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在高考动员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
新学期开始之际,非常高兴参加一中的高考动员会。本来,早想来看望大家,一开年,参加了省市相继召开的一些会议,耽误了时间。一年之计在于春,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县“四大家”,向在座各位老师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及家属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同时,也祝各位同学健康快乐、学业有成!
刚才,一中的同志作了工作情况介绍,老师和学生代表分别发了言,其他同志也讲了很好的意见,讲得都很好,决心很大,思路很清,措施很有力,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可以看出,在新的一年里,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很好。听说大家年初四就开课了,而且长期坚持“六天工作制”,很辛苦,很不容易,我很感动,也很欣慰。我很高兴受聘为一中名誉校长,参加今天的高考动员会,一方面,是想来看望一下大家,对大家多年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另一方面,也是想和大家交交心,说些心里话。在这里,我想讲三层意思。 一、教育是民生事业的“主工程”,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把教育作为我县民生事业的“主
工程”抓实抓好,对于进一步激发全县人民的创业热情、把应山教育事业引入良性发展轨道,具有重要的意义,之所以这样讲,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一是应山教育发展有基础。应山的教育和应山烟厂、应山人民医院一样,在八、九十年代,是非常有名气的,我在芷江工作的时候,很多工作都要和应山作比较,在当时来讲,应山是大家学习的标杆。包括这些年,贵州周边很多子弟都送到应山读小学、初中、高中,这说明我们教育的软实力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幼儿教育和艺术特长教育,在省市都有位置。在硬件建设方面,应山办学条件在全市也是排在中上水平的。就一中来讲,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基本达到了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标准。比如一中400米田径运动场,在整个怀化来讲,也是数一数二的。二是应山教育发展有潜力。一方面,我们有一批务实敬业的好教师,据我了解,今天在座的老师中,既有当年立志支援边远山区而来的,也有新近高等院校毕业选聘而来的。大家为了共同的事业,聚在一起,拧成一块。虽然在经济待遇包括住房条件等各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但大家务实敬业、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使我们深为感动。我坚信,有我们在座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应山一中教育发展的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另一方面,支撑教育发展的后劲在不断增强。这些年,通过历届县委、县的努力,应山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深入实施以工业强县为首选的“五大发展战略”,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重重困
难,县域经济逆势力上扬,GDP、财政收入保持了两位的高增长。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强力推进教育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一年里,我县后发赶超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长昆高铁和松从高速的相继启动,应山的立体交通优势将更为明显,后发赶超正逢其时,“打造桥头堡,扮靓西大门”的宏伟目标就要变成现实。三是应山教育发展有机遇。一方面,发展教育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好。在社会当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深入人心,家长几乎把全部的精力和财力都倾注到教育上来了。在农村,很多学生家长甚至到中心校附近租房,当起了“陪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投资教育的能力越来越强,期望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资学助教的氛围越来越浓。这几年,像劲牌公司、江阴电视台、省市慈善部门等各方面社会力量支持了一中的教育,为我县高中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再一方面,县委、县高度重视,办好教育的决心越来越大。去年,为了优先发展教育,我们召开了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教育强县会议,出台了教育发展“七十条”措施,并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这也是应山教育发展的坚强后盾。因此,作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倾其所有,把每一个学生教好,把他们送入更高层次的学校进一步深造和发展。
二、高考是全县教育的“晴雨表”,必须坚定不移的提升提高
这些年,尽管我们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
展,但是,对高考的推崇程度,在全国来讲,几乎超乎寻常的一致。尤其在我们落后地区,高考不仅是反映一个地方教育成败的“晴雨表”,更是绝大多数山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最佳途径。尽管通过高考走出去的人才很有可能不回应山工作,但他们无论在哪里工作,仍然会关心家乡、支持家乡建设。包括从应山走出去的总政治部王建伟少将、贵州民院吴大华院长、党校吴易霖教授等等,一直以来都非常支持家乡建设。当前,在我县全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就是人才缺乏。一个项目规划设计,经常要花几十万上百万请外地人才去做。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说,高考是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最重要途径,把越多的山区孩子送进高校,应山今后的发展潜力才越大。如何解决高考持续低迷、徘徊的问题,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引起重视。一是要认真研究解决生源问题。在应山教育处于历史性“低谷”的这几年,应山优质生源外流现象比较严重,这也成为制约高中教育上台阶的重要因素。对于优质生源基地建设问题,去年9月25日,我在一中现场办公会上专门提出了要求,要求国庆节后定下来,想不到对于生源班建在一中或二中,各方面意见分歧较大。我想,对于这个事关全局、事关应山教育未来发展的大事,还要进一步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请分管同志和教育部门要加紧调研,尽快把生源建设方案定下来。我听说我们县有少数家庭包括个别一中教师家庭把子弟都送到怀化、长沙、北京就读,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全民重教的意识增
强了,希望借助发达地区的优秀教育资源把子弟培养好,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想拦也拦不住;一个是我们的少数家庭包括个别一中教师对一中的教学质量不满意、没信心。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没有信心,又怎么去教育其它子弟呢?又怎么希望社会支持一中?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的领导要带好头,一中的老师也要带好头。二是要认真研究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人才是经济社会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往往决定事情的成败。在我县教育发展的非常时期,必须要有非常措施。在去年全县教育强县工作会议上,我曾经围绕管理问题讲过一个观点:凡是外地高中教育成功的经验,一中都可以借鉴;凡是能够提高高中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一中都可以尝试;凡是一中需要提请县委、县解决的问题,我们都毫不犹豫地支持。今天,我还要补充两条:凡是老师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要充分听取并有效采纳;凡是老师面临的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困难,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都要千方百计地予以研究解决。三是要认真研究推广创新教学。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008年底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警示我们:事物永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适应这个变化,我们必须与日俱进,创新发展。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不能拘泥于传统,拘泥于说教。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现代手段,寓教于乐。作为教育主管领导,我们要思索,制定的教育发展目标是否可行,思路是否正确,措施是否有力;作为教
师,我们要思索,备课是否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是否生动,教学内容活不活?教学大纲研究得透不透?对于学生而言,听一堂生动的课,甚至终生受益。要大力倡导教师要争创名师、校长要争创名校长、学校要争创名学校。我们要海纳百川,广泛借鉴无数名校、名校长、名教师的先进经验、理念,改进我们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创名教师,争当学科带头人。上次我赠送了一中一套光碟,内容是《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体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精神等等,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研究和借鉴,借以促进一中教育发展。
三、一中是教育强县的“先导区”,必须坚定不移地办好办优
一中是应山的最高学府,最高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最高的荣誉。大到省部级领导干部,小到基层公务员,包括在座的大部分同志,都是从一中走出去的人才,一中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中的教师,我们始终要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二是代表最大的责任。读书不是改变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不读书却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就我们贫困山区而言,教育是改变贫穷落后、摆脱贫困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建好办好一中,是我们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各部门必须全力以赴地支持。一是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去年,我们建立了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联系学校制度,要求四大家25位县级领导和114个
县直部门每年为全县44所学校实实在在解决一至两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教育强县会议召开以后,部分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已经走进校园,解决了债务化解、引进师资、学校用水等实际问题,效果很好。今天这个会,既是一中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也是我这个名誉校长聘任会。作为联校县领导,又是名誉校长,在这里我向大家表个态:一定会竭尽全力当好一中的“后勤”,只要符合一中教育发展需要,一定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只要一中需要我出面协调、支持的事,我都全力以赴地协调和支持。各部门也要继续关心和支持教育,力所能及地为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教育主管部门更要自我加压,努力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当好教育的“娘家人”和“主心骨”。二是要切实落实相关。教育强县实施以来,县委、县连续出台了三个文件,总共70条措施,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是多年来少见的。这些好的措施,落实到位,还要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从今年开始,我们安排了50万元作为教育质量奖励基金,重奖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我希望今年能够看到受到重奖的同志上台领奖。一中作为应山教育的窗口示范单位,从今年起,县委、县每年给予10个教师用人指标,用于从重点本科院校引进人才,全力营造全社会支持一中、关爱一中的良好氛围。对于一中的人才问题,我想多说两句。这些年,一中骨干教师陆陆续续走了20多人,其中很多是学科带头人,有两位同志甚至还是学校管业务的副校长。人才
的流失,大家都有责任。怎么留住人,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要在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尤其要注意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人才施展才华打造优质的平台。当然,一中仍然有一大批老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在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对这些同志,我们要多关心、多爱护,多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和谐、奋进、高效的干事创业环境。三是要切实增强发展活力。一方面,我们追求要高。去年,在专题调研一中工作时,我们提出了要力争2010年重点本科上线20人的保守目标。去年和我们县情相似的通道县重本上线是29人,我县重本上线是6人,对于这种差距,我们一定要有深刻认识,在看到与兄弟县(市)差距的同时,务必找准问题对症下药,采取一些超常规措施奋起直追。要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切实提高高考上线率,从而带动整个应山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机制要活。在外部,要逐步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让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到一中教育发展上来。在内部,要充分释放教师和学生的能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再一方面,要精诚团结,共渡难关。越是困难、艰难的时候,越要注重团结,要有抗击冰灾的协作精神,要有抗击地震、重建家园的互助精神,要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拼搏精神,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奋力推进后发赶超,再创一中教育新辉煌。
今天已经是3月11日,离2010年高考只有两个多月时间,希望全体师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像凤凰涅磐一样,在逆境中崛起,把教育强县开局之年的高考考好,为下一届高三毕业生树立一根新的标杆,重新点燃全县人民对教育新的更大的希望!
同志们,经济可以保住今天,但只有教育才可以保住我们的明天和后天。我相信,一中高考的寒冬已经过去,教育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让我们携手同心、攻坚克难,为重振教育雄风、建设教育强县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