家教育部、财 机构只对教师管理部门负责.不能完全体现教师对 政部启动了针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国培计划”,对于 培训项目的自主选择性。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对培训 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农村教师的需求无疑有着示 的自主意愿不强.或者对培训项目、内容没有自主选 范引领和雪中送炭的作用。如何促进教师培训改革, 择性。就会导致参训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培训效果欠 进而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成为急待解决的难题。笔者 佳。同时。在教师培训系统中,教师培训机构和教师 结合“国培计划”的实施现状.深入探讨了教师培训 之间的联系环节只有培训需求调研.而该环节又往 改革的有效途径。 往没有得到切实执行。教师培训机构与教师间缺乏 一、以人为本.坚持教师为培训主体 充分的联系。使得培训规划、设计与教师需求之间的 契合程度不高。 (一)教师培训系统 一种有效的教师培训系统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 教师培训系统中包括三个因素:教师、教师管理 主体地位。模式见图2。 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目前, 三者关系多呈图1所示关系(模式一)。 教师 为教师专业发展 项目管理、项目评估 提供服务及保障 蒜Ⅲ 露 当 *皿 皿蒜 目管理、项目 教师培训机构 教师管理部门 图1教师培训系统(模式一) 图2教师培训系统(模式二) 教师是培训工作的中心.在系统中应体现主体 模式二中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师在整个系统中占 收稿日期:2011一II一06 课题项目:重庆教育学院2011年重点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李振亮(1981一),男。山西大同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周波(1971一),男,重庆市 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讲师。硕士。 ・. 105・ 主体地位。教师管理部门为其提供服务及保障。教师 培训机构根据需求调研为其提供项目选择:教师可 以在教师培训机构中自主选择适合的培训项目。在 这种系统模式下。一个能够实现教师对培训机构、培 自的研究重点提出过各自的教师发展阶段。国内也 有研究者进行过这方面的论述.多数将教师成长过 程划分为“适应、探索阶段”、“专业成长阶段”和“专 业成熟阶段”[5]。针对不同的培训需求,笔者将教师 的专业发展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新教师(转岗教师)。该阶段的教师主要是 训项目“菜单式”选择的交流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远程网络研修基于开放式的培训平台是一种具有潜 力的培训模式.但急需解决的是真正吸引教师的培 训资源。以及克服没有面对面授课的缺陷。让培训者 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 色转变。教师在此过程中,逐渐熟悉备课、说课、上 与受训者之间有充分的传授、指导和交流。 (二1教师培训活动 在目前的教师培训活动中.培训者处于控制与 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作为“被培训者”。处于消极与被 动状态.教师的这一地位决定了教师只是知识的“旁 观者”而非“参与者”,使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得不到发挥[: ;同时,培训内容与教师本人的教育实 践处于分离状态,过多地关注了专家讲授。而忽视了 培训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在培训过程中突出 教师的主体地位.就不能依靠传统的“专家讲座一教 师聆听”的单向传递活动来实现教师培训:新时期的 教师培训工作必须转换理念,探究将教师参与、合作 和专家指导、引领有效结合。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 展。 实践证明。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高。更 依赖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科 研活动等实践的参与程度[3]。近年来。教师教育工作 出现了这样的趋势:一是教师教育重心下移.由以往 单纯以高校为基地,逐渐走向把教师进修学校、中小 学校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二是高校与教师进 修学校、中小学校合作.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密切结 合教育实践现实需要开展教师培训。在教师教育工 作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参与作用.将教师培训工 作与教育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实现“研训一体”。来提 升教师队伍素质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重庆 市在实施“国培计划”中。启动高校与区县教师进修 学校的联动项目,选拔中小学教学实践基地.培训过 程关注影子研训阶段等.使得教师培训活动取得良 好效果[4】。 二、科学规划.适应教师的成长规律 教师成长是一个长期的专业发展过程.需要经 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处在不同阶段的教师对培训 有不同的需求,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有助于构建 更具针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有关教师发 展阶段问题的研究,美国学者富勒(Fuller)、卡茨 (Katz)、伯顿(Burden)及费斯勒(Fessler)等根据各 课、评课等教学常规件工作。 (二】成长型教师。该阶段的教师不断地学习教 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并能够通过课堂教 学。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完成教育教学从理 论到实践的实现。 (三)成熟型教师。该阶段的教师开始逐步树立 自己的教育观念.在具备了的教育实践能力的 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 导等教学方式。从而构建了自身经验体系。 (四)骨干教师(省市级、区县级骨干教师)。该 阶段的教师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技 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开始步人教育科研的道路, 实现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能够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 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学科教学有独特见解。形成了 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成为学科骨干教师。 (五)学科带头人。该阶段教师在理论上,对教育 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上,能够形成自成一体 的教学流派。同时。在对教育有深厚积淀的基础上形 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上不断创新。 能高屋建瓴地审视教育教学问题.最终成为教育“名 家”。 五个阶段的教师培训需求及实施见表1。 表1 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培训需求及实施 教师成长阶段 培训需求 培训实施 新教师 解决将教育教学理老教师“传、帮、带”,主 论转化为教学实践要由校本培训完成 成长型教师 提升教育教学实践学科教研员指导.主要 与技能 由区县级培训完成 成熟型教师 构建完整的教育教学科教研员指导.主要 学经验体系 由区县级培训完成 骨干教师 开始教育教学科研教育专家引领.主要由 的道路。形成自己省市级培训完成 的学科教学特点 学科带头人 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负责或参与大型教育 念,在教学研究和科研课题。主要由国家 实践上不断创新 级培训完成 表1中,从成熟型教师到骨干教师为“瓶颈”阶 段,大多数教师可能无法突破该“瓶颈”,因此对于成 熟型教师选拔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省市级培训往 往会成为培训重点。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人往往过多 地关注了骨干教师培训的有效实施.然而选拔合适 的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训其实更加影响整个培训效 果。骨干教师培训重在“从实践再回到理论”.如果教 革现有的教师培训.充分体现教师参训的自主 意愿和自我选择:创新教师培训活动,使得培训更具 吸引力和实效性: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构建科学合 理的教师培训体系.以满足教师不同成长阶段的培 训需求。“国培计划”的大规模实施。有力地推动着教 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该“瓶颈” 是难以突破的 师培训改革进程 以高校大规模培养农村骨干教师 为契机.带动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自身建设和教师 培训工作创新.可有效地缓解教师的培训需求与当 前教师培训工作之间的突出矛盾.从而实现教师教 另外.成长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是教师队伍的 主体.因此区县级教师培训成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的基础。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还 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不能完全适应当地教师教育的需求.教研员数量有 限、经费得不到保障成为区县级教师培训工作的主 参考文献: 要制约因素[6]。“国培计划”分别依托高等师范院校、 [1]张松茂,陈全英.教师自主选择机构竞争参与培训项 远程网络平台采取脱产研修、集中培训,以及大规模 目化管理——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重要变革[J]. 教师远程培训的培训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骨干教师提供专门性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 [2儿3]曹树.研训一体:一条教师培训改革之路[J].中小学 教师培训,2009,(10):10—12. 缓解了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研培能力不足与农村教 [4]重庆市“国培计划(2010)”项目实施总结报告[R].重庆, 师需求间的矛盾 但如果不进一步加强区县教师培 201O. 训机构自身建设,使其发挥应有作用,仅仅依靠高等 [5]罗晓杰.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述评[J].教育科 师范院校和远程网络平台“越俎代庖”。教师教育工 学研究,2006,(7):53—56. 作将难以进入良性循环状况。 [6]李振亮。杨冰.重庆市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现状调查报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教师培训 告[R].重庆,2009. 工作必须改革。新时期的教师培训工作必须按照以 人为本,科学规划的要求,坚持教师为培训主体。改 【责任编辑闵敏]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eacher training reform in the perspective of¨National Training Plan¨ 一 LI Zhen-hang,ZHOU Bo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ege,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Combining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quo of”National Training Pla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eacher training reform.It holds that teacher training must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people-orientedness and scientiifc planning.We should reform the present teacher training system,construct a scientiifc mechanism 80 as to meet the teachers’nec ̄ls in diferent de- velopment stages. Key words:nafionM training plan;teacher training;reform approach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